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1/1332

  祖郎不幸阵亡,赠辅国将军印绶,谥威侯,其妻封诰命,其子祖景嗣侯。
  中领军黄忠平定汉中,取巴西,破江州,有功,增邑三千户,与前共四千户。
  徐晃、徐庶、邓展、文聘等人征战有功,各有封赏。
  关羽增援黄忠部,斩夏侯惇,先登江州,破鱼复,有功,封汉寿亭侯,食邑八百户,擢升偏将军,由天竺大都督周瑜节制。
  前将军朱桓,后将军张燕,左将军吕范,右将军朱灵,水师督麋芳,破曹操有功,依功封县侯、乡侯,增邑五百户至两千户不等。
  其他将士、谋臣,各有封赏。
  ……
  三月,孙策溯西汉水而上,至凉州。
  安西大都督鲁肃率武都督马岱、金城督阎行迎接。孙策与马腾长谈,拜马腾为卫尉。
  四月,孙策至临洮。贾诩、牛辅、董越联名上书,请为董卓平反,孙策命翰林院祭酒蔡邕作文书丹,为董卓立功过碑,一论董卓平定羌乱之功,一论董卓乱政为虐之过,以诫后人。又因贾诩等人之请,以牛辅次子改姓董,承董氏后。
  五月中,孙策至关中。除了与左都护孙尚香会面,商讨军务,孙策还与太中大夫荀彧长谈,转荀彧为益州牧,全面负责益州的新政推广事宜。
  吴国新政中,不设州牧之职,刺史也只负责监察,不负责行政。益州新定,诸般事宜复杂,需要一个全面统筹之人,孙策特设州牧一职,以五年为限,五年后新政完成,罢州牧,调荀彧回京任职。
  荀彧今年四十三岁,五年之后是四十八岁。州牧与九卿并列,荀彧在外历练近十年后,回京至少位列九卿。如果不出意外,他甚至有机会拜相,位至三公。
  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量身打造的捷径。
  荀彧感激不尽。但他还是提出了一个请求,愿意让出食邑,请孙策封给刘协子,让刘协能够血食。
  孙策哈哈一笑,对荀彧说,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他一个妥善的安排,让叔同能够安心。
  五月末,孙策出武关道,返回南阳,又顺水而下,入江,转道洞庭湖。大会君臣、贤良文学,宣布亲征圆满结束,天下归一。此后将专注内政,恢复生产,进一步推进新政平稳运行。
  首相张纮、计相虞相联名发布统计报告,汇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虽然大战消耗了大量的钱粮、开支,但是益州、贵州收复,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明显,如果调度得当,依然有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
  考虑到荆楚两州为平定益州付出的巨大代价,孙策除了减免荆楚两州的两年租赋,还给予了一定的经营特许,让他们从新平定的益州、贵州中获取一定的利益补偿。为大军提供钱粮较多的家族、个人,也进行了相应的封赏,以平息荆楚大族的怨气。
  虽说如此,但大战带来财政伤害还是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轻易言战的人少了很多。
  大军休整,立功、伤残的老兵退役,新兵应征入伍。兵力被大幅度削减,尤其是以向外开拓为目标的左右都护、五大都督的兵力被再一次确认,总兵力控制在十万以内。全国总兵力控制在三十万以内,以减少军费开支,休养生息。
  为维护地方稳定,由退役的将士和应征的后备役组成治安队伍。人数依各郡情况而定,总人数控制在人口的百分之一以内。依照当前的人口,大概有四五十万,平均一郡四五千人。
  ……
  六月中,孙翊、孙尚香赶到长沙,参加初伏祭祖。
  长沙王孙权作为东道主,当然要尽地土之谊。他行动不便,不过有国相刘先协助张罗,他要做的其实非常有限,就是迎来送往。
  有资格让他出迎的人,除了孙策,也就是孙翊、孙尚香了。
  孙翊、孙尚香先到洞庭行营与孙策见面,孙权也特地赶到行营,顺便拜见孙策。
  自从受伤返回长沙以后,他一直没和孙策见过面,哪怕孙策返回洞庭已经有半个月,他也只是派使者来贡献,本人托言伤势未复,一直没有露面。
  孙策也没什么反应,佯作不知。
  兄妹几人再见,都有些感慨。孙权、孙匡早就封了王,孙翊、孙尚香却因为尚在国境之内,不能封王,目前的爵位还是县侯。见到孙权、孙匡,不免要打趣一番。
  孙匡无所谓,孙权多少有些尴尬,却还是忍着,和孙翊、孙尚香说笑。
  说了一阵,孙翊收起笑容,像小时候一样用手指头捅捅孙权的肋下,压低了声音说道:“二兄,问你一件事,不准生气啊。”
  “说吧,我可不保证不会生气。”孙权笑道。
  “摩天岭之战的战报看过了?”
  “当然。”孙权的笑容有些不太自然,有意无意的避开了孙翊的目光。
  “有什么收获?”
  孙权不安的眨眨眼睛,看看孙翊,又看看孙尚香。孙翊目光殷切,孙尚香却有些冷淡,但还算掩饰得好,并没有太明显。
  孙权迟疑了好一会儿。他不知道孙翊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征益州的所有战报,他都仔细看过,甚至不止一遍,所有的战事都刻在他的脑子里,包括他的大树岭之战。
  他当然清楚是自己太急,中了黄权的诡计,但他已经受到了惩罚,不仅被夺了兵权,还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以后就算想从政也不太可能了。
  那孙翊为什么要问?而且看这样子,似乎他还是有备而来,并非随口一问。
  就是为了炫耀?不太像。从刚才的言谈举止来看,孙翊已经沉稳了很多,不再是那种有点成绩就到处炫耀的人。
  “收获很多,不知道你想问哪方面?”孙权强笑道。
  “想问哪方面?”见孙权装模作样,不正面回答孙翊的问题,孙尚香心中来火,没好气地说道:“就想问问你有什么经验教训,还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孙权心中一动,心跳突然加速。他佯作不解。“再犯?我还有机会再犯吗?”
  “不会。”孙尚香站起身,一甩袖子,出去了。
  孙翊没走,似笑非笑地打量着孙权。孙权面红耳赤,讪讪地笑了两声。“叔弼,你看,我这个兄长哪里还有半分颜面可言,你们俩都来开我玩笑,更何况他人。”
  孙翊直起身,歪了歪嘴。“小妹说得没错,你是不会有机会再犯同样的错。不过究竟是你有所领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还是没有机会犯同样的错,还是有些区别的。”
  孙权心中狂喜。他听懂了孙翊的意思,激动得连声音都有些颤抖。他一把抓住孙翊的手。“叔弼,这是皇兄的意思吗?”
  孙翊盯着孙权看了片刻,摇摇头。“是我和小妹的意思。”他顿了顿,又笑道:“二兄,不是做弟弟的张狂,有一句话,我真心想提醒你。如果不中听,你可不要生气。”
  “你说,你说。”
  “富春孙氏本不是什么世族,能有今天,全赖父亲勇猛,皇兄英明,才得了天下。如今虽说天下太平,可是要那些世族真心承认我孙氏,恐怕还需要些时日,所以皇兄什么权都可以放,兵权绝不会放。他一个人管不了那么多,必然要依赖你我兄弟。如果你堪大用,他怎么会不用?”
  “呃……”孙权无地自容。
  “我没有别的意思。”孙翊自知失言,连忙解释。“皇兄不是否认你有用兵之能,他只是担心你能否指挥万人以上的大战。你征战多年,应该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孙权紧闭着嘴唇,沉默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叹息道:“你说得没错,皇兄说得也没错,我能力以限,不是能指挥万人的大将。这是天赋所限,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
  “这就对了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不是能指挥的人多就一定好。你应该清楚,像平定益州这样的大战毕竟不多,以后天下太平,大战更少。就算是征战海外,也不是每个蛮夷之国都能和益州相提并论,并不是每次都需要万人规模的大军。只要战术运用得当,两三千人的精锐反而更有机会。”
  孙翊拍拍孙权的肩膀。“你以往的战绩中,这样的胜绩还是不少的。”
  孙权若有所思,连连点头。他想了想,随即又道:“叔弼,那我该怎么办?”
  孙翊咧嘴而笑,挑了挑眉。“你知道关云长的故事吗?”
  ……
  初伏日,孙策莅临孙坚祠,参与祭祀。
  函封的士燮兄弟首级被摆在孙坚的灵位前。曹仁从交趾退却后,士家兄弟再也不是太史慈、甘宁的对手,全部被杀,无一漏网。
  孙权在孙坚灵前放声大哭,追悔当年孟浪,以致孙坚阵亡。
  他一边哭一边说,伤心欲绝,上气不接下气。
  见孙权幡然醒悟,如此自责,吴太后又高兴又心疼,泪珠儿忍不住下落。有心为孙权求情,又怕孙权不能长性,将来故态复萌,再闯出祸来。这次运气好,只是断了腿,下次也许就送了命。
  祭祀后,孙权上书请罪,言辞恳切。
  孙策对孙权的态度表示赞赏,却一直没有进一步的表示。
  孙权也不气馁,用心研读战报,并将研读心得写成文章,公开发表。他又将孙坚、孙策历年战事编纂成集,绘制图表,加以解说,先后写了十几篇文章,获得了包括朱儁在内的不少宿将赞誉。
  他的努力最后收获了回报。
  七月初,孙策班师回建业,召孙权到行在,兄弟俩谈了一次。具体谈了些什么,没有外人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孙权随驾回京,主持编纂春秋以来战史。初步估计,需要三年左右。
  ……
  八月,孙策返回建业。
  孙策下诏,召集三公九卿、内三院商讨政务,主要针对建国以来的政务、军事得失进行研讨,调整大政方针。随着秋收结束,各郡县的上计吏陆续赴京,参与研讨,献计献策。
  很快,孙策公布了对蜀国君臣的安排。
  曹操为谯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驻京师,奉朝请。入职枢密院,为祭酒副。
  曹昂为卫将军,统兵千人,属中军。
  陈宫为蜀相,封雁鸣亭侯,食邑两百户。
  曹仁、曹洪等人皆得封侯拜将,食邑三五百户不等。
  相比之下,益州籍的文武收获寥寥,资格最老的张任、严颜位不过偏将军,黄权、狐笃等人只是校尉、都尉。消息一出,益州人勃然大怒。他们不敢非议朝廷,却对曹操父子恨之入骨,大骂他们坑了益州人。
  有人当众扬言,要刺杀曹操,为益州枉死的百姓报仇。
  曹操称病不朝,闭门谢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