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496

  “我去找伯鸣赔礼。”卫青瞪他张次公一眼。“你们是我的兄弟,伯鸣也是我的兄弟,你们这么做,不是在羞辱伯鸣,而是在羞辱我。”
  张次公尴尬不已。卫青摆了摆手,翻身上马,带着卫陶向梁啸的大营奔去。张次公和公孙敖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骂了一声,懊丧之极。
  卫青来到梁啸大营。将士们正在扎营,梁啸正在查看四周的地形,看到卫青,梁啸咧了咧嘴,挥手示意荼牛儿等人散开。卫青跳下马,歉意的拱拱手。“伯鸣,真是对不住。误会,误会。”
  梁啸拍拍卫青的肩膀。“仲卿,你我相交多年,我还能不知道你。我知道他们和你都是过命的交情,可现在是军中,不比平常。他们如此放肆,你也该管一管,要不然怎么服众?”
  “是的,是的,是我的错。”
  “你也不要把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军中汉子粗豪,这一点我很清楚,可是也不能如此放肆。我和你是兄弟,可以不计较,若是别人,能这么轻易的放过他。”梁啸顿了顿,又道:“和李将军相处得不融洽吧?”
  卫青苦笑着点点头。“什么都瞒不过你。”
  “这还用说吗,李将军什么脾气,我比你更清楚。公孙敖、张次公想学他,也得有那个资本才行。他们现在就这么骄狂,别人不是处处针对他们,就是以为他们仗着卫夫人的关系飞扬跋扈,不管怎么说,都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对你而言。”
  卫青长叹一声,眉头微蹙。
  卫陶走了过来,拱手道:“梁君侯,你说得有理,仲卿身份敏感,明里暗里被人排斥,可他又能怎么办?这次出征东奔西走,但是机缘不巧,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战功,还请君侯多多指教。”
  梁啸看了卫陶一眼,神情缓和了些。他知道卫青现在不好受。历史已经变了,卫青被他的光芒所掩,再也没有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好运气。如果不能立功,不能证明天子用他是正确的,下次还能不能有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好说。
  “要立功,其实也很简单。”梁啸嘴角微挑,笑了起来。“要想猎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要想打豺狼,就要比豺狼更凶狠。匈奴人的特点是快,那你们就要比他更快。”
  卫青眼神一闪。“你是说,减少骑兵数量,提高速度?”
  “没错。我们的骑兵没有匈奴人多,你只有比他快,才有一线机会。否则,你只能被动应战。”
  “可是,如此一来,我们只能装备三千骑……”卫陶有些担心。“三千骑是不是太少了?”
  “程将军缴获了一些战马,你们可以去要过来。要不让他安排一名校尉配合你也行。另外,如果是两三百里的奔袭,不用带多少粮草,一人双马就够了。我军的武器装备都比匈奴人强,若有五千骑,就算遇到匈奴人一万骑也有一战之力。如果兵力相当,我们应该有七成以上的胜率。”
  卫青连连点头。
  “另外,匈奴人习惯骑射,不擅近身格斗,多配精甲刀戟,强行突破,尽可能将装备优势发挥出来,打得匈奴人看见你就跑,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手中。士气涨落,对战力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卫青感慨不已。“多谢伯鸣,我就这去办。立了功,回去一定请你喝酒。”
  “真要谢我,赶紧娶了我师妹吧。”梁啸半开玩笑地说道:“你们这么吊着,算怎么回事?”
  卫青红了脸。“不是不肯娶她,是我没脸。若能立功受赏,这事自然要办的。”
  “但愿如此。”
……
  “陛下,陛下!”韩嫣大叫着,一路冲进了承明殿。
  天子转过身,眉头紧蹙,稍显苍白的脸色上露出几分不悦。
  “陛下,好消息。”韩嫣冲到天子面前,抖了抖手里的军报。“好消息啊。”
  天子眼神一闪,转怒为喜。“什么好消息,匈奴人走了?”
  三天前,他收到韩安国的军报,李广、卫青夹击楼烦王部得手,楼烦王全军覆没,占据河南地的两个匈奴王已经全部被击溃。可是情况却不怎么妙,匈奴单于、右贤王率领八万精骑赶到,欲夺回河南地。韩安国据守石门障还好说,在大泽的程不识却非常危险。
  一旦匈奴人击溃程不识部,韩安国独木难支,河南地必然得而复失,前功尽弃,说不定匈奴人要还借机报复,袭侵边郡,甚至有可能直抵长安。
  战局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天子却无计可施。短时间内,他没有更多的兵力可用,特别是骑兵。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战场上的各位将领身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又有些窃喜。面对匈奴人,汉军最大的麻烦就是骑兵数量不够,无法捕捉到匈奴主力。这次接受梁啸的建议,以取河南地为目标,结果匈奴人主动来了,汉军甚至不用出塞就与匈奴主力对阵。如果能大量杀伤匈奴人,哪怕伤亡大一些,那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
  他当然也希望汉军大胜,可是他更清楚,这种可能性太小了。不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天子带着这种期盼,打开军报,迅速扫了一眼。
  严助等人围了过来,紧张的注视着天子的表情。他们与天子同呼吸,共命运。如果北疆战局不利,压力最大的就是他们。
  天子的眉毛挑了挑,紧跟着,嘴角也挑了起来,一丝笑意从嘴角慢慢绽放,又迅速荡漾开来。
  “好!打得好!”天子兴奋不已,用力挥动手臂,势若万钧。“不愧是桓君调教出来的奇材。哈哈,这一次,连李将军都要稍逊一筹啰。”
  严助等人听了,如释重负,连忙恭贺天子。天子将军报塞给他们,转身走到殿外,张开双臂,放声长啸。
  “打赢啦,打赢啦,我们打赢啦——”
  廊下当值的郎官们见状,不约而同的转身,面对天子,抚胸欠身,山呼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严助看完军报,眼神微闪,立刻将军报转给了吾丘寿王。他快步走到天子身边,轻声笑道:“陛下,梁啸果然擅长突袭,这一次又被他抓住机会了。”
  “那当然。”天子紧张了这么多天,突然收到好消息,欣喜若狂,有些口不择言。“他可是我亲眼相中的将才。”
  “陛下慧眼识人,非凡人可比。”严助笑嘻嘻地说道:“臣观梁啸用兵,颇有似曾相识之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陛下可有印象?”
  “似曾相识?”天子一愣。“我大汉名将中,有如此用兵的吗?”
  “汉将中……好像没有。”严助收起笑容,目光灼灼的盯着天子。
  天子想了想,忽然醒悟过来。“你是说……”他眼珠一转,随即改口。“不不,不可能。”
  严助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陛下,臣也觉得不应该。不过,臣是吴人,桓、钟离,这两个姓氏,再加上这出神入化的骑兵战术……”
  天子脸上的笑容散去,眼角跳了跳,露出几分不安。
第418章
君心难测
  天子回到殿中,吾丘寿王等人正准备上前祝贺,一见天子的脸色,连忙把话又咽了回去。他们看看严助,严助低着眉,只是不说话,显得高深莫测。
  殿内的气氛诡异起来,谁也不敢乱说话。
  天子想了想,扫了一眼严助等人,也觉得气氛不对。他摆摆手,又笑道:“梁啸烧了匈奴人的辎重好是好,可是却解决不了我军辎重的问题。准备好的粮草要尽快运到河南,要迁徙的百姓也可以起程了。冬天快到了,路上还要花不少时间,早一天安排到位,早一天放心。”
  “唯!”众人应喏,立刻去安排。相关的文书要立刻送到丞相府,由丞相府进行部署。
  所有人忙碌起来,把尴尬的气氛掩饰过去。
  天子将严助、吾丘寿王叫到跟前,铺开地图。“河南胜负已分,接下来是转战右北平,还是出河西?”
  严助说道:“臣以为,先去右北平比较好。江都王麾下以步卒为主,骑兵太小,恐怕难以击退左贤王。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匈奴人势大,诸军虽然取胜,损失也不小,特别是梁啸,急需休整,不能再战。”
  天子点点头。“不错,李广部转战千里,已成强弩之末。驰援右北平的任务,还是交给卫青吧。”
  “陛下圣明。”吾丘寿王附和道。
  不用多想,他也能看出其中的用意。到目前为止,卫青的战功不够显赫,驰援右北平可以多给他一次机会。只是他不太明白,严助究竟和天子说了什么,转眼之间,天子对梁啸的观感居然有如此悬殊的变化。
  纵横家以口舌杀人,果然名不虚传。
……
  馆陶长公主府。
  刘陵下了车,和邓国斌打了个招呼,就在陈须的引领下走进了大门。陈须是堂邑侯的长子,侯爵继承人,由他来迎,馆陶长公主给足了刘陵面子。
  他们没有经过中庭,而是沿着长长的走廊,径直去了后院。隔着高高的院墙,刘陵听到了宾客们高谈阔论的声音,不由得轻笑一声。“今日府上真是宾客盈门啊。”
  陈须笑了笑。“都是一帮趋炎附势的东西,凑凑热闹罢了。如今我家不比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若不是翁主帮忙,谁愿意来啊。就连翁主现在也不怎么容易请了呢。”
  刘陵咯咯一笑。“陈君这是把我也当成趋炎附势的人了?”
  陈须意识到自己一时失言,连忙笑着打招呼。“翁主见谅,我实在是看到这些人生气,倒不是针对翁主。我知道翁主不是那种人。再说了,要附势,也是我家附翁主的势啊。翁主,你现在生意做得那么大,能不能带着我们一起玩?”
  “见外了。”刘陵笑道:“我听说,太皇太后过世的时候,把自己多年收藏的珍宝全部留给了太主。你家坐拥金山,又何必忙东忙西,争十二之利。当然了,你如果有兴趣,我是欢迎之至啊。”
  “那可太好了。”陈须眉飞色舞。“翁主,你也不是外人,我就不瞒着你了。太皇太后那些东西值钱不假,可那是我阿母的,将来会和她的爵位一样,由我弟弟继承。我么,空担了一个名,如果不早做准备,坐吃山空,迟早有到翁主门上讨饭的时候……”
  “阿兄,你看你,能不能说点正事。”皇后陈阿娇站在阶下,瞪了陈须一眼。“翁主还没入座,你先哭穷,这是赶客么?要不要连我也一起赶走?”
  陈须连忙赔礼,红着脸退了出去。陈阿娇拉着刘陵的手,上了堂,挤了挤眼睛。“妹妹,有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梁啸又立功了。我听人说,天子欢喜得忘形,郎官们山呼万岁呢。”
  陈阿娇把打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刘陵听了,眼中闪过一丝不安,却什么也没说。她挽着陈皇后的手,笑盈盈地说道:“那都是陛下慧眼识人。”
  “是么?”陈阿娇哼了一声:“那卫青领了一万骑,什么功劳也没立,真是辜负了陛下的这双慧眼呢。”
  刘陵笑笑。她知道皇后最近对卫子夫很厌烦。皇后与天子成亲多年,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卫子夫刚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又怀上了,照这个趋势,生个儿子是迟早的事。对皇后来说,无子是最大的短处,太皇太后又过世了,她这皇后还能做到哪一天,真是说不准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