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0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7/1332

  “我便是我,与大王何干?若是你不敢比,不如由我来挑战,就按你刚才叫的价,支撑一合百钱,十合不负,或胜我一合,万钱,你敢应战吗?”
  吕小环皱了皱眉,不打算搭理孙权,转身就准备走。孙瑜也上前劝告,示意孙权不要节外生枝。不料孙权却不肯罢休。他已经知道吕小环的身份,孙尚香的羽林卫没有回来,中军的女子只有吕布的女儿,先帝的贵人,如今被袁耀纳为妾的吕小环。一想到袁耀,他心里就不舒服。我与大兄一母同胞,却被大兄多方刁难,袁耀是外姓人,却能到大兄的信任,将来据说还要封王,这是什么道理?如今连袁耀的妾都不把我放在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孙权大声说道:“你怕我输了,影响大王的声誉。你不战而走,就不怕辱没人中吕布的赫赫威名么?”
  “人中吕布”四字一出口,校场上的气氛立刻变了,不仅吕小环转过身,怒目而视,围观的士卒们也收起了笑容,一个个面色不善,像一群狼似的盯着孙权。孙瑜与张辽也变了脸色,孙瑜连忙上前劝阻孙权,张辽则上前拦住吕小环。孙权感受到气氛不对,也知道自己惹了众怒,有心借机离开,却又不肯落了面子,硬撑着不肯走,还故意挑衅地看着吕小环。
  吕小环怒了,推开张辽,策马驰向校场中央,也不说话,只是横矛立马,一副等你来战的姿势。
  孙瑜见状,连忙给张辽使了个眼色,自己奔向中军,向孙策报告。到了这一步,只有孙策能够制止孙权了。孙瑜走了,孙权想放弃也没借口,只好硬着头,拨转马头,向吕小环迎去。感受着周围士卒阴森的目光,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士气又弱了三分。
  张辽见孙权没有穿甲,连忙赶到吕小环马前,拱手道:“夫人,孙将军没有披甲,万一伤了,后果不堪设想。还是我来吧。”
  “将军放心,我心里有数。”吕小环知道张辽是为自己好,语气也缓了下来。“我不伤他,与他战上几合,赢他几百钱,让他不要太嚣张就行了。”
  张辽也清楚,孙权当面叫出了吕布的名字,让吕小环避而不战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提醒吕小环注意,千万不能伤了孙权。吕小环知道厉害,他也就罢了。
  两人对面而立,挽住缰绳,互相行了一礼,也不废话,策马开始冲锋。
第2237章
八百与十万
  孙策刚走到半山腰,孙瑜就赶了上来。
  听完孙瑜的报告,孙策并没有下山。孙瑜担心孙权受伤,再三请示。孙策看了一眼山下,笑道:“你觉得仲谋不是吕夫人的对手?”
  孙瑜摇摇头。“若是步战,仲谋或有取胜之机,骑战嘛,恐怕没多少可能。吕夫人的骑术本来就好,最近又练得刻苦,还有张文远那样的高手陪练,武艺大有长进。仲谋刚刚回来,体力不足,又疏于练习,取胜不易。”
  孙策笑了笑。孙瑜说的是实情,如果准备充分,孙权或许还有三分取胜机会,仓促上阵,却是一分也无。以他的心计,未必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一时冲动,骑虎难下,不碰得灰头土脸的不肯罢休。
  他怎么就碰上张辽了呢?还真是宿命。
  “无妨,张文远识得轻重,仲谋不会有危险的。面子么,丢了也没事,以后再挣回来就是了。”
  孙策让孙瑜回去看情况,到时候把孙权带上山来,自己转身继续上山。他打算在吴太后面前等孙权,有了这件事,足以证明孙权当不得大任,不是做兄长的故意刁难他。非得上阵,出了事可怨不得我。
  孙瑜奔下山去了,孙策也加快脚步上了山。比武快得很,胜负也就是转眼之间的事,他得抢在孙权上山之前把事情说清楚。
  来到小院,吴太后正在两个昆仑女奴的陪伴下修剪花木。昆仑女奴很聪明,来到路上就学了一些汉话,到了吴县后还学了一些吴语,说得挺像回事,逗得吴太后很开心。见孙策来了,她们连忙上前行礼。孙策上前,见吴太后正侍弄一盘花,花很漂亮,就是紫色边缘透着一丝邪气。
  孙策看了一眼,便问是什么花。吴太后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听谁说过,忘了,是个蛮夷名字,挺绕口的。”
  “大王,是曼陀罗。”一个昆仑女奴说道。她说的是原音,孙策一下子没听懂,只觉得这花名有些耳熟,便又问了一句。昆仑女奴也不知道汉语怎么说,有些着急,最后说道:“天竺有这种花,花、叶和种子都可以做药,但用多了也有毒。”
  听说有毒,孙策紧张起来,连忙问吴太后这花是哪儿来的。吴太后也想不起来,送花的人太多,她也记不清,只觉得这花好看,便多花了些心思。孙策不敢怠慢,命人捧着花盆去向蔡珏请教。蔡珏对花道有研究,可能会认识。
  趁着这个机会,孙策将孙权的事说了一遍,只是暂时没提与吕小环比武的事。听说孙权不肯反省,还变着法的想上阵,吴太后也很沮丧。她坐在花棚下,半天没说话,长吁短叹。
  孙策也不急着说什么,只能陪着坐在一旁。
  吴太后伸出手,按在孙策的膝盖上。“伯符啊,你们几个兄弟姊妹,虽说脾气不尽相同,但仲谋这孩子尤其倔,好胜心强。你父亲公务繁忙,他平日里也见不着,什么事都学你。可是……他真的不如你啊,尤其是你去襄阳之后,眼看着你一天一个样,他心里急啊。阿母知道,你这个做兄长的,受委屈了。”
  孙策看了吴太后一眼,暗自苦笑。说到底,父母还是父母,不能纯以理性看待。这事也急不起来,只能走一步看一路了。他安慰了吴太后几句,门外便响起了孙瑜的声音。
  孙瑜拉着孙权走了进来。孙权站在一旁,耷拉着脑袋,发鬓湿着,发丝里还有一些没洗净的白色。孙策看得清楚,知道是比武时骑矛上的白灰水,看来孙权不仅输了,而且输得很难看。
  “怎么回事?”孙策装作不知情。
  孙瑜刚要说话,孙策摆摆手,打断了他。“仲谋,自己说。”
  孙权猛地抬起头,看向孙策。孙策也不说话,阴着脸,盯着他。孙权顿觉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收回了桀骜不驯的目光,气势崩散。他偷眼看向吴太后,吴太后也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他,连连使眼色,示意他别和孙策较劲。
  孙权咬着嘴唇纠结了半晌,见孙策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只得说道:“刚刚……与吕夫人比武,输了。”
  “你怎么会和吕夫人比武?”
  “吕夫人……邀战,我便……应战了,只是……技不如人,输了……些钱。”
  吴太后见势不妙,连忙说道:“输钱便输钱,人没事吧?”
  “没事。”孙权故作轻松,手却下意识地去摸左肋。孙策看在眼里,也有些意外。看样子孙权和吕小环比武不仅是输了,而且输得很难看,至少被吕小环击中要害两次。想想也是,吕小环也不是什么稳重的人,孙权当着她的面提及吕布,她肯定生气,一时控制不住,出手重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见孙权无意坦白,孙策心里说不出的焦躁,不想再和他说话,向吴太后告了罪,说营中有事,便起身告辞。孙瑜跟了出来,将情况对孙策大致说了一遍,但只是结果,没有过程。他赶回去的时候,胜负已经分晓,只听观战的士卒说,孙权输了不少钱。
  “多少?”
  “十万,还有个零头,八百。”孙瑜挠挠头,也有些不明所以。
  孙策却忍不住笑出声来。十万,八百,这么巧?
  两人下了山,回到大营,刚到大营门口,就看到袁耀站在门口,一脸陪笑,吕小环梗着脖子站在一旁,身上还罩着比武时穿的黑衣。黑衣上有甩上去的石灰水点,却没有中矛的大白点,看样子是全身而退。
  “吕夫人武艺大进,可喜可贺啊。”孙策笑道。
  “哪里,哪里。”袁耀连忙说道:“胜之不武,胜之不武,妇道人家没见识,出手不知轻重,仲谋不碍事吧?这是小环输的钱,他也没拿,我给带来了。”说着,晃了晃手里的钱袋。钱袋不小,也很沉,还能听到哗哗的声音,应该是金饼与钱混杂,有零有整。
  “私房钱?”孙策低声说道。袁耀干笑着,不置可否。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他也不敢去求谢宪英,只好掏空了私房钱来为吕小环找补,免得把事情闹大。
  孙策招呼袁耀、吕小环一起进营。“钱就不用了,你把事情的经过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耀接连给吕小环使眼色,吕小环却不理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原本她和孙权比武,并没想出重手,打算着接孙权几招,让他知道双方的实力差距,知难而退便是了。没想到孙权连一连进攻八次无果,不仅不肯罢休,反倒恼羞成怒,出口伤人,再次提及吕布。吕小环一怒之下,不顾张辽阻止,悍然出手,连续十中。孙权没有穿甲,吕小环出手也有点重,孙权吃痛,直接从马上摔下来了。
  吕小环讲完,怯怯地看着孙策。她也知道自己惹了祸,弄不好还会牵连张辽。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孙策不关心结果,倒是对过程很感兴趣。张辽主动拦着吕小环,这可以理解。吕小环能克制自己,连续八合不出手,这倒是有些意外。看来苦难真是可以锻炼人。
  来到大帐,刚坐下不久,张辽又来请见。见袁耀、吕小环都在,他有些意外。与吕小环不同,他把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表示不该占用校场,又聚集了那么多将士,违反了军中禁令,这才导致误会,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孙策一一安抚,让他们不要担心。既然是比武,必然有胜负,愿赌服输,大不了勤学苦练,下次再赢回来就是了。他顺便说起了出征的事。这次出征冀州,张辽自然是随行。骑兵数量增加,也需要更多的将领。考虑到并州骑兵与董越所领的凉州骑兵有宿仇,不宜靠得太近,他打算将张辽列入义从骑,做庞德的副将。义从骑编制限额四百人,张辽需要对旧部进行精选,那些年龄偏大,或者有旧伤的,就不用编进去了,安排到二线,做些轻松的事。如果有合适统兵的,也报个名单上来,以便统一安排。
  张辽大喜,感激不尽。
  孙策又对吕小环做了安排。这次出征,她要编入羽林卫,希望她能和韩少英、马云禄搞好关系,不要因个人恩怨影响公事。她现在只有二十余人,将来可以再扩充一些,独领一部。她建议吕小环可以在江东征招一些侍从或者部曲。江东人蛮性足,尚武成风,男尊女卑的观念原本就不浓,新政推广得很顺利,能骑善射的女子不乏其人,招募一两百人不成问题。
  吕小环欣喜莫名,躬身再拜。袁耀且喜且忧。喜的是孙策给吕小环机会,忧的是招募人马要花一大笔钱,他的小金库根本不够,免不了要向谢宪英伸手。
  孙策看在眼里,却佯作不知。让你折腾,要纳吕小环为妾,也不看看她是谁。这女人是普通人吗?可不是买点胭脂水粉就能哄她开心的。
第2238章
强者的自信
  六月下,孙策起程离开吴县,由海路北上,麋芳、陈矫率中军水师护航。步骑三万余,大小船只近千艘,浩浩荡荡,乘风破浪,气势恢宏。
  孙权终究还是遂了愿。经过考核,担任统领千人的都尉,不用从普通一卒做起。都尉可能拥有自己的直属亲卫,吴太后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自己掏钱,招募了一百名丹阳精卒,配合最好的军械,贴身保护孙权。为了让这些人尽心尽力,还安置了他们的家属,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是当作人质。
  为了侍候孙权的起居,吴太后悄悄地安排了两名通晓武艺的女子。虽说孙权的名声不是太好,愿意和孙家结亲的人还是有的,况且有吴太后出面张罗,做妾也愿意。
  对这些情况,孙策一清二楚,但他什么也没说。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既然孙权一心想立功,那就让他自己去拼去闯吧,能走到哪一步,看他自己的造化。万一战死了,母亲也不能怨他。
  有时候孙策甚至在想,或许孙权战死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顺风顺水,一路无事。中间只有一个插曲。黄月英难产,疼得死去活来,险些送了性命。关键时刻,蔡珏冒险用曼陀罗花泡酒,当作麻醉剂,减轻了黄月英的疼痛,顺利产下了两个健康的男婴。蔡珏在华佗著的《青囊经》里见过这种花,知道有麻醉作用,但她自己用还是第一次,能不能成,并没有把握。黄月英转危为安,她却因为紧张过度,病了一场。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尤其是看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按照事先的约定,有一个孩子要姓黄,继承黄承彦的爵位,弥补蔡珏的遗憾。只是事到临头,她又犹豫起来,觉得对这个孩子不公平。如果不改姓,作为孙策的儿子,哪怕是庶子,将来的前程也比姓黄好。
  得知蔡珏的心结,孙策想了一个解决方案:除了爵位之外,其他的待遇如食邑之类,这两个孩子都保持一致,不区别对待。蔡珏大喜过望,偷偷对黄月英说,还是你有眼光,找了一个体贴人的丈夫。有了这句话,阿母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
  七月中,孙策到达连云港。郭嘉带着中军赶来会合,与刘晔见了面。他已经收到了刘晔的质询报告,对孙策的评定表示认可。两人见面后,交谈了一次,顿生相惜之心。
  孙尚香与孙权也见了面。孙尚香没什么芥蒂,见到孙权还是和以前一样开心,二兄二兄的叫个不停,孙权却有些无地自容。十八岁的孙翊镇荆州,十四岁的孙尚香也被孙策委以重任,坐镇豫州,自己却相去甚远,连个都尉都是厚着脸皮要来的,觉得在孙尚香面前没面子。与他接触了两次后,孙尚香也觉得无趣,对孙策说孙权去了一趟交州,本事没长多少,心思却越来越深沉了,让人看不透,怏怏地回汝南去了。
  八月初,孙策绕过青州,到达东莱,与太史慈见了面。
  ……
  邺城。
  袁谭靠在凭几上,瘦长的手指摩挲着扶手,眼窝深陷,眼中布满血丝,疲惫而绝望。对面坐着蒋干,两人中间有一张案,案上摆着刚刚收到的书信。
  信是袁夫人写来的,信很长,写了一大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主旨很明确:袁耀将来要封王,你就别想了,吴王大军将至,你早点投降,也许能封个侯,否则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蒋典客,这也是吴王的意思吗?”
  蒋干淡淡地笑着。“这是袁氏家事,吴王也要听听袁夫人的意见,给袁夫人三分薄面。”
  袁谭哭笑不得。“若是不给面子,是不是连封侯都不可能?”
  蒋干笑而不语,不紧不慢地摇着扇子,感慨地说道:“这邺城虽在河北,夏天却还是热得很。好在秋天快到了,没几天就凉了。”
  袁谭听得分明,忍不住笑骂了一句,用力拍着凭几扶手,一声长叹。“蛟龙失水,虎落平阳,我如今算是知道了。蒋子翼,你也别得意太早,逼急了我,索性降了大耳贼,反咬你们一口。别的且不说,先一刀剁了你这个利口贼。”
  蒋干摇摇头,云淡风轻。“以大王的智慧,必不会出此下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7/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