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496

  “哪来的俘虏?”梁啸翻身下马。鹰部落首领黄若连忙跟了过来,说道:“将军,他说的是俘虏是之前被将军击败后逃到山里的人,现在一个个扛不住饿,又逃出来了。”
  “原来是哪个部落的?”
  “不清楚,听口音,不像是南山一带的。”
  梁啸在一块石头上坐下,向莫苏招了招手。莫苏迟疑了片刻,还是跟了过来。他的卫士也想跟过来,却被庞硕拦住了。庞硕也不说话,只是瞪着一双大眼来回看着这些人,看得他们毛骨悚然,惶惶不安。
  梁啸晃着马鞭,耷拉着眼皮,漫不经心地说道:“莫苏,如果我想杀你,你能逃得掉吗?”
  莫苏咬紧了牙关,沉吟半晌,摇了摇头。他转身挥了挥手,示意卫士们退后,不要激怒梁啸和他的手下,自找没趣。他走到梁啸面前,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
  “将军,是我鲁莽了。不过,我真的是没办法了,还请将军见谅。”
  “我没有说没办法之前,都不能说没有办法。”梁啸冷笑一声:“我想徐监军应该跟你们说得很清楚,你们如果有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向徐监军汇报,请他统一调度,以免互相之间起冲突。你收到俘虏,不够吃了,为什么不告诉徐监军,请他帮忙解决,却要来抢鹰部落的耕地?”
  “这个……”
  梁啸的声音更加严厉。“你是觉得徐监军指挥不了鹰部落,还是根本没把徐监军放在眼里?”
  “不……不敢。”莫苏汗如雨下。
  梁啸把黄若叫到跟前。“你说,如果徐监军让你让出这片耕地,你会答应吗?”
  黄若笑道:“当然会答应。徐监军为人公正,他如果要我让出这片耕地,肯定会在别的地方补偿我。他从来不让我们吃亏的,我相信他,也相信将军。”
  梁啸盯着莫苏。“你听到了?”
  “听……听到了。”莫苏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你莫苏是什么样的人,我很清楚。之前相处也一直和睦,突然生变,恐怕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么简单。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俘虏又是哪儿来的?”
  莫苏转着眼睛,吱吱唔唔。梁啸见状,心里明白了。“大漠以北,天山一带的?”
  莫苏连连点头。
  “有多少人?”
  “一百多,全是精壮汉子,武器、马匹齐全。”
  梁啸心里咯噔一下。“人在哪儿?”
  “在夏场。”
  梁啸取出一枝箭,交给黄若。“黄若,辛苦你一趟,带上你们部落的勇士,去野牛部落的夏场,传我的命令,把那一百多人抓来。如果野牛部落敢反抗,一起屠了,战利品你取一半。”
  “好!”黄若大喜,转身离开,招集起本部落的三百多骑,冲了出去。
  莫苏汗如雨下,却不敢吭声。他的部落也有三百多人,但大部分人都在这里准备和鹰部落抢地盘,夏场只有一百人,还是为了监视那一百多精锐俘虏。黄若拿着梁啸的箭去,他的人肯定不敢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俘虏被抓或者被杀。
  “想跟着去吗?”梁啸打量着莫苏。
  片刻的犹豫之后,莫苏连连摇头。
  “算你聪明。”梁啸笑了一声:“起来吧。你今天应该感谢我,如果我不帮你把这些人除掉,再过几天,野牛部落究竟是谁的都说不定。你以为天上会无缘无故的掉宝贝,一百多精锐就这么归你了?你野牛部落有什么值得他们效命的?”
  莫苏脸色越来越白,眼神也越来越惶恐。身为野牛部落的首领,他如果还闻不出其中的阴谋味道,恐怕早就死了。想通了其中的关窍,莫苏的眼神变得更加恭顺。“将军,你的意思是说……”
  “这是人家喂给你的诱饵啊,这都看不出来?”
  “将军,我知道是诱饵,可是谁在给我下套呢?”
  “这还不简单,等黄若将那些人抓回来,你就知道了。”梁啸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我估计,十有八九和天狼有关,说不定还会牵涉到乌孙人。你信不信?要不信的话,我们打个赌。”
  莫苏没说话,脸上的汗越流越多,怎么擦也擦不干净。
……
  婼羌,一片葱绿的山岭之上。
  乌单放下了弓,歪了歪身子,将肩上的石头扔在地上。汗水从黑色的皮肤上滑落,虬结的肌肉在皮肤下滚动,充满了力量。
  乌单大口大口的喘着气。苦练了大半个时辰,射出了五百枝箭,他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现在就算一个孩子也能将他推倒在地。可是他却不能休息,稍微调整一下之后,他还要继续练习。
  每天射一千枝箭,是他这段时间的必备功课。
  一个亲卫走了过来,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没有别的,只有血淋淋的羊肝。乌单眉头紧皱,却还是拿起短刀,切了一块羊肝送进嘴里,大口大口的咀嚼着。鲜血从他的嘴角落下,滴在胸口,顺着饱满的胸肌往下流,看起来有些吓人。
  一个亲卫从远处走了过来,将一块木板放在乌单的面前。乌单看了一眼,甚至没仔细看清数字,就勃然大怒,一掌将装羊肝的托盘打落在地,又站上前去,拿过木板,折为两段。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两个亲卫吓得面无人色,跪倒在地,连连叩头。
  “不可能,不可能。”乌单双目通红,像疯狗一样来回转。“不行,不行,我还要继续练,我还要继续练,我一定要做到百发百中,我一定能,我一定能。”慢慢地,他的声音弱了下去。他抱着头,蹲在一旁,痛苦的抽泣。“大巫师,你在哪里,我需要你,我需要你。没有你,我做不到,我做不到。”
  在他头顶的山坡上,一块黑色的巨石之后,大巫师怜悯地看着抱头痛哭的乌单。
  “欲得惊人之技,必受非人之苦。大王,除了上苍和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她向后退了两步,踩着嶙峋的碎石,身形稳健,如履平地。片刻之后,她消失在群山之中。
  乌单停住了哭泣,抬起头,看着远处刚刚立起的箭靶,沉默了片刻,走到落在地上的羊肝旁,拿起一块羊肝,塞进嘴里,慢慢地嚼了起来。
  然后,他再一次拿起了弓。
第586章
利器
  每天练习两个时辰,射一千枝箭,这是乌单给自己规定的任务。
  为了能战胜梁啸,乌单每天坚持练习,从来不敢偷懒。在某种程度上,比他当年跟着大巫师在深山里练箭还要刻苦。那时候练箭,他只有一个目标:击杀梁啸,报仇。现在他又多了一个目标:保住南山各国的控制权。
  多了一个目标,他更加刻苦,但也许是因为太刻苦了,他的命中率不升反降,竟成了一个无法克服的顽疾。前五百枝箭,大概能有一百五十支左右中靶,命中率只有三成。后五百枝箭更惨,几乎都在一百以下,有时候射五百枝箭,能够命中人形箭靶的只有十几枝箭。
  地弓的确很强,射程两百步依然有强劲的力道。但是乌单的目力跟不上,两百步外,他只能看到一个隐约的黑点。这样的目力已经谈不上精准度,基本上就是靠蒙。
  乌单心里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惧。这种恐惧迫使他不断的吞食生羊肝,不断的练习。大概是鲜血吃得太多,他的脾气也越来越暴戾。
  练完箭,回到大营,听说征收的粮草还没到位,他立刻勃然大怒,根本不听任何解释,下令将负责人推出去斩首。片刻之后,血淋淋的首级送了上来,乌单两眼通红,指着另一个部下。
  “你去办,五天之内,如果不能完成任务,这就是你的下场。”
  大帐内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说话,包括那个倒霉鬼。
  把部下赶了出去,乌单一个人坐在大帐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
  他抬起头,狼一样的眼神看着远处的山峦。夏天就要过去,山坡上的草很快就会变黄,战斗即将开始,可是他却还没有准备好。
  他心里的恐惧像乌云一样,越积越重。几个月的等待,让他有些猜不透梁啸的心思。梁啸不远万里而来,却迟迟不肯进攻,他是怕,还是有其他的阴谋?
  乌单没有太多的应对手段,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备战,向控制的各国榨取更多的财富和兵力,以应对随即可能到来的战争。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拥有一万多骑,仅精锐骑兵就有三千多。
  他还是不放心,为此不断催促部下,继续向各国施压。
  只要能战胜梁啸,他不在乎将南山诸国敲骨吸髓,抽筋剥皮。
……
  敦煌太守郭文斌伸手捂着鼻子,指挥着数百名士卒将一只只木桶搬下车。
  这是梁啸的要求。郭文斌不知道梁啸用这东西干什么,但是既然梁啸提出了要求,他就尽一切能力予以满足。本来按照他的功劳和资历,他是不可能做二千石的太守的。天子任他为敦煌郡第一任太守,就是让他为配合梁啸行动,稳住西域。
  秋天将至,大战在即,他不敢有任何怠慢,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并亲自带人将这些又粘又稠的黑色液体运到梁啸的大营,又张罗着卸车。直到所有的东西全部进入辎重营,交接完毕,他才放了心,带了几个属吏赶往中军大帐。
  梁啸正在和徐乐等人商量战事。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马戎带着人对周围百里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并按照梁啸的要求制作了一个模型。将领们看到这个模型,纷纷拍手叫绝。就连徐乐都非常满意,对马戎另眼相看。
  各部落首领也看得有些呆,他们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自信对地理一清二楚,可是看到这些模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认识并不完整。看到这个模型,他们有一种天神般的错觉,仿佛置身苍天之上,俯瞰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大地。
  只有汉人才能做到,在心生警惕的同时,这些部落首领更多的是敬畏。
  得知郭文斌来了,梁啸立刻派人召他入帐。郭文斌进了帐,行了礼,又和谢广隆等人打了招呼,这才注意到案上的模型,笑道:“这又是马子谨的手笔吧?”
  马戎带着三分自得,笑而不语。
  梁啸招招手,将郭文斌叫到跟前。“来吧,我们的搜粟太守,说说看,你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还好,还好。”郭文斌笑嘻嘻地说道:“今年有些仓促,准备得不是很充分,还请诸位将军多担待。明年开春就开始准备,会更从容一些。我估计,以目前开垦出来的田亩,支持一千骑的常备辎重肯定不成问题。”
  “你们怎么做到的?”马奇忍不住问道:“我知道敦煌有多少耕地,支持一千步卒也许有可能,一千骑兵恐怕不太容易吧。”
  “论放牧,你们月氏人的确有优势,论种地,还是我们汉人的经验更多一些。”郭文斌胸有成竹,自信满满。“都尉若是不信,明年再看,若有一句空话,我郭文斌这个太守就不做了。”
  马奇依然将信将疑。巴图见状笑道:“郭太守说得没错,论起耕种,汉人的确比我们更擅长。君侯,明年能不能调几个熟悉农事的人帮帮我们?”
  “这事你和郭太守商量吧。”梁啸说道:“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固然是好事。不过西域情况与中原不同,文斌,你也要谨慎一些,千万不能贪功冒进。今年平定南山之后,有一千精骑既可维持稳定,太多了未必是好事。要大面积屯田,还是到天山去吧。龟兹、轮台附近水源充足,更适合耕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