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1332


第0338章
棋逢对手
  兴奋之余,刘备还没有失去理智,他很清楚,袁绍也不是什么善人。这个豫州牧不好做,要做豫州牧,就要打败孙策。身为盟友,刘备对孙策并不陌生,他已经多次听朱治等人提起孙策的战绩,对这位横空出世的少年英雄既羡且妒。
  十六岁出道,一战成名,占据了南阳不说,又代父领豫州牧,辞锋比刀锋更利,逼得许子将吐血,一下子名声大噪。孙策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走完了他几年都没有达到的目标。这当然和他的能力有关,可是如果他的父亲不是孙坚,他就算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崛起得这么快。
  现在机会来了。他虽然不可能有孙坚那样的父亲,但是他有卢植这样的老师。有卢植的推荐,袁绍对他青眼有加,他也可以一跃而为豫州牧了。豫州是袁绍的本州,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袁绍让他做豫州牧自然是给卢植面子,还有挖公孙瓒墙角的意思。
  刘备没有说话,但他脸色变化全落在陈登眼中。陈登笑道:“如果将军有意,那我以后还要仰仗将军。”
  刘备那双超大的耳朵动了动,强笑道:“元龙,这是从何说起?”
  “袁盟主表我为庐江太守。庐江与豫州接壤,我们会时常见面。且这次赴任,少不得要与孙策遭遇。我孤身一人,如果没有将军护送,我恐怕很难走到庐江。”
  刘备眨眨眼睛,移席而就,亲热地挽着陈登的双臂。“能与元龙同行,这是我的荣幸。就算不做这豫州牧,我也愿意护送元龙赴任,哪怕能元龙麾下做一都尉也是值得夸耀的事。”
  陈登连称不敢,两人相视而笑,越笑越开心,越笑越爽朗。陈登随即掏出了袁绍的亲笔信。刘备受宠若惊,拜读了之后,一口答应。当着陈登的面,他叫来了关羽、张飞,命令他们整顿人马,准备赴豫州上任。豫州州治就在谯县,现在是朱治的防区,刘备先礼后兵,派简雍先行知会朱治,请朱治移防,否则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刀兵相见了。
  陈登满意而归,将消息报与辛评。辛评使命达成,随即赶回邺城,向袁绍汇报。
  数日后,刘备带着步骑五千多人南下,陈登率领千余部曲同行,兖州刺史刘岱也派山阳太守袁遗、济阴太守袁叙发兵各一万,协助刘备、陈登赴任。
  袁遗、袁叙都是正宗的袁氏子弟,与袁绍、袁术同辈,只不过他们都支持袁绍。刘岱派他们两个协助刘备赴任可谓是物尽其用,正中孙策死穴。
  朱治收到消息,迅速派人将消息送往孙策大营。
  ……
  “一群白痴!”郭嘉将朱治的急信放在案上,仰面大笑。
  孙策也笑了,但他笑得没有郭嘉那么开心。袁叙、袁遗什么的不重要,名份不能没有,但只有名份远远不够。如果以为他们都姓袁就能来抢豫州,那未免太天真了。用郭嘉的话说,就是一群白痴。
  但是刘备和陈登却不容易小觑。
  “奉孝,了解他们吗?”
  “不太清楚。”见孙策神情不对,郭嘉也收起了笑容。“刘备据说是卢植的弟子。袁绍取冀州后,就派人礼请卢植,想请他做军师。卢植有没有来,我不清楚,却听人说起过这个刘备,但不是什么好名声,为了四千丹阳兵,他就背弃了公孙瓒,转投了陶谦。袁绍让他来与将军争豫州,应该是利用了这一点。”
  “陈登呢?”
  “下邳陈氏子弟,他的父亲就是前沛相陈珪,被你赶走的陈瑀是他的从叔,他与将军为敌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怎么,将军有更多的资料?”
  “略知一二。”
  孙策也不隐瞒,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特别是刘备和他手下的关张赵等人,他说得非常详细。郭嘉利用吕蒙招募来的少年组建了情报系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可毕竟刚刚组建不久,人手不多,规模有限,打听到的消息也局限于九江,对刘备、陈登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反对名士风度,但他本身也有点以门第取人,很可能会因为刘备的出身而忽略他。
  人无完人,郭嘉再聪明也是人。
  听完孙策的介绍,郭嘉站了起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挠着眉梢,在帐里来回踱了几圈。“这么说,这个刘备是袁绍特意为将军挑选的对手啊。不管是出身还是能力,都与将军有相似之处。”
  孙策觉得也有点像。虽然这不可能是袁绍刻意安排的,但这个对手的确选得非常合适,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刘备为了豫州是真可能和他拼命的。这应该就是袁绍的目的,缠住他,不让他顺利发展。至于谁胜谁负,袁绍未必在乎。
  “既然如此,那就更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去沛国,诱周昂过境。”郭嘉挥挥手。
  孙策言听计从,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宣布将北上增援沛国。诸将虽然觉得意外,却也没人提什么反对意见,有人来抢豫州,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揍他。天天练兵,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嘛。
  ……
  陈登赶到九江,向周昂传达了袁绍的命令,要求周昂整顿兵马,攻击庐江。庐江太守陆康与孙策勾结,为孙策提供了大量粮草,袁绍很不高兴,命令扬州刺史陈温出面领头,联合九江太守周昂和豫章太守华歆、丹阳太守周昕武力驱逐陆康,由陈登接任庐江太守。
  周昂大喜,俯首听命。
  陈登让周昂整军备战,却不要急着出发,他带着自己的部曲驱车直入庐江,来到舒县,亲自登门拜访陆康,说明来意。陆康气得直哆嗦,怒斥陈登目无王法,陈登不为所动,他很礼貌也很坚决地对陆康说,我敬重你是前辈,不想动粗,但庐江我要定了,你如果要战,我奉陪到底。你如果不战,我礼送你出境,保证不伤你一根寒毛。
  陆康大怒,下令将陈登轰出去。但他低估了陈登的实力,陈登一声令下,提前分批入城的部下就冲进了太守府。陆康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束手就擒。陈登也不伤害他,将他礼送出境,宣布自己接任庐江太守。
  舒县一夜之间换了主人。在陈登依次拜访之后,包括周家在内的大族都接受了陈登的存在,只有一个小吏在送陆康过江后没有回舒县,而是昼伏夜行,直奔汝南。
第0339章
陶谦
  孙策行军五日,到达谯县。
  来迎他的人很复杂,既有豫州刺史部的从吏,又有沛相杜袭及沛郡官员,还有督军校尉朱治,还有一部分黄巾军将领。
  朱治比孙坚小一岁,深得孙坚信任。与程普、韩当等人不同,朱治不仅能统兵作战,还能治理民政,是难得的人才,所以追随孙坚时间不长,却升得最快,很早就独领一军。
  他是长辈,孙策不敢托大,听说朱治来了,他亲自出大营迎接,执子弟礼。
  “伯符,真是惭愧,对刘备防范不足,丢了萧县,还折损了不少人手。”
  朱治很惭愧,一见面就向孙策请罪,要求降职减兵。孙策大笑,拉着朱治的手说道:“胜负乃兵家常事,朱公不必放在心上。况且这也不是你的责任,刘备出尔反尔,但凡有点羞耻心的人都干不出来,何况是朱公这样的忠义之士。”
  朱治非常满意,他的部下也很骄傲,立刻将孙策引为自己人,老成稳重的称孙将军、孙使君,热情洋溢的直接称孙郎,同时不忘大骂刘备背信忘义,猪狗不如。
  孙策将朱治等人请到大帐细谈。朱治把交战的情况说了一遍。
  “刘备虽然改换门庭,但来得并不突然,他事先已经通知过我,倒也算不上偷袭。但他的兵力优势明显,又骁勇善战,更有千余杂胡骑兵助阵,我们抵挡不住,三战皆北,只好先撤退以保全实力。我现在驻扎在砀山,与相县依托,刘备可能在准备军械,只是不知道他会先攻砀山还是相县。”
  “陶使君有什么反应?”
  朱治苦笑一声:“刘备虽然背信弃义,但他很会笼络人心。不到半年的光景,陶使君送他的四千丹阳兵就对他服服贴贴,即使刘备背叛了陶使君也不肯回头。再加上从中说合的是陈家父子,陶使君欲对刘备不利,就是与陈家撕破了脸,仓促之间,他哪敢这么做,只能装聋作哑了。”
  孙策一点也不意外。“陶使君在徐州不安逸吧?”
  朱治看看孙策。“本来还好,有讨董的大义在,徐州士族对他还算支持。后来讨董无疾而终,袁绍成了盟主,这矛盾就渐渐大了。陶使君是个急性子。前段时间,他打算辟除故广陵太守赵昱为别驾,赵昱就是不敢受命,他便威以刑罚,迫赵昱就范,原本是一件好事,却闹得差点翻了脸。去年欲举名士张昭为茂才,张昭又不给他面子,他居然将他抓了起来,如果不是赵昱从中斡旋,谁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这两件事一出,徐州人对陶使君的好感荡然无存,他现在也是头疼得很呢。”
  孙策心知肚明,当下频频点头。
  与演义中的形象不同,陶谦其实不是什么忠厚人,反而和孙坚的脾气相近。陶谦是丹阳人,丹阳民风彪悍,陶谦也有点这意思,从小就顽皮,以放荡闻名乡里,十四岁还骑着竹马和小孩子玩打仗。后来乡里先贤甘公赏识他,不仅鼓励他读书,还把女儿嫁给了他,陶谦这才折节向学。
  陶谦很聪明,书一读就通,先是考进郡学,后来又举为茂才,入宫为尚书郎,随后外放县令,还做过一段时间幽州刺史,总之仕途很顺,名声也渐响。皇甫嵩征颍川黄巾,招当时任议郎的陶谦为扬武都尉,随军征讨,和曹操是同僚。后来张温出征凉州,陶谦做张温的参军,又与孙坚结识。
  细数陶谦的履历,可以发现他的经历很神奇,与后来三分天下的开国君主都有过交集,而且交情不浅。这可能和他的出身以及禀性有关,他虽然读过不少书,走的是最正统的举茂才、为郎、外放的仕途,但他本质上还是寒门,再加上他的古惑仔性格,手段强硬,他和士族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他如果晚生三十年,未尝没有机会割据一方,可是现在不同,他老了,已经是花甲老人,体力衰减,精力不济,不可能再像年轻时一样强悍了。如果他的历史没有被改变,再过几年,他就该归天了。
  面对刘备的背叛,他什么也做不了。此时此刻,他肯定很后悔当初用四千丹阳兵拉拢刘备。易得者必易失,他能用四千兵收买刘备,袁绍也能用一个豫州牧来收买刘备,而他面对陈登毫不遮掩的背叛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有任何表示。
  孙策对陶谦没什么同情可言,他考虑的是刘备现在要跟他抢豫州牧,一旦陶谦死了,谁会接手徐州?袁绍任命刘备为豫州牧,除了给他找麻烦,有没有拉拢徐州豪强,趁陶谦控制不住形势接手徐州的意思?
  至少有这个可能。
  能否执掌一州,朝廷的任命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得到当地势力的支持。地方势力支持你,没有朝廷的任命你也可以做,地方势力不支持你,有朝廷的任命也没人理你。在袁绍和陶谦之间,徐州人无疑会选择袁绍。
  但这个结果绝不是孙策愿意看到的。
  孙策很想将徐州拿下,即使这不太可能,也不妨碍他在徐州打个钉子,而眼前的朱治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如果能让他成为彭城相,彭城、沛国、梁国、陈国、颍川就可以联成一体,豫州的北部防线更加稳固。就算朱治不行,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与袁绍不怎么谈得来的人。
  “奉孝,你觉得让朱公移驻彭城,有可能吗?”
  郭嘉心领神会。“可以和陶使君谈一谈。袁绍势大,我们如果不团结起来,很难对抗。”
  孙策转向朱治。“朱公,你觉得呢?”
  朱治也是老江湖,一听就知道孙策想干什么。这个想法虽然很大胆,但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刘备、陈登反水,陶谦正是焦头烂额之际,他需要盟友。如果孙策能给他强有力的支持,他未必不肯让出一郡。一旦彭城在手,刘备南进的步伐就会受阻。
  “我可以试一试。”朱治提醒道:“不过你不要报太大希望,陶使君愿不愿意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不能击退刘备,不仅彭城,梁沛诸国都有危险。”
  孙策笑着点点头。“朱公容我几天时间,我一定能找到办法对付刘备。”
第0340章
蒋干吃亏了
  别看刘备来势汹汹,孙策还真没把他放在眼里。双方兵力差不多,论士卒精锐,他优势还更大一些。关张赵武力高又如何,真正的战斗又不是打游戏,一两个将领的勇猛影响不了大局。历史上,只要有兵力优势,袁术那种渣都能打得刘备人吃人。
  如果只是为了刘备,他根本没必要特地跑来沛国来,在汝南等他就是了。
  他着眼的是以及整个青徐地区。人们常说功夫在诗外,作战也是如此。如果眼光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战术,却不知道合理安排战略,就算再能打,战术水平再高,也是一只勇猛的苍蝇,除了四处碰壁之外,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刘备的前半生就是如此,直到诸葛亮为他指明方向,他才走上正轨。现在诸葛亮还不知道在哪儿和泥巴玩呢,刘备的马拉松之旅刚刚开始。
  比起刘备,孙策更在意周昂。
  孙策陪朱治吃饭,又和豫州刺史部的掾吏见面,安抚人心,让他们安心工作,不要有心理负担,最后又和杜袭商量相县的防务。一切谈妥,已经是半夜。送客回来,经过郭嘉的帐篷时,看到里面有灯光,孙策停了下来,推开帐门。
  郭嘉还没有睡,正在大帐里来回转圈,脚步又快又急,转身时也特别猛,总让人担心他会摔倒。
  “还没消息?”孙策问道。
  周昂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越境追击,五天了还没动静,这让他们有一种一拳打空的不适感。尤其是郭嘉。这是他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战术策划,不希望有任何意外。从第三天开始,他就增派斥候,每天都要等到很晚,即使睡也睡不安稳,一有动静就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