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332

  他身边的亲卫轰笑起来,充满了对段煨的不屑。
  樊稠掐着腰,来回转了两圈,叫来假校尉周彬。“让先上阵的兄弟披上两重铁甲,我看得不得劲,要小心些,别白白坏了兄弟们的性命。”
  周彬应了一声,转身去了。西凉军中铁甲数量有限,做不到人人有份,更别说身穿重甲了。樊稠爱惜将士,这也是他能得将士死力的根本原因。也正因为如此,他和段煨很不对付。
  樊稠背着手,来回转了两圈,不时的抬头看一眼远去,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可是最让他不安的却不是阵前那些古怪的弩车,而是段煨刚才说的话。
  张辽去哪儿了?
  张辽和孙策有没有勾结?谁也说不准。并州人德行不好,有背主的习惯,吕布如此,王允也是如此,张辽也不例外。他们能背叛以前的主公,就能背叛董太师,这让凉州众将对他们非常警惕。
  如果说张辽和孙策是旧识,现在孙策占据了南阳,在军中混得不顺心的张辽想去投奔故友,樊稠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樊稠不反对张辽去投孙策,人往高处走嘛,这很自然。可是大战之际,张辽突然失踪,这不能不让他警惕。
  樊稠很想去中军问问徐荣,可是几次抬腿,又收了回来。
  算了,等会儿再去吧,先试试孙策的成色。樊稠自我安慰道。
  就在樊稠纠结的时候,对面走出一个人,举着小旗,慢慢地走了过来。樊稠很诧异,不知道孙策这是搞什么鬼。他示意部下戒备,密切注意对面的行动,不要中了圈套。不过对面一直很安静,没有任何异常。那人走到面前,看了一眼,直接冲着樊稠走了过来,报上姓名,自称张博。
  “我是奉孙将军之命,来交换俘虏的。”
  樊稠一头雾水。这还没打呢,交换什么俘虏。不过,等张博报出一串名字,他就明白了。这些俘虏大部分是段煨的部下,郦城之战时被俘的,还有一部分是王方的部下,他们一直被孙策关着当苦力,现在孙策有各城百姓支持,不缺苦力了,打算将他们放回来,换一个人回去。
  关南。
  樊稠没多想。他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不是他的部下,但段煨、王方应该都不会反对。他本想让人带着使者去见徐荣,可是鬼使神差地,他决定亲自去。他有一种感觉,段煨肯定有话说。
  来到中军,听完张博转达的意思,徐荣让人把段煨请了来。不出樊稠所料,段煨并没有为自己的部下可以生还而兴奋,他盯着张博看了半天。
  “你们打算用多少人换关南?”
  张博说道:“我家将军说了,关南是析县长,又是个读书人,值二十人,名单你们可以自己选。”
  “二十人太少了,至少五十。”
  樊稠心中有气,刚要说话,段煨给他使了个眼色。樊稠不解,却还是忍住了。
  张博笑笑,拱拱手,转身就走。等他快要走出中军范围,段煨才扬声叫道:“三十,不能再少了。”
  张博回头看着徐荣。徐荣看着段煨。段煨躬身施礼。“将军,我觉得可以换。”
  徐荣点点头,提起笔,铺开一片削好的木板,写下几个字。“那就换吧,你通知李蒙,让他把人送来。就不要带到我这儿来了,你酌情处理即可。”
  “喏。”段煨躬身施礼,带着张博走了。
  樊稠看看徐荣,又看看段煨,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
第0255章
战前准备
  徐荣闭目养神,樊稠几次想问他张辽的事,话到嘴边,还是放弃了。他出了中军阵地,正准备回自己的前阵去,有人低声叫他。他转头一看,段煨站在一面将旗下,正向他招手。
  樊稠皱皱眉,本不想睬理段煨,想想还是过去了。段煨看着他,唇边花白的胡须颤了颤,眼中闪过一抹轻蔑,却很快掩饰好了。“子淳,特地跑到中军来,是不是不放心?”
  樊稠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默认了段煨的猜测,他的确不放心。
  “行了,你说得也有道理,徐将军身边只有百十人,有王方看着,动不了什么手脚。我们还是集中精力打赢这一仗,灭了孙策再说。这仗要是败了,我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啦。徐将军狠啊,连屠两个县,把我们逼到绝路上了,不得不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
  樊稠心中微凛,忍不住顶了段煨一句。“你不担心张辽了?”
  “我已经派人通知李蒙了,他会留意张辽。区区千余骑,张辽不敢怎么样。充其量,徐荣是让他置身事外,万一我们败了,张辽的手是干净的,还可以去投他的故友。袍子割了又怎么样,还可以再缝起来嘛。”段煨沉默了片刻,苦笑站摇摇头,一声轻叹。“徐荣老谋深算,我们都上他当了。”
  樊稠没有再说什么。在他们这些人中,段煨算是最谨慎的人,既然他放心了,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虽然他真搞不懂段煨在搞什么鬼。他拱拱手,大步向前阵走去,步履轻快。
  段煨斜睨着樊稠的背影,无声而笑,向不远处的王方打了个手势,回自己的战阵去了。孙策派人来换俘,显然是想从关南口中得到什么,但关南一直被关在李蒙的大营里,没有和徐荣独处的机会。就算徐荣和孙策之间有什么约定,现在也没什么意义了。
  相反,俘虏换回来,他不仅多三十个部下,还能打听到一点消息。
  孙策阴险啊,明明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却不得不换。老谋深算如徐荣也只能尽力撇清自己,不能拒绝。这一仗如果不能赢,剩下的日子就曲指可数了。有屠城的劣迹在前,就算孙策愿意放他们一马,南阳人都不能饶了他们。
  退路绝矣,唯有努力向前,杀出一条血路。
  段煨回到自己的阵地,和张博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张博很客气,但基本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过来大概半个时辰,李方押着关南来了。被关了几天,关南瘦得皮包骨头,身上全是污垢,但他衣冠整齐,连头发都一丝不苟。
  确认关南无恙,张博返回本阵,时间不长,他带着三十名西凉俘虏来到阵前,换回关南,各回本阵。
  站在孙策面前,关南躬身施礼,身如折磬,标准的儒家礼。
  “关君受苦了。回去洗漱一番,吃点东西,好好休息吧。”
  关南站着没动。“将军,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孙策点点头。
  “将军不想问问徐荣看到我时的反应吗?”
  孙策指指对面的战阵。“看到这个,我已经猜到了结果,过程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那……手帕上究竟有什么?”
  “手帕就是手帕,还能有什么?”孙策笑得很神秘。关南太迂腐,迂腐得甚至有些可爱,他不愿意和关南讲这些阴谋诡计。“回去休息吧,有什么话,等战事结束再说。”
  关南无奈,揣着一肚子的疑惑回到后阵去了。一路上,他经过几个阵地,发现将士们虽然都在忙碌,有的搬运物资,有的调试弓弦,有的活动身体,却没有什么紧张的气氛,秩序井然,神情轻松,就像是进行一次阅兵,而不是与以凶残著称的西凉兵厮杀。关南心生疑惑,不由得紧张起来。孙策治军如此松懈,能打赢徐荣吗?
  来到后阵,关南大吃了一惊。在三重武刚车组成的防卫圈和近百架抛石机、数千将士的包围下,后阵中心像一个规模庞大的宴席现场,数百顶帐篷扎得整整齐齐,几十口大釜热气腾腾,每一口大釜里都煮着东西,有的是牛肉,有的是药材,有的却是麻布,牛肉香和药味混在一起,平添一种温暖感,不少人正在忙碌,有男有女,个个手脚麻利,行动敏捷。
  看到关南走来,立刻有人迎了上来,护送关南前来的卫士说明情况后,便有人引着关南进了一个帐篷,吩咐了两句,便有两个女子迎了上来,侍候关南宽衣。
  关南吓了一跳,一手掩着衣襟,一手捂着眼睛。“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一个年轻女子掩嘴笑道:“大人毋须紧张,脱了衣服,让医匠为你检查一下身体,有伤冶伤,无伤沐浴,然后再来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好好睡一觉,保证你明天精神抖擞。”
  关南将信将疑。“你们这是……”
  “这里是医帐,专门为军侯以上将领及受了重伤的士卒疗伤的地方。大人这些天受了苦,孙将军特地关照优待你。”
  “那外面的牛肉?”
  “那是为将士们补充体力用的,受伤的将士都可以吃,到时候会有人送上去。”
  “这么浪费?”关南心疼得脸都变了。春耕在即,黄牛既是运输畜力,又是耕地的大畜,怎么能这么浪费。这孙策真是年轻,一点也不知道节俭。不过他说什么也没用,只得脱了外衣,让医匠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严重的外伤,这才送进内帐洗浴。躺在热气腾腾的浴桶里,关南算着帐,越算越觉得肉疼,比受了伤还难受,简直是剜肉啊。
  这一仗打下来,至少要杀两百头牛,杀掉几万斤石炭吧?虽说南阳牛多,也不能这么浪费啊。
  不过,他现在明白为什么刚才遇到的将士都泰然自若,神情兴奋,丝毫没有战前应有的紧张和不安了。就算受点伤又有什么关系,跑到这儿来有吃有喝,比在家里还舒服呢。普通人家哪舍得这么吃肉。
  忽然之间,关南有些心动起来。他不想呆在帐里休息,他想看看孙策究竟怎么击败徐荣,击败西凉军。他草草的洗了一下,换上一身新布衣,喝了半碗热呼呼、香喷喷的牛肉汤,匆匆来到阵前。
  孙策很意外。“还有事?”
  “将军,我想观战,可以吗?”
  孙策想了想,笑了一声:“行啊,难得你有这份心,就留下来看一看吧。”
第0256章
阵前论治
  关南站在将台上俯视全军,立刻发现一个问题,前阵、后阵都有武刚车,但前阵的武刚车数量远远不及后阵多。后阵用三重武刚车列阵,武刚车左右还有手执刀盾长矛的将士掩护,武刚车后面有抛石机,前阵却只有一排武刚车,稀疏得多,绝对不超过百辆。
  “将军,为何前阵的防护这么简陋?还不如后阵严密?”
  “后阵都是后勤人员,没什么战斗力,当然要重点保护。前阵都是精锐战士,不需要那么多保护。”
  “这……”关南很无语。这算什么逻辑?
  “休思,你是太学生,熟读经典,我是文盲,你能不能帮我解一个疑惑?”
  “将军还有心典籍?”
  “有心典籍算不上,你也知道,我对夫子一向没什么敬意的。”孙策笑道:“夫子为什么说,足食足兵足信,可去兵去食,只留下一个信?”
  关南也笑了。“夫子不是说了吗,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那你说说,如果我现在没有兵,也没有粮食,然后我说我可以保护南阳,你们会信我吗?”
  关南沉默了片刻。“将军,夫子并不是这个意思,他只是说三者之中信最重要,并不是说兵与食不重要。如果可能,当然足食足兵足信,从顺序来看,足食在前,足兵居中,足信最后。不得已,去兵,再不得已,去食。兵食已去,必死矣,唯信不可失。将军,你注意到了没有,夫子说为政时足食在前,足兵在后,迫不得已时却是去兵在前,去食在后。”
  孙策扬扬眉,也有些意外。他心中紧张,本想和关南聊聊天,缓解一下,顺便开导开导关南的,没想到被关南开导了,这顺序的细微区别已经表明夫子对三者不同重要性并非不了解,轻重缓急分得很清楚。他想了想,又道:“我听说黄巾之乱时,有人建议读孝经退敌,这事是真的吗?”
  “是真的,倡议的人河内向甫兴,他啊……”关南叹了口气。“将军,我明白你的意思。向甫兴这样的读书人是有,但坐能论道,起能行之的更多,比如李元礼,不能因此说儒家学问不好。就像将军麾下,固然有一往无前,死不旋踵的勇士,也有贪生怕死,畏敌如虎的懦夫,总不能因此说将军治军无方吧。”
  孙策哈哈大笑。“关休思,难怪你入太学两年就能拜郎,的确与众不同。可惜像你这样的读书人太少了,三万太学生中,能如你者有几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