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496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些饱经风霜的老牧人穿上盔甲,还真有那么一股高贵之气。不仅做仪仗队绰绰有余,就算让他们上战场,一般的战士恐怕也未必就是他们的对手。
  这要归功于老安德鲁。大概是不想被人看不起,他挑出的都是五十岁以下,身体强壮,没有明显残疾,还保持有一定战斗力的人。集结之后,他们也没闲着,一有空就聚到一起操练,比年轻人还能吃苦。
  相比之下,帕里斯等少年的服饰则除了没有两当甲之外,全部采用汉军骑饰。在希腊人的军中,大部分弓骑兵都是蛮夷,帕里斯等人当然不愿意被人当成蛮夷,穿汉军服饰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对梁啸来说,他也不愿意被一群希腊人和蛮夷人围着,否则主次颠倒,他就成了蛮夷了。
  梁啸任命老安德鲁担任步卒的头领,帕里斯等二十三名少年则由李舒昀指挥,郭武指导他们骑射,谢广隆教他们使矛。少年们不服气,结果被李舒昀三人拉到城外海扁了一顿,打得鼻青眼肿,从此服服贴贴。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梁啸手持汉节,在郭文斌的陪伴下,带着骑士和步卒,亮出了汉使的身份,赶往素叶城的官府,求见素叶城守。
  当这群人出现在素叶城的街头时,一下子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老安德鲁率领的二十名希腊步卒还好说,素叶城有浓郁的希腊遗风,不管是现役的守军还是那些雕像,时常可见这样的步卒。包括梁啸在内的骑士们则不同了,素叶城第一次出现如此多的汉军骑士,立刻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少人站在街道两边,好奇的打量着这些奇怪的外乡人。
  当他们发现这些人全部身穿闪闪发光的素帛制成的战袍时,气氛沸腾了。
  丝绸是奢侈品,即使是质量普通的素帛也非普通人能够问津,能将素帛做衣服的人只有那么有限的几个权贵,忽然间看到四五十个身穿素帛战袍的步卒和骑士,素叶城的居民一下子震惊了。
  即使是来自大汉的商人也被这一幕惊呆了,不过他们很快注意到了骑兵们的服饰,也看到了梁啸手中的汉节,还有人认出了梁啸身边的郭文斌,不断有人挤上来询问。梁啸很客气停下来,和他们攀谈,不厌其烦的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听说是朝廷派来的使者,要和大宛国建立联系,这些一直在西域默默打拼的商人们顿时激动起来,他们奔走相告,有的人跟在队伍后面,久久不愿离去。
  言语就像风,梁啸还没有到达素叶城守的门口,汉使到达大宛国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素叶城,赶来观看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素叶城守克瑞翁也接到了消息,不敢怠慢,亲自出迎。一出门,他就被乌泱泱的人群吓了一跳,随即又注意到了梁啸等人身上的战袍,眼睛顿时亮了,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
  大汉这么有钱么,连士卒都穿丝衣?
  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克瑞翁生怕出事,连忙将梁啸迎了进去。李舒昀率领少年骑士们留在门外,老安德鲁率领步卒留在前庭,梁啸则在郭文斌、荼牛儿和庞硕的陪同下,跟着克瑞翁走进了内院。
  双方分宾主落座,克瑞翁费了好大力气才将目光从梁啸的战袍上挪开来,问起了来意。
  梁啸很客气的做了说明:我奉大汉皇帝之命,前来与大宛国交好,希望城守能够尽快开具通关文书,我好赶往贵山城,和大宛国王商量结盟的事情。
  克瑞翁谨慎的问起了梁啸的旅途。
  梁啸知道他的意思,让庞硕拿出了浑邪王父子的首级和战甲。浑邪王的首级还好一点,用石灰腌过了,勉强还能看得出人形,姑鹿狐的首级因为被梁啸当球踢过,都快散架了,根本看不出什么。不过,浑邪王父子的甲胄却能说明问题,特别是浑邪王的头盔,不仅非常精致,上面还有明显的标志。
  克瑞翁脸色发白。即使如此,他还是不太敢相信。他觉得这简直是神话,几个汉使在匈奴人的草原上奔驰万里,不仅甩掉了几千匈奴精骑的追杀,还杀死了浑邪王父子?
  面对克瑞翁的怀疑,梁啸笑笑。
  “大人,匈奴人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他们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想当年,他们就臣服于月氏人和东胡人,只是这几十年才强盛起来。他们的光荣快要结束了,我大汉对他们的无耻和贪婪已经忍无可忍,很快就会出兵惩罚他们,到时候,他们就会和现在的月氏人一样,只能举族西迁。”
  克瑞翁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战。月氏人已经很可怕了,如果打败了月氏人的匈奴人再西迁,那大宛还能存在吗?大宛可是河中地的诸国中离匈奴人最近的王国啊,而素叶城又是大宛国东境重镇,一旦匈奴人西迁,最先倒霉的就是他。
  克瑞翁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小可。他不敢将梁啸留在素叶城,立刻办妥了文书,又派了一百人护送他们出境,同时派人用快马将消息送往贵山城。
……
  郭禹到了长安,安置好了货物之后,他带着几个随从赶到茂陵,找到了梁家。
  听完郭禹的叙述,梁媌虽然已经知道了梁啸西行的事,还是觉得心惊肉跳。从郭禹的话中,她意识到梁啸根本就临时起意,并没有事先计划。她向郭禹表示感谢后,让一个仆人带着郭禹去找东方朔。东方朔和梁啸关系莫逆,还有一半门客的身份,这样的事一直是交给东方朔处理的。
  送走郭禹之后,梁媌请来了桓远,说了自己的担心。
  桓远听完,并没有梁媌那样的担心。
  “主君放心吧,虽是临时起意,却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以阿啸的应变能力,匈奴人没那么容易抓住他。我担心的倒是到了西域之后,他如何求见那些夷王。俗话说得好,人穷狗咬,仅凭郭家支持的几骆驼礼物能入夷王的眼么,人家能相信他是朝廷的使者?”
  梁媌也是愁容不解,连声叹息。
  “事已至此,主君也不用担心。就算使命不成,能增广见识也是好的。他不是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这次算是如愿以偿了。”
  “他说过这话?”
  “说过。”桓远笑了起来,难得的露出几分赞赏之意。“他这脾气,和当年的项王有几分相似呢。”
  梁媌有意无意的提醒道:“桓君,这可不能乱比。项王虽然已经死了几十年,朝廷还是很忌惮的。”
  “项王虽死,遗泽犹在。”桓远眯起了眼睛,似笑非笑。“阿啸若想和他撇清关系,怕是千难万难了。”
  梁媌苦笑无语。
第228章
贵山城
  天子站在未央宫宣室殿的走廊上,看着郑当时小步急趋而来,歪了歪嘴,无声的笑了笑。等郑当时快走到他的面前时,他伸出手,扶住了准备行礼的郑当时。
  “郑君,知道我为什么要调你回来做右内史吗?”
  郑当时迟疑了片刻:“听说是京城豪强纵横,颇为难治。”
  天子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黄老之道,与民休息。如今养虎为患了,偏偏还有人抱着黄老之道不放,我也没办法,只好请你这位大侠回来整治他们。”
  郑当时有些不安。天子称他为大侠,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他听说这位少年天子自己虽然也颇有侠气,却不喜欢那些以侠气自诩的豪强权贵。
  “臣必不敢负陛下所望,一定尽心尽力,为陛下解忧。”
  “我相信你的能力。”天子转身走进殿中,示意给郑当时赐座。郭舍人取过一张席,摆在天子对面。郑当时入座,屏气息声,不敢有丝毫大意。天子瞅了他一眼,又道:“江都如何?那些东瓯人还安份吗?”
  郑当时早有准备,摇了摇头。“陛下,广陵土地兼并虽然不如中原,却也颇为严重。臣清点田籍,所得土地远远不够安置东瓯人,东瓯人生计没有着落,不免做些偷抢之事,与本地人发生了不少矛盾。臣也是颇为费力,幸得江都王配合,总算没闹出什么大事来。”
  天子眉毛一挑,打量了郑当时一眼。他知道郑当时这句话说起来轻松,实际上情况不知道有多复杂呢。闹到要江都王刘非出面协助,恐怕有过流血冲突。他的兄长他清楚,刘非出马绝对不会有好事。况且郑当时只是说没闹出大事,言下之义就是还有事。
  “你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郑当时躬身一拜:“徙民会稽,腾出一些土地,安置东瓯人。此外,东瓯人内徙之后,闽越人占据了他们的故地,与会稽毗邻的地方更多,会稽郡的边防形势很紧张,徙民会籍可以增强会籍的兵源和实力。”
  天子皱起了眉头。“刘驹封了娄侯,闽越人还扰边?”
  郑当时摇摇头。“胜则有利,输则无害,他们岂能不来。”
  天子没有吭声,心里却是后悔莫迭。他看了一眼站在殿外的卫青,想起了梁啸的那个建议。当时如果强硬一点,采用梁啸的这个建议,徙民镇边,也不会有今天的麻烦。难道转了一圈,最后还是要将江淮之间的百姓徙到会稽去?
  想到梁啸,天子的心情好了些。
  “你推荐的梁啸颇有些胆气。你知道他现在在哪儿么?他去了西域,身边只带了八个人。哈哈哈……”
  郑当时很是吃了一惊。只带了八个人就敢去西域?去了能干什么?
  见郑当时一副很吃惊的样子,天子也觉得有些失态。他掩饰的挥了挥袖子。“他的人太少了,能不能安全的到达西域,实在不好说。就算到了,能做些什么,更无法揣测。不过,只要他能活着回来,告诉我西域是什么模样,我就很满意了。这可是我大汉第一次有使者踏足西域啊。”
  郑当时颌首同意。条件有限,能指望梁啸的大概也就这么多了。
……
  经过大半个月的跋涉,梁啸走进了贵山城。
  一路上,梁啸经过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城邑,无一例外的受到了热情接待,所到之处都引起不小的轰动。大汉使者来到大宛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而大汉人人衣丝的传言更是像鸟儿一样,飞向四面八方。
  越往西走,汉人越少,而来自西方的商人却越来越多。郭文斌的语言开始不太够用了,老安德鲁接过了翻译的重任,他用熟练的希腊语和这些人交流,向他们介绍梁啸一行。而他们身上的丝质战袍也引起了无数商人的艳羡,恨不得将这些战袍从他们身上剥下来。
  这要是运回希腊,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要知道西方诸国就算是有钱人,也未必能用丝绸做整件衣服,而这些放羊的牧人居然用丝绸做战袍,实在是太份了。
  从这些商人的口中,梁啸收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几年前,马其顿共和国起兵反抗罗马人,结果被罗马人击败,马其顿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古希腊作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已经灭亡了。
  听到这个消息,老安德鲁等人伤心了好几天。
  得知大汉使者到来,大宛王毋寡派来了副王昧蔡。昧蔡大约四十多岁,虽然一样深鼻高目,但长相儒雅,为了见梁啸,他还学了几句汉语,非常热情。
  在驿馆,梁啸和昧蔡正式见面,进行会谈。
  梁啸送了一箱子织锦给昧蔡。这是一笔厚礼,昧蔡不敢收,直到梁啸再三保证还有足够的织锦送给大宛王,不会让他为难,昧蔡才战战兢兢的收下了。
  “敢问贵使,大汉真有满地丝绸吗?”
  梁啸微微一笑:“闻说大宛产良马,可是我一路走来,也没有看到良马满街啊。”
  味蔡哈哈大笑,他明白了梁啸的意思。“可是,为何贵使的随从都穿锦衣?”
  梁啸叹了一口气,沉默了片刻。“不瞒副王,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我从大汉而来,穿过匈奴人控制的草原,遭到浑邪王的追杀。为了能赶到大宛,我不得不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包括我大汉皇帝送给大宛王的礼物。”
  味蔡眉头紧皱。听说汉使到来之后,大宛国的权贵意见不一,大部分人听闻大汉的富庶,希望与大汉建立联系,也有少部分则持反对观点,因为他们认为大汉太远了,中间还隔着强大的匈奴,根本不可能建立联系。他们还进一步怀疑梁啸的真实性,认为他是冒充的使者。
  昧蔡来见梁啸,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基甄别真假。如果梁啸有问题,就不能让他见大宛王。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将梁啸送给匈奴人,以免匈奴人迁怒大宛。
  此刻,听说梁啸遭到匈奴人的追杀,并因此扔掉了所有的东西,当时的狼狈可想而知。味蔡心里已经犯起了嘀咕,眼神中犹豫的成份也超过了喜悦的成份。
  “天佑大汉,我斩杀了浑邪王父子,安全的来到了大宛。身无长物,不便面见大宛王,所以便与我大汉的商人商量,借了一些钱,置办行装和礼物。”梁啸笑道:“不如此,不能表示对大宛王的一份敬意啊。”
  说着,梁啸让人将浑邪王父子的首级和甲胄取了上来,摆在味蔡的面前。
  味蔡仔细看过,眼神闪烁。他不大相信梁啸的解释,区区数人,驰聘万里,已经够玄乎的了,居然还斩杀了浑邪王父子?匈奴人是多么强大的存在,月氏人都被匈奴人打得满地找牙,几个汉人就能斩杀浑邪王?
  谁知道这两个烂得没人形的首级是谁的。这两套甲胄虽然华贵,但既然大汉人有钱,造两套甲胄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