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03

  卢植和董卓婉拒了袁隗的款待,起身告辞。
  袁隗脸色平静,将他们送到门口,依依惜别。等他们各自上了车,先后离开,依然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远去。直到看不到他们的影子,这才收起笑容,转身回府。
  袁绍、袁术在堂上等着。袁绍面色平静,端坐不动,袁术却有些不耐烦,扭着脖子东张西望。
  “一个是叔父的故吏,一个是婶婶家的门生,叔父何必如此客气?”
  袁隗看了袁术一眼,在堂上坐下,抚着胡须,轻声道:“本初,你如何看?”
  袁绍清咳一声,拱了拱手:“陛下如今倚重他们二人,有意重夺大权,我们须得小心应付才是。特别是董卓,他奉我袁家之命而来,现在却对叔父虚以委蛇,不肯就范,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啊。他手中有精骑,还派人入城侍卫,听命于天子之意已明,万一……”
  袁术没好气的说道。袁隗、袁绍把他撇在一边,把他当空气,让他很不舒服。听到袁绍这句话,他习惯性的反驳道:“董卓只有区区三四千兵,能奈我何?”
  “公路,你又不是不知道,京师的南北军人数虽众,却没有经过多少战事,吓吓百姓还行,真要上阵,哪里西凉军的对手。战力最强的那些五校兵,也是当年张奂的部下,其中不少人与董卓相识。万一交战,我们未必就能制服董卓,反倒有可能被他所伤。”
  袁术语噎,随即眼珠一转,又满不在乎的说道:“怕什么,不是还有丁原吗?凉州精骑厉害,并州精骑也不差,何况丁原部下还有吕布那样的猛将。”
  袁绍眉毛一挑:“你对丁原很熟悉?”
  “当然。”袁术得意的笑了一声。
  “这可太好了。”袁绍一拍手掌,笑道:“叔父,有了丁原,我们就不怕董卓了。不如……”
  袁术打断了袁绍,抢着说道:“我去找丁原,我跟他熟。”
  袁隗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那就不要迟疑,赶紧去吧。告诉丁原,我推荐他做执金吾。”
  “哈哈哈,美不死他。”袁术满意的大笑道:“请叔父放心,我一定守成任务。”说完,急不可耐的起身告辞,大步流星的走了。
  看着袁术出了门,袁隗叹息了一声:“公路已是而立之年,为何还是这般冲动?看来要请许劭来看看他究竟是什么命格,我们袁家不会出了一头恶龙吧?”
  “不会吧?”袁绍苦笑道:“公路上溯几代,可都没有龙系血脉,怎么可能是龙?”
  “既然不是龙,他烧朱雀阙干什么?”袁隗沉下了脸:“本初,这次行事有些鲁莽了,烧了九龙门也就罢了,怎么还烧了朱雀阙?”
  袁绍脸色有些不太自然。他沉默了片刻,从袖子里拿出了那颗石卵:“叔父,我感应到凤卵了。”
  “真的?”袁隗眼睛一亮,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身子:“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朱雀阙火起的时候,当时我正在嘉德殿上。”
  袁隗长吸一口气,又慢慢的吐了出来,眼中满是喜色:“看来许劭没有骗我,我袁家真出了一个鸾凤命格的子孙了。”说着,两行清泪夺眶而出,喃喃自语:“天不负我,天不负我袁家。”
  他说着,冲着袁绍就拜。袁绍吓了一跳,连忙避开,拜在袁隗面前,连声说道:“叔父,当不得,当不得。不管是什么命格,我能有今天的一切,都是叔父的栽培。若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让叔父享受到应有的荣耀,让所有的袁家子孙都记住叔父的功德。”
  “哈哈哈……”袁隗满意的看着袁绍恭敬的面孔,放声大笑。过了片刻,他又收起笑容,严肃的说道:“还是要请许劭来一趟,我要请他看看陛下,今天陛下的反应有些反常。”
  “的确如此。”袁绍应声附和道:“叔父,会不会是那颗龙卵也和他有了感应?”
  “龙卵?”袁隗冷笑一声,眉宇间闪过不屑之色:“真龙已经死了千余年,这颗龙卵大概早就成了石头,还能有什么感应?”他顿了顿,又道:“别说这颗龙卵已成死物,就算是活的,没有修行法门,他能感应到什么?如神在,能让他感应到龙卵吗?”
  说到最后,他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袁绍听了,也附和的笑了起来。他挑起大拇指:“叔父这招虚龙真凤实在高明,任他想破了脑袋,也不会想到这一层。”
  “这不是我一个人功劳,是我凤门几百年的谋划所至。”袁隗轻叹一声:“我不过是因缘际会,轻轻推了一把罢了。”
  ……
  刘辩失望的走出了长乐宫。
  何太后已经被腿伤和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倒了,根本没有精神和他多说什么,他刚刚提起《太平经》和九节杖,何太后就让人去拿。不过,何太后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兵权。现在最大的问题提夺回兵权,保证皇宫的安全,而不是修行。
  何太后这句话说中了要害,刘辩虽然拿到了九节杖和《太平经》,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修行是旷日持久的事,先帝修行了那么久,最后英年早逝,自己就能修成?
  就算能修成,远水也解不了近渴,当然是先解决兵权的问题比较迫切。
  刘辩二话不说,立刻行动,让人召来了贾诩和张绣。
  听完了刘辩的问题,张绣没有说话,却把目光转向了贾诩。很显然,论拳头,他很有信心,论动脑子,他还是习惯性的依靠贾诩。
  贾诩似乎早有准备,不紧不慢的开了口。
  “董州牧虽然是袁氏的故吏,却不会循私枉公,可是,兵力不足的确也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他抬起头:“南北军虽众,却疏于战阵,不足为虑。陛下要担心的是丁原率领的并州军。如果他们也被袁家控制,我凉州军必然落于下风。”
  听完了贾诩的话,刘辩却不紧张,反而轻松了些。别人也许不知道贾诩,他还能不知道贾诩?既然贾诩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那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文和,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才能将丁原的人马争取过来?”
第012章
贾诩献计
  贾诩愣了一下,他知道刘辩找他来,会向他问计,但是他没想到刘辩会这么直接的问计。
  这不像是天子垂询,倒像是相识多年的知交,少了尊卑之间的礼节,却多了几分信任和亲热。他出道这么多年,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是在董卓麾下,董卓也没有这么随和的和他说过话。
  再联想到天子从董卓手中把他挖过来,他的心里泛起一阵涟漪,那颗已经快死的心又活了过来。
  “陛下,臣有三个建议。”
  “你说。”刘辩命人赐座,让贾诩、张绣坐在自己面前说话。他不习惯仰着头,感受有一种威压感,特别是面对张绣这种杀气比较重的人。不得不说,他虽然也执行过不少任务,身上的杀气还是不如张绣这样的武将重。这让他进一步的认识到,即使自己来自二十一世纪,依然自以为是,小看古人。
  对他来说,让贾诩、张绣坐下来,是让自己放松一些。可是对贾诩、张绣来说,天子赐座,却是一个莫大的恩典。贾诩还好些,张绣已经有些手足无措了,生怕闹出笑话。
  平定了心情之后,贾诩提出了三个建议。
  首先,责令袁隗出面,调查兵变的责任,特别是车骑将军何苗的死。贾诩已经查明,何苗死于吴匡之手,而吴匡名义上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其实是袁家的拥护者,让袁隗调查这件事,逼着他们处置吴匡,自断手足。
  其次,任命卢植、杨彪等有声望,忠心可靠的大臣接管大将军何进死后留下的权力空白,避免被袁家攫取。
  最后,利用袁术火烧朱雀阙、九龙门的机会,罢免他的虎贲中郎将,收回一部分兵权。削弱袁家对南北军的控制,至少先收回南军,也就是虎贲郎、羽林郎的控制权,保证皇宫的安全。
  贾诩提出的三个意见超出了刘辩的认识,相对于他担心的丁原所部,其实只是贾诩三个建议中最后一个建议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贾诩的眼界比刘辩要高得多,考虑的问题也要全面得多。
  刘辩非常高兴,连连点头。不过,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动起了脑筋。贾诩这样的聪明人是不会辅佐一个笨蛋的,他同样危险,如果自己没有主见,天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他卖了。
  他仔细考虑了一下贾诩的话,发现贾诩漏掉了一个人:董卓。
  董卓是他现在最大的倚仗,是贾诩的故主,可是他却没有提到如何封赏董卓,这不显得奇怪吗?
  “董公战功赫赫,这次又护驾有功,以文和之见,以董公为太尉,可好?”
  贾诩眼中掠过一丝喜色,连忙躬身说道:“陛下圣明。”
  张绣也松了一口气,现在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天子怎么封赏董卓。天子将他们从董卓麾下挖过来,如果天子重赏董卓,董卓会认为这是他们在天子面前进言的缘故,会觉得推荐他们侍卫天子是对的。如果天子不赏董卓,时间一长,董卓肯定会有想法,甚至会迁怒于他们。
  董卓由州牧一下子跃升三公之首的太尉,这个赏赐肯定足够丰厚,足够让他满意。更重要的是,有了太尉这个头衔,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留在洛阳,西凉人说话就有底气。
  看到贾诩、张绣二人的脸色,刘辩心里一松,随即问道:“子章,你听说过吕布吗?”
  张绣笑了起来,躬身道:“人中吕布,臣虽鄙陋,也有所耳闻。”
  “那你的武艺和他相比,如何?”
  张绣有些尴尬,迟疑了半晌:“臣没什么把握。”
  刘辩心中暗笑,心道没有把握,就是打不过了。他也不点破,接着问道:“如今时局艰难,丁原、吕布还不知道能不能效忠朝廷。朕不仅需要你的忠心,更需要你的能力。你想想看,怎样才能尽快的提升你的武艺?”
  张绣心中一喜,脱口而出:“陛下,臣是武人,要想提升武艺,除了名师指点和自己苦练之外,最快的办法就是有宝马神兵,陛下若能……”
  “嗯咳!”贾诩咳嗽了一声,张绣恍然大悟,连忙闭上了嘴巴,讪讪的笑了两声。
  刘辩闻弦音而知雅意,张绣这是讨赏呢。不过,他也正有此意,贾诩是谋士,他求的是君主的信任,好让他有发展的空间。张绣是武人,他想要的当然是宝马神兵,让自己的武力更加强大。
  “宫里虽然没有赤兔那样的龙马,却也有一些良马,待会儿你去挑两匹。神兵嘛,宫里也收藏了一些,也许有你能用的,选了马后,我们一起去看看,挑一件你趁手的。”
  “谢陛下!”张绣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刘辩才不相信这些鬼话呢,不过,他现在的确需要拉拢张绣等人,他的小命可握在他们手上呢。
  时间紧迫,说干就干,刘辩起驾,由王越、史阿护着,贾诩、张绣陪着,先来到了马厩。灵帝在世的时候,一直想重组新军,与何进、袁绍等人对抗,因此准备了不少良马,称为厩马。黄巾之乱的时候,拨了不少供军用,现在还有一些,是当作郊祀时用的,也就百十匹。
  郊祀用马,马种当然是最好的,喂养的也都是精料,骠肥体壮,一看就是好马。张绣一看就心动了,千挑万选,选了两匹,欢喜得合不拢嘴。
  刘辩是仔卖爷田不心疼,笑道:“文和也挑一匹代步。”
  贾诩也不客气,上前挑了一匹,却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
  “文和,为什么不挑一匹更好的?”张绣不解。
  贾诩笑笑:“我和你不一样,我的武艺太差,又不能上阵杀敌,再好的马,对我也没什么用。好马还是留给你这样的勇士,将来驰骋疆场,为陛下效力。”
  张绣大笑,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挑完了马,刘辩又领着他们来到了宫里的武库。国家武库在洛阳城的东北角,贮藏供南北军用的批量武器,宫里的小武库则贮藏宫里当值郎中用的武器,同时也收藏一些古代的兵器。刘辩现在需要张绣的效忠,当然要拿出点有份量的东西,所以直接带他们来到了先帝收藏古兵器的秘阁。
  一只脚刚踏进门槛,张绣忽然停住了脚步,双目圆睁,牙关紧咬,向后挫了一步,身体微伏,如猛虎蓄势,杀气笼罩全身。王越、史阿见了,下意识的按剑护在刘辩左右。刘辩也吃了一惊,贾诩皱了皱眉:“子章,怎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