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7/1332

  这一点无疑令人沮丧,甚至绝望。
  蜀军的优势在于本土作战,在于兵力优势,现在吴军已经突入巴蜀,蜀军的兵力优势也无法转化为战场上的真正优势,败局已定,还能奈何?
  “将军,惨胜如败。”张松斟字酌句地说道。虽说没什么希望,可是现在还不能轻言投降。“平原野战,我军优势有限,不如趁着实力尚存,退守僰道,待机而动。”
  曹仁扫了张松一眼,眉头蹙得更紧。
  张松一直消极避战,观望形势,现在重提退回僰道坚守,绝不是待机而动这么简单。退回僰道简单,再想出击可就难了。
  见曹仁犹豫,张松又劝道:“将军,太史慈、甘宁正挥兵北上,僰道不可不守。方山虽有地利,却不如僰道险峻。如今我军士气不足,一旦被吴军包围,有瓦解之险。届时溃兵四奔,如何能制?不如回僰道,据城而守,扼吴军咽喉,以待转机。”
  曹仁权衡再三,还是否决了张松的提议。
  太史慈、甘宁北上固然威胁甚大,周瑜、孙翊同样不可不防。他们控制江阳之后,可以不经僰道,溯湔水而上,与孙尚香合力,会师成都。
  生死存亡之际,坐而待毙显然不是上策。不如趁着周瑜受伤,孙翊掌兵的机会,奋力一击,或许能绝处逢生,解当前困局。
  “吴军阵地坚固,我军难以速胜,不如撤回方山,再作计较。”
  张松很失望。“若僰道失守,奈何?”
  曹仁咬咬牙,下了决心。“永年,辛苦你一趟,僰道尚有数千人,以永年之能,当能坚守一时。若太史慈、甘宁破城之前,我还不能击破周瑜、孙翊,回援僰道,也那是天意,永年可相机自决。”
  张松看了曹仁片刻,点头答应。话说到这个份上,都有明白对方的心意,也是好聚好散的意思了。
  张松随即在亲卫的保护下,赶往僰道。
  ……
  第二天,曹仁召集众将议事,部署战斗。
  他的计划很简单:既然阵而后战难以取胜,那就诱敌深入,在行军中伏击吴军。
  目标还是祖郎。祖郎虽然守住了阵地,却被围攻了一天,损失也不小。如果有机会报仇,他一定不会放过。只要战术应用得当,攻势猛烈,成功的机率很大。
  如果能击破祖郎,那就趁胜进兵,再取江南的贺齐。
  如果祖郎不上当,那就全军撤回方山固守,再寻找战机。
  昨天打了一天,蜀军损失不小,士气有所低落,但毕竟没有落败,再加上之前曹仁袭营,伤了周瑜的战绩基础,诸将对曹仁还是信服的。听完曹仁的战术部署,纷纷表示赞同。
  曹仁暗自惭愧。他一直没有公布曹昂战败的消息,将张松赶回僰道,也是为了将情报直接控制在手中,避免消息走漏。如果让这些人知道孙尚香已经入境,随时可能进攻成都,不知道这些人还会不会听他的。
  计划拟定之后,曹仁一面传令孟达,让他做好接应的准备,一面派人继续进攻祖郎的阵地。不过这次不是以攻克祖郎的阵地为目的,而是为了激怒祖郎。
  曹仁命人在阵前骂阵、挑战,什么难听说什么,尤其是抓住祖郎山越宗帅的身份不放,说他是流寇,只能在山中称王,到了平原上就一无是处,只能像丧家之犬一样挨打,看着蜀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祖郎气得暴露如雷。如果不是看蜀军兵力太多,又有骑兵,出击没什么胜算,他岂能容曹仁如此嚣张。
  骂阵的同时,蜀军开始撤退,各部陆续拔营,撤回方山。曹仁率亲卫步骑断后,继续想尽一切办法刺激祖郎,各种污言秽语不忍卒听。
  祖郎气得咬牙切齿,却没有轻举妄动。他看着蜀军撤走,然后下令再建浮桥,接应贺齐部过江。浮桥刚刚建起,他就赶到贺齐的大营,与贺齐商量追击曹仁的事。
  贺齐强烈反对。他认为曹仁的用意很明显,就是为了激怒祖郎,诱他入伏。
  祖郎被曹仁骂得几乎暴走,哪里还听得进贺齐的意见。他甚至觉得贺齐就是想看自己笑话,好在以后压自己一头。他对贺齐说,你不愿意出兵,我不勉强,但是希望你能借我几万枝箭。
  之前面临曹仁的优势兵力围攻,他的箭矢消耗很大。
  见拦不住祖郎,贺齐只好同意了。他拨了十万枝箭给祖郎,再三嘱咐,行军时一定要小心。曹仁困守方山,落败是迟早的事,不要急于一时。一旦发现不对,立刻就地防守,等待增援。
  祖郎答应了,随即带着十万枝箭回到大营,连夜追击曹仁。
  贺齐则一面重建江面防线,截断蜀军退路,一面派人通报周瑜,尤其是祖郎计划追击曹仁的事,做好接应的准备。并集结了三千精锐,悄悄出营,沿着长江南岸,与祖郎并肩而行。
  曹仁收到斥候消息,得知祖郎出营追击,而江南的贺齐则忙着重建江面防线,心中大喜,随即在樱谷一带设下埋伏重兵,将率部追击的祖郎团团围住。他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将埋伏圈安排得很大,等祖郎发现中伏的时候,后路已经被切断,退无可退。
  祖郎虽然后悔没听贺齐的话,中了曹仁的计,却不慌乱。他下令各部抢占有利地形,就地防守,组织反击,并派仅有的几个亲卫骑兵向中军通报求援。周瑜、孙翊的主力离此不过二三十里,随时可以赶到。
  平原野战,这正是消灭曹仁的好机会。
  曹仁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没等包围圈完成,就下令各部进攻,先克者重赏。
  一场大战在黎明时分爆发,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战鼓雷鸣,箭矢如雨,蜀军四面进攻,一波接着一波,连绵不绝。
第2562章
骄兵必败
  从成年以来,祖郎的人生至少有一半在战斗,尤其是在山中作战。
  在山中作战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随时会来。这一刻山川静好,下一刻或许就是地动山摇。
  连续多年的山地作战,让他养成了随时准备面对意外的习惯,也许他的部下能够处变不惊,走到哪儿都会先观察地形,一旦发生意外,随时准备抢占有利地形,组织防守,甚至悍然反击。
  出兵追击之前,祖郎就召集诸将议事,分析了可能的危险,一路上要多加小心。此刻虽说有些意外,却无人慌乱,甚至没等祖郎的命令下达,各部就化整为零,自行决定最有利的战斗方式。
  蜀军虽然成功包围了吴军,并将他们切割成数段,却无法迅速吞并他们。
  双方缠斗在一起,一时难分难解。
  曹仁登高而望,看着数万人混战的场面,暗自叹息。
  吴军的精练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即使面对不利局面,他们的表现依然卓越,依然自信,蜀军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如果不能一鼓作气的取胜,最多一个时辰,祖郎就可能逆转形势,主宰战场,他想撤出来都难。
  如果双方混战时,孙翊率领主力赶来增援,后果更不堪设想。
  好在他早有准备。在部署伏击方案时,他就嘱咐诸将专注自己的任务,尽一切可能将吴军分割开来,以优势兵力进行围剿,不要给吴军喘息之机。他会率领中军,直取祖郎,力争斩将夺旗。
  伏兵只是铺垫,是虚晃一招,骑兵突击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击。
  曹仁翻身上马,从部曲督手中接过兜鍪,戴在头上,系好颌下缨带,举起手中长矛,斜指祖郎的战旗。
  三百亲卫骑翻身上马,戴好头盔,举起长矛、手弩、战刀。
  “随我来!”曹仁轻踢战马,借着坡势加速。
  号角声响起,亲卫骑纷纷踢马加速,在曹仁两翼展开,像一枝利箭,呼啸而去。
  见曹仁率骑兵出击,蜀军攻势更加猛烈,拼命缠住眼前的吴军,不让他们有机会阻击曹仁,增援祖郎。如果曹仁能重现数日前冲击周瑜大营的战绩,临阵斩杀祖郎,这一战必胜无疑。
  相比于安坐在中军大营的周瑜,遇伏的祖郎显然更容易猎杀。
  蜀军将士对曹仁这一击充满信心,齐声怒吼,士气如虹。
  在他们的死缠烂打下,吴军虽然看出了曹仁的险恶用心,一时却无法脱身,只能鸣金示警。个别挡在曹仁前进路线上的吴军小阵更是不顾自身安危,迅速结阵,将长矛插在地上,顶在石上,企图阻击曹仁,延滞骑兵的冲锋。
  曹仁心中对那些奋不顾身的吴军将士充满敬意,手底却毫不留情。
  战马奔驰,长矛疾刺,箭矢飞驰。
  一个个吴军将士被射倒,被挑杀,被撞飞,却无法阻止骑兵的突击。在近三百已经加速完毕的骑士面前,他们像一朵朵浪花,转瞬即逝。
  祖郎听到了号角声,也看到了曹仁的战旗,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他明白了曹仁的用意,却无计可施。
  他是在行军时遇伏,近万人如长蛇一般,前后数里,被埋伏的蜀军切为数段,侧向阵地薄弱,没什么厚度可言。曹仁以骑兵突击,速度惊人,也没给他多少反应的时间。
  此时此刻,他能倚仗的只有身边的亲卫营和私人部曲。
  一千亲卫营,三百部曲,能否挡住三百骑兵的冲击?
  祖郎心里没数。出征以来,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的部下也没有对付骑兵突击的经验——演习过几次,但实战经验全无。他身边没有几个骑士,无法模拟骑兵突击。
  骑兵如龙,奔腾而来,当者辟易。
  部曲将祖向带着十几个亲卫上前,密集布阵,打算以身体捍卫祖郎,还没等他站稳,曹仁策马赶到,一矛洞穿了他的盾牌,洞穿了他的胸甲。祖向倒飞而起,撞倒了身后的两个亲卫,重重的摔倒在地,鲜血从口鼻中涌出,眼看就活不成了。
  看着仓促迎战的兄弟、部下被骑兵轻而易举的撞飞、挑杀,祖郎心痛如铰。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英勇和无畏都无济于事。
  转瞬之间,曹仁就突破了步卒的阻击,冲到了祖郎面前,长矛疾刺,冲上去的两个亲卫一个被他挑飞,一个被战马撞倒,毫无抵抗之力。看到祖郎就在眼前,曹仁大喜,毫不犹豫,抖矛就刺。
  祖郎左手举盾,右手握刀,屈身低伏,眼睛死死盯着迎面杀来的曹仁,在长矛击中盾牌的瞬间,他侧身跃起,让过曹仁的长矛,挥刀劈向曹仁的后脖颈。
  见祖郎纵身跃起,曹仁知道不好,迅速扭身举矛封架。
  “唰!”祖郎的战刀砍断了曹仁的矛柄,刀尖划过曹仁的头盔,火星四溅。曹仁眼前一黑,险些摔下马背,连忙就势俯身,抱着马脖子。
  祖郎没来得及可惜,一匹战马飞驰而来,骑士持矛猛刺,正中祖郎肋下。
  鲜血飞洒,祖郎被击飞,轰然落地,在地上打了两个滚,便不动了。
  亲卫们见祖郎受伤,疯了一样往上扑,有人持矛刺杀战马,有人挥刀去砍马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7/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