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496

  庄青翟尴尬的拱着手,看了许昌一眼,长叹一声,相视苦笑。
第323章
新目标
  “窦太主是个蠢物。”东方朔伏在车窗上,看着远处起伏的群山,突然说了一句。
  伏案而书的梁啸愣了一下,想了想,问道:“为什么?”
  “这还用问?”东方朔不屑的撇了撇嘴。“她的根基快倒了,却还不知危险,一意孤行,与天子争锋。太皇太后垂垂老矣,余日无多,一旦弃世,她还能依靠谁?现在她得到的那些好处,最后都要如数吐出来。”
  梁啸摇摇头。“我说的是,她为什么这么蠢?”
  “呃——”东方朔噎住了,迟疑了片刻。“还不是因为生于权贵之家,根本不知道生存的艰辛,一味仗势欺人。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乃是金玉良言。权贵之家多败子,窦太主不过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罢了。”
  梁啸笑了。“你就是因为这个才逃离长安的?”
  “倒也不是。”东方朔眼中的轻蔑散去,多了几分无奈。他沉默了片刻:“你知道上林苑的事么?”
  “知道,听说你还写了一篇赋劝谏,因此才得了太中大夫和黄金百斤。”
  “可是天子依然建了上林苑。”
  梁啸眼神一闪。“那又如何?”
  “他赏赐了我,却又照建不误。要么是知错不改,要么是根本不认为错,赏赐不过来是表示他有纳谏的胸怀。”东方朔苦笑一声,转头看向梁啸。“难道我劝谏的目的只是为了这太中大夫和黄金百斤?”
  梁啸点点头,同情的拍拍东方朔的膝盖。“曼倩,你是个直士。”
  “可惜,我这样的直士不容于朝。”东方朔有点夸张的长叹一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道不行,吾将乘桴浮于海。”
  梁啸翻了个白眼,没搭理东方朔。这货真是随时不忘自恋,居然拿自己和孔夫子相提并论。他虽然没把孔子当成什么圣人,也不把东方朔看成俳优,但他觉得东方朔还是有点自恋过头了。
  “你看不起我?”
  “不敢。”梁啸自顾自的翻看一份最近绘制的地图,调侃道:“孔夫子一辈子没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你比他幸运。能不能‘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就看你的真本事了。”
  “哈哈哈……”东方朔笑了起来。“你这是激将么?”
  梁啸头也不抬。“随你怎么看。”
  东方朔摸了摸下巴。“那我们不妨就试试看吧。不过,你可不能闲着。礼义征伐,二者不可偏废。”
  梁啸愣了片刻,重新抬起头。“征伐?你觉得我就这几百人,有征伐的实力吗?”
  “如果在中原,这几百人的确不够资格。可是在这西域,就完全有可能。”东方朔挪了挪,凑到梁啸身边,抢过他手中的地图,找到了龟兹的位置,在尉犁、乌垒一带划了个圈。“如果在这里设立治署,且屯且守,依托龟兹,挟制乌孙、月氏,号令众国,是完全有可能的。”
  梁啸眉头一挑,心头一动。他想起了一件事:这一带水源充沛,北依天山,南有大河,扼控北道,的确是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也正因为如此,汉代统治西域的时候,西域都护府就在这一带。只不过时间要推迟几十年,即使是都护的前身设立时间也在汉武帝中后期。
  然而,这并不代表东方朔的建议草率。相反,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如今月氏尚存,乌孙还没有坐大,谁也没有独大的实力,还有在其间合纵连横的机会。如果再加上大宛、大月氏的支援,在西域立足,树立汉人的影响,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是个好主意。”梁啸喜上眉梢,仔细权衡了片刻之后,又道:“可是,河西不通,我们与朝廷的联络极不方便,商道也控制在匈奴人的手中,是不是……”
  “商道一直就没断过。”东方朔摇摇头。“匈奴人控制商道,只会让货物的价格增加,并不会完全阻隔商道。有匈奴人这个威胁,正是将各国联合在一起的大好机会。若非匈奴人虎视眈眈,猎骄靡会放弃击杀阿留苏的机会?”
  梁啸连连点头,冲着东方朔挑了挑大拇指。“想不道你还通晓纵横家的学术。”
  东方朔一昂头,自信满满。“何止是纵横家,天下学识,但凡经眼,我无所不知,无所不精。”
  “嗯,这倒也是。”梁啸点点头,一脸崇拜。“除了解不出千秋定式、千里眼原理之类的小问题,没什么能拦得住你的。”
  东方朔愕然,叹了一口气,闭口不言。两人斗鸡似的互相瞪眼,过了片刻,又哈哈大笑。东方朔伸出大手,用力拍拍梁啸的肩膀。“我有大道,你有小技,你我联手,西域何足道哉?”
……
  梁啸虽然对东方朔的自恋不以为然,但是对东方朔的建议却非常重视。他找了个机会,和李当户、李舒昀等人商量了一下。
  二李一致赞同。
  他们赶到西域来可不是游山玩水,也不仅仅是为了增长见闻,第一目标是立功。偏偏他们遇到梁啸的时候战事已经结束,原本指望能在援救阿留苏的时候一展身手,没想到东方朔一张嘴就解决了问题,让他们羡慕妒忌恨之余颇有些不甘。
  如果要在西域设立治所,东方朔的纵横术固然大有用武之地,他们这些武人同样不可或缺。说白了,纵横术也是要以武力为后盾的。没有强秦的武力,哪有张仪与苏秦的精采对决?
  李当户唯一担心的事是如何向天子汇报,得到朝廷的许可。
  东方朔不以为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天子既然委任梁啸为西域使者,就是将西域的事务托付给啸。眼下朝廷还在施行黄老之道,就算向天子汇报,天子恐怕也做不了主。可是机会却稍纵即逝,如果不抓住匈奴人大兵压境,西域人心惶惶的机会确立汉人的威信,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听了东方朔的建议,李当户也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只是建议梁啸要尽快向朝廷请示,以免落人口实,留下一个肆意枉为的不良印象。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听起来有道理,后果也很严重,周亚夫就是一个最明显不过来的例子。
  梁啸又一次听到周亚夫的名字,心里多少有些阴影。在这个时候,李广还没有成为汉朝武人的象征,被冤死的周亚夫才是武人心头不可轻触的痛。他违抗诏书,三个月就平定了吴楚之乱,拯救了大汉江山,也因为他的桀骜不驯,饿死在诏狱中。
  他们都是武人,不少人还兼有游侠儿的身份,不像后世的书生那样指责周亚夫无人臣之礼,不知道韬光养晦,他们很坦然的站在周亚夫的一边,对朝廷卸磨杀驴的行径表示不满,就像孩子一样是非分明,非对即错。区别只在于有人直言不讳,有人藏在心里。
  有了新目标,梁啸干劲十足。他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行军记录,分析各国的实力和人心向背。原本只有他一个人,对与错,只能自己揣摩,现在有东方朔这个智囊,有李当户、李舒昀等人襄助,又得到了骑士们的一致支持,立刻轻松了许多。
  梁啸首先与蒲类王蒲甲商议。匈奴人如果要报复天山以南的各国,势必要经过蒲类国。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蒲类国的自保能力。有了这个桥头堡,匈奴人就不能自由出入天山以南的广阔区域。
  事关蒲类国的存亡,蒲甲不敢有丝毫大意,一口答应了梁啸的建议。梁啸随即派李舒昀率领希腊老兵们随蒲甲赶回疏榆谷设防。经过这次长途奔袭,希腊老兵们的步卒实力得到了认可,由他们帮助蒲类人防守,可能大大增强蒲类人的信心。
  为了能让蒲类人坚持得更久,梁啸拨付了大量的战利品给蒲甲,又请皇甫其等人帮忙,从龟兹等国换购了不少牛羊和粮食,一起运回蒲类。
  蒲甲感激不尽,李舒昀也兴奋不已,得到这么重要的任务,可见他这次回来是正确的选择。若是在长安,他区区一个骑郎将哪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看到李舒昀被委以重任,骑士们很羡慕,也对自己的未来多了几分信心。
  与此同时,梁啸在东方朔的陪同下,依次拜访了龟兹、乌垒、尉犁、渠犁、焉耆、危须诸国。这几个国家都在附近,要在这里设立据占,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东方朔分析时局,晓以利害,皇甫其则作为商人代表,一路与各国权贵谈生意,诱之以利。这些绿洲小国大都以放牧为主,有条件的还有一些耕地,种一些粮食。在自给自足之外,他们也需要外来的商品,有汉商愿意帮他们交流,他们不用远行就可以得到需要的商品,特别是来自汉朝的奢侈品,他们当然求之不得。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这些小国实力有限,不敢与梁啸撕破脸对抗,和平共处是最好的选择。
  用了一个月的功夫,梁啸就得到了诸国的支持,确定在轮台设立据点。
  轮台在龟兹以东,乌垒以西。建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梁啸暂时借住在乌垒。
  乌垒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国,说是国,其实就是一个小部落,只有一百多户,一千多人,把老头和少年加起来,总兵员不过三百,实力还不到梁啸的一半。对梁啸入驻轮台,他们既然没有实力抵挡,就只能乐见其成。至少梁啸不会伤害他们。
  为了避免乌垒负担过重,梁啸将战利品拿了出来,向周边各国购买粮食和牛羊。正值秋末冬初,各国的牛羊都养得正肥,有人收购,他们求之不得。梁啸很快就得到了足够半年使用的补给。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东方朔建议,和猎骄靡见一面。
  梁啸同意了,派东方朔带着礼物,先赶往赤谷城,与猎骄靡商洽。
第324章
纵横挥阖
  东方朔没有见到猎骄靡,也没看到阏氏阿瑞堪,只看到了一个眼睛有点花,耳朵有点背的大监。
  一看这位走路都要人扶,连自己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大监,东方朔立刻明白了。他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家使者感激昆弥的支持和配合,有意与昆弥和亲。如果昆弥愿意,不仅将得到一位公主,还将得到与匈奴人一样的赏赐,每年有丝帛若干……”
  大监还没听明白,他身后的侍者脸色先变了,悄悄地撤了出去,消失在幕后。
  时间不长,有人来报,阏氏阿瑞堪出来了。
  东方朔站了起来,咧了咧嘴,嘴角挑起一抹得意的浅笑。
  阿瑞堪愣住了。她已经听说东方朔是个巨人,可是亲眼看到这位巨人,她还是有些眼晕。东方朔不仅高,而且气宇轩昂,他头戴进贤冠,身穿锦服,腰间束带佩剑,威风凛凛,宛若天神下凡。即使是坐在那里,也比旁边扶刀而立的乌孙勇士高出半头。
  与阿瑞堪平时常见的乌孙人、匈奴人的威猛不同,东方朔身上自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以他的身材,根本不需要做出凶狠的模样,只要沉下脸不笑,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他的威慑。
  看到东方朔,阿瑞堪很容易的就联想到了那个富庶而庞大的汉帝国。
  还没说话,阿瑞堪就明白了乌单为什么会有机会射杀东方朔,最后却没这么做。也明白了为什么以猎骄靡那样的性格也能与东方朔一见倾心。如果说那个传说中的汉家少年是一枝利箭,这个汉家巨人就是一座高山,让人平生景仰之心。
  “你们……要与乌孙和亲?”
  “没有,我逗你们玩的。”东方朔哈哈一笑,随即又说道:“别说我汉家女子不习惯你们的风俗,就算习惯,也不如阏氏这般强悍果敢,和亲无益。”
  阿瑞堪心情一松,又多了几分得意。“想不到使者堂堂丈夫,竟然如此能说会道。你们汉家儿郎莫非都是如此会哄人吗?”
  “阏氏过奖了。我不过是长得高大些,若论本事,与梁都尉差得太远了。他到大宛不过数月,可就把大宛公主哄上了手。我到乌孙来了两趟,这才第一次见到阏氏。”
  阿瑞堪听东方朔将他与大宛明珠相提并论,隐隐还有高看她一眼的意思,不禁更加得意,对东方朔也多了几分好感。“你要见我,却是为何?你们汉人不是常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吗?像使者这样的伟大夫,当与昆弥谈论天下大势,何必与我这样的女子议论。”
  “阏氏非等同女子,岂可与小人并列。我听说,乌孙能有今日,与阏氏的英明大有干系。因此,得知阏氏可能有麻烦,我就急急忙忙的赶来了。”
  阿瑞堪柳眉微皱,半天没有说话。她搞不清东方朔的意思。虽然对东方朔的奉承很受用,但她毕竟不是普通女子,还没有被东方朔哄晕了头。
  “我有什么麻烦?”
  “阏氏在乌孙说一不二,就连昆弥都心存敬畏,阏氏以为是何原因?”
  阿瑞堪眼神闪烁,斟字酌句地说道:“昆弥是绝世英雄,知人善任。之所以能听得进我的话,一是他于我有夫妻情份,二是他有纳谏的气量,哪里谈得上敬畏二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