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0/1332

  “是臣弟为士燮所骗,以为联姻一成,两家便是一家,倚士家之助,臣弟可坐得交州,故而得意忘形,为人所趁。现在想起来,臣弟无地自容,后悔莫及。”
  “联姻?”
  “是的,士燮有个孙女,颇有几分姿色,又好武艺,深得士燮宠爱,要为她寻个佳婿,托人提亲,说是有意联姻。臣弟不自量力,自以为非我莫属,未曾提防,不料……”
  “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孙策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这件事就到底为止吧,不要再提了。”
  “喏。”孙权顿了顿,又道:“臣弟……有个请求。”
  “说来听听。”
  “若是王兄亲征,请允臣弟为一亲卫,随侍王兄左右。若有机会斩杀士燮,为父报仇,略补前愆,臣弟纵使是战死沙场,也能瞑目了。”
  孙策眼皮微挑,打量了孙权两眼。“仲谋,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谨遵王兄安排。”孙权顿了顿,又道:“臣弟惭愧,好高骛远,误会了王兄的栽培之心,自以为堪为良将,纵使不如王兄,亦当与弟妹抗行。这几日与叔弼相聚,听他分析战事,论天下形势,臣弟方知大谬。论用兵,臣弟的确不如他们,以前真是太自负了。”
  孙策眉梢轻扬,欲言又止,过了片刻才说:“那你是打算从政,还是为学?”
  “臣弟迷茫,不知所归,还请王兄点拨。”
  孙策想了想。“这样吧,你也别急着决定,暂且在我身边见习,过些日子再说。你与叔弼在一起,想必也听叔弼说了。我登基之后,你们几个都是要封王的,只是怎么封,却有些区别。若是封于疆域之内,那就和前朝的诸侯王一样,只享赋税,不治兵民。若是封在疆域之外,则兵民共治,能走到哪一步,全看你们自己。趁着这段时间,你也考虑一下,看看怎么才好。”
  “喏。”
  孙策摆摆手。“你先下去休息吧,过两天再上值。”
  “喏。”孙权拱手再拜,却没有起身。孙策不解地看向孙权,孙权有些迟疑。“臣弟……有一事想禀报王兄,只是道听途说,未有真凭实据,不敢妄言。”
  “说吧。”
  “臣弟听说,会稽、丹阳等地有些豪族借山越之名生事,有些人可能与蜀国有往来,据说还接收了蜀王以天子名义颁发的印绶,许以太守、将军诸职。山越愚昧,不知大势所趋,被愚弄者不乏其人。眼下只是牛刀小试,尚未大举,待大王西征时,他们会煽动江东,使大王不能兼顾。”
  孙策皱皱眉。“还有呢?”
  “臣弟还听说,朝中有人心系旧朝,参与其中,似乎身份还不低,打算于王兄登基时有所动作。究竟是谁,如何动作,却不清楚。亦或只是谣言,想动摇江东人心,使人人自疑,也未可知。”
  孙策眉心紧蹙,沉吟良久。“我知道了。”
  “臣弟告退。”孙权起身离席,向后退了几步,又拜了一拜,这才转身离去。
  孙策一动不动,眼神闪烁。
  ……
  孙策很快就召见了朱治、程普、韩当。
  作为孙坚旧部,朱治三人在交州征战多年,没取得像样的战果,却折了孙坚,颜面尽失,前途黯淡无光。此次被召回,都没报什么希望。最好的结果是担任一个闲职养老,甚至解甲归田。如果孙策要追究他们责任,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好。
  可是心里总有些不甘心,尤其是听到黄盖立功的消息后。黄盖能立功,说明他们的战法和经验即使有些过时,也并非全无用武之地。如果孙策给他们机会,他们未必不能一雪前耻。
  请罪之后,朱治委婉的表达了这个意思,希望孙策能让他们戴罪立功。
  孙策笑了。“朱公,你们何罪之有?”
  “大王,我们……”
  孙策摆摆手。“交州的战事,孤已经听仲谋说了,是仲谋年轻鲁莽,中了士燮的诡计,若非义公力战,损失可能还要大。这个仇肯定要报,但眼下还顾不上,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朱治三人互相看看,都有些惊讶。孙权揽过了所有的责任?
  韩当离席拜倒。“当受骠骑将军之托,协助仲谋,未能尽保护之责,进退失措,连累骠骑将军,罪该万死。还请大王降罪,以明军法。”
  孙策离席,将韩当扶起,安慰了几句。在此之前,他已经收到相关文书,对龙编之战的经过大致清楚,所要了解的只是细节。孙权已经认了,韩当作为副将,就算有什么失误,也不是主要责任人。
  “三位远征归来,身心疲惫,本该让三位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不过事务很多,只能辛苦三位。”
  孙策也不和他们客气,直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任命朱治为中都护,统领中军;程普、韩当分别任骁骑将军、越骑将军,各统中军骑兵千人。陈到、马超等人先后外派之后,中军缺少既有经验,又有足够资历的骑将。张辽、张郃、张飞的能力足够,却是降将。程普、韩当都是幽州人,对骑战并不陌生,又是孙坚旧部,资历很老,正好能补上这个缺口。
  中军的实力极强,几乎没有对手,统领的将领只要不犯蠢,不犯低级错误,足以面对任何对手。就算遇到什么厉害的对手,张辽等人可以顶上去。程普、韩当年纪也不小了,平稳过渡几年,光荣退休,张辽等人顺利接上。
  朱治三人感激不尽,拜服在地。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让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孙策随即和朱治商量,希望他能领一部分中军赶到他的家乡故鄣。南部的山越可能有异动,他需要一个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老将坐镇。
  朱治拍着胸脯保证,如果有丹阳豪强牵涉其中,他一定会将这些人绑到孙策面前。如果这些人不肯投降,他会砍下这些人的首级,绝不姑息。
  孙策很满意,让朱治休息两天。朱然正在赶来的路上,他将与朱治一起赶往故鄣,上阵父子兵,争取早点解决山越的问题,一起回朝参加大典。朱治就是故鄣人,他出任中都护,就是对丹阳人的最大安抚,如果丹阳人还不识趣,不用他出手,朱治父子也会出手清理。
  如果一定要杀人,最好也是由本地人出手,以免引起新的矛盾。
  孙策在汤山为朱治三人安排了住处,让他们可以就近休息,随时请见。安排好之后,孙策随即请示了吴太后。吴太后虽然不愿意见韩当,却不能不顾大局,与朱治三人见了一面,设宴招待。
  很快,朱然赶到了建业,交接完公务后,与朱治一起赶往故鄣。
  十二月初,孙尚香返回建业,吴太后举行了一次家宴,没有其他人,就是孙家兄弟姊妹及小辈,吃了一顿团圆饭。袁衡、谢宪英等人都参加了,济济一堂,很是热闹。
  酒酣耳热之际,孙策正式任命孙权为侍中,伴随左右,见习军事、政务。
第2406章
余波未平
  与孙权同时成为侍中的还有十余人,其中包括吴景之子吴祺、徐琨之弟徐珙。
  侍中本是加官,任职内朝,汉武帝加强内朝的权力后,侍中地位逐步提升。孙策调整官制,恢复侍中原来的职能,与郎中一样,成为预备官员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郎中是从各地遴选而来的普通官员甚至百姓子弟,那侍中就是高官权贵的子弟,他们离君主更近,将来外放,起点也会略高一些。
  这当然是不平等,目前却不可能完全舍弃。真成了孤家寡人,孙策什么也干不成。
  吴太后且喜且惭,拉着小姑孙夫人的手,不停的抹着眼泪。孙夫人知道她心里的感触,笑着安慰道:“有子如伯符,兄长可于九泉之下安息,嫂嫂也可以放心享受富贵了。”
  “但愿如此。”吴太后含泪而笑。“这么多年了,我总算可以放心了,只是委屈了伯符。国事繁忙,还要为家事操心,我这个做母亲的不仅帮不上他,还给他添了不少麻烦,实在亏欠他太多。”
  “母子之间,何必如此。不过,嫂嫂,我有一句话,可能不太动听,却还是想提醒你。”
  “你说,你说。”
  孙夫人移近了些,与吴太后耳语道:“仲谋的性子,你是知道的,虽因许子将之言一时俯首,却难保以后不会反复。你以后可不能再一味迁就他。依我看,既然已经弱冠,便是成年。你还是为他寻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时时劝诫,让他不要再钻牛角尖。”
  吴太后连连点头,看了一眼正和徐节、孙尚香凑在一起说笑的徐华。“华儿倒是合适,可惜是姻亲,又岔了辈子。”
  孙夫人摇摇头。“华儿脾气虽倔,见识却是有限。依我看,还是世家女子最好。你看王后姊妹,那才是最理想的贤内助,既当得家,又明理,能时时查漏补阙。”
  吴太后笑了。“这样的好女子万里挑一,却到哪里去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的好女子,自然要与好女子为朋为友。”孙夫人笑了,看向不远处的袁衡。“你还不请王后为你特色几个,若是有合适的,我家那几个小子也能跟着沾光。”
  吴太后恍然,笑着指指孙夫人。“原来你是打的这个主意,果然狡猾。”嘴上说笑着,心里却深表赞同。她本人也对袁权、袁衡非常满意,觉得世家出身的女子就是见识广,明事理,孙策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她们姊妹的帮衬。遇到她们之前,孙策也是轻佻的性子,并不比孙权稳重多少。
  俗话说得好,贤妻在堂,避祸免殃,孙权这性子是要有一个人能时时耳提面命才行。
  吴太后将袁权叫了过来,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希望她能帮孙权物色合适的女子为妻。袁权欣然领命,却又说,婚姻大事,不能着急,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吴太后笑着点点头,连声说道:“不急,不急。若能如意女子,等个一年两年的也无妨。”
  “太后体谅,妾感激不尽。”
  ……
  家宴过后,一起回到袁衡的住处,袁权随即把吴太后的嘱托转告了孙策。
  孙策莞尔一笑。“这不是好事么,你就从汝颍系中找一个年龄、相貌都合适的嫁给仲谋,也算是两全其美。”
  “大王说得容易。”袁权嗔道:“能让太后满意的女子不难找,能让仲谋满意的就难了。”
  “仲谋能有什么要求?”
  “年少慕艾,自然先要相貌出众。别说汝颍,就算是天下,相貌能超过冯宛、甄宓、桥氏姊妹的有几个?仲谋正是好颜色的时候,想找一个能让他满意的女子谈何容易。况且除了相貌之外,还要有手段,能管得住他,就更是难上加难。妾将熟悉的女子想了个遍,也找不到合适的。”
  孙策转过头,狐疑的目光扫过袁权、袁衡姊妹。他不相信整个汝颍系找不到一个既有相貌,又有手段的适龄女子,他也不相信汝颍系不想借这个机会与孙氏联姻,袁权再三推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她对此不热心,故意拿这个理由来说事。
  的确,要找相貌堪比冯宛等人的很难,国色就是国色,是稀缺资源,不可能随处可见。可是孙权纵然好色,也不至于非要那么美的吧。相比之下,倒是能管住孙权的人不多。
  “你是担心仲谋反复,连累了妻家吧?”孙策也不客气,一针见血。
  “妾可不敢这么说。”袁权敛容说道:“妾还是希望大王兄弟和睦,母子相安的。”
  孙策听懂了。袁权对孙权有疑虑,担心他只是一时服软,将来还有可能再惹麻烦。如果她将某个女子推荐给孙权为妻,将来出了事,女方的家族会恨她的。联姻是为了利益,谁愿意往火坑里跳。
  “以后的事,没人能保证,不过我倒是有准备。若仲谋仍不死心,还想和叔弼、香香一样统兵征战,我就将他封到海外去,随他折腾。若他转了性子,安心佐证,就封在国内,做个富贵闲人。你也不必过虑,有合适的就引荐一下,最后成不成,还要看他们双方能否看对了眼,你说呢?”
  袁权心领神会,展颜而笑。“还是大王说得有理,那就照此办理吧。妾告退了。”
  “等等。”孙策拉住了袁权,似笑非笑。“你跟着来,不会就为了这件事吧?”
  袁权歪头斜睨,同样似笑非笑。“大王觉得还有什么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0/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