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496

  闽越的战事也不顺利,卫青策反了闽越将军征武,深入闽越腹地,却再也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据说,闽越这段时间经常有暴雨,飓风更是隔三岔五的来一趟,卫青陷在山林之中,脱身不得,胜利遥遥无期。
  南越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严安、梁啸联手,依然无法让南越君臣俯首称臣,纳质的协议迟迟无法达成,天子已经快要失去信心。如果不是闽越的战事先鉴在前,山东的大水形势又不容乐观,他说不定就派王恢出兵攻击了。
  几件事交织在一起,不论是谁,都有焦头烂额之感。身为天子近臣,主父偃能清晰的感受到天子心中的焦灼,言行举止格外小心,生怕一言不慎,惹怒了天子,蒙受无妄之灾。
  突然,天子抬起了头,向看椒房殿方向。
  一个人匆匆走来,与郎官不同的是,他手中持着汉节。
  天子有些吃惊,回头看看主父偃。主父偃也愣住了,手持汉节,自然是出使的使者。可是使者回来,应该先到大行寺报告,由大行令报告给天子,然后才能入宫见驾。这个使者怎么直接进宫了?
  主父偃回头示意了一下,有当值的郎官赶了过来,有人护在天子面前,有人迎向使者。看到郎官迎上来,使者似乎明白了什么,放慢了脚步,大声说道:“陛下,臣枚皋出使归来,请见陛下。”
  主父偃没听清,天子却听清了,神色一变,随即喜上眉梢,推开护在身前的郎官,大步迎了上去。
  “少孺,真的是你吗?”
  枚皋赶到面前,一揖到底,还没说话,眼泪就出来了。“陛下,是臣,臣回来了。”
  天子抢上两步,托起枚皋的手,仔细打量。枚皋又黑又瘦,虽然换上了郎官的衣服,还是掩盖不住扑面而来的野性。他的眼神很亮,即使泪水满眶,还是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精悍。
  “枚皋,你这一去……怎么这么久啊,我还担心你……”
  枚皋含泪带笑。“多谢陛下关心,臣这一去,不仅走遍了羌中,还直至葱岭以西,所以去得久了些。”
  “你去了葱岭以西?”天子又惊又喜。“那你有没有去月氏和大宛?”
  “去了,去了。”枚皋连声说道:“陛下,臣这一路见闻甚多,容臣喘口气,慢慢给陛下讲说。”
  “好,好,入殿说话。”天子连声说道,拉着枚皋就往大殿走去。正在这时,郭舍人从远处飞奔而来,一路尖叫。“陛下,生了,陛下,生了。”
  天子眉毛一挑,有些担心。“常言说祸不单行,福不双至,枚皋平安归来……”
  天子沉吟间,郭舍人奔到面前,笑得合不拢嘴。“陛下……生了。”
  “生了什么?快说!”天子没好气的抽了他一下。“什么陛下生了,是哪位夫人生了,是男是女?”
  郭舍人高兴得有些忘形。“陛下,两位夫人都生了,两个男孩,弄璋之喜啊。”
  “两个都是男孩?!”天子大叫一声,眼睛瞪得溜圆。
  郭舍人连连点头,再一次证实自己所言不虚。
  “哈哈哈!”天子忽然抬起手,拍拍自己的额头,放声大笑。
  主父偃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天子一下子多了两个儿子,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枚皋见状,虽然不明白是哪位夫人,但天子有了两个儿子肯定是好事,也赶紧恭贺起来。
  “快,快,去长乐宫报喜。”天子笑了几声,终于反应过来,踢了郭舍人一脚。郭舍人如梦初醒,转身就跑。天子乐不可支。“少孺,是你带来的好消息,你是我的报喜鸟啊。来来来,给我讲讲西域的情况,今天破回例,福要双至。”
……
  几乎在同时,梁家也是一片喜气洋洋,李蓉清生下了一个胖大小子,梁家又添一丁。
  梁媌坐在堂上,喜上眉梢。
  刘陵也从茂陵的庄园赶了回来,此刻坐在梁媌的身边,也是眉开眼笑。对她来说,李蓉清虽然比月亮的身份好一些,但同样无法威胁到她。梁啸的爵位继承人只可能是她的儿子,李蓉清是妾,妾生庶子是不可能继承爵位的。
  况且她也知道,梁啸纳李蓉清为妾本来就是梁媌的主意,梁啸本人对李蓉清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相比之下,月亮都比她更得宠一些。
  所以她大可以尽显大妇风范。
  梁媌喜滋滋地说道:“陵儿啊,你这时辰也快到了,暂时就别去庄园了。好好在城里歇着,也方便照应。”
  刘陵含笑答应。“多谢阿母关心。”
  “啸儿不在家,辛苦你了。”梁啸抚着刘陵的手,感慨道:“我虽然不懂那些大事,可是我知道,啸儿读书少,做事鲁莽,如果没有你这样的聪明女子帮衬着,他迟早会闯出祸来。不过,女人毕竟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拼命,得悠着点。对我们来说,生儿育女才是大事。”
  刘陵笑道:“阿母说得对,我也不想这么费心。等夫君回来了,我就搬回来,天天陪着阿母。”
  “这才对嘛。”梁媌非常满意。“对了,啸儿那边可有消息传来?出使的差事,做得顺利么?”
  “顺利。”刘陵轻描淡写地说道:“几个蛮子,能奈夫君何?阿母放心吧,只是路途遥远些,消息不太方便,其他的没什么事。”
  “我担心的不是蛮子,蛮子能拿我的啸儿怎么样呢。我担心的是……”梁媌压低了声音,指了指未央宫方向。“伴君如伴虎,本事越大的,越容易招忌。你们夫妻这么能干,宫里的那位能放心吗?”
  刘陵咯咯笑了起来,轻拍梁媌的手背。“放心吧,不会有事的。天子虽然手握生杀大权,可是他想做个明君。想做明君,就不能不有所顾忌。哪能随便杀人。对了,阿母,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
  “阿母知道山东大水的事吗?”
  梁媌点点头。黄河决口,山东大水的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她岂能不知。前两天,荼花儿还给她传话了呢。“你说,这水会不会流到广陵去?”
  “说不准啊,看眼前的形势,如果一直堵不上的话,广陵肯定是要受影响的。”刘陵轻叹一声:“江南在打仗,山东又大小,朝廷的粮赋可能要吃紧。我想捐一些钱粮,助陛下解燃眉之急,不知道阿母……”
  梁媌心领神会。“你是啸儿买条生路吧?”
  刘陵沉吟了片刻,觉得梁媌说得虽然不怎么动听,意思却大致不差。山东有灾,朝廷有急,捐钱捐粮,自然是想给天子一个好印象。“阿母说得正是。”
  “既然如此,那有什么舍不得的。”梁媌挥挥手,大度地说道:“当初说好的,你进了门,这个家就由你来当。你觉得该捐,那就捐吧,不用太顾忌我,大不了我省两口就是了,只要不饿着孩子就行。”
  刘陵笑了,欠身一拜。“多谢阿母。阿母大可放心,以我梁家的底蕴,怎么会饿肚子。我是想将夫君和我的食邑收入捐出去,另外再以千金到西北收购牛羊,运往山东灾区。肉可以食用,皮可以遮寒,应该能出一些力。不过,我想以阿母的名义,捐往广陵国,特别是青云里的乡邻们,你看,行么?”
  梁媌连连点头。“你这孩子,想得太周到了。这有什么不行的,这是为我积阴德啊。也好,当然住在青云里的时候,啸儿没少祸害他们,如今救助他们,也算是还债了。”
第507章
转机
  深夜,承明殿中灯火通明,数十盏青铜宫灯无声的燃烧着,偶尔爆出一朵灯花,发出一声轻响,却无法引起殿中人的注意。郭舍人带着两个小宦者,悄悄地站在一旁,留心灯里的油,以免影响天子畅谈。
  天子与枚皋对面而坐,中间只隔着一张御案。宽大的御案堆满了羊皮、丝帛写成的文书,散着一种古怪的味道,薰得肃穆的大殿里到处都是腥膻之味,可是天子却浑然不觉,他被这些文书描绘的世界吸引住了。
  这并不是天子第一次得知西域的情况,但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目的的探查西域。包括梁啸的西域之行,准备都不够充分,所得信息都以耳闻目见为主,而枚皋出使羌中却带着擅长绘图的文吏,每至一地,都要安排人测绘,所得数据一一记录在案,自然要比梁啸靠目测来得精准。
  “西域多玉石,中原所用的玉石大多来自雪山下的于阗诸国,那里有两条河,一叫白玉河,一为墨玉河,每年春夏之间,大地回暖,雪水融化,将山下的玉料冲到河中,可行百余里。秋冬水浅,百姓则入河滩寻玉,俗称捡宝。商人们则早早的就等在附近,但凡有上等玉料,即行买下。”
  “那是什么价?”
  “这要看玉料的大小、质地而定。不过,比起中原的玉价来说,最多只有一成。”
  “一成?”天子很惊讶。“差这么多?”
  “陛下,河中捡到的玉料多是璞料,能不能从中得到精美的玉石,尚是未知之数。且从西域运石至中原,万里之遥,又要经过羌人或匈奴人的地盘,时常有被打劫甚至杀害的危险。若无十倍之利,谁愿意冒这个险?”
  天子微微颌首,又沉吟道:“如此说来,我中原仅是用玉,每年消耗的大量钱财,有不少就进了匈奴人、羌人的腰包?而我们用来祭礼天地山川的玉器很多都被这些蛮夷浸染过?”
  “正是如此。”
  天子有些皱眉。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玉器太重要了。祭礼天地山川的神祇要用玉,天子治印要用玉,君臣服饰要用玉,贵族生活更是离不开玉。玉已经近乎神物,有五德、七德、九德的不同说法,但总的来说,都是带有神性的神物。如果这些东西被匈奴人、羌人碰过,那还有什么神性可言?
  枚皋轻叹一声。“不仅是玉石,但凡运往西域的货物,都有可能被匈奴人打劫。匈奴人之所以看重西域不放,就是因为这条商路能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他们从这条商路上打劫到了财物,反过来又攻击我国边境,实在是可恶之极。”
  “匈奴人……最近如何?”天子心里忽然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
  “西部匈奴经过两三年的休养生息,如今元气渐复,势力再次南侵。草原上的商路已经再次被他们控制,如今商人只能取道羌中,经由西海。”
  “那西域的情况怎么样,李舒昀、李当户他们还安全吗?”
  枚皋眉心微蹙,摇摇头。“不太好。李当户在车师,李舒昀镇达坂,都是西域要害之处。匈奴人要想重夺西域,必取这两处。六七月间,臣本在大漠之南考察,李当户传讯与臣,说匈奴人集结重兵,有南侵之意,怕西域诸国力薄,不能应付,请臣回报朝廷,派兵支援。陛下,北疆战事……顺利吗?”
  天子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答。枚皋出使之前,梁啸曾经建策先取河南地,然后趁胜出河西,一举拿下河西走廊,沟通西域。如今河南地是取了,他却怕梁啸尾大不掉,转而将他冷藏,现在又将他安排到南越去了。出兵河西的计划自然成了泡影。
  现在麻烦来了。匈奴人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再次控制了河西,远在西域的李当户、李舒昀等人即将面对恢复了元气的匈奴人猛攻。他们渴望朝廷派出援兵,却不知道朝廷现在面临着多大的困难。
  见天子面色尴尬,枚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他还以为北疆战事不顺利,遭受了挫折,眼神更加焦虑。
  “陛下,作战这种事,的确有风险,不过……”
  天子摆摆手。他明白枚皋的意思。不过枚皋显然误解了。
  “北疆的战事很顺利,我们已经夺回了河南地,控制了阴山,匈奴人已经被驱逐至阴山以北。不过,东南出了点事,朝廷将卫青、梁啸派到江南去了。”
  枚皋松了一口气,随即又不解地问道:“南越出了什么样的大事,需要卫青、梁啸两个人去处理?”
  天子无语。何止卫青、梁啸,还有韩安国、王恢呢,现在连平阳侯曹寿都被派过去了,朝廷能够调动的精锐已经出动了大半。可是细想起来,这多大一个事啊,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其实说起来,都是急功近利惹的祸,如果按照梁啸的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造船,从海路进攻,根本就不用这么费劲。
  折腾了大半年,最后还是要调用淮南的水师,从海路进攻。
  天子忽然问了一句:“少孺,你觉得梁啸是个什么样的人?”
  枚皋不解,这个问题太突兀了,不太好回答。
  见枚皋迟疑,天子又笑道:“你不用想太多,我只是想问问你的看法。梁啸少年骤贵,长安有些人羡慕他,也有人嫉妒他,说他桀骜不驯,难以相处。你和梁啸共事过一段时间,你觉得他如何?”
  枚皋释然,微微一笑:“陛下,梁啸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人。虽然他站得高,看得远,却不比别人聪明多少,只是看事的角度不一样。如果一定要说他与别人有什么区别,就是他虽然站得高,看起远,却不尚空谈,而是脚踏实地,喜好实证。他常说一句,不仅要大胆设想,更要小心求证,如此方可得真知,成大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