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0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3/1332

  青龙偃月刀即将斩上张辽矛头的刹那间,张辽的战马向右前方窜出,两人之间的距离突然拉开,增大了两三尺。这两三尺看似不起眼,却让关羽的招数都落了空,他的长刀没能磕着张辽的矛头,张辽的矛头继续向前挺刺。关羽吃了一惊,来不及多想,顺势变招,扭身,抬刀,刀头下沉,刀尾抬起,青龙偃月刀倒提,向外猛推,险而又险的推开了张辽的长矛。
  即便如此,张辽的矛头还是贴着关羽的左臂滑了过去,在绿色的战袍上挑开一个口子。
  关羽心头一沉,有种不祥的预感。张飞说张辽和他武艺相当,现在看来,就算张飞没有说谎,如今的张辽也不是当初的张辽可比,武艺怕是又上了一个境界。想来也是,当初的张辽虽然跟着吕布这样的高手,却有公务缠身,哪能和现在一样天天在军营里,什么事也不管,只管练兵习武。更何况孙策的身边还有那么多高手,随时可以和他切磋。如果他没有进步,恐怕也不能在孙策身边立足。
  稍有疏忽,一世英名怕是要毁于一旦。
  关羽不敢大意,打起精神,全力以赴,与张辽战在一起。
第2246章
骑虎难下
  营门楼上,孙策打量着远处正在鏖战的二人,轻笑了两声。
  “子扬,你对武艺的见解远在关羽之上。孤甚是好奇,你若与人动手,又能到何等境界。”
  刘晔心中喜悦,微微欠身,笑道:“臣眼高手低,练习太少,只能对付中人以下,遇到真正的高手没什么胜算。正如关羽,对付普通将领,或是强攻,或是突袭,都能手到擒来,与真正的高手对阵,阵而后战,必败无疑。”
  孙策笑着点点头。刘晔与郭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刘晔有武艺在身,而且水平不低。他一眼看出关羽手中青龙偃月刀的短处,这种武器更适合混战时以强欺弱,不适合高手之间的一对一决斗。枪为百兵之王,不管是战场还是游场,枪矛类兵器都是优势最明显的,刀则略逊一筹。别的不说,长度就要短一大截,要想对付用枪高手,首先要近身才行。
  可是真正的高手岂能让对手轻易近身,更何况是骑战。这不仅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精湛的骑术。战马就是骑士的双脚,骑术就相当于步法,骑术不精,就等于步法不活,如何近身?
  关羽的骑术当然不差,可是和张辽比起来,那还是有点距离的。张辽追随吕布时经常陪吕布习武,不论是兵器、武艺还是骑术,吕布都不弱于关羽,张辽早就熟悉了这种情况,如今与关羽对阵,自然是游刃有余。能不能战胜关羽且两说,全身而退却是有把握的。
  刘晔建议派张辽迎战关羽,可谓是捏住了关羽的软肋。
  孙策从刘晔想到了荀攸,看来谋士也应该练练武。人的思维方式受身体条件的影响很大。练武不仅能强壮体魄,思维敏捷,还能培养人的冒险能力。冒险不仅需要胆识和勇气,更要有实施的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亲自上阵。荀攸、刘晔都俱备这样的胆识和能力,这才能成为一流的谋士。
  郭嘉不好练武,多少有些吃亏。他现在练的是五禽戏,养生是足够了,攻击性却略有欠缺。
  甄像走了过来。“大王,甄俨请见,在中军等候。”
  孙策回头看了一下刘晔。“子扬,这里由你应付。”
  “喏。”刘晔欣然受命。
  孙策下了营楼,上了马,与甄像一起向中军走去,一边走一边问些甄俨的情况。刘备占据中山之前,甄俨预感冀北形势有变,就让族中子弟奔赴辽东、江东,他自己留下维持家族,与刘备周旋,并暗中通报消息。孙策能够如此迅速进入冀北,直抵中山,甄俨提供的情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昨天到达卢奴之后,他还没立下大营,就派人去毋极请甄俨请来。甄俨第二天就赶到了,可见盼这一天也盼得很久了。
  孙策来到中军,见甄俨正站在中军大帐前,孙权也在,两人相距数步,却没什么交谈。孙策下了马,招呼甄俨、孙权进帐,先让孙权汇报情况。
  大军围城,需要打造伐木取柴,攻城器械,孙权所在营就负责这件事。他是来向孙策汇报对周围山林的走访情况。卢奴附近没有大山,只有一些丘陵,而这些丘陵中有不少是历代中山王的陵寢,上面有不少新建的祭礼用建筑。如果上山取木,难免会破坏这些建筑。
  孙策有些意外,问甄俨道:“刘备在中山大兴土木了?”
  甄俨点点头。“中山靖王墓被盗,民间传言是他冒充中山靖王之后所致,所以他为历代中山王修复了陵寢,四时祭祀,其实都是心虚的表现。奇人东方朔早就预见,刘备并非中山靖王之后,也不会有子嗣。如今百姓都说毛王后所生之子并非刘备血脉,而是与人私通所生。刘备上次作战伤了肾,已经不能生育了,为此还杀了两个医匠呢。”
  “此事是真是假?”
  甄俨笑了笑。“应该是真的。我曾亲耳听其中一个医匠的家人说过,这医匠在此类伤病上小有名气。”
  孙策心领神会,没有再问,让孙权不要有顾忌,该采的就采,留下几根最大的就行,不要采光了,更不准趁机盗掘。不管怎么说,中山王陵毕竟是古迹,不能随意破坏。
  孙权领命去了。
  孙策命人备酒,与甄俨叙旧,了解冀北形势。
  ……
  转眼间,关羽与张辽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负。
  张辽举矛示意,战马力疲,体力不足,要换一匹马再战。这是比武惯例,关羽也不好阻止,心里却郁闷得不行。张辽有马可换,他却没有第二匹赤菟。按照这个形势,他想战胜张辽是不太现实了,僵持下去,反倒可能因为马力不足而落下风。
  赤菟再强,毕竟也有力竭的时候,最明智的选择无疑是罢手。可是要他主动求和,他又觉得很丢脸。张飞当初与张辽对阵,可是略胜一筹的,他如果不能战胜张辽,主动求和,岂不是表示自己不如张飞?
  就在关羽犹豫的时候,张辽已经换好了马,再次轻驰而来。他举起长矛笑道:“关侯,这一次,一定要分个胜负。”
  关羽哼了一声,二话不说,催马上前,挥刀直扑张辽。恋战无益,他想速战速决。对冲对他不利,他要抢攻,拖着张辽进入缠斗,以便发挥他青龙偃月刀的优势。
  张辽早有准备,踢马前冲,举矛便刺。关羽挥刀磕开,纵马强突。赤菟向前一跃,径直抢到张辽马前。张辽见关羽来势凶猛,胯下战马被赤菟的气势所迫,有些慌乱,不慌不忙,矛头一沉,刺向赤菟的额心,“唰唰唰”连刺三矛。
  关羽吃了一惊,连忙勒住坐骑,同时挥刀格挡。他只有这一匹赤菟,若被张辽刺伤,以后再想找到一匹合乎心意的战马几乎不可能。他气急败坏,厉声喝道:“张文远,我敬你是个豪杰,这才与你比武,你怎能做出伤马这样的下作手段,就不怕天下英雄耻笑吗?”
  张辽哈哈一笑。“关侯见谅。你这匹大宛马千金难得,气势如虎,辽之坐骑难当其锐,筋麻腿软,我不得不从权。不过关侯放心,辽并无伤马之意,只是略作阻止罢了。啧啧,关侯手中有龙刀,胯下有赤虎,纵横天下,能当关侯锋锐者不过二三子尔,辽有幸与关侯对阵百余合而不败,若能胜得一招半式,也可跻身英雄榜矣,何惧天下英雄耻笑?”
  关羽语塞。这么一说,他的确不能指责张辽,他的刀和马都是天下最强,张辽用的却是普通的长矛和战马,这本为就不是一场公平的比武,两人战成平手,他就是输了。如果不能战胜张辽,这场比武传出去,别人都会说张辽技高一筹,谁又会说张辽手段下作?
  强行突进,怕张辽伤了赤莬。不突进,又无法取胜。这可如何是好?关羽进退两难。
  见关羽犹豫,张辽也没有进逼,策马来回轻驰,一面让战马热身,一面故意刺激关羽。“关侯若是力竭,不妨休息片刻再战。”
  关羽哪里肯承认自己力竭,况且他也的确不是力竭,只是找不到破敌之策罢了。被张辽一激,他无暇思考,再次策马上前,与张辽交手,只是不再正面强突,而是与张辽同向而行,希望从侧面抢入张辽的防守。从正面突击时,张辽可以利用长矛的长度优势攻击赤菟,从侧面逼近,就算张辽想攻击他的战马,他也可以挡住。
  两人进入缠斗局面,操控着战马,争夺最有利的位置。大多数人都是右手更灵活,在骑战时如果能抢占右侧的位置便是抢占了先机,左右是对用矛戟这样的刺击兵器来说。即使关羽用刀,可以用右手单刀挥发,向右扫击,也不如双手持刀,向左侧劈砍。
  骑术再一次决定了胜负。张辽的骑术明显更胜一筹,抓住一个机会,抢占了右侧的位置,就再也没让关羽夺回去。他双手挺矛,连续刺击,招招不离关羽后背、右肋,关羽却只能侧着身子,被动的格挡,偶尔才能还击一两招。虽说以关羽的膂力和武艺,再加上青龙偃月刀的重量,哪怕是单手挥击也威力不俗,普通人难当一击,但张辽显然不在此列,他的膂力虽不如关羽,却也不俗,双手持矛格挡关羽的单手挥击毫不费力,还有足够的力量反击,反搞得关羽有些紧张。
  两人再战数十合,正当关羽气沮,打算就此罢休的时候,张辽抓住这个机会,一矛刺破了关羽的右臂战袍,“嗤啦”一声,关羽的半个袖子被长矛挑落,被风一吹,飘飘扬扬,半天才落在地上。
  关羽原本就红的脸顿时红得像猪肝。他提刀怒视张辽,沉声道:“张文远,休要欺人太甚,当关某真不能取尔首级吗?”
  张辽勒住坐骑,拱手致歉。“关侯息怒。辽一时不慎,毁了关侯的锦衣,惭愧惭愧。请关侯先回营,辽当备新衣一袭,再向关侯请罪。”
  关羽勃然大怒,也不理张辽,拨马就准备回营。他心里清楚,事到如今,走为上计,再纠缠下去就是不是战袍的问题了。他刚刚驰出百余步,一骑从吴军大营中奔来,大声喊道:
  “大王将至,请关侯留步。”
第2247章
斩青龙
  关羽勒住坐骑,转身一看,见是庞德,倒不好强行离开,只好拨转马头,继续等待。他虽然留下了,却不愿意再和张辽说话,绷着一张大红脸,一言不发。
  张辽与庞德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一笑,再次向关羽致歉,拨马回营,向刘晔交差去了。庞德四下一看,见地上有半截战袍衣袖,便踢马上前,用手中千军破的刀尖挑起,大声说道:“关侯,这是你落下的衣袖吗?这中山国的布真是不结实啊,风都能吹破?”他摇摇头,又自言自语道:“常听人说中山断袖多,我还不信,今天真是见识了。”
  关羽一听,气得七窍生烟。他原本不想搭理庞德,可是断袖二字实在太刺耳。中山靖王墓里被盗的那块石碑上说刘备有断袖之癖,他和张飞都是刘备的男宠,就已经很难听了,好在没人敢当着他们的面说,他可以装不知道,现在庞德当着他的面说,他如果再不回应,掉在地上的就不仅是袖子了,还有他甚至整个中山国的脸面。
  “贱奴,岂敢胡言乱语?不怕关某斩尔首级乎?”
  庞德哈哈一笑,单手举起明晃晃的千军破,直指关羽面门。“关侯当庞某是三岁小儿么,出言恫吓?庞某不才,愿领教关侯刀法。”
  关羽大怒,二话不说,踢马就向前冲,挥刀猛劈。
  庞德早有准备,挺千军破,与关羽战在一处。两刀相交,“丁丁当当”一阵乱响,火星四溅,转眼间就换了十余合。关羽怒盛之下,刀刀全力以赴,恨不得一刀将庞德斩于马下,但庞德有备而来,刚才又看着张辽与关羽大战近两百合,对关羽的刀法一清二楚,不求伤人,先于自保,守得严密。虽说手心、肩膀被震得发麻,却也没让关羽得手,不露一丝怯意。
  关羽已经与张辽大战一场,气力原本不足,再被庞德“断袖”二字激得气血浮动,一口气连劈十余刀,气力便难以为继。庞德感觉到他的力量中断,立刻反击抢攻,千军破舞得如雪花一般,将关羽裹在其中。
  义从步骑都用千军破作为主战兵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原本也是千军破,只是加大了刀身,增加了刀刃的弧度,强化了劈砍能力,却弱化了刺击的威力,也对使用者的膂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质上是专为关羽打造的个人兵器,实用性远不如千军破。
  义从步骑是孙策最精锐的力量,向来都是用最好的军械。黄承彦研究合金一有成果,制出新式军械,首先供应义从步骑。庞德手中这口千军破正是如此,看起来与之前的千军破没什么区别,实际上所用的钢材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合金材料,超出青龙偃月刀整整两代技术优势,被青龙偃月刀连砍十几刀也没断,只是留下了一些斫击的痕迹。
  但庞德反攻,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却有些承受不住,粗壮的刀杆、厚重的刀身还没什么大问题,刀刃却遭受了重创,一阵连续的撞击后,原本光滑如月的刀刃出现了好几个缺口,如同锯齿,刀身上的青龙也被砍出几道印痕,断为几截,面目全非,精神全无。
  关羽大惊失色,抽身急退,跳出战圈。他勒住赤菟,打量着手中变了模样,凄凉不堪的青龙偃月刀,心中的惊骇无法言表。“你……你用的是什么兵器?”
  “千军破。”庞德横刀立马,淡淡地说道:“义从骑的制式兵器,当然不如关侯的青龙偃月刀威武,不过都是黄大匠的心血。”他嘴角微微一挑。“关侯倚此刀纵横幽冀,可对黄大匠心存半点感激,可还记得吴王赐刀之恩?手持此刀,与吴王对阵,关侯报恩的方式还真是少见啊,令庞某大开眼界。”
  关羽脸涨得通红,却无言以对。他看了一眼远处的吴军营门,一声长叹,拨马就走。
  庞德看着关羽远去,也转身回营。进了大营,庞德翻身下马,向正在等候的刘晔躬身一拜。“军师,德无能,未能斩断青龙偃月刀。”
  刘晔笑笑。“无妨,刀虽未断,青龙已死。走吧,我们回中军,准备下一步。”
  ……
  关羽回到大营,下了马,提着刀进了大帐,将所有的掾吏都轰了出去,一个人坐在帐中,看着破损的青龙偃月刀,抚着刀上残缺不全的龙纹,心中五味杂陈。
  得刀以来,此刀随他东征西讨,从未离身,斩颜良,诛高览,都是倚仗此刀立功,可谓是所向披靡。幽冀童谣中青龙刀高居榜首,力压刘备的青云、赤霞双剑和张飞的丈八蛇矛。他一度以为青龙偃月刀便是天下最强的兵器,无他物可比,就算黄承彦本人也不能打造出更好的兵器,孙策的霸王杀也要甘拜下风。
  但事实是如此残酷,根本无须孙策的霸王杀出手,义从营所用的制式兵器就能将青龙偃月刀斩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在展示了吴军在冶炼优势的同时,也提醒了他一个问题:青龙偃月刀本是吴王所赠,可以胜任何人,唯独不能胜吴王。
  推而论之,哪怕刘备可以战胜任何人,他也无法战胜吴王。他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吴王所赐,至少是吴王的指点。如果不是吴王提醒,刘备甚至不会回幽州。这一切都在吴王的计划之中,今天的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也许,向吴王称臣,是刘备和中山国的唯一出路。
  此念一起,关羽便有些犹豫。劝刘备向孙策投降?这似乎有些不妥。虽说孙策包围了卢奴,但他孤军深入,兵力也只有三万余,一旦刘备率部回援,双方决战,至少刘备还是有机会的。集结幽冀兵力,刘备现在能动用的兵力至少六七万人,是孙策的两倍有余。
  两倍又如何?孙策率领的都是精锐,岂是刘备所领的幽冀之众可比。
  关羽心中忐忑,一时决断不下,但他觉得就算不能劝刘备投降,提醒刘备小心些总是应该的。他决定给刘备写一封信。铺开纸笔,关羽斟字酌句,希望能表达出自己的担忧,又不露怯。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从来没写过这样的书信。
  就在关羽涂涂改改,数易其稿,还是不能决定的时候,孙策派人送来了书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孤与云长一别,虽久未谋面,却常闻云长笑傲北疆,纵横无敌,甚是欣慰,今虽为敌,欲与云长阵前相见,叙叙别情。不料云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战张辽不胜,裂衣断袖,二战庞德受挫,青龙偃月刀亦不复当年之锐,实在可惜。既然如此,不见也罢。孤不日攻取卢奴,灭中山,解民于水火。云长欲战,孤命将授兵,以待云长。云长欲退,且作壁上观。今奉上锦衣一袭,为云长掩体遮羞,望云长识时务,明形势,莫作无谓之斗。若能称臣,共平天下,自当重铸龙刀,否则云长当退隐尽孝,生儿育女,为关氏延嗣为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