神话三国(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03

  刘辩翻了个白眼,将焦尾琴推到一边,懊丧的抱住了脑袋。他现在后悔了,不应该答应蔡邕学琴,自己显然不是那块料,学了半天,连第一小段都弹不好。自己的脑仁被琴音搅成豆腐渣不说,蔡邕的老脸也快抽抽了,估计他也后悔得不轻。
  万年公主紧随其后,手里挽着一个小姑娘,正是蔡邕的女儿蔡琰。蔡琰看了一眼刘辩,再看了一眼脸色发青的蔡邕,就猜出了个大概。
  “陛下学的是《广陵止息》么?”
  蔡邕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曲如其名,此曲志在止息,不可用意太过。随意弹拨,自成曲调。”蔡琰走到刘辩面前,曲身下拜:“陛下,民女……能为陛下鼓一曲么?”
  “你是……”刘辩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虽然说不上多漂亮,却非常有灵气的小姑娘,一下子愣住了。“蔡琰蔡文姬?”
  “陛下,民女是叫蔡琰,却未有字。”蔡琰脸色微红,抿了抿鲜艳的嘴唇,羞怯不已:“民女……才十二,尚待字闺中。”
  “哦。”刘辩眼睛有点直,心中暗骂,十二岁,还是小学生呢,货真价实的小萝莉啊。可是她这眉眼之间的神情怎么这么沉稳,倒像是二十岁的万年公主了。
  “嗯咳!”见刘辩有些失态,唐瑛连忙咳嗽了一声提醒。刘辩惊醒,连忙起身把坐席让给蔡琰:“你来弹。”
  蔡琰吓了一跳,伸出小手连摇:“陛下御座,民女岂敢落座。求陛下赐席,民女为陛下献琴。”
  刘辩自失一笑,命人赐席。
  有侍者取过一张席来,蔡琰落座,挽起袖子,露出小胳膊。细长的五指一落在琴丝弦上,蔡琰的神色顿时变了,脸上的羞涩隐去,多了几分庄重之色。
  “叮”的一声轻响,《广陵散》像山泉一般,从蔡琰的皓腕秀指下流淌而出。大殿里一片寂静,没人有说话,甚至没有人大声喘气,真正是自然而然的止息。就连原本心情不好的唐瑛脸色都缓和了下来,托着腮,若有所思。
  一曲弹罢,蔡邕脸上打结的皱纹抚平了,唐瑛挑起的眉梢落下了,万年公主微蹙的眉心松开了,就连刘辩心头的郁闷也被扫空了。眼前一片明亮,如晴空万里,碧水蓝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没有人喝采,没有人赞美,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自己安静详和的心境中,神游物外。
  蔡琰轻轻的收回双手,藏在袖中,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周围,嘴角微微一挑,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刹那间,那个庄重的乐师不见了,她重新变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宜嗔宜喜。
  刘辩托着腮,半眯着眼睛,心情平静,眼神放空,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正对着蔡琰,眼神看起来有点色迷迷的,很容易让人想起某种动物。唐瑛见了,不动声色的推了推刘辩,柔声道:“陛下,臣妾爱慕蔡琰才艺,陛下能否留她在宫中,陪臣妾说说话,聊聊天,教臣妾学琴读书?”
  “好啊,好啊。”刘辩也没有多想,立刻应了下来:“蔡先生,你也辛苦了,先休息几日,然后看看想干些什么,是去东观修史,还是到宫里来做个侍中,随时辅导朕读书学琴?你在外十余年,想来洛阳也没有住处,不如就住在宫里吧。这样的话,令爱与公主往来也方便。”
  蔡邕无奈,只得应了。
  刘辩嘴上说让蔡邕先休息,可是一旦从琴声里出来,烦恼的事立刻涌上了他的心头。蔡邕是文人,打架的事,他帮不上忙,可是他的学问好,看不懂的《太平经》正好向他请教,就连已经由万年公主翻译过的《黄帝十二形》都可以让他再过一下目。
  蔡琰虽然才十二岁,学识却已经不凡,理所当然的做了蔡邕的助手,依偎在蔡邕的身旁,低着眉,晕着脸,有意无意的避开刘辩。
  其实刘辩真没有留意蔡琰。在他看来,蔡琰算不上什么大美人,论青春亮丽,她不及唐瑛;论成熟妩媚,她不及万年公主。她才十二岁,在后世,也就是一个小学生的年纪。他再变态,也不至于对一个小学生有什么想法。
  可是蔡琰却不这么想。十二岁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大汉女子十三四岁就出嫁的数不胜数,而且她出生以来就跟着蔡邕四处流浪,礼节上难免有些松驰,她见过的事情也远比那些生长于深闺大院的世家女子多,心思自然也活泛些。
  刚才刘辩要让御座给她,她就有些意外,后来刘辩又直勾勾的看着她,她岂能无动于衷,一点反应也没有。万年公主留她在宫里,恐怕也是秉承天子的意思。她既有些得意,又有些害怕,神情也就不那么自然了。
  “先生,这《太平经》内篇,究竟讲些什么东西,这些奇奇怪怪的图又是什么?”
  蔡邕看了一眼:“是符,道符。”他又翻了翻,眉头微挑:“这些是……什么?”
  刘辩看了一眼。不过看也白看,他也不懂,否则就不会问蔡邕了。“先生……也不认识?”
  “不,字,臣认识,但是……文,臣看不懂。”蔡邕的眼中混合着兴奋和迷茫,仿佛看到了一个宝藏,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就差搓手了。“这……可能是咒。”
  “咒?”刘辩倒有些明白了。卢植说过,张角的秘术就是符咒,这内篇里既然有符,当然有咒。
  “对,如果是咒,那就简单了,不需要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只要知道是什么音就可了。咒,本来就是表声,而不是示意。”
  刘辩连连点头。这句话有道理啊,咒嘛,当然是发声,谁管他什么意思。
  “那先生……念念看?”
  蔡邕点点头,仔细揣磨了片刻,试探着发了几个音。刘辩没听明白,蔡邕又连着念了几遍,刘辩觉得有些耳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过。
  蔡琰眼珠一转,突然插嘴道:“阿爹,这像是浮屠的咒语。”
  “浮屠的咒语?”蔡邕若有所悟:“你是说,不是我中原的道门咒语,而是浮屠传入的胡咒?”
  浮屠?佛教?刘辩脑子里突然电闪雷鸣,恍然大悟。我勒了个去,我说怎么这么耳熟呢,这是六字大明咒啊。
第047章
杯弓蛇影
  曹操背着手,站在中庭的鱼池前,思绪万千。
  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丁冲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径直走到曹操身边。“孟德,这么急着叫我来,有什么事?”
  曹操没有说话,转身挥了挥手,随从们会意,退了出去,带上了院门。丁冲见了,眼神一紧。
  “并州军已经被天子控制了。”曹操抬起头,瞟了丁冲一眼,眼中忧色忡忡。“袁本初名士习气,太舒缓了,我已经提醒过他几次,他却一直没有行动。现在被天子占了先,并州军易主,袁氏兄弟已经没有什么胜算。”
  丁冲一怔,随即破口大骂:“我就知道这两兄弟办不成大事,现在果然如此。孟德,你不要再跟着他们厮混了,免得惹火烧身。”
  “我哪里是愿意跟着他们厮混。”曹操苦笑一声:“我也是没办法,不跟着他们兄弟,难道跟着张让、赵忠?他们现在可都在黄河里喂了鱼。”
  丁冲长叹一声,无言以对。曹家虽然自称曹参之后,但他们只是沛郡的一个小豪强,实力很一般。是曹操的祖父曹腾入宫做了宦官,曹家这才飞黄腾达,实力大增。可是这样一来,曹家也就被贴上了阉竖的标签,被士人排斥。为了改善名声,曹家做了很多努力,都没什么作用。曹嵩花了一亿钱,做了几个月的太尉,跻身三公,却没什么人愿意被他招入府中为吏。曹家和宋家结亲,想成为外戚的一部分,结果宋皇后被废,曹家也跟着倒了霉。
  不跟着袁家兄弟混,努力洗白自己,曹操能有什么办法?
  “可是,袁家兄弟也不是什么明主啊,名士习气太重不说,大事未竟,兄弟阋墙,怎么看,也不像成大事的模样。”丁冲沉吟半晌,又说道:“依我看,目前还是不要靠他们太近为妙,且观之。”
  曹操沉吟不语,拳头握了又放,放了又握,迟疑半晌,这才下定了决心:“幼阳,你知道袁绍手中一颗凤卵吗?”
  “凤卵?”丁冲的眼睛瞪得溜圆:“你是说,凤鸟之卵?”
  曹操点了点头。
  丁冲脸色大变,倒吸一口冷气,好半天才恢复了镇定。“这么说,圣人……应在袁绍身上?”
  曹操苦笑一声:“我想不出有其他人了。”
  “既然天意如此,那我们就没办法了。”丁冲抬起头,挠了挠眉梢,想了片刻,突然说道:“孟德,那你说,袁绍会不会是故意让天子夺走并州军?”
  曹操微微一笑,反问道:“何以见得?”
  “并州军和凉州军一样,都是精锐。一山不容二虎,陛下同时握有凉州、并州的精锐,看起来很强大,其实未必就是好事,互相猜忌是迟早的事。”丁冲不紧不慢的说道:“他们都残暴寡礼,唯利是图,如果天子倚靠他们而稳定了局势,他们必然居功自傲,肆意妄为。如果一来,洛阳必遭其毒手,众怒一起,天子将如何是好?驱逐并凉之人,则自除羽翼,打压洛阳臣民,则自绝于臣民。不管他怎么做,这昏君的罪名,他都逃脱不掉。”
  曹操接上了话头:“如此一来,袁氏登高一呼……”
  丁冲应声说道:“响者云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会心而笑。笑了片刻,丁冲又道:“这么说,许劭突然来洛阳,又突然离开,随即有童谣四处传唱,说什么天子命短,大汉将乱,也是袁氏的安排了。”
  “料想如是。”曹操脸色一暗:“只是这样一来,洛阳怕是难逃一劫啊。”
  “所以,我们要预先离开洛阳,不能坐以待毙。”丁冲斜睨着曹操:“你今天请我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曹操点了点头:“除了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以外。我还担心天下大乱。如果袁氏真如我们猜想的这样要待机而动,那么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该早点准备?我可没有袁家兄弟的声望,急切之间,很难招募到足够的粮赋和人马。”
  “是的,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提前准备。手里有了人马,说话才有份量。”丁冲摆摆手:“你放心,我丁家肯定支持你,另外,卫家兄弟与我交好,我写一份书信给你带去,他们不会拒绝的。”
  曹操抚掌而笑:“有了丁家、卫家的支持,再加上我曹氏、夏侯氏的力量,我应该能在袁绍面前说上话了。”
  “事不宜迟,我现在就给卫兹写信。”丁冲说着,大步向曹操的书房走去,走到一半,又道:“你自己走,家人留下,免得打草惊蛇。”
  曹操眨了眨眼睛,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无奈的苦笑。
  ……
  听了蔡邕一席话,刘辩解开了不少谜团,却没能解开最后的答案。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孵化这颗龙卵,召唤巨龙。当然了,这颗龙卵都快成化石了,能不能孵化都是一个问题,也许巨龙早就灭绝了,剩下的只是传说。
  如果龙卵不能孵化,他就要另想办法解开龙文明之谜。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先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他找来了卢植、贾诩,商量怎么将袁家及其党羽一网打尽。特别是袁绍,既然袁绍是袁家的希望所在,把袁绍干掉,就算不能最终解决问题,至少也可以争取一点时间。
  他本来想把杨彪也叫来的,可是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放弃了。杨彪和袁家有亲戚关系,是袁术的姐夫,儒门讲究为尊者讳,为亲隐。袁家反迹未明,他就要将袁家斩草除根,杨彪肯定不答应。一旦风声泄露,等于给袁家送了一个造反的理由。
  不料,即使没有找杨彪,刘辩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阻力来自卢植。
  卢植对刘辩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他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指责刘辩异想天开,行事鲁莽。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到目前为止,袁家也没有什么要灭门的大罪。草率行事,只会激起大变。万一行事不密,走漏了风声,袁家铤而走险,陛下此举就是授柄于人,自取其咎。
第048章
袁氏出奔
  刘辩沉默不语,脸色很不好。卢植这么说,是不是在替袁家说话?他不是袁家故吏,可他是马家门生,与袁隗的夫人马伦可是师兄妹,天知道他们当初是不是曾经有一腿。
  刘辩悲哀的发现,身为皇帝,他却没有几个真正能信任的人。放眼看去,身边找不到几个和袁家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大臣。
  见刘辩不说话,贾诩开了口:“以卢君之见,该怎么办,才能解决眼前的危机,才能将南北军从袁家兄弟手上收回来?”
  卢植语塞,半天才道:“等袁隗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