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6/1332

  他知道这一点,却无可奈何。
  事实证明,吴军的战斗力要超出以各家部曲组成的蜀军一个层次。除了他统领的中军,其他人即使有地利可用,也不是吴军的对手,能勉强支撑住已经不易,全线崩溃是迟早的事。
  最后的决战不在别处,就在这里,椿树岭。
  这两天,他一直在有意识的收缩防线——这不用装,蜀军的防线一直在收缩——就是在等最后的决战。各部幸存的将士都被收拢过来,在椿树岭重新列阵,抓紧时间休整,准备再战。
  之前收编这些私家部曲有难度,现在情况不同,诸将新败,没有底气和他争斗,只能任他摆布。
  能不能反败为胜,不在曹操的关心之内。
  他只想与孙策战一场。
  当年在宛城外,他伏击袁术,诱杀孙策,结果功亏一篑,让孙策逃出生天,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切。这一次形势逆转,不知道他能不能像当年的孙策一样,杀出一条血路,绝处逢生。
  或者,证明一下自己尚有余勇。
  这几天,他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袁绍。
  许攸、辛评都说过,袁绍之所以官渡战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到中年,精力不济。连续几个月的对峙之后,身心疲惫,无法应对艰苦的战事,应对失当,这才给孙策机会。
  他今年正好五十,和当年的袁绍一样。
  我会不会像袁绍一样战死?
  曹操想着,使者登上山坡,经过卫士检查之后,来到他的面前,双手递上一份军报。
  曹操看了一眼封皮,忍不住笑了一声。孙策将吴军的军报送给他作甚,总不会是透露军事秘密吧。
  怕我败得太容易?
  他一边想着一边接过军报,目光一扫,看到上面周瑜的字样,顿时心里一惊,顾不得再猜,连忙抖开细看,还没看完,便放声大哭,泪水奔涌。
  “元让——”
  法正大惊,连忙上前,捡起从曹操手中滑落的军报,迅速扫了一遍,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两下。
  军报的文辞很简练,但绝不简单。
  周瑜、黄忠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克了江州?
  法正知道江州的城防,也知道夏侯惇是什么样的人,他不相信有人可以只用一天时间就攻克江州。
  “大王,不可轻信。”法正突然说道:“这是孙策的诡计,只是为了乱我军心。”他转身看着使者,拔出腰间长剑,厉声喝道:“快说,是也不是?”
  使者一脸茫然。“你说什么是不是?”
  “这份军报!”
  “这份军报啊,刚收到的。”面对杀气腾腾的法正和他手中寒光闪闪的长剑,使者有些紧张。“陛下让人抄了一份,命我送来,有什么问题吗?”
  “这是一份假军报!”
  “假的?”原本有些怯懦的使者突然精神起来。“这不可能,绝不可能。我亲眼看到使者来的,看着他们抄写的,原件还看了呢。再说了,为什么要骗你们啊?我们又没指望你们投降,几位将军就指着这次能多打几阵,立些功劳呢。”
  使者忽然自知失言,连忙打住,讪讪地说道:“呃,惭愧惭愧,说漏嘴了,这个……本来不让说的。”
  法正大怒,挥剑就刺。使者看似一副儒生模样,身手倒是敏捷,闪身避开。只是没带武器,不能还击,仓促间有些狼狈,一边躲一边嚷嚷。
  “唉唉,君子动口不动手,你怎么不讲理啊。拜托,拜托,哪位能借口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者啊,你还讲不讲规矩?”
  曹操上前,按住法正的肩膀,夺下他手中的长剑,插回鞘中。法正又急又累,气喘吁吁,一时说不出话来。
  曹操看着使者。“你练过武?”
  “也不能算吧。”使者掏出手绢,擦去额头的细汗。“我只是一个书佐,偶尔练些粗浅武艺健身,不能算的。哦,对了,我认识令郎。”
  “子修?”曹操一惊。“他在对面?”
  “不是,不是,是曹彰。他在大王子身边做侍从,随陛下征伐,在军师处见习军事。他力气大,武艺很好,陛下和大王子都很喜欢他,我们军师处的同仁也喜欢他。”
  突然听到多年未见的儿子消息,曹操心情激动。“他可有什么话要带给我?”
  使者愣了一下。“他不知道我要来。就算知道,应该也不会有吧,平时也没听他提起过大王。”
  曹操无语,恨恨地骂了一句“竖子”,也不知道是骂曹彰,还是骂使者。不过他也看出来了,这书佐出身的使者有点迂,不像是说谎的人,这份军报应该是真的。
  一想到夏侯惇战死他乡,身首异处,曹操悲从中来,黯然神伤。
  这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当年南阳之战就是先折了夏侯渊,如今又折了夏侯惇,看来此战又和南阳之战一样,怕是要惨淡收场。
  打发走了使者,曹操看着军报,忍不住又哭了一回。
  法正站在一旁,脸色变幻不定。一会儿激愤,一会儿沮丧。虽然他依然不相信夏侯惇会战死,对江州的得失却不敢太乐观。江州失守,他们腹背受敌,战败已经是必然。就算山崩地裂,彭羕如愿毁掉了吴军的南陵滩大营,也无法挽回局势。
  法正突然觉得浑身无力,疲惫感就像一座山压了下来,压得他连呼吸都有些吃力。
  真是可惜啊。坚持了这么久,想了那么多办法,还是看不到哪怕是一丝丝希望。
  法正眼前一黑,身体直挺挺的倒在地上,“轰”的一声,尘土飞扬。
第2570章
心死
  “法正晕了?”孙策和郭嘉异口同声的问道。
  刚刚回来的军师处书佐很紧张。这是他第一次担任这样的任务,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闯了祸。面对天子和军情处祭酒的同声责问,他慌了神,结结巴巴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孙策见状,哑然失笑,示意书佐不必紧张,把事情详细地说一遍。他命人将周瑜的军报送给曹操,只是希望曹操能对形势有所了解,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否则也不会随便派一个没有经验的书佐过去。
  听书佐详细说完经过,孙策后悔了,暗自警醒。看来曹操、法正都已经乱了阵脚,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撑着,如果派个能说会道的过去,连敲带打,乘胜追击,说不定就这么搞定了。
  这是一种轻率的表现,是自以为胜劵在握的轻狂。
  “陛下,蜀军三军夺帅矣。”郭嘉的羽扇摇得呼呼作响,发亮的眼睛盯着对面的蜀军阵地,神情说不出的兴奋。天色已晚,双方都点起了火把,两个山岭像是戴上了璀璨的环状皇冠,煞是壮观。“或许,明天真能解决战斗。”
  孙策收起情绪,淡淡地说道:“顺其自然吧,毋须强求。差那么几天有什么关系?我倒希望他们能多坚持几天,最好能等到春耕以后,叔弼和尚香夹击成都得手。”
  “哈哈哈……”郭嘉大笑。“臣不认为曹操能支撑到那个时候。”
  孙策也笑了。
  郭嘉同意孙策的意见,在这种时候不必冒险。不过这不代表不能尝试一下,万一能成呢?练兵练将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该有的教训也有了,再打下去意义不大,纯属浪费军费开支。
  郭嘉建议,不给蜀军喘息的机会进行夜战,连续攻击,争取压垮他们的最后一丝士气。
  比如说,抢在曹操之前,将江州易手、夏侯惇阵亡的消息告诉蜀军将士。江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江州失守会对蜀军士气造成致命打击,估计曹操不会轻易宣布。他不说,我们可以说,顺便还能让蜀军将士对他产生怀疑,君臣相疑。
  孙策没有反对,找来沮授商量,看看战术上有没有可能性。
  沮授表示赞同。虽说诸将并不知道孙策夸口要在除夕之前结束战斗,但除夕是一年之末,每个人都会有正常的心理,希望今年事今年了,有个完美的结果。这两天攻击顺利,之前几个月的实战演练成果斐然,士气也很高,正是一鼓作气,拿下摩天岭的好机会。
  沮授最后说道:“陛下养性有成,不动如山,可是武猛、武卫营的勇士却没这么好的心性。陛下不让他们舒展一下筋骨吗?”
  孙策转头看看郭武等人。沮授说的是武猛营、武卫营,实际上他们比武猛营、武卫营的虎士们还要眼热。天天训练,身负超卓的武艺,战场近在咫尺,却只能看着,不能上阵,心里怎么可能不痒。
  孙策忍不住笑了。他两世为人,又刻意修心,定力之高,可以说独步当世。但别人没有这样的经历,要求他们不动心,实在太难了。
  “那就准备一下吧,如果有机会,就上阵一战。让孙瑜、孙皎来见我。”
  “唯!”郭武心中大喜,转身去传令。时间不长,武猛营、武卫营传来了兴奋地欢呼声。
  孙瑜、孙皎并肩而来。两人顶盔贯甲,全副武装,步履如风,英气勃勃。他们在孙策面前站定,躬身行礼。“陛下。”
  孙策打量了他们一番。“累不累?”
  两人导口同声地说道:“回禀陛下,不累。”孙皎又补了一句。“要不臣去跑个十里越野?”
  孙策大笑。三叔孙静儿子不少,但用兵天赋最好的就是眼前这两个,尤其是孙皎,从一开始就师从许褚,接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在中军有一段时间了,孙瑜在武猛营做军侯,孙皎在武卫营做都伯。
  武猛、武卫是中军体系中实力最强的步卒,能在这两个营站稳脚跟,哪怕只是军侯、都伯,都不是容易的事。将来外放,统领一两千人是稳稳当当的事。至于能不能成为万人将,那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若是上阵,不要恃勇冒进,一定要注意安全。”孙策抬手,拍拍两人的肩膀。
  兄弟俩互相看了一眼,躬身领命。“唯!”
  正说着,许褚、典韦二人一前一后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二十名军侯,躬身行礼。孙策点头致意,起身走到沙盘前,示意沮授开始。沮授咳嗽了一声,指着沙盘,开始介绍椿树岭的地形,安排强攻的战术。
  许褚等人听得很认真,不时发问。
  安排完战术,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后,诸将回营,向每一个士卒传达命令,明天上午进入阵地。
  ……
  曹操坐在法正的榻边,握着法正的手,神情凝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