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496

  他们不付出代价,谁付出代价?
  机会难得。经此惨败,下次匈奴人恐怕不会这么轻敌了。所以,要挣军功,就要抓住这次机会,尽可能的捞个够。否则等卫青、霍去病出道,他还有多少机会就很难说了。
  有本事,能打仗有什么用?论战功,他比卫青强太多了,可这次他担任李广的裨将,只能统领三千骑,卫青却是担任程不识的骑将,独领万骑。要说这里面没有亲疏之别,谁信?
  梁啸对天子是什么德性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他不怨天,不尤人,只是尽可能的抓住眼前的每一个机会。
  你不带我玩?嘿嘿,我还不想跟你玩呢。弄个三五千户食邑,家里娶上淮南翁主,西域还有一个公主等着我,还给我生了个儿子,这么舒服的日子不过,非要给你卖命?
  “大人,兄弟们准备好了。”谢广隆策马奔了过来,虽然疲惫,却一脸兴奋。这一次奇袭成功,他是首功,少了不能少,一个千人将是跑不掉的,说不定还有机会封侯。
  “好,继续前进,抓紧时间吃点东西。”
  “喏。”谢广隆应了一声,拨马而去。
  时间不长,汉军将士再次跨上战马,奔向下一个目标。从高阙要塞到大泽,一百多里,匈奴人分成两个大营,相距三四十里。每个大营都有近万骑保护,梁啸只有三千骑,不论是袭击哪一个大营都有不小的风险,更何况是连续作战。
  可是梁啸没有其他选择,他如果不一口气做完这件事,等匈奴人知道了他的存在,他就更没有机会了。
  打仗有时候就是赌博,机会稍纵即失,到时候再后悔就迟了。
  趁着黎明前的夜色,梁啸等人继续前进。
……
  大当户调虽张大嘴巴,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半夜被人叫醒,他的心情很不好。其实,跟着右贤王来这里作战,他的心情就没好过。只是他欠右贤王一个大大的人情,不得不俯首听命。
  浑邪王父子接连被汉儿梁啸杀死,浑邪王部乱成一团,实力在内讧中迅速衰落,他自己又被梁啸击败,一落千丈,如果不是右贤王扶持,他现在不知道给谁当奴隶呢。
  右贤王奉单于之命赶来助阵,他岂能不来。好在右贤王体谅他实力不足的难处,没有安排战斗任务给他,只是让他看守辎重。靠山吃山,守着辎重不会饿,这个道理,调虽一清二楚,也非常感激。
  所以,虽然半夜被人叫起来心情很不爽,调虽还是把右贤王的使者请了进来。听完使者传达的命令,调虽愣了一下。“梁啸?哪个梁啸?”
  “就是……那个梁啸。”使者小心翼翼的看着调虽。他知道眼前这位大当户有心病,生怕刺激了他。
  “那个……梁啸?”
  “是的,就是那个……梁啸。”
  调虽激零零打了个冷颤,脸色大变,红一阵,白一阵,手抖得厉害,连酒碗都端不稳。使者非常担心,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
  调虽好半天才定住神。“他……他不是和李广一起,向……东去了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想了想,更加惊恐。“难道单于主力也被汉军击败了?”
  使者连连摇头。“大当户过虑了。单于无恙。右贤王也只是提醒大当户有这个可能,没说一定就是他。”
  “哦。”调虽长出一口气,整个人都松了下来,冷汗透体而出。除了右贤王本人之外,他大概是目前匈奴人中少有与梁啸面对面,而又活下来的人。焉支山下的那一战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而梁啸在西域的赫赫威名也给他留下了阴影。他实在不愿意在这个时候遇到这个对手。
  “我知道了,我会加强戒备的。”调虽晃了晃肩,派人带使者去休息。使者看着调虽那副惊魂未定的神情,欲言又止。他怕吓着调虽。好在右贤王本人就快到了,前面还隔着一个大营,梁啸应该没这么快来吧。
  调虽一个人坐在大帐里,脑子里一片混乱,一会儿紧张,一会儿又觉得可笑,折腾了一个多时辰,他才昏沉沉的睡去。
  刚躺下不久,他就再一次被人吵醒了。斥候来报,三十里外的大营烧起来了,火势很大。
  调虽一跃而起,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外面报警的号角声和惊恐的喊叫声。
  “敌袭,敌袭!”
  调虽推开斥候,冲出大营,看了一眼远处,顿时傻眼了。
  西面的天空一片火红,灿烂如朝霞。在地平线上,一条火龙正席卷而来,即使隔着数百步,也能听到惊雷般的马蹄声。
  调虽双手抱头,哀嚎一声:“老天啊,梁啸究竟是人是鬼,他会飞么,怎么来得这么快?”
  回答调虽的是越来越响的战鼓声和马蹄声,数十息之后,汉军如洪水般涌入匈奴人的大营,甩出一枝枝火把,射出一枝枝火箭,还有无数匹尾巴着火的战马嘶鸣着冲进了大营,疯狂地踩踏着、冲撞着,将遇到的一切踏为平地。
  看到此情此景,大当户调虽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一个念头:完了,完了,这次是真的完了。
第414章
火马阵
  人也好,马也罢,毕竟都是血肉之躯,时间一长,终究会感到疲惫。
  一夜之间奔驰近百里,还踏了匈奴人的大营,不管是骑士还是战马,体力都消耗得非常严重。若非迫不得已,梁啸绝不会接着再闯第二个营。
  两权相害取其轻,梁啸这么做,是因为机会稍纵即逝,不得不如此。
  将士们或是被富贵诱惑,或是被报仇刺激得失去了正常的理性,也不排除有人被梁啸传奇般的战绩所惑,产生了近乎迷信的崇拜,总之他们接受了梁啸的命令,义无反顾的跟着梁啸再次冲营。可是梁啸自己却非常清楚,如果不狠下心肠,拿出点绝决手段,这一次很难完成任务,更可能是自寻死路。
  将陪伴了他们一路的战马当作先锋,便是梁啸的手段之一。
  梁啸下令在战马身上或尾巴上绑上枯草或松枝,在临入阵前点燃。火燎烤着战马的身体,嗞嗞作响。这些战马虽然都经受过良好的训练,足以应付纷乱的战马,可毕竟是动物,被火烧着屁股,顿时疼得疯了,使出最后的蛮力,冲进了匈奴人的大营。
  “轰!”一匹战马撞上了一个目瞪口呆的匈奴人,匈奴人飞了起来,划出一道弧线,又重重的摔倒在地,摔得他五脏六腑都移了位,眼前一阵发黑。没等他反应过来,一只碗口大的马蹄踏了过来,正中他的面门,顿时一命呜呼。
  “哗!”一匹浑身是火的战马冲进了匈奴人的大营,乱蹦乱跳,长嘶不已,将帐篷里的匈奴人踏得鬼哭狼嚎,身上的火点燃了帐篷,火势更猛。
  梁啸总共有三千余人,一人三马,有近万匹战马。第一次冲阵损失了三分之一,这一次,他又拿出近三分之一的战马冲阵,分成几批,从不同的方向冲向匈奴人的大营,一下子搅得匈奴人大营一片混乱。
  面对被火烧得发狂的战马,匈奴人无计可施,在一个又一个同伴被马撞伤、踩死,一个又一个帐篷被马身上的火点燃之后,他们再也没有阻挡的勇气,转身就跑,不管不顾的冲向中军大营。
  率先冲入中军不是战马,却是这些惊慌失措的匈奴人。
  中军亲卫营上前拦截,可是这些匈奴人已经吓疯了,平时高人一等的亲卫营此刻也失去了震慑力。他们拔出战刀,夺路而逃,谁挡路就砍谁。在这些亡命徒面前,亲卫营的精锐武士也被砍得手忙脚乱。等冲阵的战马一到,他们也全面溃败,不是被马撞倒,就是转头就跑,根本顾不上梁啸等人。
  梁啸放慢了脚步,举起千里眼,寻找辎重营垒的方向。
  这是负责看守辎重的大营,大量的牛羊和草料必然占据主要空间,而他的目的就是烧毁这些牛羊、草料,让匈奴人无肉可吃,让匈奴人的战马无草可喂。
  有了之前冲阵的经验,再加上千里眼加持的超远视力,梁啸很快发现了辎重营的位置。他一声令下,一马当先地向辎重营冲去,百步外就射出了一阵箭雨。
  三千将士紧随其后。有战马帮他们冲阵,吸引匈奴人的注意力,他们可以集中精力放火。
  一时间,人如虎,马如龙,箭如飞蝗,铺天盖地,扑面而来。
  听到报警的号角声,听到后营的哭喊声,辎重营的匈奴人已经知道大事不好,纷纷冲出大帐,跨上战马,准备迎战。他们的反应不可谓不及时,不可谓不专业,可惜他们的对手同样出类拔萃,罕见其匹。
  熊熊火光映衬下,梁啸等人穿过帐篷间的空地,纵马而来,即使是在混乱不堪的大营中,他们依然保持着冲击阵型。尚在百步之外,弩骑兵就扣动弩机,射出了强劲的箭矢。
  “嗖嗖嗖!”一批弩箭飞至,数名冲在最前面的匈奴人中箭,翻身落马。
  “嗖嗖嗖!”又是数枝利箭飞至,虽然少,却非常精准,几乎无一落空。
  又有数名匈奴人中箭落马。
  还没看清对方的模样,匈奴人就倒下了十几人,后面的骑士眼前一空,不禁大吃一惊。没等他们回过神来,轻骑兵进入射程,又是一阵箭雨,射得他们狼狈不堪,叫苦不迭。
  马蹄声如狂风骤雨,连成一片,瞬间就到了匈奴人的跟前。
  “杀!”希腊少年亚历山大端平了长矛,一声怒吼,长矛刺穿了一个匈奴人的胸甲,将他挑了起来。亚历山大撒手扔矛,顺手从腰间拔出战刀,飞马而过,刀光一闪,锋利的战刀割断了另一个匈奴骑士的脖子。
  鲜血泉涌,匈奴人捂着脖子,惨叫着落马。
  突击骑兵势如破竹,一口气冲进了辎重营。经过几次战斗,他们的长矛已经基本用尽,绝大部分人都用战刀战斗,刀光闪闪,撕破夜风,撕开匈奴人的身体,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梁啸等人手不停挥,射出一枝枝的利箭,将射程之内有威胁的匈奴人一一射落马下,全力压制匈奴人的反击。他们有精准的箭术,有长时间磨合而成的默契,六张弓,却和几十具弩产生的威力不相上下。
  轻骑兵在外、弩骑兵在内,不停射击,协助突击骑兵冲锋。
  匈奴人以骑射为主,除非迫不得已,很少近身肉搏。他们身上的皮甲挡不住近距离射击的箭枝,手中的弯弓也只能掩杀溃兵,不适合正面决斗,又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突击阵型,一下子就被打懵了,死伤惨重。
  长短配合,远近兼备,汉军以梁啸等人为锋,轻而易举的冲进了辎重营。他们立刻散开,大肆放火。
  片刻之间,辎重营火起,火势迅速延伸,短短的时间就蔓延了半个大营。
  看着冲天的火光,调虽面如死灰。
……
  大泽旁,激战正酣。
  成功的将右贤王吸引回来,程不识立刻收缩阵型,有条不紊的撤回大营。不过,为了尽可能的牵制右贤王,不让他绝望,程不识在营外留了三千多人作为诱饵,摆出一副不死心,随时准备再次突围的模样。
  此次出征的三员主将中,李广的名声最大,战斗力最强,但是要论战阵的指挥能力,程不识远远超过李广。万余人的阵势在他的指挥下如臂使指,进退有序。匈奴人虽然人虽势众,却奈何他不得。
  双方隔着营栅,僵持不下。
  程不识有千里眼,抢在右贤王前面发现了西面的火光。他难掩心头的兴奋,又怕自己一时误判,连忙将千里眼递给长史陈安平。
  “你看看,那是不是火光?”
  陈安平又惊又喜,连忙接过千里眼,仔细观察了一番。在千里眼略显扭曲的视界中,西方的天空越来越亮,比欲破的东方还要明亮,更有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将军,真的成功了?”陈安平放下千里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