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332

  凌统、张温互相看了两眼,意识到孙策心情不好,也没敢多吱声,行了礼,转身匆匆走了。
  孙策一抬头,看着稻香殿的殿门,却有些犹豫了。既然是汝颍系在出难题,他来找袁权商量有意义吗?袁权虽然不是袁衡,毕竟也是汝颍人,不能不有所偏袒。正犹豫着,袁权出现在殿门内,一身朴素的常服,两只衣袖卷到肘部,露出沾满面粉的手臂。
  看到面粉,孙策笑了,举步进了殿门。“姊姊,你看,我可是嗅着味儿来的。”
  “什么味儿?”袁权含笑反问。“烟火味,还是豉酱味?”
  “不管是什么味,总之不是血腥味。”孙策走到袁权面前,揽过袁权的肩膀,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嗯,还是原来的味道。”
  袁权用手肘推了孙策一下,脸上飞起红霞。“臣妾十年前就有迟暮之味了?”
  “十年前青春正年少,虽然香,却有些清淡,如今芳华正茂,还是一个味道,只是香气更浓,却不是什么迟暮之味。”
  “且。”袁权白了孙策一眼。“有大丧呢,大王可别乱开玩笑,连累臣妾吃瓜落,提前进冷宫。”
  “冷宫好啊,冷宫保鲜防腐,做个冰美人,免得你总把迟暮挂嘴边上。”
  “噗!”袁权忍俊不禁,笑容一展,随即又收了起来,忍得很辛苦。她摆了摆手臂,挣脱了孙策,进了东厨。孙策跟了进去,见灶上热气腾腾,热水将开,和好的面放在案上,包好的点心整整齐齐的放在笼屉里,小巧而精致。只是除了两个打下手的宫女,并没有看到其他的人。
  “宫里怎么这么安静?”
  “都去陪阿母了。”袁权命人去取茶杯来,孙策止住了,就在袁权身边坐定,端起她的茶杯喝了一口。袁权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继续做点心。“阿翁的灵柩送回来,暂时安放在紫金山下。阿母去陪着,每天祭拜,对棺而泣,王后她们自然要陪着。臣妾是个闲人,便留在宫里照应,闲着也是闲着,做些点心送去,也算是尽一份孝心。”
  孙策靠着食案,听着袁权说着闲话,一声不吭。他忽然觉得,就这么一直下去也挺好,至少不用考虑那些令人心烦的事。
  正说着,灶上蒸的点心好了,袁权起身,端下笼屉,打开笼盖,热气蒸腾而出,弥漫了整个厨房。雾气中,袁权拈起一枚小巧的点心,撅起嘴吹了吹,递到孙策嘴边。“尝尝,素馅的,建业城外沙洲上的芦蒿切丁,味道不太一样。”
  孙策张开,将点心轻轻咬破,一道略有些药味的清香在鼻端萦绕,温暖中带着几分清新。
  “如何?”
  “好吃。”
  “说得详细点。”
  孙策有点为难。他不是一个专业的食客,对食物的鉴赏能力有限,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他眨了好几下眼睛,搜肠刮肚,还是只有“好吃”二字。袁权笑了,在灶下添柴的宫女也忍不住笑了两声,随即又故作严肃,只是脸蛋被灶堂里的火映得红扑扑的。
  “看来大王的能力还是在治大国,不在烹小鲜。”袁权含笑忙碌着,嘴角挑起一道浅浅的弧。
  孙策又取过一枚点心,放进嘴里,慢慢的咀嚼着,同时也咀嚼着袁权的这句话。这句话看似随意,其实有深意。汉代虽以儒术治国,却不排斥黄老之言——汉代的儒本就兼有法术,只是权重不同——老子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更是常被人挂在嘴边上,以作为齐家治国不二的最佳证据,可是现在袁权将治大国与烹小鲜对立,这本身就在表明态度。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态度。家是家,国是国,齐家和治国的原则并不一致,家国不分的结果往往是国破家亡,孙坚战死就是典型的例子。以他征战多年的经验,他能不清楚孙权的优劣?但孙权是他的儿子,是不受长子重视的次子,他不能不有所提携、偏袒。
  孙策心里一暖。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袁权提过水壶来,为他续了些水。“大王不要误会,臣妾可不是想干政。臣妾见识有限,只能在这厨庖之内施展手段,登不上大雅之堂。”
  孙策斜睨着她,会心一笑。他默契的转换了话题,说些冀州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说到刘备儿子阿斗的大耳朵和长手臂。他当时第一眼看到时,也觉得这孩子有点像怪胎,一般人还真生不出来。由此可见,刘备受伤绝嗣就是甄俨等人搞的鬼,信的谣,他们用两个医匠的性命换来了刘备的六神无主,近乎绝望。知道自己不会再有血脉,刘备的斗志怕是去了一半,所以一听说中山被围,直接就跑了。
  孙策说得有趣,袁权却是不信,觉得孙策有故意贬损刘备的嫌疑。她是见过刘备的,刘备的耳朵的确不小,手臂也比别人长一些,却不至于像孙策说的那么夸张。照孙策那说法,刘备的儿子阿斗不是人的孩子,倒像是只猴。
  孙策哈哈大笑。“你没亲眼见过,不信也正常,等我俘虏了他们父子,你就知道我有没有骗你了。”
  ……
  孙策在稻香殿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吃完袁权准备的早餐,精神饱满地去上朝。刚出宫门,迎面就遇见了孙翊和曹英夫妇。孙策很惊讶,抬头看看天。“叔弼,你现在很用心啊,这么早就来了?有很多事要说?”
  孙翊有些尴尬,搓着手,吱吱唔唔地说不出话来。曹英欠身施礼,含笑道:“大王,你可别寒碜他了。他这么早入宫可不是为了公务,是为了权姊姊的早餐来的。”
  孙策一愣。“早餐?你们家没早餐吗,要到宫里来吃?”
  “妾手艺太差,做不出权姊姊那样的美味……”
  “你不仅手艺差,还懒。”孙策没好气地说道:“我看不是叔弼想吃权姊姊做的早餐,是你。”
  曹英有点窘。“呃……大王批评得是,妾既笨且懒,只能跟着丈夫到王兄家乞食。不过这也不能怨妾,到宫里乞食的又不是仅有我们夫妻,大王的几个弟妹都这样,只不过他们在紫金山陪王太后,不在大王眼前罢了。”
  “他们能一样吗?他们还没成家,你们可是成了家的人。”
  “成了家,也没分家啊。”曹英理直气壮。
  “分家?”孙策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打量着曹英。“你想怎么分?”
  曹英有些气短,讪笑着不敢说话。孙翊将她拉到身后,斥责道:“胡说八道什么,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又陪笑对孙策说道:“王兄,你别理她,她说话不过脑子的,他们曹家人都这样。你看她那兄长,当初娶了我姊,结果一开打,他就跑了,不仅不管我姊,连他儿子都不管,都赖在王兄身上。王兄你连外甥都管,总不能不管亲兄弟?”
  孙策点点头。“行,你们这夫妻档搞得不错,夫唱妇随啊。”他抬手指指孙翊。“回头我就和你二姊说,让她赶紧带着孩子去益州。”说完,转身就走。
  “别啊。”孙翊慌了,一边追孙策,一边追一边挥手示意曹英赶紧走。曹英吐吐舌头,飞奔去后宫。孙翊追上孙策,连连拱手求饶。“王兄,臣弟错了,臣弟错了还不行吗?你千万不能赶二姊走,这要是让母后知道了,臣弟不得被打死?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初二姊要嫁曹子修,母后可是不同意的,是王兄……”
  “是我的主意。”孙策停住脚步,盯着孙翊。“所以我一定会负责。如果不是我的主意呢?”
  孙翊眨着眼睛,一时反应不过来,不知道孙策究竟想说什么。孙策等了片刻,没等到想要的答案,不免有些失望。孙翊虽然进步不小,可是他在政治这方面的确没什么天赋,没有钟繇现场指导,他就没了主意。算了,不为难他了。“先去吃饭吧。”孙策摆摆手。“回头说说襄阳的事,还有……”孙策又停住,伸手指指孙翊。“分家。”
  孙翊如逢大赦,连声答应,飞也似的跑了。他进了后宫,来到稻香殿,袁权、曹英正在等他,见他进来,曹英连忙询问事情的经过。孙翊把他与孙策的话复述了一遍,端起一碗粥就喝。曹英转了转眼珠,若有所思。袁权看在眼里,却佯作不知,只是命人为孙翊端上点心。
第2275章
分家
  孙策绕过大殿,来到侧殿,张纮、虞翻正并肩站在廊下,听到脚步声,整理了一下衣服,迎了过来,双双施礼。孙策还礼,招呼他们一起进殿。陆绩、顾穆已经准备好了案几笔墨、茶水点心,站在一旁恭候。
  顾穆是顾雍的次子,顾劭的弟弟,比陆绩还要大两岁,却是陆绩的外甥,入宫时间也短,还要陆绩的指点,看起来有些拘谨,端茶时洒了一些水。孙策没说什么,顺手抹去。顾穆有些意外,却也松了一口气,转过头,冲着陆绩无声地笑了笑。
  陆绩很从容,递过一个鼓励的眼神,让顾穆不要太紧张。他跟着孙策这么久,知道孙策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发怒。顾穆放松了些,手脚也跟着麻利起来。
  说了几句闲话,孙策便切入主题。“张相、虞相,今年江东收支如何?”
  张纮也不谦虚。“大王,秋收刚刚结束,各郡还在统计,仅就臣了解到的丹阳、吴郡来说,情况还是不错的,相比于去年,粮食的产量增加了两成,总收入增加三成左右。只是如今基数大了,增幅不比前两年。另外还有一点,人口增多,消耗也在增加,盈余增速下降,具体数字还没出来,应该在百分之八到九之间。臣预计……”张纮顿了顿。“今年的全部盈余可能不太理想,会有百分之一到三的下降。”
  “主要开支是什么?”
  “军费。各战区的总兵力合计十七万五千余人,马九万七千余匹,再加上诸郡的郡兵,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已经超过收入的七成。支付了官俸和各郡学堂和诸堂祭酒、学子的开销后,剩下的就没多少了。骠骑将军大丧,又要花一笔钱……”
  听完张纮的简略汇报,孙策又转向虞翻,示意他把大致情况说一遍。虞翻的报告很简洁,今年的商税收入基本与去年持平,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交州、幽州生乱,业务骤减,商税减少,影响了总额;二是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出现了供应偏多,需求不足的情况,除了军用物资之外,其他的行业多多少少都遇到了滞销和竞争加剧、价格下降的问题,他最近正和麋竺以及海商会的人研讨,希望能找出解决办法。
  “二位辛苦了,当家不易。”
  张纮笑了。“大王这么说,臣等真是无地自容。说起来,臣等还是经验不足,很多办法看起来很好,真正落实起来难度却很大,既有我们考虑不周的问题,也有郡县的问题,哪怕是读过圣贤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尽忠职守,消极怠政的事屡见不鲜,处理起来也难,真要严格按条例,怕是一大半人要去职,不仅郡府县庭都要空了,首相府也要缺员三分之一。”
  “有这么严重?”
  虞翻苦笑道:“张相体恤下属,首相府还算好的。臣这计相府就更难了,不考核都不时有人要离职,臣每天都看到他们那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恨不得把他们全开除了。”
  “是不是你要求太高了?”
  “也不完全是。”张纮说道:“其实这一年多,虞相的性子已经缓了很多,至少臣不怎么听到他训人了。真正的症结在于兖州、冀州平定后,事务增加了近三成,现有的吏员数量不足,即使加班加点处理也很及时完成,导致各府寺都有些怨气。”
  孙策明白张纮的意思。他引入了精细化管理,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而各部门的架构还是按照以前的配置,人手不足,工作压力自然大。当工作量还在承受范围内的时候,增加俸禄能平息一部分抵触情绪,当工作量增加到无法承受的时候,增加俸禄也解决不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人手。
  增加人手不仅会增加开支,对于张纮、虞翻来说,还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体制改革,具体而言就是人事改革,如何选拔官吏。眼下各府寺的吏员辟除还是由各府寺的负责人自己掌控,增加属员有揽权的嫌疑,谁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只能一起提出。这还是他们相信孙策通情达理,不是那种猜忌之主,否则这么做更不合适,要多费很多口舌进行铺垫。
  孙策倒是不意外。经济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倒逼政治改革,这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早就有心理准备,而且做了事实上的准备——政务堂的设置就是第一步,只是一直没有挑明。张纮、虞翻都是聪明人,他们应该看出了这个关窍,所以没有急于征辟人才,而是把问题呈到了他的面前。
  人事权至关重要,如果抓不住,就会沦为公卿郡守培植私人的手段,不改不行。孙策和张纮、虞翻商量了一番后,决定将这件事作为一个正式的议题,提交朝会,由各部门联席商议,并请主持政务堂事务的杨彪、黄琬先拿出一个方案,到时候一起讨论。
  公务谈起来总是特别耗时间,不知不觉就是半天过去了,孙策留张纮、虞翻吃了午饭,下午接着谈,不时召见首相府、计相府的相关掾吏,就具体问题的情况、数据进行了解、分析。好在这些部门都在宫里,离得近,来去也方便。
  ……
  孙尚香带着徐节和几个羽林卫快步进了宫,正准备去偏殿,一眼看到孙翊坐在台阶下晒太阳,闭着眼睛,好不惬意,不免有些好奇。她走了过去,踢踢孙翊。孙翊睁开眼睛,抬起手,挡着阳光,看了孙尚香一眼,往一旁挪了挪,伸手拍拍自己刚刚坐的石阶。
  “小妹,坐,这儿热乎乎的,便宜你了。”
  孙尚香也不讲究,一屁股坐了下来,用胳膊肘拱拱孙翊。“你怎么坐这儿了?回事出了纰漏,被王兄罚了?”
  “胡说什么?”孙翊眼睛一瞪。“我警告你啊,你这是诽谤同僚。我是谁,荆襄的事情我哪件不清楚,还会出纰漏。倒是你……”孙翊脸色一变,放低了声音。“你和陆小龟天天在一起,还有心思做正事吗?”
  “你才胡说呢,谁天天在一起了。”孙尚香抬起就是一下,敲在孙翊的额头上,脸臊得通红。“还有,谁是陆小龟?谁起的这诨号?”
  “咕咕咕……”孙翊捂着嘴,窃笑起来。“你家那位不像龟吗?看起来慢吞吞的,没脾气,逮着谁咬一口就不放,非撕下一块肉来不可。再说了,这名字有什么不好,龟长寿啊,千年王八万年龟呢。”
  “你闭嘴!说正事,你坐这儿做甚?”孙尚香瞪起眼睛,故作严肃。
  毕竟在宫里,孙翊倒也不敢太放肆,凑在孙尚香的耳边嘀咕了几句,把情况说了一遍。他入宫是来汇报襄阳军事的,结果孙策和张纮、虞翻谈了一个上午还没结束,下午接着谈,眼看着两相府的掾吏来来往往,很可能今天都轮不到他们了。
  孙翊说话的功夫,孙尚香看到偏殿的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倒也没怀疑孙翊说的话,只是有点着急。她赶过来是汇报军务的,早知道孙策这么忙,她就不这么急着赶过来了。
  “唉,小妹,有一件事,我得跟你先通个气。”
  “什么事?”
  “王兄可能要分家。”
  “分家?”孙尚香愣了一下,猛地回过头,瞪着孙翊,声音陡然大了起来。“分什么家?”
  “你别瞪我啊,我也是……”孙翊习惯性的挠着头。“好吧,这件事也不能说跟我一点关系没有,都是阿英那笨女人啦。”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问道:“真要是分了家,你打算怎么办,还跟着王兄吗?”
  “分什么分!不能分!”孙尚香吼道。她急得满脸通红,一跃而起,用力踢了孙翊一脚。“回去管好你女人的那张破嘴,不懂就别乱说,分什么家,分什么家,阿翁刚走,你们就要分家,分你两间屋,你们回富春住去吧。”说完,不等孙翊说话,转身向偏殿奔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