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303

  “《风后书》?”诸葛亮很快恢复了平静,“姊夫从哪儿听来的?”
  蒯祺笑容灿烂,如春日阳光。“孔明,你隐居深山,不问世事,当然不知道了。陈纪陈元方死了,你知道么?”
  诸葛亮的眼角抽搐了一下,心头涌过一阵悲哀。陈纪死了?
  “《风后书》是陈氏家族守护千年的秘密,陈纪死了,陈群力有不逮,便转给了钟繇。没想到钟繇转身就将《风后书》献给了朝廷,换取了幽州的兵权。”
  诸葛亮吸了一口气,两只手攥得紧紧的,小脸有些发白。钟繇将《风后书》献给了朝廷,那我守着这个秘密还有什么意义?
  “那……使君既然已经得到了消息,又要向我求证什么?”
  “据说陈纪之前曾经去过泰山,按照时日计算,当时你们应该还在老家,使君想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风后书》这样的秘典。”蒯祺一边陪着诸葛亮叔侄往里走,一边说道:“使君还得到消息,陈纪去泰山,就是为了将《风后书》藏在泰山。不过,他的希望落空了,袁绍可能找到了他藏的《风后书》,易水之战,他就是用《风后书》里所载的阵法击败了公孙瓒。”
  诸葛亮大吃一惊:“袁绍用《风后书》击败了公孙瓒?”
  “是啊,听说袁绍境界提升很快。”蒯祺笑眯眯的打量着诸葛亮:“我估计应该比你的境界还要高一阶。孔明,闭门造车……不行啊。”
  诸葛亮无言以对。他知道,蒯祺肯定知道了这个秘密,刘表当然也知道了,不然不会特地请他们来对质。只是刘表用意何在,他难道也想得到《风后书》?
  诸葛亮忐忑不安的走进了刺史府,刘表坐在大堂上,正和蒯越、蔡瑁等人议事。看到他们进来,刘表停住了,抚着胡须,扫了他们一眼,神情有些冷淡,有些愠怒。
  诸葛玄尴尬的上前行礼,刘表淡淡的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入座。诸葛玄心里不安,却又不好主动开口,只好耐着性子,竖起耳朵听着。诸葛亮也差不多,虽然他只是一个孩子,刘表不至于和他计较,可是一旦诸葛玄受窘,他又岂能置身事外。
  刘表轻咳一声,语气沉重的开了口。“表亦无能,到荆州三年有余,未立尺功。如今陛下亲临荆州,我也能卸下这副重任了。这三年,荆州安定,诸位有功,我会向陛下言明,尽力推荐,希望陛下择优录用。这也是我能为诸位做的一点力量。诸位都有安邦定国之能,将来拖青纡紫,富贵可期。”
  “谢使君。”蒯越等人躬身施礼,脸色兴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山东绝大部分世家豪强都依附袁氏的情况下,荆州人没有随大流,而是一直坚定的坚持朝廷,承受了不少损失,也冒了不少风险。现在回报来了,天子亲临荆州作战,他们有机会与天子见面,征战立功,前途一片光明。
  看到蒯越等人脸上的喜色,诸葛亮暗自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儒门势力广大,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包括在内,可是细想起来,儒门内部的派系却多得难以想象。不同的州郡有不同的学风,荆州与豫州不同,同为豫州的颍川郡与汝南郡不同,结果袁绍以儒门领袖自居,而真正的儒门领袖陈纪却根本没有和袁绍合作的意思,荆州的世家则干脆与袁氏对抗,刀兵相见。
  同为儒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诸葛亮想不明白。不过,他听懂了刘表的另外一层意思:天子刘辩即将亲自荆州。诸葛亮很惊讶,他不久前得到的消息还是天子远赴弹汗山闭关修行呢,怎么突然又要亲征荆州了。
  诸葛亮向蒯祺靠近了一些,低声问道:“天子从弹汗山回来了?”
  蒯祺笑笑。“是的,天子不仅回来了,而且决定要平定天下,改革更化。不久前,他发出诏书,征召各地的贤良入京议政,现在又决定亲征益州。平定了益州之后自然会顺江而下,先平袁术,再擒袁绍,我荆州将士有幸,可以随陛下征讨,立功在望啊。”
  诸葛亮听出了蒯祺的得意,心里很不是滋味。荆州坚持依附朝廷,成了忠臣,依附袁氏的则然成了叛逆,可想而知,山东的绝大部分世家都会迎来重创。琅琊诸葛氏虽然没有依附袁绍,可是挟《风后书》待机而动,又屡次拒绝刘表的召辟,免不了也会受到打击。
  此消彼长,蒯家还会把诸葛家当回事,还会把他的姊姊当回事吗?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本以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能为家族带来希望,没想到却把家族推进了深渊。果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就在诸葛亮心情沮丧的时候,刘表咳嗽了一声。“胤谊(诸葛玄),陛下年轻有为,也喜欢与年轻人相处,身边多有年轻才俊。我子刘琦虽然愚笨,却正当其年,我想让他到陛下身边为郎,又怕他不懂事,所以想挑两个少年俊才同行。孔明聪慧过人,又与陛下之弟陈留王年岁相仿,如果前去拜见陛下,随侍左右,想来一定可以得陛下器重,不知胤谊有没有这个想法?”
  诸葛玄一听,顿时动了心,他看了诸葛亮一眼。诸葛亮无奈的点点头,表示同意。他很清楚,刘辩到了荆州,刘表自身难保,都要把儿子刘琦送去为质,更没能力来保护他们。如果再拒绝刘表,不仅得罪了刘表,而且会得罪天子,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见诸葛玄叔侄答应,刘表的脸色好了些。自己用不了这样的俊杰,推荐给天子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
  “孔明,你能说说《风后书》是怎么回事么?”
  诸葛亮起身,脆生生的说道:“使君有问,敢不从命。亮不才,愿为使君运筹,略展《风后书》之妙。”
  ……
  刘辩看着眼前的三个少年,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即使他已经看惯了三国的大小名士,可是看到两个自称庞统和诸葛亮的少年站在面前的时候,他还有些意外。
  这时的凤雏果然还是雏,这时的卧龙果然还只能卧,都没长成呢。
  庞统略大一些,十四岁;诸葛亮更小,只有十二岁。
  在这两个人的衬托下,刘表的儿子刘琦黯淡无光,站在那里有些碍眼,有些尴尬。虽然论长相,他也和诸葛亮不相上下,比庞统还略胜一筹。
  人的名,树的影,谁让他不知好歹,和大名垂宇宙的卧龙凤雏站在一起呢。
  “令尊何在?”刘辩很快就收回了心思,不动声色的说道。
  刘琦躬身下拜:“家父正在襄阳为陛下准备行在,特命小子前来拜见陛下,为陛下先导。”
  刘辩点了点头,表示满意。刘表虽然一直摇摆不定,但终究他还是没有和朝廷对立,左挡袁术,右挡刘焉,工作完成得还算出色,没有辜负当初对他的希望。既然如此,就不用再追究他那点小心思了。求全责备,向来是政治大忌。
  刘辩夸了刘琦两句,安抚了一下他的心情,这才对他身后的庞统、诸葛亮说道:“你们既然是刘使君挑选出来的年轻俊杰,不妨各展才华,让朕感受一下荆襄的风土人情。谁先来?”
  庞统当仁不让,上前一步,挺起胸膛,大声说道:“既然陛下要了解荆襄的风土人情,就由我这个荆襄后生来献丑吧。”
第431章
卧龙
  庞统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舌灿莲花。
  刘辩不动声色,漠然以对,嘴角微挑,似笑非笑。
  坐在一旁的刘协却听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庞统和他年岁相近,却如此能言善道,而且观点和他大相径庭,听起来似曾相识,但真正分析起来,却又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好象听过这样的言论,却又非常隐晦,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诸葛亮站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庞统高谈阔论。他知道庞统——他的二姊就嫁给庞统的从兄庞山民,他出入庞家多次,知道庞家对这个庞统并不怎么看重,只有庞家的家主庞德公很喜欢这个后辈。平时也没看到庞统如此主动的表现自己,今天有点反常。他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静静的听着,不动声色的感知着周围的一切。
  悟命之人的六识比普通人敏感,诸葛亮一旦用心体验,帐内诸人的气息、心跳基本上就被他听得一清二楚。稍一探查,他立刻知道这个大帐里聚集了太多的人才。
  庞统是悟命之人,而且命格与众不同,居然是一只两首鸟。诸葛亮不知道这种两个头的鸟是什么鸟,但是他知道有一种九头鸟,名叫九凤,又称为九车、鬼车,是一种凤鸟。庞统是不是这种鸟,他不清楚,但是多一个头,就已经足够让人惊讶了。
  刘协也是悟命之人,命格为囚牛,这是一种龙,非常人可比。可是刘协让他惊讶的却不是命格,而且境界——刘协看起来也就是十一二岁的样子,却已经破境,真气随时都可以透体化形。诸葛亮自己也是悟命之人,可是他却还连破境的门槛还没看到。两相一比较,顿时让他大受打击。
  刘协身后的孙策也是悟命之人。他是猘虎,是一个猛兽,虽然还没有破境,但是他气息深沉,绝不是刚刚悟命的人所能比的。
  刘辩背后站着的虎贲郎也是一个悟命之人,他是白鹤,境界比孙策还要更深一些。以诸葛亮目前的境界,他还搞不清楚这个虎贲郎的真正实力。
  不过,整个大帐里最让他不安的还是刘辩。
  他知道刘辩是龙命,但是他查不出刘辩的境界。
  很久之前,还在泰山的时候,他就猜想过刘辩的境界可能是龙渊。龙渊者,境如其名,其广如渊,深不可测。不过他以前只是有这个概念,今天真正面对刘辩的时候,他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龙渊。
  他感觉不到刘辩的气息波动,却又能感受到那种境界的宽广博大,就像是站在一个密封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可是你却能感受到面前有一堵山一样高大的墙,有海一样深广的水,让你不敢轻易的迈步,否则随时可能撞上墙,或者失足坠入深渊。
  诸葛亮见过不少境界高明的人,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难道这就是真龙的境界?
  诸葛亮正在出神,刘辩突然有意无意的瞥了他一眼,笑了一声:“庞统说完了,你可有什么要展示的?”
  诸葛亮一惊,看向庞统,正和庞统的目光相对。一闪之间,他看到了庞统鬓角的晶莹汗珠,顿时明白了庞统的窘迫——庞统的口若悬河,源于他的紧张。他也感受到了刘辩的压力。
  “小民非荆襄之人,对荆襄的了解有限,何况珠玉在前,小民就不献丑了。”诸葛亮上前一步,微微拱手:“愿借陛下筹策,小民为陛下演示一点筮法。”
  “筮法?”刘辩眉头一挑,对刘协点了点头。刘协随即从袖子里掏出一支金筒,双手递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接过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金筒紫蓍?!”
  刘协很惊讶,眼睛也亮了起来。“你也知道金筒紫蓍?”
  诸葛亮一怔,随即知道自己失态了,连忙躬身说道:“小民听说过一些,并没有见过。”
  刘协笑了,挥挥袖子。“先借你用用吧,这可是难得的五茎蓍草,灵性过人,可是消耗的元气也多,你注意一下,千万不要勉强。”
  诸葛亮感激的看了刘协一眼:“多谢殿下提醒。”
  “你知道我是谁?”刘协更加惊讶。他一直坐在帐中,却从来没有开口,穿的也是甲胄,身上并没有显示他身份的徽章之类,刘辩也没有必要向诸葛亮等人介绍他,诸葛亮怎么一口就叫破他的身份?
  “当然,殿下命格贵重,与众不同。”
  刘协再次看了诸葛亮一眼,又看看刘辩,欲言又止。刘辩笑笑,示意刘协稍安勿躁。他对诸葛亮说道:“你打算怎么演示?”
  “请陛下在心中默想一个数字,无须告诉小民,小民算出来,陛下自然知道对错。”
  刘辩觉得有趣。诸葛亮这样子有点像魔术师,难道他会读心术?他对筮法并不陌生,刘协手中的金筒紫蓍是荀彧送的,而荀彧和他一路从玄冥海归来,路上经常谈起筮法。不过,他对八卦有另外的想法,对这种卜筮之法并不太在意。
  不过,这不妨碍他用来试试诸葛亮的境界。
  “好。”他默想了一个数字,然后对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收起了笑容,垂帘闭目,屏气宁神片刻,摆开起手中的蓍草。他的动作很熟练,手法也很快,普通人可能根本看不出他是如何做到的。片刻之后,蓍草在刘辩面前的案上摆出了一个图案。诸葛亮抬起袖子,抹了抹额头的微汗,沉声道:“陛下心中这个数字好大,小民险些力有不逮。”
  刘辩吃了一惊,他想的数字的确不小,是他穿越前的那个日期和时间,有十二位数。
  “是么?”他提起了精神,盯着诸葛亮的眼睛:“究竟是多少?”
  诸葛亮想了想,嘴唇微张,刚准备说,又摇了摇头:“不对,这不是一个数字,这应该是四个数字。”他重新摆弄了一下,这才抬起头,打量着刘辩:“陛下,是这四个数字么?”
  刘辩眼神微缩,没有说话。过了半晌,他点了点头。“你……怎么算到的?”
  诸葛亮笑笑:“小民不是算出来的,是感应出来的。”
  “感应?”
  诸葛亮挠了挠头,片刻间露出几分少年的稚嫩。“陛下气息如渊,一举一动,一思一念,皆会对天地元气产生波动。蓍草自然也不例外,只是握于手中,不能自如。小民感应到蓍草的反应,将它们感应到的元气变动释放出来,自然就可以知道陛下所思所想。不过,陛下这个数字似一而实四,又实在太多了些,所以……”他吐出舌头,舔了舔嘴唇,脸色微红。“小民险些元气不继,前功尽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