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1332

  刘备哑口无言。他也不相信。他与袁遗、袁叙见过几次,那两人只知道谈经论艺,根本不懂领兵作战。
  “你也别得意,你家将军身后除了九江太守周昂,还有庐江太守陈登,这一点,你大概没想到吧。”
  “陈登的行踪尽在我家将军掌握之中。他想干什么,我家将军也一清二楚,倒是刘将军你还蒙在鼓里。”
  “此话怎讲?”
  “陈登的确有统兵之能,如果他在这里,也许能助将军一臂之力。可是他偏偏去了庐江,为什么?将军就没有仔细想过吗?”
  刘备还没说话,关羽哼了一声:“我早就看那竖子居心不良,果不其然。去了这么久,一点消息也没有,想必是作壁上观,看我们与孙伯符恶战,他好做那得利的渔翁。”
  刘备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越想越不安。对啊,陈登为什么一定要去庐江,他如果留在这里,至少还能帮帮我啊。这竖子是看不起我,故意躲着我吧?或者像关羽所说,他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陈登能够背叛陶谦,他能背叛公孙瓒,双方都没什么忠诚可言,互相背叛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蒋干站了起来,甩甩袖子。“刘将军,你别想了,这一战,你根本毫无胜算。甚至不用我家将军出手,你很快就会进退两难。进,你不是我家将军对手。退,你身后就是大泽,无路可退。不过,我家将军可以看在关云长的份上,给你一个机会。”
  刘备沉吟不语,眼神闪烁,关羽却接过了话题,冷笑道:“我与玄德恩若兄弟,你若想离间挑拨,让我向孙策称臣,却是痴心妄想,趁早绝了这念头。”
  蒋干拍手称赞。“云长不愧是义薄云天,我家将军最钦佩你的就是这一点。他不是要你称臣,而是要与你公平一战。云长,你能指挥多少人?我家将军愿意领同样兵力,与你一战。你若胜了,我家将军让出豫州,由刘将军做这个豫州牧。你若是输了,请刘将军向我家将军称臣,我家将军让他做一郡太守,绝不比平原差。怎么样,敢应战吗?”
第0361章
和为贵
  因人设计,对症下药。
  蒋干猛怼刘备,强势碾压他的自信,让他觉得取胜无望,最终目的却是为了激关羽一战。孙策说,关羽武功好,但是他太骄傲,自视甚高,这导致了他的心理错位。在他心目中,他对刘备与其说是君臣之间的忠,不如说是兄弟之间的义。忠首先讲恭敬,义则更在乎该不该做,该做的就去做,不必在乎刘备喜不喜欢。
  义者,宜也。
  蒋干本来不太信,但是看到关羽之后,几句话一说,他信了。关羽站在刘备身后,像个贴身卫士,但他的神态中缺少应有的恭敬,他更像是强者保护弱者,而不是臣侍卫君。典韦、许褚都是罕见的强者,但他们站在孙策身后的时候绝不会有抢话插嘴这种事。
  关羽没有立刻应战,但是蒋干看得出,他心动了。能与孙策一战,还能救刘备于水火之中,为他赢得豫州,这么两全其美的事,他不可能不动心。
  蒋干暂时告退,让刘备等人商量一番。他刚刚出帐,刘备等人就争执起来。
  刘备担心下雨,芒砀周边水泽纵多,会对行军造成困难。相县是沛国郡治,城虽小,却非常坚固,很难攻克。一旦顿兵城下,后路又退断,萧县会有危险。
  蒋干刚才说陶应统兵一万,助孙策作战,但他可没说陶应在哪里,他有可能在相县,也有可能在彭城。萧县属沛国,可是孙策与陶谦结盟,越界作战也并非不可能。他拐了陶谦四千丹阳兵,陶谦要报复他也太正常了。当务之急,退守萧县才是最稳妥的选择。等秋收之后,粮食充足,再战不迟。
  简雍赞成刘备的建议,但关羽反对。
  关羽说,相县虽然坚固,但毕竟是小城,住不下太多的人,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野战。孙策现在就驻扎在城外便是明证。谯县是豫州刺史部的州治,你既然是豫州牧,总不能就驻在萧县吧?攻克相县,进驻谯县,证明我们有能力击败孙策,豫州人才会响应我们,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兵和钱粮,壮大自己。
  且萧县与相县相距不足两百里,万一进攻不顺利,退回去也很方便。如果萧县有变,援兵一天就能赶到。至于下雨,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下了雨,陶谦也没办法行军,怎么攻击萧县?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不得不折衷处理。刘备、关羽率领主力去相县,张飞率领两千人回萧县,既防备陶谦偷袭,也防备刘岱趁机抄他后路。袁绍让他做豫州牧本来就有将他从平原郡调离的目的,平原郡已经回不去了,萧县不能再失手,要不然一旦战败,他就真的无处可去了。
  方案已定,刘备通知蒋干,三日后,我军将赶到相县,请孙将军做好准备。
  蒋干拱拱手,扬长而去。
  刘备随即派人通知袁遗、袁叙,请他们一起拔营,赶往相县。他同时派人给刘岱送信,我即将南下与孙策交战,请刘使君尽快赶来,并为我调拨军粮,保证大军的口粮供应。
  兖州刺史部的治所就在山阳郡的昌邑,离芒砀山不算很远,一天后,刘备收到了刘岱的消息,粮食已经备好,很快就能运到,但我本人不能亲临战场为将军助威了。青州黄巾蠢蠢欲动,很可能会入侵兖州。春耕在即,我不能让他们破坏农时,耽误一年的收成,要赶去济北国阻击。当然,山阳太守袁遗也要撤回山阳,以备不虞。
  接到命令,袁遗来向刘备辞行,带着山阳郡的五千郡兵回去了。
  刘备仰天长叹,却无可奈何。他也知道,刘岱的任务更多的是监视他,而不是协助他。虽然大家都姓刘,可刘岱却是正儿八经的宗室,传承有序,又是名士,眼里没他刘备。如果不是袁绍的命令,刘岱根本不会搭理他。
  刘岱指望不上,袁遗又走了,只剩下济阴太守袁叙和他的五千郡兵,刘备总兵力只剩下万人出头,孙策却有两三万人,他越想越觉得不是对手,不顾关羽强力反对,决定退守萧县。
  ……
  接到刘备撤退的消息,孙策多少有点失望,但他随即调整了计划,进逼萧县。
  大军向前挺进,朱治第一时间赶到芒砀山,将躲在山中的人马引了出来,与孙策汇合。陶应也给陶谦送信,请他率领人马进逼萧县,配合孙策作战,驱逐刘备。
  五日后,孙策赶到萧县。过了一天,陶谦也亲自统领一万丹阳兵赶到萧县,与孙策见面。
  陶谦今年六十一岁,身材还很硬朗,走路带风,腰杆挺得笔直,看起来比陶应还要精神些,只是头发白了不少。听陶应说,这都是这两天被徐州名士闹的。内忧外患,陶谦一下子老了很多,两年前他看起来还像五十岁的人呢。
  陶谦曾经和孙坚同事,是孙策的长辈。孙策非常客气,亲自出营迎接。陶谦很满意,抚着胡须,打量了孙策好一会儿,赞道:“文台有佳儿,我的两个儿子加起来也没你有出息。”
  孙策谦虚道:“陶公谬赞,愧不敢当。令郎读书有成,文武双全,我只是一介武夫,岂能和他相比。”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阵,回到大营。孙策设宴为陶谦接风,又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计划,说明之前打算让朱治入驻彭城只是为了战事考虑,并非想谋夺徐州,现在见过陶应,觉得陶应完全能胜任,就不必多此一举了。他又解释了一下麋家兄弟的事。我本来是想请麋竺为我经营后勤的,但麋竺忠于你,不肯就任,这才推荐他的弟弟到我帐下效力。这件事责任在我,你别迁怒麋家兄弟。
  陶谦老怀大慰,心里的疙瘩烟消云散。麋竺见孙策特地为他解释,也非常感动,觉得孙策真是太贴心了。相比之下,陶谦虽然年过花甲,为官多年,还像个毛头小子,做事做人都不如孙策周到。所以孙策在豫州的境遇要远远好于陶谦在徐州。
  消融了内部可能存在的隔阂,孙策着手安排战事。在礼貌性的征求了陶谦的意见后,孙策决定围萧县而不攻,先取萧县西的杼秋和萧县北的沛县、丰县,切断兖州方向的支持,形成对萧县的包围,争取将刘备歼灭在沛国境内。
  孙策主动承担了最艰巨的围城任务,面对刘备率领的主力,由朱治率领黄巾军攻击杼秋,陶谦率徐州军北上攻击沛县、丰县。
  有郭嘉这个情报高手做后援,孙策的计划详细而合理,准备了多套方案供大家选择,陶谦听完,赞不绝口,拍着陶应的脑袋说,小子,好好跟着伯符学。别看你比他年长,论用兵,连老子我都不如他。
  陶应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第0362章
激将
  柕秋和沛县、丰县本就是沛国的属县,刘备刚刚攻占不久,谈不上什么影响力。得知孙策分兵攻取三县,刘备暗自叫苦,进退两难。
  孙策就在城外,兵力两万,攻城不足,野战却是绰绰有余。一旦出城,他没有任何优势。守城也不行。孙策派朱治、陶谦扫荡三县,就是要切断他的退路和援兵。无援不守,他迟早会吃光粮食,不战自溃。
  这时,关羽再次提出与孙策决斗的计划,而且语气激烈,指责刘备当初没听他的。如果直接逼到相县,主动挑战,又怎么会有今天。狭路相逢勇者胜,躲就能躲掉吗?
  退无可退,刘备只得采纳关羽的建议,派简雍出城约战。
  孙策拒绝了。他对简雍说,你转告关羽,我本来以为他是个英雄,这才赠刀,愿意与他一战,谁想到他是个懦夫,食言自肥,不敢应战,还从芒砀山一路逃到萧县。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我的对手?他是刘备麾下的一名普通将领,我是堂堂豫州牧,麾下像他一样的将领数不胜数,为什么要自降身份和他决战?
  孙策话还没说完,简雍脑门上就全是汗。他哪敢把这些话转告关羽。孙策这前恭后倨的转折也太突然了,以关羽那脾气,百分百的不相信,还以为是他简雍借机污蔑他呢,说不定会冲到孙策面前来理论。
  简雍碰了一鼻子灰,回到城中,也不敢实话转述,只说孙策不肯战。关羽不相信,却又无法验证,只能腹诽,越看简雍越不顺眼。
  数日后,朱治夺取杼秋。又过了几日,陶谦也送来消息,沛县、丰县已收复。
  孙策让蒋干进城,通报了这两个消息,同时向关羽讨还那口七曜刀。宝刀赠英雄,那口刀是西园八刀之一,关羽不配用,麻烦还给我。关羽这时候才知道孙策对简雍说了什么,气得暴跳如雷,不顾刘备、张飞阻拦,跨马绰矛,冲出萧县,来到大营前,点名向孙策挑战。
  孙策早有准备。在蒋干进城之前,他就和郭嘉反复讨论过战术,又和许褚、典韦、陈到等人商量如何对付关羽。关羽是骑将,许褚、典韦骑术一般,都不适合迎战,陈到比较适合。陈到矛法精湛,骑射也佳,有一定的把握对付关羽,他本人也跃跃欲试。
  但孙策却非常谨慎,他知道关羽虽然傲,武艺之高却是实打实的,否则不会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
  经历过几次战事,孙策很清楚冲阵斩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可不是阵前单挑,双方近在咫尺。大将都在中军,前后左右都有阵势,身边还有大量的亲卫营。要想冲到大将面前,他至少要杀掉上百人。就算当时有意外成份,这一路杀过去,难度也不是一般的高。
  最适合与关羽较量的人是黄忠,但黄忠现在平舆,不可能为了这事把黄忠特地调来。他本人倒是有信心,可郭嘉是坚决不同意,只能由陈到代替。
  陈到投入孙策麾下之后,天天泡在军营里,除了陪孙策外出,每天至少要有半天练习骑射。除了那一百名白毦士做陪炼,偶尔还和秦牧手下的亲卫骑交交手,可谓是矛不离手,马离不胯,武艺越发精熟。再加上时常和孙策探讨武学,在理论上也有明显的提升,只是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
  用句专业术语,他现在的竞技状态极佳,只欠一个突破瓶颈的机会。
  而关羽很可能就是他的机会。
  但孙策不敢掉以轻心,除了让陈到准备好必要的防备措施,特别是金丝锦甲一定要穿之外,他给陈到提了几点意见。
  首先,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关羽不是强,而是很强。你不一定要战胜他,只要能战平,甚至哪怕是战败受伤,只要不是重伤都没问题,不丢人。
  其次,关羽这种性格肯定是一上来就会全力以赴,你不要与他抢攻,全力防守。只要三招不败,关羽的气势就会变弱,你才有机会取胜。这样有点丢脸,但是更保险。
  最后,关羽身材高大,体重远远超过普通人,但他的战马却是极普通的战马,算不上什么良驹,注定了关羽无法持久作战。平时可能没什么问题,单挑时对战马的配合要求很高,一旦马力不足,骑士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会让他的武力大打折扣。
  陈到跟随孙策这么久,知道孙策不仅武艺好,更是一个擅长动脑子的人,他会把方方面面都算得极细,准备充分。孙策说这么多,并不是在意胜负,而是想给他一个机会,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有什么排斥的想法,一一听取。
  孙策最后又安排了白毦士准备接应,万一陈到有危险,管他什么名声不名声,先把陈到捞回来再说。就连他本人都披上了甲胄,做好了接应陈到的准备。
  总之一句话,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陈到自己发挥。
  陈到信心十足。有这么多人帮他,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关羽挑战的消息传来,陈到起身拱手,正准备说话。郭嘉摆摆手。“不急,等等再说,你先去活动一下筋骨。”陈到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郭嘉的用意,含笑出帐,跨上战马,在营里轻驰热身。
  郭嘉叫来一个白毦士。“你去对关羽说,将军正在午睡,战与不战,等将军醒了再做决定。”
  白毦士领命而去,来到营外,传达了郭嘉的话。
  关羽听了,勃然大怒,厉声喝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午睡还没醒?速速去报,再不出来,关某便杀进去,看他还能不能安睡。”
  白毦士也不理他,拨马回营,将关羽的反应回报郭嘉。郭嘉抚掌大笑。“将军,此人自负若此,我们不如就让他冲营吧,让子固、仲康围攻他,一定能手到擒来。”
  孙策乐不可支,却摇了摇头。“子固、仲康可以相互切磋,不缺对手,叔至却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突破比较难。原本希望和赵云一战,现在赵云不在,只好拿关羽来凑个数。至于诱关羽冲营,不是不可以,但那是次要目标,可以迟一步再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叔至经此一战,若能全身而退,可跻身一流,于我大有裨益。”
  郭嘉目光闪烁,手指捏放不停。“既然如此,那我就助将军完成此心愿,以关羽为砧石,将陈叔至淬炼成一口宝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