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496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素叶城外只有一万匈奴人,而我身边有几百佣兵,还有五千月氏精骑助阵。可李当户只有十几个人,而城外却是右贤王的几万大军。”
  见梁啸为李当户辩解,希格玛没有再坚持,悻悻的耸了耸肩。希娅见状,刮了刮鼻子。希格玛翻了个白眼,撅着小嘴,不理会她的调侃。
  梁啸转身离开。“等他操练完,让他来见我。”
……
  李当户推门而入。“都尉,你找我?”
  “这儿没外人,你就不用一口一个都尉啦。”梁啸笑道:“坐,我和你商量点事。希娅,去给李君取点酒水来。”
  希娅应了一声,转身去了。
  梁啸抽出地图,铺在桌上。“就目前的形势,你有什么看法?”
  李当户松了一口气,仿佛已经在心里憋了很久,今天终于有机会说出来了。“以我之见,最好是趁匈奴人尚未到达,先行撤退,保全实力,避免无谓的伤亡。”
  梁啸眉毛轻挑,有些意外。“撤退?”
  “是的。达坂是要塞,不夺回去,右贤王必不肯罢休。就算我们能坚守一年,可是一年之后呢?没有援兵,我们无法脱身。与其被困于此,不如撤回大宛,保存实力。”李当户盯着梁啸的眼睛,放低了声音。“阿啸,我知道你的心思,可是眼下时机还不成熟,勉强行事,只怕适得其反。”
  梁啸想了想,嘴角轻轻挑起。
  “你说得不错,眼下时机的确不太成熟。可是,如果就这样放弃,短期内,我们恐怕就不会再有机会了。一旦我们撤退,右贤王得到龟兹的财力补充,不仅能够恢复元气,还会对与我们相好的部落大加报复。如此一来,以后谁还敢和我们来往?”
  李当户为难的摇了摇头,欲言又止,眼中露出愧疚之色。这也是他担心的问题。汉人在西域的影响力本来就不大,刚刚决定在乌垒建立驻地,就被匈奴人赶走了,以后谁还会把汉人当回事?如此一来,梁啸出使的使命就很难完成了。
  “可是,困守达坂,外无援军,我们很可能会全军覆没。那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当然不能困守达坂。我这两天制订了一个计划,请你来,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梁啸说着,在蒲类海、达坂两点之间划了一条线,然后在线的中间点了点。“我想主动出击,取交河城,或者务涂谷,扼住匈奴人出入天山的最后一条通道。”
  李当户吃了一惊:“这是不是有些太冒险了?匈奴人一旦攻克龟兹,很快就会回师达坂,这时候分兵出击,会不会……”
  “我知道你的担心。”梁啸说道:“可是,如果只把目光放在达坂,我们就成了瓮中这鳖,全无回旋余地。拿下务涂谷,既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也是争夺主动权的一个手段。”
  梁啸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龟兹失守,匈奴人得到了充足的补给,就能坚持更长的时间。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如果匈奴人迟迟不离开,那明天开春之后的春耕就成了问题。
  春天不耕种,秋天就没有收获,天山以南的诸国必将陷入困顿。就算守住达坂,也无法站稳脚跟。攻占车师,切断匈奴人的退路,对匈奴人的心理产生压迫感,这样才能夺取主动权,迫使匈奴人为归路而奋战。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之前选定的驻地,交河城背靠大山,前有大泽,更利于防守。占领交河城,左控蒲类海,右控达坂要塞,就可以长期与匈奴人对峙,将匈奴人挡在天山以北。
  李当户依然不太放心。“你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是主动出击,哪来的兵力?”
  “深山行军,人多未必就是好事。车师人现在就在达坂之外,国内空虚,防守力量应该有限。我只带佣兵就够了。另外,危须、尉犁的士卒我也带走,以免匈奴人兵临城下时,他们会成为不稳定因素。”
  “能行吗?”李当户还是不太放心。他看着梁啸,忧色忡忡。现在已经是隆冬,大雪封山,百余人在山里行军,千里奔袭,仅是行军就已经困难重重了,更不用说战斗。东方朔被匈奴人扣住,龟兹失守。如果梁啸再出什么意外,整个使团都会崩溃,这个风险太大了。
  “佣兵们都是刀口上讨生活的,什么苦吃不了?”梁啸笑了,信心十足。“上次雪地行军数百里,一举重创乌单,他们都没问题,现在更没问题。”
  李当户盯着地图看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与就此撤退相比,这个计划虽然冒险,却值得一拼。他站了起来,慨然道:“你是使者,不能有任何意外,还是留守达坂的比较好。龟兹的事,我没能完成任务。这次出击务涂谷就让我去吧,算是戴罪立功。”
第342章
信任
  梁啸坚决的摇摇头,一口否决。“不行,你要留下负责达坂的防守任务。”
  李当户愣了一下,苦笑道:“阿啸,我很感激你的信任。可是我受挫在先,恐怕难以服众。一旦人心不稳,丢了达坂,那可如何是好?”
  “你要对自己有信心。龟兹失守不是你的错,要追究责任,我才是责任最大的那个。”梁啸站起身,双手按在李当户的肩膀上,示意他坐下。“你有顾虑,我很清楚,我会向将士们说清楚。这几天的训练,我相信所有人都见识了你的能力。守城,你比我擅长。”
  李当户感激不已。“你是不是早就有了计划?”
  梁啸笑笑。他的确已经考虑了好几天。从得知龟兹可能不保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考虑这些问题。
  李当户心中一暖。他明白梁啸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也明白为什么梁啸等到现在才说。这是给他时间,让他在将士中树立威信,好让他顺利的接过指挥权。
  “既然你已经做了决定,我没什么话说,只提一个建议:考虑到兵力有限,你应该优先袭取务涂谷,合适的时候再攻取交河城。”
  梁啸答应了。他本来也是如此打算的。交河城是车师王城,防守力量相对要强一些。他就算拿下交河城,没有足够的兵力也守不住,不如直接袭取有地利的务涂谷。务涂谷在山北,离战场比较远,防守松懈,奇袭成功的机会更大,夺取之后也利于防守。
  梁啸带着李当户来到官署后面的作坊,作坊里热火朝天,工匠们三五成群,正在忙着自己的事。虽然是冬天,他们依然挥汗如雨,不如人都光着膀子,挥动斧锛刀锯,努力工作。砍斫声,敲击声,磨砺声,不绝于耳。地上井然有序的堆放着制作好的零件和半成品,箭矢,刀矛,盾牌,样样齐全。
  李当户很惊讶,他知道官署后面有一个作坊,却没想到作坊的规模这么大,工匠这么多,效率这么高。
  梁啸叫来了阿尔法和贝塔,将器械作坊的主导权移交给李当户。他对阿尔法说,李当户是习射世家,他对弓弩非常熟悉。有他协助,弩的试制很快能走上正轨。
  阿尔法大喜。这两天她可是吃了不少苦头。梁啸之前说,弩的试制可以先缓一缓,现在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弩不得不再次提上工作日程。为了解决弩机的精度问题,她都快被逼疯了。
  商议已定,梁啸派人叫来了谢广隆。
  谢广隆挟着头盔,大步流星的赶了过来,一头汗水,热气腾腾。一进门,就大大咧咧的嚷道:“都尉,找我有什么事,要打仗吗?”
  “找你来,当然有大事。”梁啸哈哈大笑。他示意谢广隆坐下,来回踱了几步。“这两天,李当户负责操练,你觉得他怎么样?”
  谢广隆揪着乱糟糟的胡子,赞了一声:“到底是李将军的儿子,不是我们这些粗人能比的。我老谢是没话说,一句话,心服口服。”
  “那你觉得,如果让他负责,能守住达坂吗?”
  “应该没问题。”谢广隆咂了咂嘴。“这些天,我们都看在眼里呢,论城池攻守,我们都不如他。”
  “可是我觉得,只有他还不够。”梁啸盯着谢广隆,眉毛一挑。“他还缺少一个得力助手。”
  谢广隆见梁啸眼神不对,愣了片刻,忽然醒悟过来,咧着大嘴乐了。“都尉,你是……说我吗?哈哈,我老谢终于升官啦。咦,不对啊,让李当户负责,都尉,你呢?”
  “我要出去一趟,想将达坂城交给你和李当户。”梁啸摆了摆手,希格玛捧来一口乌兹战刀。“我能信任你吗?”
  看到龟兹战刀,谢广隆顿时两眼放光。梁啸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这种战刀只授予能独当一面的人,到目前为止,得到这口战刀的人除了射箭比赛夺魁的希格玛之外,只有李舒昀、老安德鲁和郭武,如今他们都统兵在外,肩负重任。
  李舒昀和老安德鲁也就罢了,郭武原本是他的下属,现在却后来居上,要说他心里没想法,那也不是事实。不过,谢广隆自知身份卑微,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能咬着牙,逢战必先,希望能够得到梁啸的赏识。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一口乌兹战刀就摆在他的面前。
  “都尉……”谢广隆兴奋得面色潮红,声音发颤。他双手抱拳长揖,既像是行礼,又像是迫不及待的去接刀。“得都尉赏识,我老谢愿肝脑涂地,以死报效。”
  梁啸将刀放在谢广隆手中,用力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老谢,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那么多困难,我们都一起闯过来了,右贤王来,也不能让他占了便宜去。达坂城,就交给你们二位了。”
  谢广隆紧紧的抱着刀,几乎是在吼叫。“大人放心,城在人在。”
……
  梁啸安排好达坂的防务,留下了绝大部分人马,只挑选了百余名佣兵,还有三十多名危须、尉犁士卒,悄悄的离开了达坂要塞。
  达坂要塞身处峡谷之中,两侧是壁立的山崖,又下了不少雪,积了冰,大军根本无法通行。不过这些难不住梁啸。他带的这些佣兵都是精挑细选的高手,人数虽少,却个个身手不凡,即使是这样的险要地形也一样能通过。
  几天前,梁啸就在为这次奔袭做准备。为了能在冰雪上行走,他不仅准备了滑雪板,还准备了钉鞋。为了能够迅速补充能量,他还向那些月氏人讨教,用面、油混在一起,做成面团,当作行军干粮。
  月氏人被匈奴人打败之后,一些残部就住在大漠以南的南山,与羌人混居。他们向羌人学会了用青稞面和酥油当作食物,有点类似后世藏人吃的糌粑。据他们说,这种食物热量多,便于携带,口感也比肉干好,特别适合在寒冷的地带食用。
  梁啸试过几次,虽然觉得口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可是比起肉干来,的确容易入口多了。
  除了滑雪板、钉鞋和糌粑,梁啸还带了不少绳子。在攀爬峭壁时,近的用飞抓,远的就用箭将绳子射过去,再让身体最轻的希格玛先爬过来去,固定绳头,再依次通过。虽然辛苦危险,却也因此通过了很多原本无法通过的险峰。
  冒着严寒和变化莫测的天气,越过一道道山峰,穿过一条条山谷,梁啸等人在峡谷里不断前进。
……
  右贤王再一次回到了达坂城下,威风更盛。
  车师王莫与跟着句林王一起出迎,看到随行将领们脸上的得意,猜想着他们鼓鼓的腰包,心里塞满了羡慕妒忌恨,脸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能强颜欢笑,说着言不由衷的贺词,心里却在滴血。
  此次右贤王出兵,车师付出的代价最大,几乎是倾国相助,抢劫龟兹的时候却没他们的份。
  可是他没办法,谁让匈奴强,车师弱呢。弱肉强食,这就是老天定的规矩。
  右贤王在达坂城扎下大营,命令句林王与车师王进帐回话。当得知他离开的这两个多月内,达坂城没有任何异常时,他笑了,有意无意地瞟了东方朔一眼。
  “我还担心他跑了呢。”
  匈奴将领哈哈大笑,不少人把目光转向了东方朔,带着几分戏谑。对于汉人,他们往往有一种说不太清楚的感觉。既羡慕他们的富庶,又鄙视他们的懦弱。对东方朔,他们也是如此,既愿意听东方朔聊天扯蛋,又讨厌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气。
  不过,面对东方朔居高临下的傲气,他们还真没什么办法。论身材,他们没法和东方朔相比,论动手,也没人敢向东方朔挑战。身大力不亏,这个道理谁都懂。此刻见右贤王奚落梁啸,他们自然要跟着笑两声。
  车师王有些奇怪,他从来没见过东方朔,对这个身材高大,却穿着汉式衣冠的年轻汉子非常好奇。
  东方朔一脸的不以为然。“我早就对你说过他不会逃,他只会把刀磨好,等着你们把头伸过去。”
  “那我们就好好看看,看他的刀究竟有多利。”右贤王不以为忤,笑容更加灿烂。“东方先生,不如这样吧,你给他写一封信,让他交出达坂要塞。我敬他是个英雄,留他一条性命,让他离开,绝不为难他。如果他愿意为我效力,我可以封他为王,让他管理天山以南诸国,怎么样?”
  东方朔心头一动,勉为其难地说道:“我可以给你写,不过,他听不听,你不要报太大希望。”
  右贤王哈哈大笑,露出几分得意。软禁了东方朔这么久,东方朔还是第一次答应替他做事。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当着匈奴人的面,东方朔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右贤王生怕他泄露军情,还特地让人读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才让人送进要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