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496

  李广一鼓作气,杀入白羊王的中军,再次冲向白羊王的右翼,为李息解除后顾之忧。
  看到李广的战旗,白羊王更加气馁。汉军驻边的诸将中,李广威名最著,他出现在这里,汉军绝不可能只有几千骑。从他已经看到的兵力来看,汉军至少有一万骑。兵力上,他已经没什么明显的优势,再打下去,绝对是两败俱伤,弄不好还会是一场惨败。
  为了救楼烦王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绝不是一个明智的主意。
  白羊王心生怯意,不愿再战,吹响号角,准备撤出战场。
  匈奴人开始调整阵形,准备撤退。李广、李息却不肯罢休,他们千里奔袭而来,又在屠申泽躲了那么久,为的就是重创白羊王。现在好容易抓住了白羊王的主力,岂能让他全身而退。
  战鼓声再起,响彻战场上空,李广下令所有的将士全力进攻。
  在战鼓声的鼓舞下,汉军将士的士气再一次高涨,不知疲倦地反复冲杀,死死的缠住匈奴人不放。
  白羊王欲退不能,叫苦不迭。
……
  与此同时,程不识也主动发起了攻击。
  白羊王留下了一万骑监视程不识,其实不过是个虚数,实际人马不足七千,而且是之前一直在攻击程不识大阵的部队,不论是体还是士气都有所不足。匈奴人习惯了汉军据阵而守,白羊王才这么放心,让这些体力不足的疲军监视程不识。
  可惜,他彻底打错了算盘。程不识善守,不等于他不会进攻。为了尽可能的牵制匈奴人,为李广分担一些压力,程不识甚至来不及等到河对岸的一万步卒到位就悍然发起了进攻。
  留守的匈奴人大感意外。他们不敢与程不识正面硬捍,只能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不停的骚扰汉军,延缓他们前进的步伐。
  程不识不为所动,率领大军径直赶往主战场。见此情景,匈奴人不敢大意。如果让汉军的步骑汇合,威力大增,白羊王肯定会杀了他。万般无奈之下,他不顾双方在阵战上的优劣,强行攻击。
  匈奴人的攻击正中程不识下怀。他下令汉军先用密集的弓弩覆盖射击,再用刀盾手、长矛手强行突破,推锋而进。速度虽然慢,却势不可挡。
  一批批的匈奴人倒下了汉军的箭阵之下,一批批的匈奴人被杀死在汉军阵前。汉军吼声如雷,气势如虹,踩着匈奴人的尸体,踏着匈奴人的鲜血,攻击前进。
  由日中战至日暮,程不识率军突破匈奴人三道防线,杀死了四五千人,向前突进了十余里,依然没有看到主战场。他接连派出几拨斥候,却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斥候说,双方数万骑兵搅杀在一起,根本看不清楚。
  程不识心急如焚,来回转了几个圈,用力一挥大手。
  “略作休息,准备夜战。”
  长史陈安平正准备说些什么,脚下的大地忽然颤抖起来。陈安平脸色一变,顺手抢过一支空箭囊,囊口朝下,耳朵贴在箭囊底部,凝神细听。
  “怎么了?”程不识下意识的捏紧了手,心跳如鼓。
  “有大量骑兵正在赶来。”陈安平神情慌乱,脸色发白,嘴唇发干。“很多骑兵。”
  程不识的嘴角抽了抽,心头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悲哀。大量的骑兵赶来,那自然是匈奴胜了,李广只有一万五千骑,又是千里奔袭,白羊王却有两万骑,又是以逸待劳,胜负没有任何悬念。
  “李广啊……”程不识再次仰天长叹。虽然他和李广性格不同,可是同类相怜,眼睁睁的看着李广惨败,他却无法施以援手,实在令人绝望。他后悔莫及。
  “如果……卫青等人在此,也许还有一线机会。”
  “将军,这不是你的错。如果不让卫青等人去支援韩公,韩公岂能与楼烦王僵持至此?”
  “唉,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程不识摇摇头。“还是我们的骑兵太少了。”
  陈安平也叹了一口气,刚要提醒程不识,让他下令准备撤退,远处响起了激昂的战鼓声。
  陈安平一愣,和程不识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不由得眼神一亮。战鼓声?来的不是匈奴人,是汉军?
  这时,一匹快马从远处狂奔而至,骑士在阵前翻身下马,连滚带爬地冲了过来。
  “将军,大捷,大捷啊,李广将军击溃了白羊王,正在赶来。”
  “什么?”程不识大叫一声,一把揪住了斥候的衣领,将他提了起来。“你说什么?”
  斥候早有心理准备,大笑道:“将军,我们赢了,我们赢了。李广将军击溃了白羊王的主力,我们赢了。”
  “哈!哈哈哈!”程不识睁大了眼睛,回头看了一眼陈安平。陈安平也双目圆睁,面露狂喜。两人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程不识松开斥候,拔出腰间的长剑,厉声长啸。
  “击鼓,全军出击,缠住匈奴人,杀光他们。”
第401章
分功
  汉军往来冲突,肆意杀戮。
  匈奴人狼奔豕突,斗志全无,只想尽快逃离这个让他们绝望的战场。他们已经被打懵了。在他们的记忆里,败仗不是没打过,但是在骑战中被汉军击败,而且是彻底击溃,这绝对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从白羊王到普通匈奴士卒,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而对于汉军来说,这却是一场渴望得太久的胜利。身为六郡子弟,他们见过太多匈奴人侵拢汉地,掳掠乡人的悲剧场面,却碍于朝廷号令和实力无法出击,即使反击,也只是把匈奴人赶出边境而已,从来没有深入匈奴人的地盘,更谈不上主动攻击匈奴人。
  当然,他们也没想过能取得如何辉煌的胜利。
  此时此刻,他们尽情的享受着自己的胜利果实,无情的追杀溃败的匈奴人,宣泄着长久以来积累的愤怒和仇恨,成倍的回报匈奴人。
  如果说程不识等人有惊有喜,先惊后喜,那负责阻击程不识的匈奴人感受到的只有惊慌,没有一丝喜悦。
  一听到雷鸣般的战鼓声和马蹄声,他们就知道大事不好,再也顾不上拦截程不识,掉头就跑。
  可惜,他们过于傲慢,反应未免迟了一步。
  如果在李广与白羊王缠斗的时候逃跑,他们还有一线生机。现在李广已经击溃了白羊王,战局进入一片倒的追杀态势,他们这些已经被程不识打得鼻青眼肿的残兵败将还想全身而退,未免有些异想天开。
  他们的运气非常不好,一头撞上了最后进入战场的韩千秋。韩千秋赶到时,李广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一看到他的战旗,白羊王掉头就跑,匈奴人全军溃散,逃得比兔子还快,韩千秋根本没砍几个人头。此刻看到一支两三千人的匈奴残部,他们岂肯放过。
  一个要抢人头,杀气冲天;一个只想逃命,无心恋战。双方一个冲锋就分出了胜负。匈奴人夺路而逃,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谁也顾不上谁。韩千秋不依不饶,率军穷追不舍,斩首无数。
  随着这些匈奴人逃离战场,天地之间渐渐的安静下来。夜色笼罩大地,汉军按部扎营,点起了一堆堆的篝火,埋锅造饭,清点损失,救治伤员,更有无数军吏点着火把,忍着令人欲呕的血腥味清点战场上的尸体,以便计算战功。
  梁啸第一时间找到了李广。
  李广心情大好,饱经风霜的黑脸上洋溢着笑容,嗓子虽然有些沙哑,中气却依然十足。看到梁啸,李广立刻抛下身边的卫士,快步走了过来,用力揽着梁啸的肩膀,用力拍了拍。
  “小子,这一仗打得痛快,哈哈哈……”
  一旁的将领看在眼里,多少有些羡慕。李广一向心高气傲,极少主动迎人。不过他们也没话说,如果不是梁啸坚持一人三马的配置,他们岂能抓住这样的战机,岂能取得如此大胜。
  千里奔袭,以少胜多,这要是传出去,谁能不服?
  众将纷纷上前行礼、寒喧。梁啸笑嘻嘻的还礼,又对李广说道:“将军,借一步说话?”
  李广还沉浸在兴奋中,不免有些疑惑。不过梁啸几次给他提建议,事后证明都非常关键。他也没多想,拉着梁啸,转身进了大帐。大帐还没收拾好,连坐都没地方坐,几个亲卫、掾吏正在收拾。李广就站在帐中,大大咧咧地说道:“说吧。”
  梁啸看看那些正在忙碌的亲卫和掾吏,沉默不语。
  李广浓眉一挑,嘀咕了一句,挥手将亲卫、掾吏们赶了出去,大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说道:“现在可以说了吧?”
  梁啸躬身一拜。“将军,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不情之请?”李广眼神微缩,脸上的笑容散去。“你……想说什么?伯鸣,你已经是一千八百户的侯爵了。我知道,这次奔袭成功,你功劳最大,而且又是先锋,可是,国家自有制度……”
  梁啸笑了,连连摆手,没好气地说道:“将军,我在你眼里就那么不堪,居然要托你的门路与同僚争功?”
  “不是啊?那太好了。”李广如释重负,尴尬的笑了两声。“伯鸣,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你也别怨我小鸡肚肠,借着朝廷威风混军功的贵人从来都不缺。你是天子信重的人,军中多少也有些非议,我不能不把丑话说在前头。你也知道的,将士们挣点军功不容易。”
  “好了,好了。”梁啸苦笑不已,打断了李广。他知道李广在担心什么。军中将士征战一生,所得赏赐还不如天子身边的一个近臣。到边关走一趟,甚至不用参加战斗,就能镀一层金的人比比皆是。他穿着天子所赐的战甲招摇过市,身上也烙上了天子近臣的印迹,没人在背后非议才怪。
  “将军,我的确是来争功的,不过不是为我自己。”梁啸收起笑容,很严肃地说道:“是为程将军。”
  “老程?”李广眉头一挑,诧异不已。“你为他争什么功?”
  “将军,你仔细想一想,如果不是程将军主动出击,牵制了至少五六千匈奴骑兵,我们能这么容易的取胜吗?”
  李广的眉心慢慢的蹙了起来。他久经战阵,和程不识更是相识多年,见程不识出现在这里,岂能不知其中原由。用步卒反击骑兵要冒多大的风险,他同样一清二楚。
  “伯鸣,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这次虽然击溃了白羊王,斩首数量却有限。如果再分给他一些,我们就不够了。”李广盯着梁啸的眼睛。“我可以再等一等,将士们怎么办?让他们把辛辛苦苦砍下的首级送给别人,恐怕不太容易。”
  梁啸连连点头。他正是知道不容易,才急着来找李广。等李广把话放出去了,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将军,兄弟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将军也要替程将军及他的部下想一想,他们同样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如果因为斩首数量不足,最后只能看着我们领功受赏,下一次,他们还能这么主动配合我们吗?”
  梁啸苦口婆心,再三分析。“将军,这一战的目的本来就不在斩首多少,而是为了夺取河南地。没有步卒的配合,我们就算击溃了匈奴人,也很难守住河南。如果先胜后败,哪来的军功?”
  李广单手抱胸,摩挲着胡须,沉吟不语。
  按汉军的军功制度,非功不能封侯,可是要立军功绝非易事。通常来说,有三个必要的条件:
  首先,要打胜仗,战平或者打了败仗,斩首再多也没用;
  其次,斩首数量至少过千;低于这个标准,升爵有机会,封侯不可能。计算斩首数量的同时还要考虑伤亡,如果伤亡和斩首数量相当,斩首数量再多也没用。
  最后,斩首数量还要和兵力相匹配,通常要在兵力的三成以上。比如统领一万大军征战,净斩首数量如果不足三千,封侯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综合这三个条件,要想取得军功,有几个必要的条件:
  首先,要有资格统领足够数量的大军。匈奴诸王至少有两万骑,没有足够的兵力优势,一旦遇到匈奴人,不败就是天幸了,哪里还有取胜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