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0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1/1332


第2227章
刚与柔
  刘备摸着光溜溜的下巴,沉默不语,眼神晦涩。
  逢纪静静地看着他,心跳如鼓。他知道刘备会犹豫,但他没有退路,只能奋勇向前。双方已经撕破了脸,就不能再犹豫,必须分出生死胜负。冀州如是,关羽亦如是,无一例外。
  刘备沉吟良久。“国相,容孤再考虑一下。”
  逢纪心中焦急。“大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刘备点点头,挥了挥手。逢纪只能躬身答应,起身退出大帐。刘备又独自坐了好一会儿,起身出帐,叫上几个侍从,上了马,直奔张飞的大帐。
  张飞正在喝酒,见刘备来了,很是意外,连忙起身相迎。闻着满帐的酒气,看着张飞泛红的脸膛,刘备皱了皱眉。“益德,你怎么又在军中饮酒?”
  张飞摸摸头,嘿嘿笑了两声。“闲来无事,小酌两杯。大王放心,我绝不会误事的,若有敌人来攻,我一样能上阵杀敌,斩将夺旗。”
  刘备哼了一声,脱下头盔,交给侍从,在主席坐下。张飞连忙让人再上一案,准备酒肉。刘备端起酒杯,却没喝,一声长叹。“可惜云长不在,否则你我三人同饮,岂不快哉。”
  “是啊,是啊,若是云长在,那就更好了。”张飞连声附和,举起酒杯。“大王,谨以此杯,恭贺云长斩杀高览,又立新功。”
  刘备笑了笑,与张飞示意了一下,一饮而尽。张飞兴奋,随即斟满酒,再次举起。“大王,谨以此杯,预祝大王全取冀州。”
  刘备握着酒杯,却没有喝。他打量着张飞,欲言又止。张飞见状,知道刘备有话要说,也放下了酒杯,垂了眼皮。“大王,你我君臣,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是啊,你我虽是君臣,其实兄弟,的确没什么话不可说。可是……益德,你也知道,我们时间不多,必须尽快拿下廮陶。你说说,谁能速取廮陶,须时几日?”
  张飞剑眉微蹙,沉吟不语。廮陶城坚,原本就有郡兵,现在又增加了袁熙的五六千人,总兵力近万,速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至少他没这把握。但刘备说得也对,如果不能速取廮陶,冀州就更不可能了。当然,刘备的意思其实说得很明白,他意在关羽,只是担心关羽桀骜,不听调遣。毕竟不久前的事让人生疑,换成他,他也会不快。以关羽那性子,怀疑刘备的可能性不大,怀疑逢纪想害他却是妥妥的。
  “大王,云长练兵有道,所部战力的确很强,斩颜良、诛高览,威震河北,若能临阵,必对战事有帮助。只是他潜伏山中数月,又刚刚奔袭柏人,如今放着几万大军不用,偏让他来攻廮陶,未免厚薄不均。”
  “是啊,我也这么想。若是时间多一些,子经、国让和你都能承担此任。只是现在时间紧,若是少了他,不知又要耗到什么时候。万一拖延久了,太史慈来袭,我中山前后受敌,如何是好?”
  张飞举起酒杯,送到嘴边,慢慢地呷着。他当然知道刘备的难处,但这些难处不能由关羽一个人承担。
  刘备长叹一声,举起酒杯,将杯中酒全部倒入嘴里。他喝得急了,呛得咳嗽起来,一手支着案,一手抚着胸口,咳得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张飞不忍,过来为他抚背。刘备扬手示意他没事,强笑道:“益德,不是我高看云长,小瞧你,实在是云长此战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你我皆不及他,诸将更不用说。论练兵、用兵之妙,云长可冠三军。他啊,就是这脾气太臭了,发起火来,连我都骂啊。我也是没办法,只好来找你。”
  张飞深有同感,也忍不住笑了两声。“人无完人,这就是他的短处。”
  “是啊,人无完人。他不是,我也不是,你也不是。”刘备指指案上的酒杯,神色变得严厉起来。“你这毛病不改,将来迟早要吃苦头。”
  张飞干笑两声,连忙转换话题。“大王,云长临阵,的确有助于提升我军士气。可他那脾气,立了功,怕是更目中无人,指不定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届时冲撞了大王,大王奈何?”
  “奈何?”刘备一摊手,声音大了起来。“这么多年了,他冲撞我何止一次两次,我能奈何?打又打不过,骂又骂不过,我只能捏着鼻子忍,实在不行,找你喝酒解闷。”
  见刘备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张飞依稀又看到了当年他们三人喝酒笑骂的情景,心中一软。他想了想,又道:“大王,我可以出面请云长来助阵,但是有一点,还请大王答应我。若是云长一时失礼,或是有人中伤,还请大王宽宥。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正是用人之计,切不可因小失大。”
  刘备斜睨着张飞,笑容从眼角绽放。他握起拳头,捶了张飞一下。“这还用你说?虽说我是中山王,中山国又何曾是我一人的?你我兄弟当年同患难,生死相依,如今自然也当共富贵,至死不渝。”他叹了一口气。“益德,我的事,别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吗?”
  张飞激动不已,举起酒杯。“大王,我亲自去一趟中丘,面请云长。”
  ……
  张飞带着两百亲卫骑,奔驰两百余里,赶到中丘。
  关羽很意外,也很兴奋。当他得知刘备、逢纪都认为非他不能速取廮陶时,他得意地放声大笑,指着张飞说道:“益德,当年你我同在吴王军中,为何我能学,你却不能?爱兵如子乃是关键,古今名将莫不如此。你这喝醉了就打人的毛病不改,这辈子都别指望成为名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待他们好,他们才能待你好。反倒是那些读书人,自以为高人一等,读圣贤书,行禽兽事,有什么好敬重的?你倒好,偏偏要做逐臭之夫。”
  张飞讪笑着,也不与关羽争辩。这种事,他们已经争辩过多次,从来不会有结果。
  说到战事,关羽建议张飞与他换防,移镇中丘。张飞所领以乌桓骑兵为主,擅长野战,却不擅长攻城,他留在廮陶没什么意义。刘备身边还有牵招所领的中军骑兵,有什么事也用不上张飞,不如到中丘来,阻击可能从南面来的援兵。
  张飞赞成关羽的建议,但是他觉得这件事要请示刘备。关羽不以为然,索性越庖代俎,写了一封军报,派人送往廮陶。很快,刘备就下达命令,将张飞的部下调到中丘换防,同时遣使拜关羽为领军将军,增邑三百户,合前共八百户,改封易侯,命令关羽立即赶往廮陶,主持攻城大战。
  关羽很满意,欣然从命,留下夏侯兰协助张飞,率部赶往廮陶城。
  刘备收到消息,率领文武出营三十里相迎,设宴为关羽庆功,热闹而隆重。
  关羽坦然而受,无半丝愧色。不仅如此,他还当面质问逢纪为何出现那样的失误,有无隐情。逢纪心中恼羞,表面上却非常谦虚,再三致歉,表示谋划不周,致使关羽赴险,揽过了全部责任。又盛赞关羽用兵如神,化险为夷,此次必然一举攻克廮陶,再建新功。
  关羽慨然,当众表示会在十日内拿下廮陶,否则便辞去这领军将领。
  诸将见状,心中不快,只是敢怒不敢言。
  回到廮陶城下,关羽顾不上休息,带着一些亲卫骑士绕城巡视,查看廮陶的城防。他命人将高览的头盔挑在长矛上,高声劝降,要求袁熙立刻弃城,否则高览就是他的下场。
  袁熙虽然没有投降,却也吓得不轻。城中将士大部分人虽然知道败了,却不知道高览被杀的事,此刻看到高览的头盔,大惊失色。若是别人说这话,他们或许会有所怀疑,偏偏说这话的关羽之前就有过临阵斩杀颜良的战绩,又骄傲自负,不屑撒谎,无形中便增添了三分说服力。
  一时间,那首童谣又传唱起来,城中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关羽巡城一周,回到大营,聚将议事。他直言不讳地说,刘备贻误了战机。廮陶本来并没有作战的准备,袁熙来得很匆忙,如果当时刘备猛攻,有机会一鼓而下。现在袁熙已经做了不少准备,攻城的难度更大,要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当着文武的面被关羽如此指责,刘备很没面子,几乎按捺不住。逢纪再一次揽过了责任,自称是他失机,没能立刻建议刘备发起攻击,随即又说明了当时没有攻城的理由。诸将所领都是幽州步骑,骑兵固然不擅攻城,步卒也需要有攻城器械才能攻城。这几天一直在准备攻城器械,就等君侯来。
  诸将听在心中,既感激逢纪解围,也对关羽益发不满。他们这几天的辛苦都成了关羽立功的资本,关羽却对他们颐指气使,指手画脚,实在令人恼火。
  关羽撇了撇嘴。他知道逢纪的小心思,但他不在乎。一介老朽,纵能吹枯嘘生,又能玩出什么花样,还不是要等我来攻廮陶。只要拿下廮陶,是非自然清楚。
  关羽随即命人取来廮陶的城防图,解说城内城外的形势,排兵布阵,强攻廮陶。
第2228章
水淹廮陶
  关羽提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作战方案:水攻。
  廮陶最大的特点是诸水交汇,仅大河就有发源于井陉山的洨水、发源于赞皇山的济水和发源于逢山的泜水,上游的小河支流也不少。这些发源于山区的河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流量随季节变化,而且变化很大,如果下了暴雨,甚至有可能形成山洪。
  夏季已至,这几天天气闷热,随时可能下雨。下雨之后,几条河流的水位会暴涨。如果将下游截断,逼水入城,然后再将城门堵住,让城中积水无处宣泄。积水容易引发疾疫,用不了几天,廮陶不战自溃。
  河间相种劭反对。下了雨,水位的确会上涨,但绝不至于涨到比城墙还高。况且城中百姓祖居于此,岂能不知气候。如果他们堵住城门,不让城外的水入城,我们就算截断了河流也没用,白辛苦而已。不仅白辛苦,而且会耽误时间。
  关羽冷笑一声,反问道:“种君是洛阳人,可知洛阳哪几个月雨水比较多,哪些地方易有水患?”
  种劭顿时语塞。河南种家是大族,世仕二千石,虽然在洛阳算不上豪族,也是正经的士族,他从小读书,后来入仕,往来的都是士绅,哪里有机会去那些贫民之里。
  关羽转身又问中山尹崔钧。“安平就在滹沱水畔,崔尹可知滹沱水在雨季能涨多高?”
  崔钧本来就不高兴,现在更是恼火。种劭反对你,我又没惹你,你针对我干什么?他没好气地说道:“钧书生,不如君侯明察秋毫,惭愧。”
  关羽沉声道:“崔尹此言,恕关某不敢苟同。你如今身为中山尹,率部随大王出征,理当知晓兵事,如何能以书生为由,只知高谈阔论,不理实务。如此用兵,焉能克敌制胜?”
  崔钧大怒,拂袖而起。“钧不自量力,愿为大王驱驰,如今有君侯,用不着我等书生,钧亦不敢尸位,敢请大王垂怜,放钧归山,耕读自食。”说完,也不等刘备说话,起身便走。
  刘备大急,连忙拉住关羽,又给逢纪使了个眼色,请他出去安抚崔钧。逢纪起身,追出大帐,崔钧正站在帐前不远处,双手叉腰,吹胡子瞪眼,兀自生气。逢纪走到他面前,笑道:“元平,何至于此。”
  “逢相好气度,能委曲求全,钧器小量浅,自愧不如。”
  在袁绍帐下时,崔钧与逢纪便不投契,如今各为一派之首,更是明争暗斗得激烈,平时连往来都少。此刻被关羽当众指责,难得的同仇敌忾起来。话虽不好听,语气却不拒人千里之外。
  逢纪笑笑。“元平,你也是熟知史事之人,岂不知叔孙通?如今是马上取天下之时,且忍一忍。”
  见逢纪将自己比作叔孙通,崔钧很不高兴,不动声色的反驳道:“汉高祖打天下,乃萧曹张韩之功也,岂止樊哙、周勃屠狗辈?逢相,如今斯文丧尽,冠带涂地,岂是你我所求?”
  逢纪嘴角微挑。“事有缓急,元平不必争一时意气,从长议之。廮陶得失,事关重大,你既为中山尹,不可缺席,还是随我回去就坐,共商大计吧。”
  崔钧眼神微闪,打量了逢纪两眼。“我身体不适,且回营休息,大王若命我上阵,我自当亲冒锋矢,九死不回。”说完,拱拱手,转身而去。
  逢纪叹了一口气,返身入帐。关羽正在安排任务,诸将都在认真倾听,就连刘备都不时的点头附和。逢纪有些诧异,没有急着回自己的座位,站在角落里听了一会。只见关羽指着地图,安排诸将收集船只,准备泥土,截断河流,细致到每个城门需要多少船,多少石土,要堆多高,都说得清清楚楚。
  逢纪不免有些吃惊。关羽只是绕着廮陶走了一圈,如何能知道得这么清楚?就他听到的部分而言,至少逼水入城这一点是可能实现的。再联想到关羽对廮陶水情的熟悉,逢纪若有所思,知道自己失误了,白白送了一个功劳给关羽。如果他能和普通士卒,尤其是当地人多接触一些,这些情况并不难打探。为将者需知天文地理,自己做了中山相之后,事务繁忙,把这些事疏忽了。其他诸将也都有傲气,唯独关羽与部下士卒亲近,有机会了解到这些信息。
  这关羽是员大将,只可惜这脾气太大了,无人能够驾驭。
  任务安排完毕,关羽沉下脸,厉声喝道:“行军作战,要在赏功罚过。任务已经安排,若有不清楚的,现在就可以提出,若没有意见,则必须如期完成。如期完成的自有重赏。完不成的,也休怪军法无情。”他环顾四周,看到逢纪站在角落里,目光停顿了一下,随即又滑了过去。
  “谁有意见?”
  众人沉默,有的低着头,作沉思状,有的低头交谈,作讨论状,就是没有回应关羽。气氛正自尴尬,刘备咳嗽一声:“既然没有意见,就散了吧,抓紧时间准备。大雨说到就到,别耽误了战机。”
  “喏。”众将轰然应喏。
  关羽脸色很难看,怒气隐然,却不好发作。
  ……
  在刘备的配合下,诸将虽然对关羽的态度不满,却还是按照关羽的计划准备。他们在附近征发了数千民伕,收集了几百只大小船只,装满了泥土,又准备了数千只草袋,都装满泥土。
  两日之后,一场暴雨骤然而至。关羽立刻下令行动。将数十条装满泥土的民船沉在了廮陶城东不远处的泜水中,其他的船都整装待发。半夜时分,泜水、济水迅速上涨,倒灌入廮陶城中,平地数尺,一片汪洋。尤其是驻扎在城墙下的将士和民伕,全部浸在了水中。
  袁熙收到消息,却没想太多。夏季多雨,常有山洪,水来得快,去得快,用不着担心。袁熙甚至都没起床,翻了个身,又睡着了。但他没睡多久,就再次被亲卫叫醒。
  关羽攻城了。
  袁熙一听,吓出一身冷汗,所有的睡意都不翼而飞。他连忙穿衣披甲,奔上了城头,只见城外全是水,水面上有大大小小的船,船上的中山军正摇旗呐喊,不断向城上射箭,试图抢城。城上的魏军将士呼喊着,奔跑着,全力反击,将一阵阵箭雨射向中山军。
  双方缠斗了半夜,中山军终究没能破城,扔下不少船,撤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