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6/1332

  收到蒋钦的消息,得知吕蒙擅自决定,奔袭安邑,鲁肃很生气。
  吕蒙看似果决,实则鲁莽,而且将他推入被动之境,迫使他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渡河作战。且不说此举冒险,很可能遭受覆败,就算吕蒙得手,攻占了安邑,也不代表就是胜利。河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刘备绝不会坐观,河东世家也不会善罢甘休,一旦他们联手,吕蒙必然被围困在安邑,处境危险。
  他不能不救,但他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救,尤其是骑兵。兵力不足,又没有足够的骑兵,如何才能战胜拥有近万骑兵的刘备?就算侥幸取胜也是惨胜,未必还有余力解安邑之围。
  况且大王登基在即,这时候受挫,还有脸回去参加登基大典吗?
  辛毗也很意外,但他不像鲁肃那么恼火。他毕竟是军师,不会觉得吕蒙此举有冒犯之嫌,就算是,他也不会表现出来,还要帮吕蒙一把。吕蒙虽是武人,却是汝南人,算是汝颍系,而且是汝颍系中不多见的将领,与他还算亲近。
  辛毗对鲁肃说,关中之变仓促,没有人事先有准备,河东又是如此重要,吕蒙来不及请示,主动出兵也是迫不得已,虽然有失鲁莽,却也是积极求战的表现。这一点很像大王,每每出奇制胜。
  见辛毗抬出吴王,虽然明知辛毗是为吕蒙开脱,鲁肃也不好直言反驳。所有人都知道,吕蒙是吴王的爱将,是吴王一手调教出来的年轻将领,而且在之前的战事中,吕蒙已经展现了不俗的能力,并不是什么也不懂的新丁。他如果一味批评,很容易给人打压部下的不好印象。
  辛毗又说,吕蒙虽然是奇袭安邑,身边只有三千人,但这三千人都是真正的精锐。安邑城坚固,又有赵昂的配合,吕蒙应该能坚守一段时间。就算守不住大城,也可以退守内城,等待增援。看似冒险,其实胜算不小,都督大可不必紧张,倒是可以趁此机会夺取河东,进而攻取河内,对并州形成包围之势。
  至于兵力,虽然有困难,却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比如卢氏城的高顺部。
  鲁肃心领神会。原本他的目标是取关中,现在关中被杨修控制了,下一步的目标已经变成了并州。目前有可能参与围攻并州的除了他,还有四个人:沈友、全柔、徐琨和朱桓。以兵力而论,沈友最多,而且得幽州之利,有大量骑兵,其他人无法比拟。全柔、徐琨兵力有限,都在万人左右,但朱桓的兵力却比他多,至少有三万人。以目前的兵力论,他只能排到第三,很可能沦为配角。若能趁此机会攻占河东,立下战功,加官晋爵,他就有机会增兵,和朱桓并驾齐驱,甚至反超。
  弘农境内就有一支劲旅:高顺率领的并凉精兵,总兵力超过万人。关中入手,吕布的女儿也成了袁耀的妾,作为吕布旧部的高顺已经没有再战的意义,投降是迟早的事。高顺是良将,陷阵营是真正的精锐,麾下其他将士训练也很严格,如果能将他纳入麾下,对接下来的战事大有裨益。
  吴王称帝之后,平定天下的步伐必然加快,立功的机会不多了。
  鲁肃随即请辛毗作书急报建业,请求招抚高顺部的授权,同时派人与高顺接触,希望他能集结人马,一起增援河东。他又传书朱桓,请求朱桓率部增援,协同作战,尤其是骑兵。
  与此同时,鲁肃命令徐盛率部威胁河内,并寻找机会,看看能否通过三门峡,赶到陕县附近,维护粮道的安全,做好增援河东的准备。
  然后,鲁肃亲率一万步骑,赶往陕县。半路上,他接到了高顺的回复。高顺接受了鲁肃的建议,正率部赶往陕县与鲁肃会合。
  吕布阵亡,吕小环成了袁耀的妾之后,高顺就成了尴尬的存在。不久前,秦谊派人联络他,只是他还有朝廷的任命,身边的将领也有一大部分是朝廷任命的,并不完全听他指挥,他不敢轻举妄动。关中易手,这些人也没有了去路,能得到鲁肃的信任,参加河东作战,他们求之不得,甚至感激涕零。
  鲁肃松了一口气。高顺投降,不仅他解决了部分兵力问题,蒋钦的压力也小了很多,能抽出一部分兵力。只是这样一来,粮草的压力又增加了不少,尤其是在黄河航运受限的情况下。
  鲁肃赶到陕县,与高顺见面。高顺不仅带来了八千多步骑,还带了不少粮草。这一年多时间,高顺可没闲着,在成阳、卢氏一带屯田,收获颇丰,足以解决鲁肃担心的粮草问题。只是他来得匆忙,所以只带了一部分,剩下的还在路上,迟几天才能到。
  鲁肃大喜过望,信心大增。他觉得自己捡了个宝,而这都是多亏辛毗的提醒。
  欣喜过后,麻烦也来了。蒋钦派出的斥候回报,刘备已经率部进入河内,与河东世家一起,总兵力近七万人。张飞进驻黄河北岸的大阳县,正等着他们渡河。
第2300章
受制于人
  鲁肃只有民船。民船体积小,装不了几个人,而且无法提供弓弩掩护,可以偷渡,却不能强攻,要让数量有限的将士冒着对方的箭阵和骑兵冲击的危险强行登岸,和让他们去送死没什么区别。
  即使是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精锐也不行。
  蒋钦提出一个建议,沿函谷西行到潼关,寻找合适的地点渡河,避开张飞的阻击。他在这里驻守了两年多,对附近的地形比较熟悉,知道还有一些小津口可以渡河。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辛毗就否决了蒋钦的建议。张飞一直指挥骑兵,他抢占大阳,但注意力绝不仅仅是大阳,沿河地带都在他的监视之下。不管你在哪儿渡河,都无法避过他的阻击,骑兵的速度可比步卒、水师强太多了。就算让你偷袭得手,上了岸,行军途中也无法避免骑兵的冲击。一万精骑,一个突袭就可能将两万步卒冲垮。蒲坂至安邑有两百多里,一旦遇袭,很可能会全军覆没,此举过于冒险。
  虽然很着急,辛毗却找不到稳妥的办法,只能希望他们能够吸引刘备的主力,减轻吕蒙的压力,让他能多守一段时间,等待形势发生转变。河东眼下也就是五六万户,河东世家凑不出五万兵,他们很可能是虚张声势,就算真有五万兵也是滥竽充数,战力有限,想攻克安邑并非易事。
  现在就看双方还有没有其他的援军,谁又能先赶到。如果关中的援军先到,己方就有优势。如果并州的援军先到,那吕蒙就危险了,河东也有失守的可能。
  鲁肃同意辛毗的意见。即使他再乐观,也不相信阎温能够控制住并州。并州的情况很特殊,尤其是太原、上党二郡,既受中原文化薰染,又不失尚武之风,文武兼备的世家子弟很多,并州人因此很骄傲,不管是中原人还是边地人,都不放在眼里。王允就是其中的典型,不管是汝颍系的佼佼者荀彧,还是同属并州的无敌飞将吕布,他都不假以颜色,更别说凉州人了。王盖回到太原后,必然一呼百应,阎温要么死,要么走,要么就做个傀儡,连像赵昂一样向吴军求援都没机会。
  这也是他对吕蒙的擅自行动恼火的根本原因。吕蒙夺取安邑,是在河东的心脏扎了根钉子,却也让他措手不及,失去了主动权,受制于人。统兵作战,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
  无奈之下,他只能命蒋钦率领一部分民船,沿河上下,做出强渡的姿态,牵制刘备的兵力,尽可能为吕蒙减压,争取时间。
  ……
  鲁肃受阻于张飞的时候,刘备在颠軨坂也遇到了麻烦。
  颠軨坂古称岭阨,因在古虞国境内,又称虞坂,是中条山中的一道峡谷,是联结黄河谷地与涑水流域的要道,易守难关。出了中条山,向北不远就是河东最著名的盐池,向南就是黄河谷地,又有两条路可选:向东可去河内,向南由大阳渡河,可到陕县。
  吕蒙经过此地时就险些被阻,只是因为守军没有防备,才被他强攻得手。他深知此地的重要性,所以留下了一曲士卒,坚守要塞。奔袭安邑得手之后,他又派他的姊夫邓当带着一曲亲卫以及充足的粮草、箭矢赶来,下了死命令,只要还有一个人在,颠軨坂就不能丢,至少坚守一个月,否则就砍邓当的首级。
  虽然是姊夫,邓当对吕蒙却是言听计从。吕家、邓家能不能一飞冲天,希望全在吕蒙身上。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拼了命也要抓住。只要吕蒙能够成功,就算他战死,儿子也能在吕蒙的荫护下富贵无忧,不用再从底层一步步的做起。
  因此,邓当以身作则,亲自上阵指挥,将颠軨坂守得铁桶也似,刘备率部强攻了一天,伤亡过千,却还是无法前进一步。随刘备出征的河内将士大为震撼,士气受挫。这些人只知道吴军善战,却没想到善战到这个程度,如果吕蒙的部下也是如此,以安邑城的坚固,就算他们有十万人也未必能攻克。
  司马懿也颇为震惊。他立刻意识到,要想强行突破颠軨坂,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不可能,而十天半个月之后,杨修很可能已经稳定了关中,派来了援兵。他建议刘备留一些步卒进攻颠軨坂,余部绕过中条山,赶到蒲坂。
  与此同时,司马懿建议刘备派骑兵奔袭临汾,击溃白波谷的黄巾旧部。如果让这些黄巾军进入安邑城,与吕蒙合兵,吕蒙有了足够的兵力防守,安邑就更难攻克了。
  刘备欣然采纳,率部赶到大阳,命张飞、张郃率领五千骑驰援临汾城,又留三千步卒给崔瑜,守大阳,自己则率领步骑七千余人,赶往蒲坂,准备迎战关中方向来援军。又命人送信回河内,要求逢纪增派援兵,带够强攻硬弩,最好再准备一些抛石机,强攻颠軨坂。
  张飞、张郃率领五千骑兵,昼夜兼程,赶往临汾。两天后,他们到达闻喜,遇到了率部返回的裴潜。裴潜告诉他们,绛邑令贾逵击败了白波军,收复了临汾。白波军损失了一些人,退回白波谷去了。
  张飞松了一口气,正与裴潜商量下一步如何行动,刘备又传来消息,胡轸部到达冯翊临晋,身后可能还有大量的步卒赶来,大战一触即发,要求张飞、张郃赶回去增援。张飞不敢怠慢,将围困安邑的任务交给裴潜,率部匆匆返回。
  裴潜率领各家部曲,共三万余人,包围了安邑城。两天后,并州传来消息,王盖赶走了阎温,控制了并州,正在集结人马,不日即将赶往河东作战,先派三千骑兵驰援,其他步骑随后,总兵力大概有步骑两万余人。
  裴潜大喜,立刻将这个喜讯通报刘备。刘备收到消息也很兴奋,摩拳擦掌,准备迎战关中来的援军。
  ……
  吴六年,正月十五,酉时。
  夕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天边还有一丝余晖,建业城的大街小巷已经被花灯照亮,秦淮河更是被无数花舫打扮得流光溢彩,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即使隔着很远,也能感受到人群中欢快的气氛。
  孙策站在城楼上,俯瞰着建业城,眉头却皱得紧紧的。
  接连几日,关中、河东的羽檄如雪片般飞来,几乎每天都有新进展。这其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吕蒙突入河东,毋须枢密院的军师处进行推演,他也知道接下来河东会发生一些什么,一场双方都没有准备的战争骤然爆发,他打算缓一缓的计划还没来得及正式宣布就落空了。
  想立功的人很多啊。谁都想在开国大典上有一席之地,而且最好能往前站站。鲁肃如此,辛毗如此,吕蒙更是如此,就连一向低调的老狐狸贾诩都按捺不住。他自己也许不想抛头露面,但他身后的那些人却不能缺席这个重要场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没有人可以例外。
  “大王。”沮授走了过身,拱手施礼。
  孙策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颌首致意。“公与还没休息?”
  “刘子扬想去陪陪孩子去看灯,臣就和他调换了一下。臣的子女大了,不用臣陪。他也没走远,就在附近转转,如果大王有吩咐,随时可以传他回来。”
  孙策笑笑。刘晔居然会主动去陪孩子赏灯,这真是不多见。看来他慢慢从降臣的拘谨中缓过来了,倒是件好事。做人太紧张,做事就突然急功近利,就像当初他建议鲁肃突入关中一样。好在鲁肃、辛毗还算稳得住,没有听他的建议。
  只可惜这次容不得他们了。他们不愿意也得愿意,总不能看着吕蒙被人围攻,河东落入刘备之手。
  “公与,河东的战事,你怎么看?”
  “狭路相逢勇者胜。事起仓促,双方都准备不足,就看谁的基础扎实,看谁的应变能力强,看谁的配合好。就这几点而言,我军无疑都有明显优势。所谓劣势只在客地作战,不得地利、人和而已。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困难,从长远来看,河东坚持不了太久。”
  孙策不置可否,又问道:“你对吕蒙突入安邑如何看?”
  沮授没有立刻回答,思索了一会,突然笑了起来。“不知大王有没有听到一个评价,吕蒙此次突入河东,与任城之战时将军奔袭山阳有几分相似,都是集中精锐,突然出手,直击要害。”
  孙策点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个评价,而且知道是谁说的。消息传来,军师处就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吕蒙出奇制胜,值得嘉奖,并拿出了孙策当年夏亭之战为例证;一派则认为吕蒙既有擅命之嫌,又有自投险地之失,不值得赞许,以免有人准备效仿,无视军令森严。
  支持吕蒙的大部分是汝颍系,因为吕蒙是汝南人,是汝颍系中不多的将领,他们下意识地保护他。且不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因为派系站队站得如此不加掩饰,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军师处的这些年轻人啊,张扬惯了,有些不知轻重。沮授说的不知人和,不仅是前线将领之间有矛盾,也指军师处内部的派系斗争过于明目张胆。
第2301章
家业大了烦恼多
  孙策沉吟良久,叹了一口气,转身沿着城墙慢慢地踱起步来。沮授缓缓跟上。君臣二人互相沉默,与宫城外的热闹相比,这沉默别有一番味道。
  孤家寡人,大概就是这样。
  “公与,孤想听听你对官渡之战的意见,不知是否方便?”
  “当然可以,只是官渡之战前后半年,诸事繁杂,不知大王想从何听起?”
  “你就从袁本初为什么会突然起意,进兵兖州说起吧。孤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孙策转头看了沮授一眼。“你当时是什么意见,赞同还是反对?”
  沮授笑了两声。“臣当时是反对的,不过现在看来,其实这都不重要。袁本初终究不是大王的对手,败亡是迟早的事。或许他是对的,臣反而是错的。”
  “何以见得?”
  沮授沉默了片刻。“大王,臣冒昧敢问,如果有一个人,处处行事与众不同,发展势头迅猛,极有可能成为自己最强劲的对手,是先下手为强,趁他尚弱时消灭了,还是等一等,等自己做好准备再说?”
  孙策想到了刘备。对曹操,他反倒不怎么担心,益州的形势如此,曹操再善战也无济于事,人力毕竟有限,有些局限注定无法克服。刘备则不同,他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而且运气又好得爆棚,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因祸得福,若是真被他占了并州,并州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不断失血。
  并州的地形与益州不同,不仅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却又方便出击,随时可以威胁关中、三河、中原和冀州,而且与草原相通,方便得到战马资源,组建强大的骑兵。并州民风又特殊,世家允文允武,是出名将的地方。刘备不是阎温。幽并相邻,他更容易得到并州人的支持,也比阎温擅长笼络人心。加上宗室的身份,他对并州人的吸引力很大,有逢纪、司马懿辅佐,手腕也绝非阎温可比。在他的控制之下,并州将成为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从这个角度来说,利用这次河东大战的机会击杀刘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沮授要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不是没有人提过这个建议,孙策也不是没动过这个念头,但他反复权衡之后,否决了。
  “如果是我,我会等一等。”孙策慢慢地向前走。“战与不战,要看你究竟想要什么,是一场战斗的胜利,还是一场战争的胜利,又或者是百年大计。威胁无所不在,想把每一个潜在的威胁都扑灭在萌芽状态,这是不太现实的。与其如此,不如休养生息,壮大自己,不好战,不忘战,才是正道。”
  沮授眼神微闪,良久,他点了点头。“大王所言,自有道理,却非等闲人不能行,非得无比自信之人方可。袁本初不是这样的人,臣也不是,也许百年之内,都不会有第二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