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496

  李椒扯了扯梁啸的袖子。“阿啸,你说的蹄铁、镫铁是什么东西?我们的马鞍好好的,为什么要修补?”
  梁啸低声说道:“你想除了骑射之外,还能拥有在马上近身格斗的能力吗?”
  李椒一怔:“你说什么?”
  梁啸拍拍李椒的肩膀。“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也许可以让兄弟们拥有持戟冲锋,近距离击杀对手的能力。”
  李椒嗤的笑了一声,不屑一顾。“这怎么可能,骑射已然不易,持戟冲锋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真要像你说的,人人可持戟冲锋,那我们岂不是都成了楚霸王,只要有八千子弟兵就可以横行天下。”
  梁啸心中一动。
  他一直不愿意过于惊世骇俗,被人当成妖孽送去喝符水,所以除了似是而非的单摆周期律之外,他几乎不提前世的科学技术,极力让自己看起来和普通的汉代少年一样。马镫、马鞍之类的穿越必备神器,他当然也能做,但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一直不肯做,因为他生怕解释不清楚,引起人的怀疑。
  现在决定做,是因为他发现没有这些东西,他要想在短期内提高骑术,达到和李椒等人一样的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伏波里之围解了,吴县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他可不想因为骑术不精而堕马身亡,终结自己的穿越人生。为小命着想,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当然了,怎么才能解释自然无漏洞,也就成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题。
  李椒的话提醒了他,汉人也许没他这么敏感,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可能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更何况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古书。
  秦汉之际,先有秦始皇的禁书令,后来持续多年的战争,大量的古书被毁于一旦,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古书里记载过的却不为人所知,这实在是太正常的事了。
  谁知道公输班那只在天上飞三天不落的木鸢怎么做?
  与这只木鸢比起来,马镫、马鞍算个毛。
  谁能说得清为什么生长在吴地,以江东子弟为主力的项羽突然拥有了三万骑兵?
  知道桓楚、钟离期等人和郑当时一样可能是项羽旧部之后,他就怀疑桓远口授给他的兵法和项羽有关。后来与刘陵一席谈,他才知道这兵法并不全,还有很大一部分遗漏了,连桓远本人都不知道。如果说,这些残缺的兵法中就有那么一两句给了他启发,促使他发明了这些东西,是不是也很正常?
  自己实在是太小心了,谨慎得有些过头。
  梁啸笑了,眉毛微挑:“要不……赌个东道?”
  见梁啸这般模样,李椒立刻心虚了。上次在自己最有把握的射艺上输了一匹青骢马,他到现在都心疼。再和梁啸赌,不知道又会输掉什么。
  “那还是算了吧,我怕你输不起。”李椒说完,不等梁啸回答,扭头就走。
  郎官们哈哈大笑,有两个郎官上前拽着李椒,和他开起了玩笑,几个人笑成一团,你捅我一拳,我挠你一样,二十大几近三十的人,和没成年的孩子一样没个正形,梁啸也真是醉了。
  梁啸和王兴走到一边,找来两个铁匠,在地上画了个草图,说明自己的用意。马镫也好,蹄铁也罢,都不复杂,他一说,铁匠就明白了,甚至没一点意外的表情。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在中原很常见吧。
  王兴随即又找来木匠和皮匠,梁啸向他们解释了高桥马鞍的用处,这些匠人也没费多少心思就理解了梁啸的意思,纷纷承诺,转身去准备。
  一切安排妥当,王兴看看四周无人,悄悄的对梁啸说道:“我已经派人去寻淮南翁主,能不能找到,现在还不敢说。不过,淮南翁主出游,恐怕带不了多少人,就凭他们,能截住闽越的船队吗?”
  “当然不能。所以还需要像伍君这样的豪杰出手,群策群力,才能报仇雪恨。”
  “梁君的意思,是让吴县的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
  梁啸笑了。他有意无意地说道:“闽越来的时候是夏末,松江的水还很多,现在是初冬,水已经浅了不少。他们又满载而归,吃水更深,如果这水里再有点木桩、石头、铁链之类的东西,他们要想带着满船的虞利品逃走,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等他们被困在江中,首尾不能兼顾,到时候还不是随我们怎么打?”
  王兴恍然大悟,做出一脸佩服的样子,挑起大拇指。“梁君高明。”
  梁啸会心一笑:“还是王君精于谋划,我不过是帮助你完善一下罢了。我想,严大人也会赞同这个计划的。毕竟他也不希望拖得太久,也希望给越贼一个教训。”
  王兴哈哈大笑。
  梁啸也笑了,心里却骂翻了王兴的十八代祖宗。这书生太坏了,从一开始就想利用他。如果他警惕性不高,像李椒等人一样直肠子,早就被他卖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两天后,马镫之类的东西准备得差不多了,李舒昀也带着严助的命令赶到了伏波里。
  严助已经急了。
  得知梁啸射杀了景田,又生擒了征侧、征贰兄妹,严助很满意。他一心等着梁啸射杀景昭或者余善,解吴县之围。可是他等了几天,再也没听到任何消息。直到王兴派人回去,他才知道梁啸等人在伏波里休整。
  严助责令梁啸等人迅速采取行动,争取多射杀几个闽越将领,动摇闽越军心,早点解吴县之围。
  梁啸对严助很不感冒。
  说得轻巧,吃根灯草,你以为射杀敌方大将有那么容易。景田还知道躲在大营里不出来呢,景昭、余善会和征贰一样二不愣登的到处乱跑?哪个大将出行不是前呼后拥,百步之内生人勿近。你以为我拿的是大狙还是导弹?老子拿是射程不过百步的弓唉,还没等进入射程就被人家包围了。
  不过梁啸什么也没说,他知道严助现在对他也不感冒。他未经严助同意,就用征氏兄妹换回李椒,得到了李椒的感激,严助却和李家父子结下了梁子,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撕呢。以李广的脾气,怎么可能把这件事轻轻揭过,找严助的麻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估计现在严助杀了他的心都有。当然了,也就是想想而已。以目前的情况而前,回京之前,严助是拿他没办法的,回京之后……估计也没什么办法。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何况严助还不是君。梁啸决定按自己的路数来。他和李椒、卫青等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再次出击。与上次不同,这次他们没有特定的任务,更加从容。
  王兴与梁啸等人同行,一起离开了伏波里。他要回吴县向严助和窦太守请示,发动吴县的世家豪族参战。吴县总体上的经济发展不如中原,但世家豪族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大多是六国之后,在吴地经营了六七十年,家中僮仆私兵不少,如果能够集结起来,也是一支很可观的力量。
  其实这些豪强早就集结起来了,只是官府的正式授权,他们不敢大张旗鼓,又缺少统一调度,只能固守自己的家园,没有统一行动。现在反击的时机即将到来,他们当然想合兵一处,大干一场,把闽越人抢走的东西再抢回来。
  在朝廷派了使者来的情况下,严助是最好的授权人,可惜他们和严助的关系都不够融洽,不愿意向严助低头。王兴绕了这么多圈子,无非是希望梁啸等人出现,向严助建言,给他们授权。
  而梁啸也正有此意。他和严助也不怎么对付,正需要有一个游离于官府之外的力量相助,抓住机会立功。
  两人各取所需,自然一拍即合。
第170章
小试牛刀
  坐在高桥马鞍上,脚踩在马镫里,梁啸心安了不少,再也不用担心速度一快就会从摔下去。他试射了几箭,稳定性、命中率都有所提高,虽然还不能和立射相比,至少比之前纯靠运气好多了。五十步之内,他基本能保证五成的命中率,三十步之内,他有信心直取对方要害。
  如果综合骑和射两方面的能力,基本上只要不和高手比,他已经不比普通人差了。
  梁啸如此,李椒等人更是如虎添翼。李椒大呼庆幸,没有与梁啸打赌,否则又要破财丢脸。有了这新式的马具之后,别说近身格斗,他觉得肉搏都不成问题。
  郎官们对此深以为然。
  除了原本的弓箭和长剑之外,他们又从伏波里伍家借了十几枝两丈左右的步戟。在这个时代,能在马上使用长兵器格斗的人还是少数,所以也没有专门的骑用长兵,只能先用步戟代替。好在这些郎官的工作就是扛大戟,对戟的用法并不陌生,需要熟悉的只是如何在马上用罢了。
  出了伏波里十余里,他们就遇上了一伙椎发文身的闽越斥候。
  不用梁啸吩咐,李椒第一个冲了出去,几个郎官紧紧相随。一看到战马,那些闽越人掉头就跑。大概是对骑兵的速度早有耳闻,这些闽越人纷纷离开大路,冲进了麦田。
  战马进入松软的麦地,速度会受到影响,步卒逃跑的机会更大。万一逃不掉,还可以反身肉搏,总比在大路上全无还手之力的好。这是闽越士卒用鲜血悟出来的道理,已经在闽越军中口耳相传,人人皆知。
  可惜,这些闽越人低估了形势的严峻性,听到马蹄声接近,他们正打算回身格斗,却发现对方手里挺着一枝两丈左右的长戟。没等他们把刀举起来,对方借着马势,一冲而去,长戟刺在他们的盾牌上,力量大得让人不敢想象,毫无悬念的将他们撞倒在地。
  闽越人躺在麦田中,晕头转向。
  郎官们拨转马头,连马都不用下,一戟将对手刺杀。
  几乎没费多少功夫,郎官们就解决了各自的对手,生擒了其中两人,其余的全部当场格杀,无一幸免。
  从这些俘虏口中,梁啸听到了一个消息:闽越大军正准备撤退,他们是奉命来打探河道的形势的,因为余善决定要从松江撤退。
  梁啸很意外,闽越大军这就准备撤了?
  他仔细询问了一番,却没有打听出太多的消息,甚至连桓远和景昭的冲突结果如何都没打听出来。这些斥候都是最底层的士卒,对将领们之间的矛盾知之甚少。
  梁啸不敢怠慢,立刻改变计划,护送王兴赶往吴县。
  一路上,他们接连遇到了四五拨闽越斥候,轻而易举的击杀了大半,得到的消息大同小异:闽越人准备撤兵了,这场声势不小的战事很快就要结束了。余善将带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离开吴县,沿松江进入大海。
  吴县城外,梁啸和王兴告别。他对王兴说,他们要尽可能的多截杀一些闽越斥候,阻挠闽越大军的撤离,为展开反击争取时间。希望王兴能够尽快说服窦太守和严助,集结吴地百姓展开反击,给闽越一个教训。
  王兴连连点头,拱手告别。
  梁啸等人在吴县周围展开了猎杀行动,他们游荡在方圆三十里的范围内,看到闽越人就杀,打了就跑。以前只能远距离射杀,现在有了新式马具,可以近距离击杀,郎官们的战斗力一下子提升了一个档次。他们斗志昂扬,即使遇到二三十人的小股闽越士卒也毫不示弱,冲上去杀几个人就跑。
  闽越士卒对这种新出现的情况没有一点准备。他们原本以为看到骑兵只要结阵举盾,别让对方射中就行,现在对方持戟近身格斗,面对锋利的长戟,他们躲来不及躲,战又够不着,全面被动,损失惨重。
  仅仅一天时间,梁啸等人就进行了十几次战斗,累计击杀敌人逾百。如果不是梁啸担心郎官们受伤减员,严禁对三十人以上的敌人发起攻击,战果也许会更多。
  从零星抓到的俘虏口中,梁啸终于得到了一些桓远的消息。
  桓远还统领着后羿营,不过后羿营变成了刘驹的亲卫营。与此同时,桓远还担任了余善的射师,帮他训练和后羿营相似的箭手。按照一般的认识来看,桓远不仅没有降职,反而受到了刘驹和余善的双重信任。
  当然了,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些斥候是说不清楚的。
  夜幕降临,梁啸、李椒领着郎官们渐渐远离闽越大营。李椒信心有些爆棚,撺掇梁啸和他一起去闽越大营看看,寻找狙击的机会。梁啸坚决不同意。靠大营越近,对方的斥候越多,一旦对方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就算有马也未必跑得掉。再说了,战斗了一天,不管是人还是马,都应该休息一下,恢复体力。
  李椒不以为然。不过,被桓远生擒,是梁啸想了办法才将他换回来,他脸上无光,也不好意思和梁啸争。
  “李兄,我们刚刚熟悉新马具,又何必急在一时?你我都年轻,将来有的是机会,等熟悉了新马具的妙处,将战斗技能磨炼得炉火纯青,我们去草原上和匈奴人较量,岂不更美?”
  “好吧。”李椒晃着脑袋,乐呵呵的应了。
  郎官们也七嘴八舌的应道:“没错,匈奴人才是心腹大患,这些猴子没什么意思,杀得再多也不算本事。”
  “是啊,是啊,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北疆作战。朝廷公卿对匈奴一直和亲,送了那么多公主丝帛,也没看到有什么成果。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反正送的又不是他们的女儿,花的也不是他们的钱,他们当然乐得轻松。如果与匈奴开战,我们武人大行其道,挤占了朝廷禄位,他们损失才大呢。唉,现在行军不吃香啦,看看李将军,看看程将军,征战数十载,封侯还是遥遥无期啊。”
  梁啸呷着肉汤,听着郎官们的抱怨,一声不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