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496

  “甚好!”天子又勉励了梁啸几句,这才放梁啸出宫。
  出了宫,梁啸跨上马,带着他的亲卫骑士,沿藳街,出直城门,绝尘而去。
  他一人双马,昼夜兼程,仅仅用了六天时间就赶到了陇西。
  出了陇关,梁啸便感受到了临战的气氛。路上随时能见到一队队的役夫,赶着牛马,拉着一车车刚刚收获的粮食和各种物资,赶往前线。他们大多面色黝黑,衣衫破旧,面容憔悴,沉默寡言。看到鲜衣怒马的梁啸一行,他们眼中也看不到多少激动,反倒有一些畏惧或者藏得很深的厌恶。
  梁啸知道,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战争就意味着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徭役,官府是不付报酬的,有时候遇到不良的官吏,甚至连伙食都会克扣。牛马也都是他们自己的,万一死了,也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损失。他们付出了代价,却不会有什么收益,打战打赢了,受赏的是战士,和他们无关。
  此时此刻,梁啸也顾不上怜悯他们。在他看来,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解除匈奴人的威胁,让这些百姓安家居乐来,不用再担心匈奴人的威胁,是他唯一能为他们做的。
  梁啸来到郡守府,看到了李广、李息等人。
  李广正在忙碌,被一群属吏围在中间汇报各种数据,很明显,他不怎么耐烦。李广识字,但谈不上什么文化,入仕多年,边郡太守也做过很多任,对这些琐务依然有些拒绝。看到梁啸,他立刻站了起来,仿佛找到了替罪羊一般,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你来得好快,文书刚到两天,你就到了。”
  梁啸连忙行礼。“见过二位将军。大战即将开始,早到一日,便能早点熟悉情况。将军,准备得如何了?”
  “你问他们。”李广手一摆,将一个书吏拉到梁啸面前。“这里就交给你了,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李息将军。他驻边多年,对匈奴人很熟悉。我还有事,要出去一下。”李广哈哈一笑,大手拍拍梁啸的战甲,又低声道:“小子,你这是故意刺激我吗?”
  “没办法,是天子的诏令。”梁啸无奈地耸耸肩。“将军也不用眼红。这一仗打完,你也该封侯了。”
  “但愿如此。”李广眉毛一扬,转身就走。李敢连忙跟了上去,李椒也想跑,却被梁啸一把拽住了。“做人不能太过份啊,你们父子三人都跑了,把这一摊子事交给我一个人?”
  李椒咧咧嘴,求饶道:“伯鸣,不是我不想帮你,实在是我不擅长这个啊。”
  “你不擅长,我就擅长?”梁啸没好气地说道:“是不是兄弟?是兄弟的话,有难同当。”
  说话间,李敢已经冲到了门口,给李椒留下一个幸灾乐祸的鬼脸。李椒苦着脸,只好留了下来。
  梁啸和李家父子说笑的时候,李息一直静静地坐在一旁,此刻才站起身来,拱拱手。“梁君侯一到,我军士气必然大增,必能一战破敌。”
  梁啸不敢怠慢,连忙上前行礼。李息在历史上名声不著,实际上却是一员经验丰富的悍将。此次天子接受他的建议,将主攻方向放在河西、河南,这才调李息前来助阵。李息是北地人,又统兵多年,对这里的地形很熟悉,也有指挥作战的经验。
  “将军过奖,小子不敢当。偷袭骚扰,可以凭血气之勇,两军对垒,还要靠将军这样的宿将坐镇指挥。”
  李息微微一笑。“君侯谦虚了。君侯少年成名,却有这样的胸怀,着实令我等汗颜啊。”
  梁啸满脸堆笑,连忙又谦虚了几句。
  自从接到天子戎装出行的命令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军中将士以西北六郡为主,李广、李息都是少年从军,征战了半生,还没有机会封侯,他一个东方来的少年,一战便封侯食邑,难免引起人的嫉妒。天子命他这么张扬,又让他而不是宿将李息做李广的裨将,这是红果果地拉仇恨啊。
  没办法,这时候只有放低姿势,尽可能地和同僚搞好关系了。他半真半假地奉承了李息一番,又话里话外的透出意思,名义上他是仅次于李广的裨将,实际上他只是天子派来的监军,李广、李息才是主将。这是天子给他们创造的封侯机会,你们可要好好抓住,不要意气用事。
  李息虽然不是什么文化人,却也不像李广那么神经大条。他从梁啸看似谦虚的态度里听出了警告,当然不愿意意气用事,既得罪了天子,又浪费了这次封侯的好机会。既然梁啸这么低调,他也不至于和一个年轻人置气,和自己的前程过不去。
  在李息和李椒的帮助下,梁啸也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基本搞清了陇西的备战情况。太守府、军府掾吏和李广父子差不多,不像文吏,更像武夫。没办法,这里能读书的人太少了,会写自己名字,能心算一百以内加减法的都算文人。面对动辙以千万计的大量数字,他们都有些的抓瞎。
  统计出的结果很不好,不少物资都没能按照计划的时间到位。最大的问题是兵力,预计的三万大军才到了两万多,骑兵只有一万,战马数量不足,只有一万三千余匹。
  梁啸很不解。“陇西牧苑不是有近五万匹马吗,怎么才提供一万三千余匹?”
  李椒解释了一番。牧苑在籍的马匹是有五万,可是真正能用的马不可能有五万匹。用马的地方太多,除去必须留栏的幼马、种马之外,比喻各级官员的随从骑士有配备战马,各地的驿传要有备用马,军中将领的亲卫骑也要配备马匹。这一万三千匹战马已经是陇西牧苑的最大能力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梁啸第一次接触这些事务,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奢侈。如果按他以前一人三马的习惯,一万三千匹战马最多只能装备五千骑士。可是要和匈奴主力对阵,别说五千骑,即使有万骑,也没有足够的胜算。
  梁啸沉吟片刻:“招募了多少骑士?”
  “大概有三千多,他们的备马虽然多一些,却也不够一人双马的配置。”
  梁啸摇摇头,这还是不够啊。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作为西路军,他们不仅要尽取休屠地,还在越过大漠,和其他两路大军配合,尽取河南地。其后视伤亡战损情况,如果还有余力,就深入河西,扫荡河西走廊。
  在长安订计划的时候已经足够谨慎,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处处要打折扣。梁啸虽然有一些心理准备,可是看到这些数字,他还是很担心。
  他决定立刻向朝廷汇报。
  李椒拦住了他。“你太谨慎了,对我们来说,这些已经足够。虽说数量不足,可是士气旺盛,人心可用。”
  梁啸瞅瞅李椒,示意掾吏们先出去,关上门,压低声音对李椒说道:“李兄,有件事,我觉得有必要再提醒你一次。”
  见梁啸这么严肃,李椒也不敢大意。“你说。”
  “这一战,是将军封侯的好机会,我能理解你们父子的迫切心情。可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谨慎。这一战就算推辞一年半载,将军都等得起。可是万一失利,三五年之内都不可能再发动如此规模的大战,甚至十年,将军等得起吗?”
  李椒眉头蹙了起来,将信将疑。“至于么?且不说我们至少有五六成的胜率,就算万一败了,损失也有限,不至于十年内都不能再战吧。”
  “与实力无关,与天子的面子有关。这是天子亲政后的首战,费了那么多口舌,才勉强取得朝臣,特别是王太后的支持。如果败了,天子威信受损,反对声音再起,太后主政,又像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一样,如何是好?既然是首战,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胜,而且要胜得漂亮。如果没有把握,不如不打。”
  李椒不吭声了。太皇太后是天子的祖母,风烛残年,早该死了。王太后则不同,她刚过五十岁,正常情况下,再活个十几二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可是,李广等不及了。
  李椒不敢决断,和梁啸一起去找李广。李广的态度和李椒一样,开始有些不为然,听了梁啸的提醒之后,他也意识到风险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可是,他又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个机会。
  这可能是他最好的一次机会。
  天子不仅给了他独当一面的机会,还让梁啸而不是李息给他做禆将。通常来说,禆将不仅是主将出现意外时的替补,更是对主将的制衡和监视。因为这种关系,禆将与主将争功,甚至诬告主将的事屡见不鲜。
  梁啸则不同,梁啸虽然深得天子信任,却是他的部下,与他们父子关系亲近,只会给他帮助,不会对他不利。这自然是天子对他上次有功未赏的补偿。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就不知道会安排谁来了。
  李广说,这一仗不仅要打,而且要打赢,还要赢得漂亮。
第389章
机会来了
  经过反复讨论,梁啸提出一个补救方案。
  一是尽快和羌人取得联系。早在几个月前,枚皋就奉命出使羌中,探索河源。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如果枚皋进展顺利,羌人愿意助阵,至少可以提供两三千骑。如果他们愿意提供战马,那就再好不过了。
  二是修改方案,以完成第一阶段作战目标为主,即尽取休屠地,取河南的任务交给其他两路大军完成。
  三是将压缩骑兵的数量,宁缺勿滥,将骑射能力有所不足的人改作步卒,集中战马,以满足一人双马甚至三马的配备要求。如此一来,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机动性提升,战斗力下降也不大,可以将骑兵的优势最大化。一直以来,梁啸赖以取胜的就是这种精兵策略和土豪配置。
  李广斟酌良久,又和李息反复商量,最后同意了梁啸的建议。他一边派人赶往羌中,一边将梁啸的建议写成奏疏,派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长安。与此同时,他请求天子调一些通晓书算的人赶到陇西协助军务。
  梁啸是能写会算,可是让这样的一个将领做属吏,实在有些浪费了。
  奏疏送出之后,李广和梁啸一起,对已经集结到位的骑士进行筛选。经过严格的挑选,他们挑出了近六千骑。这些骑士个个骑术精良,武艺精湛,而且大多出身边地,家境贫寒,能吃苦,心功心切。
  梁啸又提出一个建议,按挑选出的骑士箭术高低,做进一步的细分:
  箭术最出众的做轻骑兵,以弓箭骑射作为主要攻击手段,负责追击掩杀,在必要的时候执行奔袭任务。
  箭术略逊一筹的,改用弩。弩的速度虽然慢一些,但是射程远,可以瞄准,分批射击,威力不弱于普通的强弓。两军相遇时,他们执行第一波的攻击,利用射程的优势挫伤敌军锐气。同时配备战刀,完成射击后,用战刀进行近身格斗。
  考虑到骑在马背上,用大弩不便,弩骑兵统一使用三石到四石,射程二百余步的擘张弩,只带了极少的十石大黄弩作为狙击用弩,以便在危急情况下射杀对方的大将。
  骑术好,箭术一般,但是身体强壮、力量突出的配备重甲,改用矛戟,同时配备战刀,作为突击骑兵,在弩骑兵完成第一波射击之后,强行突破敌人的阵势。
  虽然都是骑兵,但使用不同的武器,互相配合,远近、轻重,各有所长。
  李广、李息久经沙场,一看就知道如此细分的好处,二话不说,立刻照办,并紧急调拨所需要的武器和甲胄。特别是弩的数量不足,需要从关内请调。
  挑选完成,李广父子就带着这些骑兵开始了配合训练。算账的时候,他们一个头两个大,练兵的时候,他们精神亢奋,恨不得不眠不休,天天泡在训练场上。
  梁啸不和他们争。他自知少年成名,已经惹人嫉妒,这次机会还是让给李广吧。他配合李息,将大量的精力花在训练那些步卒上,主要训练项目就是工事建筑和城池攻防。
  这次作战的目的不是杀死多少匈奴人,而是要夺取休屠部落的牧场。步兵要与骑兵对阵,必须借助城池或有利地形。连地形都没有的时候,就只能靠随身携带的武器和聪明才智,还有勇气。
  梁啸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从桓远那里接受的是骑兵战术的训练,但是战斗两年,他对步战也有了一些认识,再加上前世的记忆,做得并不比普通人差。他找来很多工匠,让他们对运输辎重的牛车、马车进行改装、加固,又配备了大量的长矛,在野外遇到骑兵,将长矛扎成拒马,是最有效的方法。
  梁啸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给李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几天时间,李息对梁啸的好感大增。这个少年富贵的吴楚少年虽然武艺出众,骑射精良,却和普通的少年不同。他聪明内敛,胸有城府,小小年纪便有大将之风,一点也不像谣言传说的那样凭天子赏识而骤贵,更没有因为富贵而忘乎所以,盛气凌人。
  李息接纳了梁啸,并竭尽所能地给梁啸以帮助。
  梁啸虽然很努力,也有一些经验,但毕竟是少年富贵,不像李广、李息,是从普通士卒一步步的升上来的。他以前带的是佣兵,现在带的却是普通士卒,不可能像对佣兵一样以利诱之。再加上他的身份,难免有些人对他有所排斥,嘴上不说,暗地里消极怠工的彼彼皆是,甚至有不加掩饰的。
  每到这个时候,李息就会指点他,帮他出谋划策,整治那些刺头。有些主意看起来很浅显,甚至有些损,但是的确管用。
  这可都是李息带兵多年的经验。
  在李息的帮助下,再加上梁啸本人的踏实和谦逊,梁啸慢慢的得到了将士们的认可,向一个合格的将领迈进。与此同时,他和公孙戎奴、擢乐、韩千秋等校尉也成了好朋友。
……
  未央宫,承明殿。
  天子有些焦灼地转来转去,李广的奏疏在严助等人的手上来回传看,每一个看过的人都神情沉重。
  谁都清楚,这份奏疏虽然是李广、梁啸二人联名,但真正执笔的梁啸。李广已经在陇西这么久了,也没提这些情况,梁啸一到,这份奏疏就来了,除了他还有谁?
  他们都是参与庙算的人,也知道从纸面上得到的情况和实际情况会有所出入,但是没想到出入这么大。
  按照计划,三路大军中,李广那一路因为条件最好,承担的任务也最重,不仅需要他们来夺取休屠王的牧地,打通河西走廊的入口,还要靠他们来完成对河南白羊王部的包抄合围。为此,天子不仅为这一路安排了李广、梁啸这两员大将,还将陇西牧苑的战马几乎都调拨给了他们,希望能为他们配备至少两万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