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1332

  “略有所闻,但不是很清楚。”秦谊吃了一惊,下意识的挺直了身体。
  吕布武力强悍,但他就是个斗将,根本没有收集情报这样的意识,他的消息大多来源于朝廷的公开渠道或者小道消息。不是他一个人如此,王允等人也差不多,有私人情报收集能力的只有曹操,他了解的信息比别人多,但他很注意保密,从不泄露戏志才的身份,以增加神秘性。
  他带着十几个人来到长安,能够迅速掌握兵权,不仅仅是因为王允的帮助,和他自己擅于经营也有关系。人们对未知总有敬畏感,都想了解得更多一些,消息灵通的人总是更容易受欢迎。再加上他的用兵能力,每次军议时只要他发言总能让吕布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秦谊也不例外。
  曹操佯装沉吟,做出一副为难的模样,实际上却是竖着耳朵,倾听内帐的动静。内帐的帐门关得严实,悄无声息,心里更是痒痒的,憋着劲儿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才干,引起美人的注意。
  “马腾、韩遂来长安本是应董卓之邀。现在董卓已死,朝廷不仅不肯赦免董卓旧部,更传出要杀尽凉州人的消息,马腾、韩遂岂能不怒?如果朝廷不及时安抚,他们极可能与牛辅、董越联手,东西夹击长安。就算我们守得住长安,也无法阻止他们为祸周边各郡,左冯翊、右扶风自不必说,弘农、河东恐怕也难逃一劫。”
  内帐一声轻响,仿佛打翻了什么东西。
  曹操窃喜。“尊夫人是河东人吗?”
  “啊?”秦谊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等他明白曹操在说什么,随即沉下了脸,怒而不答。
  曹操笑道:“宜禄,你不要误会。刚才一见尊夫人,我便觉得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故有此一问。如果她真是河东人,那就赶紧通知家人,注意避祸。如果不是,便当我没说。宜禄,你曾经和西凉人一起作战,应该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若是去了河东,河东可就全毁了。”
  秦谊眼色变幻,看曹操的眼神就像看到鬼。杜氏的确是河东人,但曹操是怎么知道的?他没说,杜氏甚至没开口,曹操想从口音分辨也不可能。难道他真有鬼神莫测之能?
  “你……听谁说我夫人是河东人?”
  曹操诡计得逞,暗自发笑。他本是试探之言。左冯翊已经被胡轸祸害得不轻,右扶风就在韩遂、马腾的控制之下,也难逃一劫,牛辅等人就驻扎在弘农,眼下未曾被祸却有危险的只有河东。那妇人在帐内闻言而惊,自然是因为河东有危险,这才失手打翻了东西。
  这杜氏很可能是秦谊抢来的,一个云中人,一个河东人,隔得也太远了。秦谊没听出他话里的试探,那女人是没听出来,还是听出来了却不点破,想借此机会离开秦谊?
  不管是什么原因,使点手段将此女夺过来应该不是难事。曹操心是得意,抬手挠了挠下巴,嘴角不自觉地歪了歪,露出淫邪的笑容。
  秦谊正盯着曹操,看得真切,脸色一沉,热情便减了三分,怒意隐而不发。
第0375章
机缘
  曹操很敏感,感觉到了秦谊的不悦,知道自己失态了,不敢多说,又一本正经地分析了几句形势,请秦谊有机会劝劝吕布,不要再说什么刺激凉州人的话,便匆匆离去。
  秦谊将曹操送到营外,回到帐中,坐在那儿想了半天。杜氏从后面走了出来,探头看看外面,这才倚坐在秦谊身边。秦谊伸手揽住她的肩膀,很是惭愧,刚才应该痛斥曹操的。
  “这曹孟德太无礼了,居然敢这么说话。”
  杜氏未曾看到曹操的表情,也没想那么多。“这曹操是阉竖之后,从小便是放荡之人,言语轻佻在所难免。不过他所说的情况倒也是事实,西凉人东西呼应,逼得狠了,长安难逃一劫。”
  秦谊点头同意。“等温侯回来,我会提醒他。这曹操虽然性格卑劣,能力的确不俗,善用兵,又能待人接物,与营中诸将都说得来,就连难得与人说话的高顺他都能不时攀谈几句。我担心时间久了,诸将倾心于他,温侯会大权旁落啊。”
  杜氏叹道:“夫君,你还没看出来吗,温侯有勇无谋,又有杀丁原的恶行在前,司徒并不信任他,只是利用他来杀董卓而已。如今董卓已死,温侯以功臣自居,又与司徒意见不合,司徒已经疏远他了。至于司空,他出身高贵,也未必看得上边鄙之人。眼下凉州人强势,他们需要并州人的武力,这才假以颜色。凉州人若尽,并州人也很难自安,温侯迟早会被挤出朝堂。”
  秦谊吸了口气,觉得杜氏说得有理,一时踌躇起来。
  ……
  曹操离开大营,赶向城中,越想越后悔。
  秦谊性格虽然温和内敛,但他的武功却不弱,否则也不能随吕布刺杀董卓。他刚才的眼神明显不善,如果突然发作,暴起伤人,或者叫来卫士围攻,他还真没把握全身而退。退一步说,若秦谊在吕布面前提起此事,吕布也不能善罢甘休。
  此时此刻,与吕布发生冲突实属不智,这么做实在太孟浪了。
  不过,那杜氏真的很美啊。
  曹操时而懊悔,时而心动,纠结得很。来到司徒府,他才勉强按捺着心情,来到王允面前。王允最近心情很不好,更加削瘦,原本很合身的朝服现在有些空旷。两颊深陷,双眼却有些突起,脖子细长,喉结显得更加粗大,总让人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里,上不得上,下不得下。
  “王公,你可要注意身体啊。”
  王允一声长叹,声音嘶哑,有破裂之音。“我死了岂不是更好。”他抬起手,示意曹操不必客套。“城外战况如何,你许久不来,突然登门,肯定有什么事,说吧,我待会儿还要进宫,不能耽搁太久。”
  曹操很不好意思。他能在长安站稳脚跟,王允帮了大忙,但最近王允受到很多指责,他却没能给王允支持。“王公,城外战事进展顺利,胡轸已经被击溃,只是我担心……”
  “既然战事顺利,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王允打断了曹操。“孟德,公孙瓒深入冀州,袁本初正全力备战,你觉得谁更有胜算?”
  “当然是袁本初。”
  “为什么?”王允眉心紧蹙,牵动松驰的皮肤,褐色的老人斑都挤在了一起,脸色看起来更暗。“公孙瓒刚刚击败黄巾,斩首三万,士气正盛。他又久在北边,善用骑兵,所向无前。”
  “公孙瓒只是匹夫之勇,不会用人,能统领的人不过一两万而已,再多反而无益。他麾下骑兵虽多,可他对乌桓人太严苛,曾逼得乌桓人造反,乌桓人对他并无忠心可言。几万人的大战岂是一鼓作气就能分出胜负的。一旦战事胶着,乌桓人很可能乱阵,甚至倒戈一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公孙瓒必败无疑。”
  王允长叹一声:“你说得不错。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主张要对西凉人恩威并施,可是他们都怕极了西凉人,一心要施恩笼络,下诏赦免。长此以往,只怕西凉人更加肆无忌惮,朝廷再无威信可言。你看韩遂、马腾,不就驻扎在右扶风观望吗?牛辅等人都可以赦免入朝,他们岂不是水涨船高?”
  曹操愕然。王允是不同意赦免西凉将士,但之前是觉得罪在董卓一人,西凉将军奉命而行,并无罪过,现在怎么又变了说法?听这意思,是要杀一儆百,威逼韩遂、马腾臣服?这怎么能行,这不是逼他们与牛辅联合,一起攻击长安吗。
  “王公,万万不可。”
  王允倏地沉下了脸,充满血丝的眼睛怒视着曹操。曹操暗自叹惜,连忙放缓了语气,耐心解释。
  “王公,长安兵力有限,除了南北军,天子近卫,就只有并州军可用。南北军多洛阳纨绔,不堪大用。天子近卫多儒士,也上不得战场。并州军虽然可用,但兵不满万,驱逐胡轸已经捉襟见肘,一旦韩遂、马腾进击,长安必然失守。牛辅、董越就在潼关以东,朝廷往何处去?”
  王允郁闷不已,捂着嘴,闷咳了两声,嘴里已经有些甜腥味。他情知不妙,悄悄拿出手帕,拭去嘴角的血迹,不让曹操看到他的虚弱。
  “那该怎么办?”
  “派人安抚韩遂、马腾,不让他们与牛辅联合,同时召刘焉、孙策勤王,并在长安周边招募流民为兵。西凉溃兵肆虐,百姓不能自保,洛阳来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如果朝廷募兵安民,百姓一定会很拥护。”
  王允有些犹豫。“孙策……能来吗?去年……”
  不等王允说完,曹操抢先说道:“孙策一直在上书为袁术请谥,只要朝廷能下诏追谥袁术,孙策一定能来。他不来,孙坚也会让他来,朱太尉也会让他来。退一万步讲,就算他自己不来,也要派人来。如此,武关道无恙,万一长安战事不利,朝廷也可巡狩南阳。”
  王允连连点头。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一旦长安失守,天子无处可去。如果天子死于乱兵之中,他就是千古罪人。弘农王死了,孝灵皇帝只剩下这一个血脉,如果他也死了,就只能重选新帝,朝廷诸臣必然又是一场纷争,谁也不敢说最后是什么结果。如果确保武关道通畅,有一条退路,确保天子平安,他就从容多了。
  “孟德,你去年与孙策大战,现在却能从大局出发,为朝廷着想,主动提出与孙策和解,实属不易。许子将说得对,治世你可为能臣,乱世你可为英雄。我老了,时日无多,以后要看你们这些少年英雄了。孟德,我准备奏请天子,拜你为镇东将军,仍领司隶校尉,主持长安军事,与皇甫义真共扶危局,如何?”
  曹操大喜,连忙称谢。
第0376章
张纮
  孙策背着手,站在渡口,来回踱步。典韦、许褚带着四百义从站在十步之外,陈到率领白毦士在不远处跟着,更远的地方,秦牧、麋芳率领一千亲卫骑散在四周警戒。
  春风徐来,吹面不寒,绿色的柳条随风摇拽,河水清澈,倒映着蓝色的天、绿色的树,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吐出气泡,一甩尾巴,又不见了。
  蒋干送来消息,张纮接受了他的邀请,正在赶来的路上。孙策深知张纮对自己的重要性,一反对张昭的随意,亲自赶到淮水边迎接。淮水对面就是钟离县,是九江郡的范围。正值两军交战之际,他的到来引起了对面不小骚动,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对岸盯着他。不过这里离阴陵有一百多里,离寿春更是超过三百里,等周昂收到消息,他已经接到人离开了。
  “将军,来了。”郭嘉提醒道,伸手指向淮水上的一艘渡船。这是一艘大渡船,船上停着一辆两匹马拉的四轮马车,正是蒋干特有的标志。船头站着两个人,隔得太远,看不清楚,但其中一人应该是蒋干,另一个自然是张纮。
  孙策不敢耽慢,背在身后的双手立刻挪到身前拱起,这才是表示尊敬的姿势,背着手是非常傲慢的,对普通下属没问题,对张纮这样的人才太不礼貌了,是很失礼的举止。
  借着东南风,渡船很快靠了岸。船刚刚停稳,孙策就抢先一步上了船,一揖到底。
  “江东小子策,见过子纲先生。”
  张纮很远就看到了孙策,对孙策跑这么远来迎接他很意外,非常满意。此刻见孙策施大礼,又不报官职,更是感动。别说诸侯聘请幕僚,就是普通人迎接老师也不过如此。
  “不敢当,不敢当。”张纮连忙还礼。“纮广陵野夫,岂能受将军如此大礼。”
  孙策笑道:“以先生的才学,取青紫如拾芥,何足道哉。大将军、三公辟请,先生都不肯就。小子能请到先生,是我的荣幸。先生,请。”
  张纮心中欢喜。
  他曾经游学京师多年,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已经小有名气。学成之后回到本郡,很快就被举为茂才,又到了洛阳,大将军何进辟请他为掾,他看不上何进,拒绝了。董卓入主洛阳,荀爽应征,升任司空,又辟人耿掾。他觉得董卓残忍粗暴,不能长久,荀爽此举实属昏招,又拒绝了。不久前,朱儁升任太尉,再次派人来请,同样被他拒绝了。
  与其他名士不同,他拒绝这些人的辟除既不是为养名,也不是淡泊仕途,相反,他建功立业的心思很强烈,拒绝何进、荀爽和朱儁只是因为那几位都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不能成就他的愿望。
  何进蠢而不知机,荀爽虚而不务实,朱俊刚而不知权。
  与他们相反,孙策聪明而善于把握时机,务实不尚虚,手段强硬却又灵机应变,这些都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再加上孙策对他礼节周到而诚恳,他的客气不是摆在脸上,而是发自肺腑,让他有一见如故的亲近感。更贴心的是孙策知道他不缺富贵,这一点非常重要。
  张纮来回走了两步,却没有下船的意思。他今年刚满不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虽然中等身材,也算不上强健,却步履轻松,双眼有神,说话的声音不算洪亮,但字字清晰,自有看透人心的力量。
  “将军被人称为霸王再世,可知这里与霸王有什么关系?”
  孙策微微一笑,考试来了。这要是没点准备,说得不好,张纮也许掉头就走,连船都不下了。
  “略知一二。”孙策转身一指北方。“那里就是被韩信十面埋伏,一曲楚歌唱散十万大军的地方。”转身又一指南方。“那里便是迷了路的阴陵,再往南,就是他自刎的乌江。”
  “霸王征战多年,麾下又有熟悉地形的江东子弟兵,如何会迷路?”
  孙策应声答道:“因为他赶走了范增。”
  “范增在,他就能不迷路?”
  “那也未必。”
  “哦?”
  “范增不仅要在,还要看他在哪儿,如果只是在身边,依然不免鸿门之失。如果是在心里,那他根本不会出现在阴陵,又怎么会迷路呢?就算到了阴陵,他也可以退往江东,卷土重来。天下事,未可知。”
  张纮点点头,伸手相邀。“将军,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