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03

  “唯!”卢植和杨彪躬身领命。
  “整顿禁军的任务交给卢杨二位,洛阳周边的战事,太尉多多费心。”刘辩把目光转向董卓:“太尉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作战的事,毋须朕操心。可是有一件事,朕要提醒太尉。”
  董卓连忙低下头。如愿以偿的做了太尉,又要主持即将到来的大战,董卓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洛阳,是大汉的国都,洛阳周边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西凉士卒在边关与异族作战惯了,杀心太重,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不能再肆意无度。太尉要约束手下,勿犯国法。否则,到时候立功而受戮,既伤了士卒之心,又损太尉声誉。”
  董卓一头冷汗。他明白了刘辩的意思,如果西凉士卒杀了无辜百姓,那可不是他董卓被人骂的事,弄不好刘辩要砍他首级。今天刘辩在这里说了这句话,卢植、杨彪可就看着他了。出了事,责任全是他的,与刘辩无关。
  “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但是我相信,大汉四百年的江山,不会那么容易倾覆,必然还有不少人心向大汉,愿意与大汉而战。”刘辩接着说道:“诸卿,朕希望你们能多多举荐人才。”他顿了顿,又笑了一声:“不管他们与袁家什么关系,只要他们愿意为朝廷效力,朕举双手欢迎。实在不愿意来,想跟着袁家再立新朝,鸡犬升天的,嘿嘿……那他们就自求多福吧。”
  卢植等人打了个寒颤,听出了浓浓的杀意,却不好多说。要跟着袁家立新朝,那自然是叛逆,天子要杀他们全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贾诩却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刘辩显然相信他能够平定袁家的叛乱,那些跟着袁家叛乱的人,的确应该自求多福。
  “好了,诸卿去做事吧。”刘辩挥了挥袖子:“朕要想想,怎么和袁太傅谈谈心,好让他走得安心,走得绝望。”
  卢植听了,一股寒意直冲后脑。
  ……
  卢植、董卓等人一出殿门,刘辩就垮了下来。他顺手将焦尾琴推在一旁,以手支额,冷汗涔涔。
  他不是怕袁绍,而是面对历史,他感到很无力。
  穿越千年而来,本来只是为了解开龙文明的秘密,谁知道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按照那什么平行空间理论,只怕现在的历史已经走上了岔路,要想回到原来的时空,他只有解开龙文明的秘密,掌握龙的力量,才有一线机会。在此之前,他先要想方设法的活下去。
  可是他现在拥有龙卵,却不知道能不能孵化。
  他有《黄帝十二形》,有《太平经》和九节杖,还有藏兵阁里历代收藏的神兵,可是他不会用。
  他有能明悟命格的《广陵散》,却没有时间,更不知道有没有那个天赋。父子兄弟,他好象是最烂的那个人。琴棋书画,不懂;天子威仪,没有;真龙命格……哈哈,真幽默。
  董卓没有祸乱洛阳,但是袁绍依然逃走了。如果不出意外,想必用不了多少,山东的十八路诸侯就会起兵。只不过,这次不是讨董,而是讨汉,讨他刘辩。
  接下来呢?自己是不是还会死,吕布是不是还会和王允一起刺董,天下是不是还要四分五裂,军阀割据?
  似乎……不可避免。
  蔡琰接过焦尾,轻拨了两下,弹奏了起来。与刘辩的噪音相比,蔡琰的琴声如同天赖,可是刘辩听了,心里却不仅没有一丝空灵,反而堵得慌。他摆了摆手:
  “别弹了,朕不能止息,快窒息了。”
  说完,他拂袖而起,耷拉着脑袋,像只斗败的公鸡,走了出去。
  蔡琰一怔,讪讪的收回手。唐瑛和万年公主互相看了一眼,心情也非常沉重。唐瑛起身,“我去看看。”追了上去。
  万年公主犹豫片刻,叹了一口气,对蔡琰强笑道:“陛下心情不好,你就先回去休息吧。”
  “喏。”蔡琰应了一声,抱着琴走了。
  万年公主又坐了片刻,也站了起来,问清了天子的去向,跟了上去。
  ……
  站在濯龙园的凉亭上,听着哗哗的水声,刘辩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懒得去想,只想这么安静的坐着,一直坐到生命的终点来临。
  大不了再死一回嘛,老子又不是没死过。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穿回去。刘辩百无聊赖的自我安慰道。
  有脚步声传来,刘辩却不想起身,直到万年公主站在他的身后,才不好意思的笑了一声:“姊姊,我是不是……很让你失望?”
  “不,陛下刚才的表现很得体。”万年公主走过来,轻轻的挽着刘辩的手:“陛下,臣妾相信,陛下一定能明悟命格,孵化龙卵,召唤巨龙,战胜袁家,中兴大汉。”
  “谢谢姊姊的安慰。”刘辩摇了摇头:“可是,我一点信心也没有。刚才……我是装的。”
  “可是陛下装得非常好。”唐瑛从远处走来,接过了刘辩的话。“所谓勇者,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事,哪怕再苦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勇士。”
第051章
想得美
  看到自信满满的唐瑛,刘辩心情一松,禁不住笑出声来。
  这媳妇虽然出身不好,也没什么学问,比不上万年公主、蔡琰那样博学多识,温婉贤惠,但是她很坚韧,在自己迷茫的时候,她能担起半边天,帮自己分担一起压力。看到她,自己总能重新鼓起勇气,就像加满了油的战斗机,再次挂满武器,冲向蓝天。
  就是啊,老子怕个鸟。反正大汉也是大厦将倾,换了比自己聪明的弟弟刘协,一样回天无力。既然如此,我有什么好怕的,人死鸟朝天,就算完蛋,也要和袁家好好的战一场。打残了袁家,再去找我的龙。
  虽说历史大势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却也不是一点成绩也没有。袁绍一箭未发,就放弃了南北军、西园八校,就是一个例子。想当初,先帝为了西园八校可是费了好多心机,甚至别出心裁的让宦官蹇硕做上军校尉,连大将军何进都归蹇硕领导,结果西园八校还是落入了袁绍手中。现在呢,自己只是花了点心思,杀了丁原,接收了并州军,袁绍就主动放弃了所有的兵权,离开了洛阳。
  成绩还是有点嘛。别心急,积小胜为大胜,谁敢说没有翻盘的一天?
  刘辩坐了下来,架着二郎腿,看着濯龙池中被瀑布溅起的白色浪花,一时出神。
  现在和历史究竟有什么区别,自己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袁绍要起兵,自己有多少胜算,有什么样的人可以依赖?
  刘辩反复权衡,思绪如潮。
  万年公主和唐瑛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远处,宫墙之下,一个挺拔的身影默默的注视着凉亭上的刘辩,眼神复杂,衣香拂动。
  ……
  袁府。
  袁隗正襟危坐,何颙、侍中种辑、黄门侍郎荀攸、议郎郑泰、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团团而坐,表情各异,等着袁隗说话。
  袁绍、袁术离开洛阳是一件非常秘密的事,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特别是越骑校尉伍琼,直到卢植带着诏书入驻北军大营,他才知道袁绍已经离开了洛阳。他震惊不已,连忙联络同好,发现绝大多数人和他一样,还蒙在鼓里。
  他们不敢怠慢,连忙来找袁隗。袁绍兄弟离开了,袁隗就是唯一的主心骨,接下来怎么办,要袁隗拿个主意。
  袁隗知道这些人的来意,他也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此时此刻,他不动如山,智珠在握,不用说一个字,仅是这份气势,就足以让这些人惴惴不安的心安定下来。
  “当初先帝要废长立幼,我等据理力争,不惜触犯龙鳞。现在看来,却是我们错了。”袁隗一开口,先叹了一口气,做起了自我检讨:“知子莫若父,先帝有先见之明,知道天子无明君之相,担负不起中兴大汉的重任。先帝慧眼如炬,我等自愧不如啊。”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立刻明白了袁隗检讨背后的意思。
  当初为什么要立刘辩为太子,是因为何家没有根基,要想在朝堂上站稳脚根,只能依靠袁家为首的世家。现在何进兄弟死了,何家烟消云散,刘辩为帝,对袁家已经没有了意义。此时此刻,如果刘辩老老实实的听袁家的话,做个傀儡,那也就罢了。偏偏他不肯认命,先是控制住了董卓,随即又利用吕布,悍然斩杀了丁原,夺走了并州军。更有甚者,居然在朝堂上公然羞辱袁隗,不甘受制于袁家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
  既然如此,袁家当然没有必要再容忍他。废黜刘辩,再立新帝,只有九岁的刘协还敢这么不知好歹吗?有何家灭门的先例在前,刘协的母族王家还敢放肆,与袁家争权吗?
  重拾先帝废长立幼的想法,不过是为废黜刘辩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反正先帝已经死了,他究竟是什么想法,还不是随袁隗怎么说。袁隗要做霍光,刘辩就只能做那个倒霉的昌邑王刘贺了,乱而不损的汉灵帝也就摇身一变,成了慧眼如炬,有先见之明的明君。
  袁隗定下了基调,大家就知道怎么办了。
  ……
  刘辩看着眼前的几摞奏疏,眉开眼笑,乐不可支。
  这些书生,真是又要做婊子,又想立牌坊。明明想做霍光,想做王莽,偏偏还装出一副忠臣的模样,妙笔生花,说得像真的一样。
  这些天来,奏疏雪片般的分来,几乎要将他淹没。但是,分门别类,不外乎那么几种说辞。
  其一,袁家四世三公,名重天下,袁隗德高望重,堪为士人表率。天子当着百官的面羞辱袁隗,有违遵师重道的圣训,有违天子德化天下的本分,让天下士人失望。应该深自反省,并向太傅袁隗道歉,改过自新。
  让刘辩反省,那还是比较客气的,其中不乏有人指责何氏乃南阳屠门,刘辩出身寒微,无人君之仪,当初就为先帝不喜。如今事实证明,先帝废长立幼的想法是对的,因此,刘辩应该退位,由聪明睿智,母族出身高贵的刘协继位,以安社稷。
  其二,袁绍、袁术天下俊杰,为天子所迫,逃亡江湖,若不加安抚,必使人心浮动。建议天子下诏,给袁绍、袁术加官进爵,安抚袁氏,安抚人心。
  其三,董卓出身寒微,粗鄙无文,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不堪为三公之首。吕布以下犯上,妄杀国家大臣,更是凶顽之人,不可侍卫天子。凉州军、并州军军纪混乱,骚扰洛阳百姓,祸乱京师,当免董吕二人官职,并将并州军、凉州军遣返驻地,还京师太平。
  其四,新帝登基,理当大赦天下,招贤纳士,以示与民同庆,恩泽天下。恳请天子下诏,延揽名士入朝,斥退奸小,重振朝纲,再兴大汉。
  刘辩隐约记得,董卓入京主政之后大致上就是这么做的。先是废立,然后招揽名士,再然后对袁绍、袁术兄弟加官进爵。结果呢?袁绍兄弟接受了官职、地盘,却并不感激董卓,反而利用这个名义起兵讨董;那些名士呢,也没站在董卓这一边,反而与袁绍通风报信,里应外合。
  现在,他们还是这么干,不过目标对准了自己这个皇帝。董卓没废立,袁隗要挑这个重担了,只不过董卓废立就是祸乱朝廷,而袁隗废立就是忠于大汉。
  你们当我是董卓这个笨蛋,明知你们要杀我,还把刀递到你们手上?
  想得真美!
第052章
死了也白死
  刘辩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做,袁绍总会找到起兵的理由。就算没有理由,只要有人拥护他,他也能起兵,只要他最后胜利了,没有理由,那些儒生也会给他找到理由。说不定还能找出一大堆祥瑞。
  殷鉴不远,想想王莽就知道了。
  不过,尽管如此,他也不打算主动配合袁家,就算袁家是皮粗肉糙的牛魔王,他也要做一只牛虻,叮他两口再说。有用没用先放一边,让他不痛快也是好的。
  更何况他现在是皇帝,手里握着名分大权,要给袁家找不痛快,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刘辩找来了蔡邕,让蔡邕写了一封诏书,发往全国各州郡。诏书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接受建议,宣布要广纳人才,革新朝政;另一部分是谴责部分世家沽名钓誉,依附权贵,勾结宦官,把持朝政,为非作歹。富拟王朝,僭越逾制,肆意妄为。
  袁家的罪名根本不用虚构,一桩一桩的实实在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