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496

  梁娥有着出众的姿色,又受过专业训练,在江都宫里呆了几年,礼仪方面也无可挑剔。虽然没有生孩子,却也去了少女的青涩,自有几分成熟的韵味。董仲舒在她面前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很快就被攻克。
  梁啸冷眼旁观。带梁娥来见董仲舒,既是让董仲舒给他做个见证,证明他不是贪图梁娥的美色才为难刘建,也是要看看梁娥的能力。他有更重要的计划,梁娥如果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心机,他是不敢把这个任务交给梁娥来执行的。
  现在,看到董仲舒的窘迫,他更有信心了。
  “董公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天人三策一出,天下俯首。你既打算重新开始,何不请董公赐名,以贺新生?”
  梁娥心领神会,软语相求。董仲舒还有些犹豫,梁啸笑道:“董公为国相,待民如子。梁娥虽不是江都国人,却是董公乡党。她的父亲亡故,孑然一生。我虽与她同姓,约为兄妹,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说起来,还是董公和她亲近一些。还请董公为她赐名,我愿以百金为谢。”
  董仲舒推辞不掉,只得想了想,说道:“你身世可悯,孑然孤独,如今新生,希望你能找个好人家,子孙繁茂,就娶名郁,字文姬,如何?”
  梁娥不说话,把目光转向梁啸。来此之前,他们并没有约为兄妹,梁啸突然说这话,她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却可以肯定,梁啸对她刚才的表现很满意。此时此刻,她立刻表现出妹妹对兄长的尊重。
  梁啸沉吟片刻,抚掌而叹。“董公就是董公,这学问……非我能及。这个名字好,这个名字好。夫子云,郁郁乎文哉。郁既有忧虑之意,又有茂盛之喻,简直是为她量身订做的一般,再合适不过。”
  梁娥听了,连忙躬身致谢,娇声道:“多谢董公赐名。从现在起,梁娥已死,我就是梁郁梁文姬了。”
  董仲舒抚着胡须,略显矜持的笑了。与梁啸相处这么久,梁啸说话还是第一次这么动听,而且正好挠到了他的痒痒处,让他欲罢不能。不得不说,梁啸读书虽然不多,揣摩人的心思却有独到之处。一听这名字,就猜到了他的用意。
  梁啸谢过董仲舒,奉上百金作为谢礼,又邀请董仲舒赴宴。他决定举办一场宴会,一来庆贺梁郁新生,二来庆贺他收梁郁为义妹。董仲舒为梁郁取名,当然推辞不掉,而且是最尊贵的客人。
  梁啸大邀宾客。上有大儒董仲舒在座,下有广陵城的游侠儿帮衬,梁啸收梁郁为义妹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江都国。与此同时,董仲舒为梁郁取名的事也传为佳话,无人不叹服董仲舒的才学。
  梁啸虽然没有请刘建与会,却表达出了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从头至尾,他都没有再提一句梁蚡的事,也没有对江都王位的传承发表一句意见。
  两日后,梁啸带着梁郁起程,告别了亲朋故旧,离开了江都国,返回长安。
  收到这个消息,刘建长出一口气,董仲舒也如释重负。
  梁啸走的是水道,溯江上行,趁船到荆州,再弃船换马。虽然远一点,但是人比较舒服,不会太累。
  因此,他与严助错身而过,没有碰面。
  梁啸刚刚离开江都,严助就赶到江都。他自恃天子使者,身怀秘密使命,又是对付梁啸而来,是刘建期盼已久的救兵,到了江都,自然不用客气,坦然的接受了刘建的款待,并将梁啸调查东瓯移民的事告诉了刘建和董仲舒。
  董仲舒还好。他虽然对梁啸的做法有不满,毕竟是读书人,与梁啸的关系还算密切,做不出人走茶凉,立刻翻脸这样的事。刘建则不然,他对梁啸早就恨之入骨,听到这个消息,自然举双手欢迎。不顾董仲舒的反对,表示全力配合严助,一定要将梁啸整臭。
  朱买臣当然更不用说,他与严助早就是同盟。
  一场针对梁啸的闹剧在江都轰轰烈烈的上演了。为了保密,刘建甚至动用王室卫士,将青云里里正王奉世等人控制起来,那些与梁啸相熟的游侠儿更惨,直接找了个理由,扔进大牢,有几个人甚至被严刑逼供,死在狱中。
  梁啸对此一无所知。他正在盘算着自己的计划。
  作为一个穿越者,梁啸多少还是有点理想的。与汉武帝这样的雄主并世,又生在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时代,干掉汉武帝,自己做皇帝的想法未免离谱,但是利用自己的历史经验,对历史进程力所能及的做一些调整,他还是有信心的。
  特别是在儒家还没有真正当道的时候。
  然而,梁啸自己也清楚,改革者往往不得善终,与皇权作对更是风险奇高,何况他的对手还是汉武帝这样的雄主。他有前世经验,汉武帝却有皇权。前世经验是软实力,皇权却是硬实力,杀伤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想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他还有一个优势:他对天子的了解,远远比天子对他的了解深。敌明我暗,可以从容布局,等天子明白过来,已经入彀,脱身不得。如果设计得好,说不定天子还乐在其中。
  “阿兄。”梁郁从舱里走了出来,捧着茶水,来到凭栏而望的梁啸身边。
  梁啸回头看了梁郁一眼,笑道:“文姬,睡得可好?”
  “睡得好极了。”梁郁抿嘴笑道:“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睡得这么香过。”
  “那就抓紧时间睡吧,等到了长安,就没这么轻松了。”
  “喏。”梁郁颌首。她之前就和梁啸约好,去长安就是为了复仇。只是她在宫里呆了那么久,知道分寸。梁啸不说,她就不问。
  梁啸想了想。“文姬,你在宫里这些年,就没有生育过吗?”
  梁郁怔了片刻,有些苦涩的笑了。“我是被迫入宫,本非得已。刘建又是那种禽兽不如的畜生,我哪有心思为他生儿育女?我已经不幸了,怎么能让孩子生而不幸。”
  梁啸有些意外。梁郁不知是随口一说,还是未卜先知,当刘建的子女的确不是什么幸事。江都公主刘细君的故事在专家的嘴里说起来很美,可是对她本人而言,绝对是个悲剧。
  不过,他此刻没心思想那些事。“这么说,你是能生,而不想生?”
  梁郁低下了头,有些不好意思。“入宫之前,阿翁为我请过好几个相士,都说我有多子之相。”
  梁啸眉毛一挑,无声的笑了起来。
  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
第432章
大计划
  三月中,梁啸回到长安。
  过了蓝田,沿着霸水西北行,在城东的长门园附近,梁啸被人拦了下来。
  拦住梁啸去路的是一个容貌娇好的年轻人,名叫董偃。名义上是窦太主的随从,实际上是窦太主的小情人。要说汉代的男女关系之开放,后世人简直难以想象。窦太主的丈夫陈午还在世,窦太主就光明正大的包养了董偃,也没听说民间有什么非议,陈午本人也没说什么。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因为馆陶尊贵,陈午只能捏鼻子,其实不然。要说尊贵,谁能比皇帝还尊贵?刘邦还在世的时候,审食其就倍受皇后吕雉信任,来往密切,也没见刘邦说什么。
  梁啸对董偃早有耳闻,立刻明白了是谁想见他。
  “董君,我还急着回去交差,太主有事,不妨等我交完差再去拜见,如何?”
  董偃有些不好意思。“君侯,太主也没什么其他的意思,只是想表示一下谢意罢了,也不用耽误君侯太多时间。”
  梁啸哈哈大笑。“我明白太主的意思,并非故意避嫌。不过,公务在身,的确不便滞留。待我交了差事,再去府中请罪,一定让太主满意便是,绝不为难董君。”
  董偃见梁啸坚持,也不敢勉强,只得应了。梁啸走了两步,忽然又勒住了马,示意董偃过来。董偃不敢怠慢,连忙赶了过来。
  “董君,我记得你家是卖珠的?”
  董偃非常尴尬。“是的,不知君侯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只是想请教董君一二。”梁啸命人掀开梁郁的车帘,露出梁郁的俏脸。“这是我义妹。我想给她配几副首饰,一直没有选到合适的。董君能不能帮着看看,什么样的珠饰比较适合她?”
  董偃心中一动,明白了梁啸的意思。这是索贿啊。他打量了梁郁一番,赞不绝口。“君侯,令妹简直是国色,一般的珠宝的确难以衬托她的美丽。请君侯容我数日,为她亲手选配一些珠饰,不致堕了她的美貌。”
  梁啸哈哈大笑。梁郁就算不是国色,也算得上一流的美人。不过,他请董偃给梁郁配珠饰,却不是想索贿。以他的财力,几副珠宝还是买得起的。他是要借馆陶长公主的嘴来宣扬梁郁的名声,开始他的计划。
  这个计划,他已经琢磨了一路,现在到了着手实施的时候了。
  告别了董偃,梁啸等人赶向长安城。
  董偃回到长门园,向馆陶长公主做了汇报。听说梁啸不肯赴会,馆陶长公主还有些恼怒,再听董偃说梁啸请他为义妹梁郁配珠饰,这才转怒为喜。
  她不怕梁啸索贿,就怕梁啸不肯收礼,和她保持距离。
  不过,出于女人的敏感,馆陶长公主还是不太安心。梁啸突然多出一个义妹,而且如此漂亮,他想干什么?莫非是被卫青的异军突起刺激了,也想送一个美女入宫?有一个卫子夫已经够麻烦了,如果再来一个,那皇后岂不是更要失宠?
  以前她还指望皇后能生子,现在失子的可能性越发渺茫,馆陶长公主不得不小心戒备。不过,既然梁啸主动索贿,应该不至于对陈皇后不利。
  馆陶长公主斟酌再三,决定亲自挑几副好的首饰给梁啸送去,尽快搞清梁啸的真正用意。
  进了霸城门,梁啸沿着大街,直奔未央宫。这条大街长达十余里,南北都是长乐宫的范围,有无数复道凌空飞渡。梁啸一行很快引起了宫里人的注意。走到一半,宫里出来一个宦者,通知梁啸,王太后召见。
  其他人,梁啸都可以以公务在身推脱,唯独王太后召见,这个理由不好使。梁啸立刻停下,让荼牛儿等人在宫门外等候,自己入宫拜见太后。
  王太后正在一群宫女、宦者的陪同下,在斗鸡台看斗鸡。两只雄鸡在场中撕打,毛羽四散,鲜血飞溅,战况惨烈,观众们也紧张得大呼小叫,莺声燕语,尖叫浪笑,混成一片。
  梁啸穿过人群,来到王太后的面前躬身行礼。
  “冠军侯,骑都尉,臣啸,拜见太后玉安。”
  王太后面带微笑,慢慢的把目光从斗鸡身上收回,瞅了梁啸一眼,指指场中的斗鸡。“梁啸,你是长安有名的少年英雄,战功赫赫,杀得匈奴人闻风丧胆,斗鸡这样的事,恐怕入不得你的眼吧?”
  梁啸转了转眼珠,试探着说道:“太后,臣微时也是顽劣少年,偷鸡摸狗的事没少干。”
  “呵呵呵……”王太后笑了起来。“是么,这可不怎么看得出来。我以为你从小便是知书达理,谦谦君子呢,没想到也有顽劣的时候。是啊,人哪有不年少轻狂的时候,改了就好。你说是不是?若是当初郑当时将你绳之以法,今天我大汉恐怕就少了一个不世英才。”
  梁啸心头一动,明白了王太后的意思,连忙笑道:“太后谬赞,臣不敢当。郑君为相时,多有教导,臣有今日,多有赖郑君爱护。”
  “是啊,有时候,做人不能太严苛了。”王太后话中有话。“有些事,过去也便过去了,你说可好?”
  “太后教诲,臣岂敢不从。”
  “甚好。”王太后笑了起来。“你是个识大体的。江都的事,陛下已经派严助去查,你就不用再操心了,把心思用在大事上来。陛下日理万机,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辅助。”
  王太后恩威并施,梁啸岂有不明白的道理。本来嘛,他暂时也不想与刘建纠缠,既然王太后出面调停,他也乐得给王太后一个面子。总的来说,王太后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他这三千八百户的食邑中,有八百户就是王太后赏的。
  严助去了江都?这倒是个意外。天子在想什么,连一点风声都没透啊。不过,朱买臣、严助先后去了江都,那天子身边岂不是没什么人了?哈哈,真是天赐良机。
  梁啸出了永乐宫,让荼牛儿等人先回家,自己赶到未央宫见驾。他由东司马门进宫,径直来到承明殿。天子正在忙碌,听说梁啸回来了,立刻命他入见。塞喧了几句,天子便直奔主题。
  “江都的事如何?”
  “烈王已经入土为安,丧事一切顺利。”
  “这个我知道。”天子摆摆手。“还有什么其他的事要告诉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