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8/1332

  孙尚香兴奋莫名,如果不是孙策在场,险些蹦起来。
  孙策最后发表了意见,简单鼓励了孙尚香几句,随后又道:“沮祭酒是看你年轻,以鼓励为主,你不要得意忘形,辜负了沮祭酒的厚爱。回去好好准备,戒骄戒躁,争取拿一个优级乙等的好评。”
  孙尚香有些委屈,又有些不服。孙策这么说,摆明了就是不肯给她优级甲等。她非要好好准备一下,争取拿个优级甲等。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成绩,还有陆逊、徐节的一份功劳,集三人之力,难道还不能拿一个甲等?
  孙策没有理会孙尚香,转身又对孙翊说道:“叔弼,你的方案略显粗疏,计划也有些冒险,这些都要留意。从现在开始,你准备攻取益州的方略,到时候争取顺利通过质询,拿一个好评。若能拿到优级乙等,当可为攻取益州,平定天下出一份力。”
  孙翊大喜,躬身应喏。
第2339章
无路可走
  孙策约见了朱桓,在黄河之滨。
  朱桓这一年多过得很纠结,也很苦恼。前年一场大战让他声名鹊起,跻身名将之列,虽无都督之名,却有都督之实,而且是统率两督的大都督。但困扰也接踵而至,尤其是陆逊被贬之后,不少吴郡人都认为陆逊是为他代过,开始还只是指责,后来说的话就越来越难听。
  朱桓暴跳如雷,却又有口难辩,无处诉苦。谁能相信他的解释呢?他是主将,陆逊是副将,是军师,出了任何问题,他都要负主要责任。大战之后,他加官晋爵,陆逊却被罢免,不是为他代过是什么?
  见到孙策,朱桓还没说话,先叹了几口气,神情沮丧。
  孙策听到了朱桓的叹息声,却没说话。朱桓这一年过得如何,他是知道的,但朱桓没有向他提起过,他也就装不知道。有些成长中的痛必须由朱桓自己去化解,伤口好了,结成痂,会更有抵抗力。
  “休穆,马上就要跨河作战,进攻河内,你准备得如何?”
  朱桓鼓着腮帮子,有些憋气。孙策亲至,又有孙尚香在,进攻河内的任务不可能落在他的肩上,孙策问这个问题没什么实质意义,最多就是客套而已。可是他也不直接拒绝,这样做既不礼貌,也不理性。
  “臣愿为大王前驱,为大王开路搭桥。”
  “孤问的是你的方略。”
  朱桓苦笑。“大王,臣虽有一些想法,却没有军师参谋,粗陋得很,不敢有辱清听。”
  孙策转头看看朱桓,眉毛轻挑。“休穆,没给你安排军师,是不是很委屈?”
  朱桓耷拉着眼皮,很无奈。他的确很委屈。按照惯例,像他这样的将领都会安排军师,可是陆逊被贬之后,孙策一直没有安排其他人,这很容易让人觉得他前程不保,随时都可能被贬,风言风语的听了不少,他自己也患得患失。
  “休穆啊,军师是助手,不是鼓吹,有则备,无则缺。兖州无战事,只是练兵备战而已,要什么军师?还是说你朱休穆现在连练兵都要军师出主意了?”
  孙策的语气很平静,但话里透出的失望却很明显。朱桓心头一凛,下意识地挺直了身躯,躬身一拜。“大王,是臣……意气了,请大王处置。”
  “为将者,不仅要能战时用兵,攻城掠地,更要平时养心练意,顺境不骄,逆境不馁,方能灵台清明,不为外物所动。你高兴时意气风发,失意时垂头丧气,可不行啊。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你没准备,就算机会来了,你接得住吗?还是说你把希望都寄托在军师为你出谋划策上?”
  朱桓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孙策看看朱桓,没有再说下去。朱桓性急,敲打敲打就行了,用力过猛容易弄巧成拙。他虽算不上帅才,却也是江东不多见的方面之将,忠心毋庸置疑,是江东系的栋梁。与汝颍系、荆襄系甚至淮泗系相比,江东系在整体实力上没什么优势,要保护每一个潜在的人才。
  “兖州去年恢复得不错。”孙策转换了话题。“伯言有功,你能约束将士,不扰民,持重有威,也是有功之臣。至于安排将士协助百姓春耕秋收,就更难得了。休穆啊,兖州百姓对你可是一片赞誉之声,满伯宁、毛公孝对你的所作所为都很欣赏,建议孤嘉奖你呢。不过,这些都被孤压下了。你是江东子弟兵,为天下表率是应尽之事,你说呢?”
  被孙策夸了几句,又许为心腹,朱桓心中怨气大消。若不是刚才孙策训诫他要戒骄戒躁,他几乎要喜形于色。“大王所言甚是,其实臣也没有特地做什么,只是按照大王当年所说去做罢了。说起来,百姓是最知好歹的,哪怕是对他们好一点,他们都会记在心上。就因为春耕、秋收时帮了点忙,去年节前做年蒸时,主动来帮忙的百姓几乎挤破臣的营门,各种蔬菜瓜果尽有应有。”
  见朱桓说得开心,孙策也笑了。“是啊,百姓质朴,你对他们好,他们都记得。我们的将士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出身,任何时候都要记得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的就是保护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而不是去祸害他们。比起战无不胜,这一点是孤最上心的,你执行得好,孤很满意。”
  朱桓兴奋得脸色泛红。“多谢大王鼓励,臣一定牢记在心,再接再励,让江东子弟兵成为天下百姓的子弟兵。”
  “壮哉。”孙策抬起手,拍拍朱桓的肩膀。“有此一言,休穆当为名将,青史留名。你回去准备一下,此次进兵河内,能不能有冲锋陷阵的机会不好说,但肯定有你的用武之地。”
  “喏。”朱桓应道,声音大得连远处的关羽都为之侧目。
  ……
  温县,司马大宅。
  司马懿站在大院内,看着家人奴婢穿梭来往,将一件件家具搬到外面的马车上。孙策已经到了河南,河内即将迎来一场大战,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可以守住河内,不得不预先做些准备。
  司马懿决定搬到太原去,但细软搬得走,家具搬得走,田产、宅院却搬不走,司马氏世代经营的产业经此一迁,要损失大半,什么时候能恢复元气,他也说不清。
  为此,反对搬迁,主张向吴国称臣的意见不少。刘备已经死了,一个还在喝奶的娃儿能有什么用?这天下注定是吴王的,挣扎无益,不如早降,也许会损失田产,至少能保住宅第。况且冀州那边都有消息传来,吴王许诺,以五年为期,产业若是不增反减,由吴王补足。
  那个叫阿斗的小儿有这样的底气吗?司马懿执迷不悟,为名存实亡的中山国效力,简直是莫名其妙。
  司马懿也知道这么做不可理喻,但是他无法解释。事情上,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连卫觊都被赦免了,为什么他却被逼上了绝路,不得不跟着逢纪一条道走到黑。实际上,连逢纪都不太可能一条道走到黑,如果连并州都守不住,他相信逢纪会选择投降的。别人都觉得华歆因下邳陈氏的关系不肯效力孙策,他却觉得华歆言不由衷,可能另有隐情。
  司马懿阴着脸,想着心思,连有人靠近都没注意。等他意识到身边多了一个人,他下意识地伸手按剑,脖子转了一个夸张的角度,看向来人,见是杨俊,这才松了一口气。
  “季才兄,是你啊,吓我一跳。”
  杨俊转头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司马家仆人。“决定了?”
  司马懿眼神微黯,随即又故作轻松的笑了。“决定了。季才兄不是说我乃非常之人么,非常之人,自然要做些非常之事,随波逐流,岂是我辈当为?”
  杨俊苦笑。“这么说,倒是我害了你。仲达,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为。吴王仁德,人所共知,河内不知道有多少人盼着他来,你却……”
  司马懿眉头微皱。“这些人中包括季才兄吗?”
  杨俊沉默不语,一声叹息。司马懿抬手捏了捏鼻心,让自己的神情放松下来,无奈效果甚微。杨俊是河内名士,比他大十来岁,与他的兄长司马朗交好,却一直很赏识他。他能弱冠扬名,杨俊的品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对杨俊一向敬重,如今杨俊亲自登门相劝,他很感激。可他实在无法启齿,告诉杨俊真相。
  这不是他的选择,他根本没有选择。刘备败亡之后,留在长安的司马防四处活动,却一无所获。他的长兄司马朗去了河南,想找门路求见孙策的妹妹孙尚香,到现在还没有消息。是没找到机会,还是被拒绝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或许这就是他的宿命,也是司马家的宿命。
  见司马懿不说话,杨俊也没有再追问。人各有志,他和司马懿虽然亦师亦友,却不能指望司马懿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他,或许他有什么难言之隐也说不定。
  “仲达,我这次来,还受张家之托,有几句话想转告你。”
  “张家?”司马懿愣了一下,转头打量着杨俊,杨俊神情尴尬,无奈地拱拱手,刚准备说话,司马懿抬起手,轻轻按了按。“季才兄,我明白,张家故土难离,不愿离开河内,是吧?”
  杨俊点了点头。司马懿和平皋张家有婚约,张家的女儿张春华今年满十四,如果不是因为战事,也许该成亲了。可是现在孙策即将进兵河内,河内无险可守,司马懿却一心要做撼树的蚍蜉、挡车的螳螂,张家不愿意被司马懿连累,委托他来退婚。
  这桩婚事原本也是他提议的,现在也由他来结束,天经地义。他本想劝劝司马懿,让他认清现实,可是看这样子,司马懿是不太可能回头了。
  “本以为佳偶可得,不料竟是空欢喜一场。”司马懿仰天长叹。“有缘无份,奈何,奈何。”
第2340章
河内司马
  孙尚香顺利通过了军师处质询,只是没能如愿得到优级甲等的最高评价。
  这倒不是她的方案不够好,又或者军师处太严苛,而是因为王兄孙策的一票否决制。孙策认为这个方案持续的时间太长,动用的资源太多,稳健有余,考虑不周,算不上完美,必须降一级,只能评优级乙等。
  孙尚香说不上生气,却多少有些气闷。合三人之力,努力了这么久,还是差那么一点,却被王兄一句话否决了,要说不郁闷,绝对不是实情。
  陆逊、徐节倒是很坦然,陪着孙尚香出了中军大帐,赶往黄河边的大营,一路上开导孙尚香,解说孙策的良苦用心。孙尚香毕竟还是个少女,又对王兄没什么成见,很快就恢复了兴奋,兴致勃勃的讨论起进军河内的事来。质询通过,进军河内的任务已经落在她的肩上,接下来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他们且说且行,很快就到了大营门。大营前站着一个孤伶伶的身影,在初夏的月色中看起来格外落寞。孙尚香很奇怪,自从进驻河南之后,常有人来拜访,但等到半夜还不肯走的人却不多。
  “那是谁啊?”孙尚香勒住坐骑,问了一声。
  “司马朗。”陆逊早就看到了那个身影,催促道:“别理他,入营吧。”
  “又是他?”孙尚香挠挠头。司马朗多次求见,都被陆逊拒绝了,以至于她这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司马朗本人。陆逊对她说,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懿效忠刘备,鼓动河东世家起兵,如今刘备兵败身死,司马朗来求见,无非是想为司马懿甚至温县司马一族求情。兵法有云,战败而降,绝不姑息,否则投机的人会越来越多。她觉得陆逊说得有理,采纳了他的建议,一直没有见司马朗。
  可是今天,看到司马朗一个人站在这里,她不免心生不忍。夜露深重,即使身体再好的人经了夜露也会生病,更何况司马朗夏衣单薄,在这里等着又不能吃饭,腹中早就空了。
  孙尚香犹豫了片刻,还是拨转马头,向司马朗走去。徐节要拦,陆逊抬手虚按,示意她不要出声。孙尚香来到司马朗面前,勒住坐骑。
  “足下是……”
  见孙尚香过来。司马朗大喜过望,快步迎了上去,躬身一拜,递上名刺。“河内温县士子司马朗,字伯达,见过三将军。”
  “原来是司马君,天色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里?”
  “朗求见三将军,闻说三将军去见吴王了,担心错过,故在此等候。得见三将军,三生有幸,些许辛苦,不足挂齿。”
  孙尚香下了马,挽着马缰,打量着司马朗。司马朗身材高大,比孙尚香高出半头,此刻却低着头,弯着腰,恭恭敬敬,头都不敢抬。孙尚香心知肚明,心生怜悯,她刚要说话,陆逊走了过来。
  “司马伯达,你见三将军也没什么用,还是回去吧,令弟司马仲达自己选择了那条路,就只能自己负责。就算要请降,也该他自己来。”
  “陆军师,舍弟仲达……”
  孙尚香摆摆手,打断了司马朗,也拦住了陆逊。她知道陆逊对司马兄弟没什么好感,不可能帮他们。“司马君,大王已到洛阳,你直接去见他吧,其他人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司马朗拱手施礼。“多谢三将军指点。”他抬头看了孙尚香一眼,又道:“三将军虽是女子,不让须眉。若三将军进兵河内,乃河内百姓之福。”说完,向后退了两步,躬身又拜了一拜,转身去了。
  孙尚香很惊讶。她没想到司马朗这么干脆,一点也不纠缠,说走就走了。
  陆逊叹了一口气。“三将军,他在此苦等,求的就是这一句话。你看着吧,他肯定现在就去求见大王,而且是托着你的名义。”
  孙尚香将信将疑。
  ……
  司马朗离开孙尚香的大营,转身就来到中军求见,递上名刺,特地说明刚从三将军大营来,奉三将军之命求见吴王。看守中军大营的将士本来打算赶他走,可是一听说是孙尚香让他来的,倒不敢造次,立刻向中军通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