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0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1/1332

  “那可太好了。”孙策托着荀彧的手臂,与他一起下楼。两人刚到一楼,餐室的门轻响,长公主刘和从里面走了出来,袅袅一拜。
  “妾和见过大王,见过荀君。”
  荀彧又惊又喜,连忙上前行礼。“长公主如何在此?”
  刘和莞尔一笑,露出几分调皮。“妾夜观天象,见帝星与德星相聚,想必是荀君来同大王,故来献酒食,以观盛会。”
  荀彧有些尴尬,偷偷瞅了孙策一眼。孙策笑道:“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你说是帝星与德星相聚,别人会说德星入紫微是强臣迫主,那荀君可就解释不清了。”
  刘和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看看孙策,又看看荀彧。“可以这样吗?”
  荀彧窘迫地点点头。星象本来就是神秘之学,神秘也就代表着模糊,怎么解释都有理。亏得孙策不信这些,若是换了其他君主,刘和这句话就可能在他心里留下芥蒂,以后还怎么相处?
  刘和缩缩脖子,吐出半点舌尖,又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学问不精,开口辄错,还请大王责罚。”
  “罚你一年奉邑,以儆效尤。”
  “妾领罚,谢大王。”刘和曲膝施礼,脸上却看不出半点失落。荀彧看在眼中,觉得奇怪,却没多问。他们随刘和进了餐室,两个侍女提着水壶、铜盘上前,服侍他们净水。两人分宾主落座,侍女开始上菜,香气弥漫开来,荀彧肚中咕噜一顿响,这才意识到自己和孙策说得太久,腹中已然空空。
  “好香!”门外响想郭嘉的声音。孙策和荀彧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意外。
  郭嘉推门而入,四下一看,笑眯眯地说道:“和夫人,可有我的座?”
  刘和原本坐在荀彧对面,听到郭嘉的声音便已起身。“祭酒来了,岂能无座。这边请。”
  孙策皱了皱眉。郭嘉虽然随性,却不至于如此失礼,他知道荀彧在此,应该主动避嫌才对,突然闯来,是发生了什么事?他什么也没说,示意刘和坐到自己身边来,同案而食。刘和喜滋滋的应了,取过自己的餐具,又命人添了一套餐具给郭嘉。
  荀彧看在眼里,心中欢喜。看来刘和虽然不是王后,却也没受什么委屈。先帝当初决定将她嫁给孙策为妾是对的,天下能让刘和安居的地方只有孙策身边。
  “奉孝,病好了?”孙策淡淡地说道。
  “原本只是好了大半,闻到菜香,又好了三分。如果能再喝点好酒,应该就可以痊愈了,再接着熬几个夜都没问题。”
  孙策心中一动。郭嘉又要熬夜,这是出了大事啊,而且这事大得陆逊都处理不了,不得不请出郭嘉。他一边示意人给郭嘉倒酒,一边说道:“今日荀君在座,让你小酌一杯,不可多饮。”
  郭嘉拦住倒酒的侍女。“一杯就一杯,不过要换个杯子。凌统,麻烦你去一趟军师处,取我的专用酒杯来。”
  凌统为难地看着孙策。孙策忍俊不禁,笑骂道:“你什么时候又定制了新杯子?”
  “还是上次一起定制的。”郭嘉得意的一笑。“狡兔三窟,臣也得防着有人故意砸臣的杯子,所以特地准备了三只。”
  “是军师处的公帑吗?”
  “陈群查得那么严,计相又天天喊着要减军师处的开支,臣哪敢挪用军师处的公帑。”郭嘉摇摇头,得意洋洋。“是臣的私房钱。”
  “原来如此。”孙策点点头,转头对荀彧说道:“钟夫人的管理还是有漏洞啊。”
  郭嘉登时变色,荀彧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忍得很辛苦。郭嘉叹了一口气,示意侍女倒上酒,举起酒杯。“大王,一杯就一杯,当臣什么都没说,行吗?要不然臣以后就吃住在军师处,休沐也不回去。”
  “这是赖上了。”孙策举起酒杯,向荀彧示意。“荀君要抓紧制礼,治治这些无赖之臣。”
  荀彧举起酒杯,却不太好回答。虽然汝颍人不怎么看得上郭嘉,但郭嘉在孙策心中的位置却是无人可以代替的。他要做一番事业,但他要做的是不是汝颍人所期望的,他并没有把握。忽然之间,他对汝颍人有些无奈。都是读圣贤书的人,当年李膺、范滂为民请命,不畏斧钺,现在这些人怎么眼中只看到利益,丝毫没有士人的担当?
  或许孙策说得对,善是脆弱的,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必将为恶吞噬。
第2197章
折服
  荀彧投效,最开心的是刘和。
  看到荀彧,刘和就像看到至亲一般,弯弯的眼角满是笑意。她再三起身,向荀彧敬酒,让荀彧有些招架不住,再加上孙策和郭嘉,一不小心就喝得有点多。
  孙策原本还打算和荀彧深聊,见荀彧有些醺然,怕是不能再谈,只好命人先送荀彧回去。刘和抢着应下。她奉召而来,带着马车,身边还有两个侍女,可以护送荀彧回去。孙策理解她的心情,欣然应允。
  荀彧婉拒了刘和的搀扶,向孙策拱手道别,在刘和的陪伴上,沿着长长的曲廊向前走去。
  郭嘉看着荀彧的背景,有点担心。“他不会掉水里吧?”
  孙策也看了一眼,不太放心,示意凌统去关照许褚一声,护送荀彧到岸上。万一一头栽水里淹死了,今天的口舌可就全白费了。见孙策当了真,郭嘉忍不住大笑。
  “大王放心吧,荀文若就算喝得大醉,落入水中,也不会淹死。你别看他斯斯文文,水性好得很呢,葛陂游个来回不在话下,一个猛子扎下去,至少五六丈远。”
  孙策很惊讶。“这么厉害?真没看出来。”
  “荀家的人都深藏不露,不显山不显水。”郭嘉扬扬眉,神情欣慰。“不过臣看得出来,他今天是真的被大王折服了。心悦诚服,如七十子之服孔子。”
  孙策笑道:“今天说话这么动听,莫不是想求我网开一面,别透露你的私房钱?奉孝啊,你这几年调养得是不错,却也不能因此放松。酒这东西,少饮尚佳,过量则伤肝伤肾,还是节制些的好。”
  “是是,大王所言,臣谨记在心。”
  “哼,信你才怪。私房钱可以不说,私藏的酒杯交出来,否则要你好看。说吧,出了什么事,能让你这么急着赶过来?”
  郭嘉收起笑容,从袖子里抽出一份公文,递到孙策面前。孙策接过一看,眼角不由自主的跳了跳。交州来的急报,上面有三道表示紧急情况的朱砂。
  怪不得陆逊不处理,要请郭嘉出面。陆逊是右军师,分管荆州、兖州方面的事务,交州由郭嘉直接负责。从分工上来说也合理,当然,连夜将郭嘉请来,而且是他在与荀彧交流的时候,要说陆逊一点小心思也没有,恐怕也不是事实。
  郭嘉与荀彧站在一起,汝颍系的强大毋须多言。当然,江东系——尤其是吴郡系——的焦虑也不言而喻,他们甚至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急需抚慰。
  “交州会出什么事?”孙策掂着公文,心里沉甸甸的。
  “交州一向自行处理大部分事务,轻易不向中军请示,这次突然发出急件,自然是出了大事。大王,你要有心理准备。”
  孙策心里咯噔一下。“打败仗了?”
  郭嘉点点头,又道:“刘繇与士家串通设伏,骠骑将军中了计,受了重伤。”
  孙策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半晌,又慢慢吐出来。他打开公文,就着灯光仔细阅读了一片,眉头紧锁,沉吟良久。“奉孝,我要回一趟吴县。”
  郭嘉点点头。“张相、虞相也一起去吧,留下三将军,有臣和陆逊在,不会出什么事。”
  孙策看了郭嘉片刻,同意了。顿了顿,又道:“请华佗去一趟交州,治这种伤,没有人比他高明。”
  ……
  坐在马车中,就着柔和的灯光,荀彧打量着刘和。
  刘和有些疲惫。她低着头,摆弄着手绢,一言不发。
  “长公主,辛苦你了。”荀彧坐直了身体,拱手施礼。
  “没什么,我早就料到有这一天了,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她转头看着外面,眼神缩了缩。“都怪刘晔不自量力,贪功冒进,结果一败涂地,陛下死了,他却全身而退。”
  荀彧无言以对。他也对刘晔有意见,但他不能当着刘和的面说。郭嘉已经提醒过他,孙策首先重用的是江东系,然后会是江淮系,刘晔作为江淮人,又与鲁肃相交莫逆,重新起用几乎是必然的事。刘和对刘晔怀恨在心并非好事。以刘晔的心计,刘和不仅伤不了他,反倒可能自取其咎。
  见荀彧不说话,刘和忽然有些不安,连忙解释道:“令君,我没有怪你的意思,你千万不要误会。”
  荀彧摆摆手,苦笑道:“长公主,陛下英年早逝,我和刘晔都有责任。现在想想,我们都不清楚对手的实力,就和挖山的愚公一般,看似坚忍,其实愚昧,要想成功,只能寄希望于上苍的垂怜。很可惜,上苍已经抛弃了大汉。”
  “大汉……真的天命已终?”
  荀彧点点头,想到刚刚和孙策见面的经过,由衷地一声轻叹。“这是天意,非人力可违。比起刘晔的不自量力,我的失误更大。如果能对新政多一分了解,知道双方的实力差距居然大到这个地步,我绝不会同意陛下出关迎战,至少不是现在。”
  刘和叹了一口气。“令君,没用的,他不试一试,怎么会甘心呢。战场毕竟是战场,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实力,他心有执念,绝不会因为双方实力悬殊就会放弃,只会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
  荀彧苦笑。到底是相依为命的姊弟,刘和虽然不算聪明,对刘协的性格却一清二楚。她说得对,就算刘协知道孙策的真正实力,他也不会放弃的,现在这个结果几乎是必然的。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活着的人更应该着眼于将来。
  将来会更好,如凤凰般浴火重生的华夏衣冠将恩泽四海,德化天下,只可惜先帝看不到了。
  愿他的在天之灵安息。
  荀彧的眼角有一点泪光闪过。
  两人沉默以对。不知不觉,马车缓缓停下,有人拉开了车门。荀彧转头一看,陈群站在车前,躬身向刘和施礼。“长公主,有劳了。”
  “无妨。”刘和起身,向陈群致意,伸手来扶荀彧。荀彧起身,搭着陈群的手下了车,刘和再次道别,关上车门,马车缓缓驶去。
  陈群闻着浓烈的酒气,颇有些惊讶。荀彧不嗜酒,今天又是去见孙策,纵使饮酒也会很克制,怎么会喝成这样,连脚步都有些虚浮了。他什么也没说,扶着荀彧进了门,刚到中庭,荀文倩就迎了过来,见荀彧这般模样,吃了一惊。
  “阿翁,是谁逼迫你了,喝成这样?”
  “没有人逼我,是我自己喝的。”荀彧扬了扬手臂,轻轻推开陈群,尽力稳住脚步,缓缓向堂上走去。走了两步,他又转过身,歪着头,目光在陈群脸上停了片刻,又落在女儿脸上。“可有好茶?”
  “有……”
  “去煮些来。长文,你过来,我们说说话。今天与大王一席谈,感慨良多,本当秉烛夜谈,奈何郭奉孝有急事求见,未能尽兴。”
  陈群心中一动,给荀文倩使了个眼色。荀文倩也是个聪明人,听出了其中的蹊跷,转身去准备茶水。陈群与荀彧上了堂,各自落座。荀彧有些过量,腿脚不听使唤,不能正坐。陈群便取来凭几,让他斜靠在上面,又取来薄毯,盖住他的脚,免得失仪。
  “长文,你从小熟读儒门经籍,可知儒门最大的问题在哪儿?”
  “请阿翁指点。”
  “厚古薄今。”
  陈群既不附和,也不反驳,只是静静的“哦”了一声,有些意外。他为孙策效力以来,这样的言论听得太多了,可是从荀彧嘴里听出来,多少有些意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