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96


第088章
大生意
  梁啸心中一动,却没有多问。眼下他们虽然不是在长安城里,却也是大街上,行人如织,人多眼杂,谁知道会不会被人听了去。有什么话,还是回头私下再问的比较好。
  梁啸让荼牛儿去淮南王邸找邓国斌,自己和东方朔一起回家。两人一边走一边说闲话,去心有灵犀的不提正事。晃晃悠悠回到家,已经有一部分货送到了家。老娘和小妾正和送货的人理论,看她们的神情,显然不敢相信这些东西都是梁啸买的。
  不得不说,梁啸以前的确有点抠。没办法,就靠老娘一个人挣钱,再不抠点,早饿死了。
  梁啸上前,将货物一一收下,付了货款,又赏些了跑腿钱。送货的人虽然费了点口舌,最后却得了一笔不菲的赏钱,满心欢喜地去了。
  看着满屋子的东西,不仅李蓉清手足无措,就连一向有主张的梁媌也有些没底。她将梁啸拉到一旁,悄声问道:“啸儿,为什么突然买这么多东西?”
  梁啸心里也没什么把握,不过在老娘面前,他还是摆出一副很笃定的样子。
  “阿母,你苦了半辈子,现在也该享些福了。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自有主张。从现在开始,你就准备做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贵夫人吧。”
  梁媌更紧张了。“怎么,你还要买奴婢?”
  梁啸一听。对啊,咱还缺几个奴婢,没人侍候,怎么做贵夫人啊。东方朔忙了半天,怎么把这事给忘了?他将老娘安抚好,出来找东方朔。听了梁啸的疑问,东方朔“噗哧”一声笑,眼神中全是鄙视。
  “奴婢虽是贱人,却不能随便用。你以为买个人就行?谁知道那些人是什么底细,懂不懂规矩?将来要是听到什么,出去乱说,如何是好?”
  梁啸一听,觉得大有道理。他还和平常人家不一样,万一天子冒充平阳侯出入的消息传出去,对他的前程可不利。不得不说,东方朔虽然看起来有不靠谱,考虑还是很周密的。
  “那怎么办?”
  “这件事不用操心了,我去办。”东方朔摸着肚子,叹了一口气:“你以为我真是混饭的?我这是自降身份,为你做家丞啊。可惜,连工钱都没有,还要被人误会。”
  梁啸笑了,伸手想拍拍东方朔的肩膀以示安慰。可是一看东方朔那比自己脑袋还高的肩膀,还是算了。
  午时,邓国斌跟着荼牛儿来了,穿着一身短打,袖口全是墨水,看起来就像是被荼牛儿从木匠案上拖下来,就差拿一个墨斗。他脸色有些不太好,跑得气喘吁吁的。
  “梁君,这么急着找我来,有何吩咐?”
  不等梁啸说话,东方朔抢先说道:“要送一个大富贵给淮南王府,也送一个大功给你邓君。”
  邓国斌诧异的看着东方朔和梁啸,眼前的情形有些不对。梁啸昨天才搬来的,怎么和东方朔这么熟了?看东方朔这架势,简直是梁啸的心腹啊。
  “什么富贵?”邓国斌说着话,眼睛却盯着梁啸,显然不怎么相信东方朔。
  “是这样的。”梁啸接过了话头。邓国斌是个技术宅,对人情世故不太擅长,别让东方朔把他说糊涂了。“家母有一手织锦的好手艺,只是如今年岁渐长,眼力不济,不能再织锦了。这手艺荒废了可惜,我想转让给刘翁主。一来让手艺有传承,二来也回报翁主的礼遇。”
  “哦,是这样啊。”邓国斌松了一口气。“这事得翁主做主,不过我可以向她转告。”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却是非你邓君不可。”梁啸笑笑:“邓君是墨家传人,精通机关术,对织机可有研究?”
  “织机?”邓国斌眉心微蹙,露出几分不屑。“我钻研的都是攻守器械,对织机涉猎不多。”
  “如今天下太平,研究攻守器械有什么用?”东方朔厉声喝道:“人不可一日无衣,织机关乎民生,泽被天下。这等重要的事你不去研究,却研究无用的杀人器物,真是愚不可及。”
  邓国斌眉头一挑,正欲反驳。梁啸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这个技术宅根本听不懂东方朔的言外之意,还是由他转告给刘陵就行。“邓君,织机也好,攻守器械也罢,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可是从应用的范围来看,织机的用途却比攻守器械要广,哪怕是一点点小改进,也能立杆见影,对你研究大有益处。”
  邓国斌皱起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抚掌而笑。“不错,我设计了很多器械,却没什么试验的机会。如果是织机,家家可用,利弊一目了然,要比我空想好得多。如果有利可图,也免得有人指责我虚耗财钱。”
  东方朔哼了一声:“总算没有笨到家。”
  邓国斌也不理他,笑眯眯的问梁啸道:“你准备出什么价?”
  “出价的事,我会和刘翁主面谈,免得吓着你。”梁啸故作神秘的笑笑。“你的任务是改造现有的织机,让它更适用于双面锦的特殊工艺。具体的技术问题,家母会向你说明。她用了几十年,对现有织机的利弊再清楚不过了。”
  邓国斌连连点头。梁啸请出老娘,让她把双面锦的工艺详细向邓国斌做了说明。在此之前,她用的一直是普通织机,从来没想过设计一个专用的机器,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太清楚,经过梁啸说明,她这才放开思路,开始将织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讲给邓国斌听。
  邓国斌虽说对织机没什么研究,可是毕竟在机械上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对梁媌提出的一些问题,他很快就有了想法,和梁啸母子一讨论,立刻心动不已,恨不得立刻回到自己的作坊里试制。
  邓国斌喜滋滋的回到淮南邸,把情况向刘陵草草的汇报了一通,就钻进了作坊忙乎起来。正如梁啸猜想的,刘陵的注意点完全不在织机上,她沉吟了半晌,叫来雷被,带着十几个随从,堂而皇之的出了门,招摇过市,来到梁家。
  梁啸早有准备,把刘陵迎进门,在堂上分宾主落座。
  刘陵没有任何客套,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是劝我淮南废武备,兴农桑吗?”
第089章
吃硬不吃软
  “淮南兴武备,备的是谁?是江南的百越,还是朝廷?”东方朔从后面走了过来,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刘陵吸了一口气,又缓缓的吐了出来。“朝廷在淮南立国,为的就是藩卫大汉,淮南备的当然是百越。”
  “高祖四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的确有所藩卫王室的作用。如今淮南国只剩下九江一郡,在大江之北,如何藩卫大汉?翁主置丹阳、豫章于何地?”
  刘陵闭上了嘴巴,一声不吭,只是默默的看着梁啸。东方朔一出现,她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占上风。其实她本人也知道,如今的淮南国已经不是当初的淮南国,实力大减,而朝廷的力量却越来越强,淮南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正因为如此,她才四处奔波,不惜重金的笼络人才,以期弥补淮南国疆域变化带来的劣势。
  得知梁啸要将双面锦的工艺转让给她,她还以为梁啸终于被她的诚意感动,要献一条生财妙计给她。没想到这个主意却是东方朔出的,而且是讽谕她放弃武力对抗,专心农桑,向朝廷示弱。
  她不服,很失望。
  梁啸被刘陵的眼神看得有些不安。其实他也清楚,淮南与朝廷之间的对抗并不仅仅是因为野心,还有仇恨。刘陵的祖父刘长好像就是被刘彻的祖父文帝刘恒逼死的,不管淮南王示不示弱,朝廷都不会放过他们。
  除了生死有别之外,对刘陵父女来说,结果没什么区别。而没有了国,生和死又有什么区别?
  这件事,梁啸也没有答案。东方朔的建议看起来靠谱,其实并没有从刘陵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只是想帮他渡过眼前的难关,并借机与刘陵撇清关系而已。
  劝淮南王兴农桑,废武备,如果能成功,无疑是一大功。就算不成功,他也是努力过的,刘彻会体谅他的一片苦心。至于怎么传到刘彻耳朵里,对东方朔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请刘陵来,是想取得刘陵的配合。如果刘陵能够接受他们的建议,并主动向刘彻提及,这件事就完美了。
  可是,看刘陵这副失落的眼神,她显然不太情愿接受这个建议。
  “翁主,令尊淮南王博学多识,是天下闻名的大学者,更是宗室中百年难遇的贤王。如果他能潜心学问,将来必须一代圣人,为后人景仰。做学问,养门客,都需要大量的财富为后盾。我蒙翁主错爱,多有赏赐,无以为报,愿意将双面锦的技艺献给翁主,聊表寸心。”
  听梁啸说得肯切,又对父王的学问推崇,刘陵的心里好受了些。从梁啸的角度来说,他提出这样的建议,也的确是一片好意。宗室若想长保富贵,潜心学问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以她父王刘安的才智,成圣人也许有点难,像楚元王刘交一样善终却还是有可能的。
  刘陵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我在广陵游历时,就知道双面锦之妙,你家母子以此为生。我既得了,也不能断了你们的生计。这样吧,我以百金为谢,还请梁君不要嫌菲?”
  梁啸大喜过望,正准备客气两句,东方朔笑道:“翁主,还真有点菲薄了。梁夫人一人一机,以月两匹计,一个也能织出二十四匹,价二十四金,获利十金。淮南织机何止千百,织妇何止万千,得了这技艺,一年获利便在万金以上,你只给百金,的确有些太菲薄了。”
  刘陵眼中闪过一抹讶异。她转向东方朔,眼中的笑意淡了些,却多了几分没来由的愠怒。“那东方君以为多少才不算菲薄?”
  东方朔抬起一只手,晃了晃。“至少五百金。”
  刘陵摇摇头。“五百金太高了,我承受不起,手头也没有这么多钱。这样吧,长安权贵如云,比淮南国实力强的数不胜数,东方君可以去试一试,我也正好筹措一下。如果东方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买家,别说五百金,一千金也是可能的。如果没有人接手,你可以再来淮南邸,我随时恭候。”
  “好。”东方朔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生意谈崩了,刘陵也不打算再留,说了几句客气话,便起身告辞。梁啸将刘陵送到门外,出门的时候,刘陵放慢了脚步,斜睨了梁啸一眼。“你就这么急着和我划清界线?”
  梁啸叹了一口气,把盖侯府的事说了一遍。刘陵听了,脸色这才缓了些,却余怒未消。“有什么麻烦,告诉我便是,怎么让东方朔替你做起主?”
  梁啸无奈地笑道:“他又高又大,我打不过他。”
  刘陵“扑哧”一声笑了。“原来你是个吃硬不吃软的,我倒是想得差了。早知如此,直接将你掳到淮南去,哪会有今天这局面。唉,人财两失啊。”
  梁啸无语,这句话怎么听得这么别扭呢,你还想霸王硬上弓不成?
  送走了刘陵,梁啸回到堂上,还没坐稳,东方朔就埋怨开了。“你懂不懂做买卖?要不是我拦着你,你是不是就打算这么卖了?”
  梁啸道:“百金不少了。我本来只打算开价五十金的。”
  “你不懂。这件事你别管了,交给我吧。”东方朔站了起来,一挥大袖,走了两步,又蜇了回来。“说好了,佣金一成,我好容易发次财,你可不能少了我的。要不然,过几个月都没钱给细君。”
  “放心吧,少不了你的。”梁啸大笑:“以后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
  “这我就放心了。”东方朔满意的甩着大袖,大笑而去。
  刘陵回到淮南邸,将邓国斌找来,吩咐他抓紧时间攻关,尽快将改进后的样品拿出来。然后,她走进书房,铺开笔墨,准备给她的父王刘安写信。这是她的例行工作,将长安的消息及时传回淮南是她留在长安的主要任务。
  不过,这一次,她有些犹豫。梁啸和东方朔的话一直在她耳边回响。采纳梁啸的建议,做一个名传后世的大学者,对刘安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一来,她也不用这么辛苦,每天强颜欢笑的周旋在长安权贵之间,就为了一两句可能有用的信息。
  那样的话,这狡童不会再离我远远的,怕惹上是非了吧?这个吃硬不吃软的竖子,当初用强就好了。
  想起梁家门口中的那几句话,想起梁啸当时脸上的尴尬,刘陵的脸突然红了起来,手中的笔停住,墨滴在简上,在灯下闪着光,像一只又黑又亮的眼睛。
  哼哼,想躲着我?我可不能让你如愿。刘陵眼珠一转,嘴角挑起一抹狡黠的笑容,重新换了一片竹简,埋头书写起来。
第090章
臣之道
  未央宫,司马门,韩嫣跳下车,快步向宫门走去。手持大戟的卫士看到他,连忙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