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496

  梁啸笑笑。枚皋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人都是自私的,枚皋也不例外。如果不涉及到他本人的利益,窦婴和田蚡谁死谁活,他才不关心呢,至少不会这么关心。游侠、游士,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枚皋的父亲枚乘,以及现在还在朝的司马相如,都是游士,田蚡提议对付游侠,他们不可能不紧张。
  吴楚之前,诸侯王国与朝廷并列,游侠、游士有很多选择。哪个诸侯王礼贤下士,他们就去哪里。一旦礼节不周,他们又从容离去,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主君。可是现在诸侯王国渐渐势弱,朝廷成了唯一的选择,他们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的风光了。要说心里没有失落感,肯定是不现实的。
  不平则鸣,穷则思变。
  他之所以敢和枚皋透露出海的想法,就是因为他从枚皋的话语中猜到了枚皋的心思。枚皋的父亲枚乘就是一个典型的游士,枚皋本人又不是什么真正的儒家子弟,没有那么重的忠诚信念,他去过西域,去过来南越,见过世面,知道天下之大。要和他产生共鸣,枚皋无疑是最符合条件的。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个时代儒家的忠君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像枚皋这样秉承着战国遗风的士子才是知识分子主流,奴性未生,血性尚在。再等百十年,等儒家思想占据了主流地位,再想这么干,就没这么容易了。
  “所以,这场冲突势在必然,本身没什么好奇怪的。”
  枚皋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此前只是担心自己的前程,得到了梁啸的允诺,已经解了后顾之忧。听梁啸这么一说,这才意识到这件事绝非他个人的前程富贵这么简单。按照梁啸的说法,窦婴的对手其实是天子,不管他怎么努力,败局都已经决定。
  兔死狐悲。枚皋是支持窦婴的,听到这个结果,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难道就只能如此?”
  “倒也不至于,机会还是有的。”梁啸双手抱头,向后靠了靠。“魏其侯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站着天下士子。如果能将这股力量用起来,也许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梁啸一边说着,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枚皋。这是真正的关键,枚皋能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就看他此刻的表现了。
  出乎梁啸的预料,枚皋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问道:“怎么才能将这股力量用起来?”
  “你考虑清楚了?”梁啸提醒道:“之前都是嘴上说说,接下来可是实打实的,一步踏出去,你就真的收不回来了。”
  “你怎么前怕狼,后怕虎的?”枚皋不以为然。“有什么好怕的,就像你说的,大不了出海就是了。”
  梁啸笑了。“其实也简单,天子雄心勃勃地要开拓四方。这样的事,只有我们能帮他,田蚡之流是帮不了的。你回长安之后,要做两件事,一是尽快促成淮南徙藩,一是要告诉魏其侯要步步为营,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第542章
误差
  夜色深沉,梁啸负着手,沿着长长的走廊不紧不慢的走着,不时停下来看一眼皎洁的月光和波光粼粼的彭蠡湖。他反复回忆和枚皋说过的话,看看有没有说漏什么。
  和枚皋的交心并非设计好的计划,他曾经考虑过枚皋,但是并不确定。如果不是枚皋主动提出,他是不会和枚皋说这些的。即使开口之前已经考虑了好长时间,他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失败,受到牵连的人不仅仅是枚皋,还有窦婴。
  他不希望自己成为窦婴的掘墓人。
  转过拐角,梁啸停了下来。他听到了说笑声。隔壁是书院,此刻应该没有人了,怎么还有人说笑。梁啸想了想,转身穿过角门,向书院走去。
  书院在山岭的半中间。在夜色中,灯光从琉璃里透出来,像一块璀璨的水晶。透过琉璃窗户,梁啸隐约看到了几个窈窕的身影。他好奇不已,加快脚步,走到书院走廊上,隔着窗户向里看。
  刘陵、梁郁都在,月亮、贝塔等人也在,还有被梁啸买下,安排去服侍桓远的越女,一个个坐在书案后,有的握着笔在写字,有的捧着书在读,有的则托着腮,仰着头,看着讲台中间的梁郁。
  梁啸手持教鞭,若有其事的点着身后一片空白的木板,像一个老学究,表情生动,动作夸张,不时的引起一阵阵笑声。梁啸诧异不已。在他印象中,梁郁人如其名,一直是自带忧郁光环的安静女子,没想到她还有如此活泼的一面。
  梁郁首先看到了梁啸,冲着坐在前排的刘陵使了个眼色。刘陵转头一看,连忙起身走了出来,脸上的红晕尚未散去。“回来了?”
  “你们这是干什么?”
  “没什么事,坐在一起说说闲话。吃晚饭的时候,文姬说起即将改造书房的计划,一时兴起,便先到书院来体现一番。”刘陵拉起梁啸的手,走到一旁。“夫君,我想重挑几个人服侍醒师傅,把这几个越女换回来。”
  梁啸一听就明白了刘陵的意思。其实他刚才看到这几人的时候就大致猜到了。
  “你不放心?”
  “嗯,倒不是说她们有什么问题,只是师傅那里人多口杂,而她们又太单纯了,不知道人心险恶。与外人接触太多,恐怕不妥,还是有所限制的好。”
  “行,这件事你安排吧,师傅那里不会有问题。”
  “那就这么定了。”刘陵转身,准备回屋。梁啸拉住了她。“我事有要和我说。”
  刘陵好奇不已。“什么事这么急,不能等我回去再说?”
  “我和枚皋谈了一些事。”
  刘陵眨眨眼睛,抬起手。“你等等,我回去和文姬打个招呼,先和你回去。”
  梁啸也没有坚持,等刘陵进去,和梁郁、月亮打了招呼,这才出来。两人肩并肩,沿着长长的走廊,谁也不说话。等回了房,关上房门,梁啸才坐在床边,将和枚皋交流的过程说了一遍。
  刘陵眨眨眼睛,不解地看着梁啸。“就这事?”
  梁啸讶然。这是多重要的事啊,刘陵怎么这副漫不经心的表情。“这……不重要吗?”
  “当然重要。”刘陵走到梁啸身边,伏在梁啸肩上,伸手拨过梁啸的脸,在他鼻尖点了点,黛眉轻挑。“不过也没有那么重要。夫君,你最近太紧张了。”
  “呃……”梁啸无语。不是我太紧张好吧,是你太放松了。这么大的事,你当过家家呢?
  见梁啸这副眼神看着自己,刘陵咯咯地笑了起来。她眼珠一转。“现在时辰还早,你是先练导引术,还是等会儿再练,或者今天就别练了。一阴一阳谓之道,你精神过于紧张,我要帮你放松放松。”
  梁啸翻了个白眼,伸出双手,按住刘陵的肩膀。“我说翁主,你别开玩笑了好吗?我跟你说正经事呢。”
  “我说的也是正经事啊。”刘陵眨眨眼睛,更显魅惑。“你现在太紧张,想什么事都会钻牛角尖。如果不能放松下来,你怎么能处理好这件事?就像射箭一样,不用蛮力,发乎自然,才是正确的射箭之道。”
  梁啸语噎,居然想不出理由来辩驳。刘陵见状,干脆也不征求他的意见了,起身叫来贝塔、希娅。“你们打些水来,服侍夫君洗沐,自己也洗一洗。”
  梁啸一听,吓了一跳。“翁主,你这是……”
  “好好坐着。”刘陵伸出两根手指,压在梁啸唇上,示意他不要说话。“我自已有数。别忘了,我是淮南翁主,论道术,淮南王府收藏的典籍堪称天下第一,即使是和宫里的秘书阁相比也毫不逊色。你以为只你有会导引术,我就不会么?”
  梁啸眉头微耸,无声而笑。
……
  梁啸摊开双臂,躺在床上,越想越觉得可笑,忍不住笑出声来。
  刘陵说得没错,他现在放松多了。虽然他依然不能像刘陵一样轻松,但至少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正如枚皋比他想象的更容易接受他的蛊惑一样,刘陵对这件事的态度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严重。或者说,是他自己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了。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他们的思维习惯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往往落后于时代。汉代的皇权虽然正在迅速加强,刘陵、枚皋的思维却还停留在策士纵横的战国时代,他虽然来自民主法的现代社会,思维却不可避免的保留着权利高度集中,动则得咎的独裁时代。
  在刘陵、枚皋看来,他们只是集结更多的力量,形成舆论,向朝廷进谏,并非谋逆,所以没必要太担心,大不了免官罢职,终生不能为官。在他看来,这其实就是逆龙鳞,天子一怒,他们随地可能人头落地。
  从结果来看,他的紧张更有道理。可是换句话说,如果枚皋的想法和他一样,恐怕就不会答应得那么爽快了,换个地方做官和以命相搏完全是两个概念。
  刘陵爬了过来,伏在梁啸胸口,捏捏梁啸的鼻子,笑盈盈地问道:“笑什么?”
  “没什么,你的办法很有用。”
  “那当然。”刘陵很得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你绷得太紧了,我就得给你松松劲。你要是太放松了,我就要给你提个醒,这才能张弛有度嘛。”
  “没错,你真是我的贤内助。”梁啸将刘陵搂在怀中,看着屋顶。“既然枚皋主动请战,我就让他和窦婴冲在前面。我打算在庐山多呆一段时间,做些准备,你觉得如何?”
  “做什么样的准备?”
  “武器、钱、情报,当然,还有人。”
  刘陵眼前一亮。“具体说说。”
  “以小搏大,必须要有点杀手锏。虽然不希望动武,可是必须要有这样的准备。天子是个很强势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力威慑,谁也不能保证他不会撕破脸,兵戎相见。”
  刘陵连连点头。“没错,真要交兵的话,朝廷有绝对优势。当年的吴王刘濞准备了三十年,都没能挡住朝廷的大军,仅凭淮南国的这点人口,肯定不够。”刘陵用双臂撑起身体,好奇地打量着梁啸。“在琉璃、马镫、炼钢术之外,你还有什么样的杀手锏没拿出来?”
  “你觉得我会把全部的家底都献给朝廷?”梁啸皱了皱鼻子,一副自鸣得意的模样。“放心吧,最好的东西,我都留着呢。”
  “是吗,那我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好东西。”
  “既然决定在海外建国,战船当然是关键。之前决定在豫章造船的时候,我就想过这个问题。你在茂陵做的那些试验也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能打造出更加强大的战船,届时就算天子组织上百艘楼,我也一样能灭了他。”
  刘陵睁大了眼睛,将信将疑。“当真?”
  梁啸白了她一眼。“翁主,你永远不要低估了技术的力量。有位伟人说过,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你想想看,马镫很简单吧?有了它,汉军骑士只要练习一两年时间,就能和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人抗衡。炼钢术也不复杂,可是有了它,陈家赚得盆满钵满……”
  听了梁啸的解释,刘陵眉开眼笑,好奇心大起。“别卖关子了,你就直说吧,怎么提高楼船的战力?”
  梁啸也有些兴奋起来,翻身坐起,披衣下床,取过一只船模,又回到床上,盘腿而坐。
  “首先,我要改进推进方式,提高推进效率。按照我的估计,至少可以让船速增加一半。其实,我要加大船体,然后在船上加装巨弩,增加远程攻击能力,再加上拍杆,增强近战能力……”
  听着梁啸如数家珍的解说战船的改造思路,刘陵听得如痴如醉。她亲眼见过梁啸改造楼船,也亲自主持了几个月的船舶试验,经手的船模不下百,已然是大半个造船专家。可是,梁啸此刻说出来的设计还是让她大开眼界,直呼不可思议。
  见以聪慧闻名的刘陵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己,梁啸不禁有些自信心爆棚。怕个毛啊,皇帝就牛逼?真要较量起来,还不知道谁能笑到最后呢。
……
  甘泉宫,天子伏在宽大的御案上,一手托着额头,一手摩挲着巨大的地图,迟疑不绝。
  地图是西域地图,经过枚皋两年多的实地测绘,他手头的这副西域地图已经足够精细,能让他对西域的形势一目了然。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更加不安。
  匈奴人卷土重来,羌人两面讨好,从南北两个方向侵入河西,斥候已经到达武威一带。秋天很快就要到了,如果不尽快做出预案,一旦匈奴人、羌人入侵,河西的控制权必然易手。
  如果换成几年前,朝廷对河西的情况根本不关心,因为河西本来就不在大汉的控制之下。现在情况不同了,经过梁啸等人的努力,李当户、李舒昀等人在西域诸国驻兵,河西已经被汉军控制,胡汉商人络绎不绝,不仅带来了西域的奇珍异宝,也带来了西域诸国对大汉的臣服之意。
  这时候失去对河西的控制,不仅西域诸国对大汉的向往将得而复失,朝廷的脸面也会严重受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