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0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7/1332

  两人你一子,我一子,交起手来。司马懿的棋下得很慢,经常停下来思考。杨修却几乎不思考,随手而落。法正在一旁看着,脸上的神色却越来越凝重。他看得出,司马懿的棋力与杨修相差太远,刚刚进入中盘就露出了败象。
  他诧异地看了杨修一眼,心中忽然一动。杨修被他软禁了大半年,足迹不出这个院子,甚至连楼都不怎么下,平时也没有访客,天天见面的只有曹昂、曹植兄弟,卞夫人偶尔会来拜见,但是他对外面的事还是一清二楚。他是怎么传递消息的,法正已经盘查了很久,却一点头绪也没有。
  看到杨修下棋,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疏忽了一件事。半年前,他刚刚软禁杨修的时候,和杨修下过几局,杨修的棋力可没这么强。这段时间他又没有和高手对弈,怎么会有这么明显的提升?有人与杨修暗中保持联络,而且应该是个围棋高手。他们传递消息的手段很可能就是棋谱或者类似的东西。
  法正站在一旁,看似看杨修与司马懿下棋,脑子里却在思考长安有名的棋手,想着谁有可能与杨修联络,又能接触到相关的消息,并圈定了几个人选。
  不知不觉,棋局已经结束,司马懿平静的收拾着棋盘,又道:“公子棋力大增,懿斗胆,敢请让一子。”
  杨修笑笑。“仲达,下棋输了还可以重来,交错朋友可是会送命的。河内司马家蛰伏了这么多年,可别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司马懿笑笑。“多谢公子教诲。请。”
  法正站在一旁,没人搭理,心情很不好,偏偏又不能独自离去。他不能让司马懿与杨修独处。司马懿奉刘备之命来结盟,两人见了七八次,深谈也有四五次,但他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法正还是不敢肯定。司马懿虽然年轻几岁,心思却极为深沉,让人捉摸不透。
  法正正在考虑,杨修忽然说道:“法孝直,戏志才殷鉴在前,你要注意养生啊,不要太劳累,要不然会夭寿的。”
  法正忍不住反唇相讥。“我也想和长史一样无所用心,奈何没有长史这样的天资。若是长史能指点一二,我感激不尽。”
  “我倒是可以指点你,只怕你不能遵行。”
  “只要长史不是劝我投降,别的我都可以照办。”
  “为什么要劝你投降?”杨修笑道:“你降与不降有什么区别?我大吴军师处人才济济,参军逾百,不差你一个。”
  法正的脸色很难看。“那倒要请教长史,我当如何做,才能多活几年?”
  “量力而行,问心无愧就可以了,有些事不是你能左右的。凡事都有度,过了那个度,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害人害己。就比如这棋子,以你的能力,只能掌控十三道,你偏要挑战十七道,甚至十九道,不是自取其辱吗?”
  “长史能掌控多少道?”
  杨修咧嘴一笑。“就目前而言,十九道绰绰有余,未逢敌手。”
  “山子道、王九真、郭凯也不是你的对手?”
  杨修笑而不语。法正哼了一声,一甩袖子,转过身,向楼梯走去。背过身的那一刻,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得意。他知道该找谁去查证杨修的消息来源了。
  司马懿放下了手中的棋子,看着杨修。“公子以为,我能掌控多少道?”
  “十五道,若能摒弃杂念,潜心修习,十七道也没什么问题。十九道么,非你能及。”
  “多谢公子。”司马懿起身,拱手再拜,离席而去。杨修也没说什么,指了指曹植。“小子,你来。”说着,又将棋盘对换了一下,接过了司马懿的残局。曹植美滋滋的拈起棋子,与杨修对弈起来。
  司马懿下了楼,法正就在廊下站着,听到脚步声,回头看了司马懿一眼,笑道:“如何?让你不要见,你偏要见,白白受他羞辱。”
  司马懿笑道:“当年在洛阳,我便与他相识,如今往来多次,不见一次,实在有悖朋友之义。”
  法正眼神闪烁,沉吟片刻。“仲达,你是能掌控十七道棋局的人,能不能告诉我这只能掌控十三道棋局的人,这长安之局该怎么破?”
第2269章
三人行
  司马懿笑了一声:“法君,恕懿放肆,你中计了。”
  “哦?”法正侧过身子,扭头看看司马懿,脸上在笑,眼中却一点笑意也没有,反倒有些不快。
  “法君,你之所以不杀杨修,想必是因为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的家世。没错,杨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我河内司马也不例外。与汝南袁氏不同,弘农杨氏历代都是朝廷的忠臣,即使杨文先投效孙策,依然是为朝廷牺牲个人荣辱,令人敬佩。杀了杨修,会让蜀王被人非议。”
  法正不置可否。
  “事莫大于生死,既然不能杀,那法君就没什么能威胁到杨修的,嬉笑怒骂,只能由他,与他斗气也不过是口舌之辩,于事无补。围棋小道尔,十三道如何,十九道又如何?山子道、王九真、郭凯都是个中高手,可他们能像杨修一般放言无忌吗?”
  法正笑笑,也不解释。他可不是想和杨修斗气,而是想找到杨修与外界联络的方式。
  “至于长安之局……”司马懿停住了脚步,法正一愣,回头才发现曹彰从外面奔了进来,光着膀子,衣服系在腰间,像头虎似的冲了过来,几乎要撞上法正。司马懿伸手去挡。法正一看,开口想要提醒,已经慢了,曹彰两眼一瞪,顺势抓住司马懿的手臂,矮身抢入,另一只手抓住了司马懿的腰带,也没见他如何用力,就将司马懿举了起来。
  司马懿一阵慌乱,法正也有些着急,连忙说道:“三王子,赶紧放下!他不是要袭击你……”
  曹彰“哦”了一声,顺手一扔,将司马懿扔在地上。虽然他没有刻意用力,司马懿这一下也摔得不轻,侧卧在地,半天没爬起来。法正气得脸发白,曹彰却一脸无辜,转身上楼去了。法正连忙上前,将司马懿扶起,很不好意思。“仲达,是我交待不周,三王子这是冲着我来的,没想到连累了你。”
  “无妨,无妨。”司马懿苦着脸。“法君不必自责,是我自己没反应过来。早就知道这位蜀国三王子天生神力,今天算是领教了。算了,他没摔死我已经是手下留情了。法君,不好意思,我这腰怕是闪了,无法坐立,要先回去了。”
  法正本想问问司马懿破局之道,出了这么个意外,只好放弃,命人送司马懿出门,让他先回去养伤。送走司马懿,法正抬头看了一下楼上,见曹彰正躲在栏杆后面向下看,见他看过去,曹彰还做了个鬼脸,气得一甩袖子,回自己的院子去了。
  刚走到门口,他忽然听到杨修的声音,不轻不重,懒洋洋的,听着就让人生气。“小子,你别太得意,你真以为你摔倒了司马懿?”
  曹彰大声说道:“当然,好多人都看到了。”听起来很不服气。
  “嘿嘿,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别说你当面冲过去,就算你从背后冲过去,你也未必有机会。你可知道这司马家的二小子有个狼顾的绝技?等你挨完揍,再去看他,我保证他一点事也没有。”
  “狼顾,那是什么本事?”
  楼上的曹彰不清楚什么是狼顾,院门外的法正心里却咯噔一下。狼顾之相主多疑而贪婪,他也知道司马懿并非文弱书生,武艺还不错,怎么会轻易被曹彰摔倒,而且摔成重伤?
  他不会是故意的吧?
  ……
  司马懿是被抬进房间的。
  司马防听到消息,匆匆赶来,走进司马懿的房间,却见司马懿站在窗前,神色从容,一点也看不出受伤的迹象。司马防松了一口气,放慢脚步,神情严肃地说道:“怎么回事?”
  司马懿上前施礼。“父亲请坐,容儿细禀。”
  司马防入座,司马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包括他被曹彰摔了一下。与法正的看法不同,司马懿觉得曹彰就是冲着他来的,因为他和法正走得太近了,曹彰不喜欢他,故意找他麻烦。他早有防备,伤得并不重,只是借着这个由头离开而已。
  “让父亲担心了。”司马懿再拜。
  得知司马懿伤势不重,司马防松了一口气。三个成年的儿子中,他对司马懿期望最高。如果被曹彰摔坏了,他绝对不会原谅曹操。
  “法正此人如何?”
  “聪明外露,心胸狭隘,长于临阵争锋,短于朝堂权谋。关中局势延滞至此,他就是问题所在。杨修看破了他的短处,故意激他,将他留在关中。”
  司马防抚着长须,沉吟片刻。“你打算等他主动上门请教?”
  “在他的属吏面前,他听不进任何意见。”
  司马防叹息道:“玄德先生后继无人,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啊。仲达,你打算如何破局?”
  “我……还没想好。”
  “还没想好?”司马防沉下了脸。“没想好,你就引法正前来问计?”
  “父亲,我有一事未决,想请父亲指点。”
  “说。”
  “天命在谁?”
  司马防抚着胡须,沉吟良久。“你以为呢?”
  司马懿没有回答,自言自语道:“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如今天子驾崩数月,新帝不能登基,诸侯互相攻伐,朝廷尊严扫地,大汉火德将终已是必然。天命将在蜀王乎,将在中山王乎?”
  “在蜀王又如何,在中山王又如何?”
  “若在蜀王,当使蜀王与西凉人结盟,以关中为腹心,以凉州为背,并益为双臂,半有天下,与吴争衡。若在中山王,当使中山王与西凉人结盟,三分天下。如此,关中得失便为胜负之枢,不可予人。”
  司马防说道:“蜀王有巴蜀,若能与凉州人结盟,则半有天下。中山王新败,损兵折将,他还有机会吗?你欲行吕不韦故技,不妨先想想吕不韦的下场。依我看,那中山王可不是什么仁君。”
  司马懿笑了。“古来雄主多残忍,大臣若想善始善终,与其选择英主,不如选择弱君。吕不韦的错不在选择了异人,而在选择了嬴政,是以能善始,而不能善终。中山王固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蜀王又能好到哪儿去?当初他任洛阳北部尉,为了立威,可是活活打死了蹇图。”
  司马防反复权衡,还是难以决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河内司马氏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毁于一旦。
  “此事须从长计议。”司马防起身出了门,站在廊下,仰头看了一会儿天,又说了一遍。“从长计议。”
  “喏。”司马懿躬身而言,目送司马防离开。司马防高大挺直的身影刚刚消失在门外,司马孚就闪身走了进来,灿然一笑。他和司马懿只差一岁,一向与司马懿亲近,就像司马懿的影子一样。
  “又骗谁了?”
  司马懿瞪了司马孚一眼。“管好你的嘴。”
  “放心吧,我什么时候坏过你的事?”
  司马懿笑笑,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包括他与司马防说的话。司马孚听完,撇撇嘴。“怪不得阿翁神情凝重。二兄,你怕是吓着他了。”
  司马懿没吭声。他也有些后悔。司马防为人刚正,却不通权变,所以这辈子在仕途上只能守成,无法进取。让他做选择的确是为难他的,按照他的想法,自然是依附蜀王曹操更好。曹操已经占据了益州,如果再得到凉州人的支持,控制关中和并州,就有了和孙策较量的机会。他与曹操关系也好,当年曾选拔曹操为洛阳北部尉,有这样的交情在,再加上劝说凉州人结盟的功劳,司马家的前途不会差。
  可是他不甘心,尤其是看到了法正之后。曹操先用戏志才,再用法正,可见相对于彬彬有礼的世家子弟,曹操更喜欢心性邪辟的寒门子弟,就算他依附曹操,将来也很难超过法正。
  一辈子屈居法正这样的人之下,想想就心寒。
  “二兄,你想过去吴国吗?胡孔明在南阳郡学任祭酒,有他引荐……”
  司马懿摇了摇头,打断了司马孚。“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7/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