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496

  楼船就是这个时代的航空母舰,至少也是战列舰水准的。
  梁啸从容地和鲁象聊着天。“闽越来攻,是哪位将军在前线作战?战事僵持不下,作为精锐的禁军为什么没有去前线支援?”
  “在前线作战的是秦王赵光。”鲁象停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他的夫人是吕嘉长女,前年刚成的婚。”
  梁啸眉头一动,立刻接收到了鲁象传递过来的信号。很显然,鲁象对吕嘉的敌意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重,这倒是省了他很多口舌。从来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真是一点也不新鲜啊。
  梁啸没有再问,他和鲁象商量了开始骑兵训练的时间,并希望鲁象能够先征得南越王赵胡的同意,免得惹出不必要的纠纷。
  鲁象一口答应。
  赵婴齐安排了酒宴执行梁啸和严安。席间,他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严安更是既席赋诗,命乐人当场吟唱,大展文才。
  赵婴齐看得眉飞色舞,对遥远的长安充满了渴望。
……
  寿春,淮南王府。
  得知魏其侯窦婴前来传诏,淮南王刘安亲自到边界相迎。两人是老相识,一见面就亲热的交谈起来。其实两人原本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窦婴尚儒,刘安尚道,两人在执政理念上是冲突的。而在皇位继承上这一块,窦婴更和刘安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现在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卫子夫生了两个女儿,陈家姊妹花又同时怀孕,天子有子嗣已经毋庸置疑,区别只在于什么时候能有皇子而已。刘安没了念想,也就不会因为入继大统的问题和窦婴发生冲突。
  窦婴虽然依然尚儒,但是经过这次丢官的失落之后,他也意识自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勇往直言,必要的时候学点黄老有好处。大儒董仲舒因黄河决口再祭天人感应学说,窦婴就毫不犹豫地予以反驳,实际上和梁啸一样,已经站在了反儒的立场上。
  此刻两人见面,自然不像以前那样生份,反而因为梁啸这个共同的盟友多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意。
  “大王有一个好女儿,又得了一个好女婿,简直是羡煞人也。”几句客套话后,窦婴迅速切入正题。“这次来淮南征调水师,便得了翁主的鼎力相助。将来论功,大王也是有功之臣啊。”
  看到邓国斌等人,刘安就知道了刘陵的态度。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同意朝廷如此轻易的调走淮南水师。
  “孙子有云:役不再藉,粮不三载。区区闽越,如此兴师动众,是不是有些过了?再说了,山东的水如今可深得很。若不即时救灾,冬天一到,百姓可就苦啦。”
  “大王说得没错,征调淮南水师,就是要尽快解决战斗,并且运南越稻米解江淮之饥。”窦婴笑道:“除此之外,陛下对大王进献的岭南见闻非常欣赏,觉得这条商路大有前途,这才派人前去探查。”
  “探查什么?”刘安警惕起来。
  “当然是探查附近有什么样的大国了。”窦婴有意无意的看了刘安一眼。“梁啸这样的将军不断地开疆拓土,你们这些藩王也不能就做个富贵闲人,要不然岂不是失去了立藩的本意。”
  刘安心头一动。“陛下要徙藩镇边?”
  “现在还不能这么说,只是有这个打算。毕竟藩王不是将领,都是皇室血脉,哪能让你们披荆斩棘,与蛮夷并处呢。总得找一些富庶之地,才能安顿你们。”
  刘安笑笑,没有再说什么。窦婴已经把话传达得很到位了,如果他还听不懂,会被窦婴笑话的。不过,听懂了归听懂了,信不信,那是另外一回事。
  窦婴也没有再说。他太了解刘安了。不逼到万不得已,刘安不会狗急跳墙。天子愿意给刘安一个出路,让他徙藩镇边,刘安极有可能会答应。就算不答应,他也不会悍然拒绝。远了不说,至少眼前征调淮南水师这件事上,他会更容易让步。
  刘安将窦婴接回寿春城,安排酒宴招待,自然不在话下。宴后,他将左吴、伍被等人叫到书房密议。
  听完窦婴传达的朝廷旨意,伍被第一个表示赞同。
  “就我们收集到的情报而言,适合立国的地方至少有三个。”伍被离席而起,走到刘安身后,将木架上蒙的布扯开,露出一幅地图。这是他们根据数年来商人出入南海传回的情报整理出来的南海区域图,到目前为止,知道这幅图的人大部分都在这个房间里。
  “离淮南最近的是闽越,其次是东南方向,与闽越夹海而居的那个叫夷洲的大岛,再其次,就是南海之南,那个叫做琼岛的大岛。闽越虽好,但是太近,可以一时立藩,却不能长久立国。夷洲位置合适,不过风高浪急,常有飓风过境。琼岛的情况尚未探明,此次可以借出兵南越之际,探探虚实……”
  伍被在地图上指画着,大有指点江山之意,而且话里话外,说的不是立藩,而是自立。不过,房间里的人都是刘安的亲信,他们有的知道梁啸给刘安出的那个“避害”策,有的没听过,但是知道刘安有出海立国的想法。因此,没有人对伍被此刻话语中透出的叛离之间有什么感觉。
  此时去古未远,他们又是以研习诸子为宗的士子,心里有着比普通人更浓的君臣之义。在他们看来,君臣之义贵在相知,合则留,不合则去。既然留下来了,刘安就是他们的君,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如果不是实力不济,他们会怂恿刘安杀向长安,而不是出海。
  他们要权衡的是出海之后能不能立国。要立国,不仅要有肥沃的土地,还要有足够的人民。他们可以出海,但淮南的百姓不可能跟着他们出海。没有足够的户口是不可能真正立国的。
  他们跟着刘安出海,是要做开国功臣,不是去垦荒。
  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人倾向于夷洲而不是闽越。一来闽越和大陆相连,闽越现在遭到天子的两路大军夹击,将来他们也避免不了,无法实现独立自主的打算,所以只能暂时停留,不能为长久之计。
  夷洲地方够大,据说很早就有越人居住,应该开发得不错,倒是比较适合。唯一的问题就是飓风多,据说一年有半年时间有飓风,自然环境不是很理想。在这种心理下,如果琼岛的情况比夷洲更好,他们当然愿意去琼岛。
  伍被建议刘安上书朝廷,请求派人参战。既然朝廷有意徙藩,应该不会反对淮南派将士参战。如此一来,朝廷增强了实力,淮南也可以借朝廷的大军之威,可谓是双赢。
  刘安觉得有理,点头答应。
  要不要出兵的讨论很快有了定案,派谁去,就成了问题。
  既然这一趟没什么风险,反而可能成为立国的第一战,谁来立这个首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这些人都自恃身份,不会像普通人一样争得脸红脖子粗,可是明争暗斗还是少不了的。就在大家你争我夺,争执不下的时候,左吴提了一个建议:由太子领命出征,再配两到三人为副手。
  这个建议一出,谁也不敢争了。他们之间互相争争没问题,和太子争,那就不明智了。
  刘安有些犹豫。“这……能行吗?海上很危险的,万一有什么意外……”
  左吴说道:“大王,风险的确是有,可是这一次的风险显然是最小的。一来此次楼船经由邓国斌等人改造,更加平稳;二来有朝廷的数万大军同行,韩安国是成名多年的名将,卫青则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南越那边还有梁啸。有他们陪伴,不仅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还可以给太子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
  刘安心动了。他让人叫来太子刘迁,将这个计划告诉了他。没想到刘迁一听,脸就白了。
  “海上风浪那么大,谁敢保证楼船就不会翻?去年……”
  刘安一听刘迁这句话,大感失望。这些年以来,淮南的楼船往来南海,出海几十次,楼船的抗风能力超过普通船早就得到了一致认可。去年的确有一艘楼船被风刮翻了,但那是船令过于贪婪,装了太多东西,遇到风浪时,未能及时入港躲避,并不能证明楼船不安全。
  可是刘迁偏偏记住了这一次。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担负起海外立国的重任?
  刘安暗自叹惜。若刘陵在此,她绝对不会如此怯懦。
第502章
打赌
  场面有些尴尬,左吴尤甚。
  左吴是刘安的心腹,但同时也是太子党。他提议由太子出征,断了其他人的念想,没想到太子不成器,还没听清是怎么回事就吓得变了脸色,哪里还有半分豪气。
  这让他显得很弱智,无荐人之明。
  左吴咳嗽了一声,冲着刘迁使了个眼色。“太子,身为储君,谨慎一些固然没错,可为君父分忧,也是臣子应有的本份。此次随朝廷大军征伐,既是为朝廷助阵,也是为淮南的将来做准备。风险自然有,但没有风险,又哪来的收益?”
  刘迁窘迫地点点头。他又不是傻子,岂能看不出众人沉默中的轻蔑,又岂能听不出左吴的提醒。这是关系到淮南未来的大事,他这个太子不愿意去,有的是人想抢着去。
  不过,即使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出海依然是件苦差事。楼船再稳,终究不如陆地。楼船再大,终究不过来数十丈方圆,那些出海归来的商人、水手哪次不是像出监似的。我堂堂的太子,不立功也是储君,也必要去受那个罪?
  就在刘迁犹豫的时候,伍被站了起来。“大王,太子的顾虑亦有道理。楼船虽然比普通船稳固,可海上风大,且兵凶战危,危险还是有的。以储君之尊冒险恐怕不太合适。以臣之见,不如别派他人稳妥。”
  “他人?”刘安心情低落,顺口接了一句。“那……让不害去?”
  刘不害是刘安的长子,因为不是王后所生,一直不受宠,基本没什么存在感。刘安眼里没他,刘迁的眼里更没他。听到刘不害的名字从刘安嘴里蹦出来,刘迁的脸顿时火辣辣的,仿佛挨了一耳光似的。他很想出口阻止,可是一种莫名的恐惧却封住了他的嘴,让那句豪气干云的话在嘴里打转,就是吐不出来。
  左吴将刘迁的神情看在眼里,一抹失望从眼中一掠而过,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是出于一贯的谨慎,他才说道:“这件事还要看朝廷的意见,从长计议吧。”
  刘安看了他一眼,也觉得自己刚才的提议有些草率,立刻顺势说道:“正当如此。”
……
  会议无果而终。刘迁敏感的意识到自己是个尴尬的存在,会议一结束,他就匆匆而别。
  回到自己的小院,他一屁股坐下,长长的吁了一口闷气。太子妃听到脚步声,迎了出来,见刘迁这副模样,非常不解。“夫君,你这是……”
  刘迁瞅了太子妃一眼,嘴巴动了动,却又放弃了。他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该和太子妃说。太子妃和王太后有血缘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就是天子安插在淮南的眼线。
  “没什么,只是商量一些政务罢了。”
  太子妃也是个聪明人,见刘迁不想说,她也没有追问,很自然地岔开了话题。“听说朝廷要征调淮南的楼船,是不是闽越的战事吃紧?”
  “可能吧。”刘迁不置可否。
  “那南越会出兵吗?”
  “南越?”
  “朝廷出兵,是为南越解围。既然朝廷兵力不足,那南越自然有义务出兵襄助。”太子妃想了想,又道:“再说了,妹婿梁啸就在南越,如果他愿意的话……”
  太子妃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变成窘迫。刘迁正眯着眼睛,怒视着她,眼神中透着些许古怪。
  “你是不是觉得梁啸无所不能?”
  太子妃后悔不已。她知道自己弄巧成拙了,本想换个话题,缓解一下气氛,没想到反而惹怒了刘迁。刘迁别的都好说,一提到梁啸,他就火大。梁啸立在驿舍外的那个箭垛一直横亘在刘迁心中,已经成了刘迁的逆鳞,谁都不敢轻易触碰。
  “妾身失言。”太子妃讪讪地说了两句,退了下去。
  刘迁脸庞扭曲,怒不可遏。正准备起身追进去,左吴从外面走了进来。
  左吴耐着性子,和刘安商量完了相关事务,这才赶往刘迁的住处。来到堂上,不等坐下,他就开门见山地问道:“殿下知道这次随军出征的重要性吗?”
  刘迁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压下心头的郁闷,点点头。“虽不全知,亦能猜出一二。”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推三阻四?”左吴很生气,语气也有些强硬。“殿下学文习武多年,是平辈人中的佼佼者,欠缺的只是一个实战机会。这次有韩安国、卫青这样的名将作伴,对手又是闽越这样的弱敌,正是增广见闻的好机会,千载难逢啊。”
  刘迁听了,也是后悔不已。他刚才突然被叫去,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只听说要出海,就一口拒绝了。现在看来,他辜负了左吴的一片苦心,也浪费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