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1332

  “不……不是的。”桥英结结巴巴地说道:“将军好看,可是……阿翁说了,非礼勿视。未得将军允许,不得直视将军。”
  孙策忍不住大笑。“行了,我允许了,你随便看。”
  桥英这才羞答答的抬起眼皮,看了孙策一眼,随即又把眼神挪了开去,脸红得像刚刚盛开的桃花。
  “怎么,看一眼就够了?”孙策弯下腰,凑近了些。“我真的很难看,看了第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
  桥英连忙向后让了让,身体尽可能的缩紧。“不……不是的,我……我看一眼,知道将军的相貌,就……就记住了,不用盯着将军看。”
  “原来你过目不忘?”
  “没没没。”桥英连忙摇手。“我可没这么聪明,我很笨的,妹妹聪明。背书的时候,她总比我快。”
  孙策很惊讶,问桥蕤道:“桥公,你女儿才七岁,怎么就启蒙了。”
  桥蕤抚着胡须,得意洋洋,脸上露出难得的自信。“闲来无事,随便教点诗赋,不算正经学问。这不,我正准备把她们送到宛城去,想请蔡大师的女儿教导教导她们,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福气……”
  桥华突然大声说道:“将军,你为什么只和姊姊说话,却不理我?”
  见传说中的小乔撅着嘴,一脸委屈地看着自己,孙策再次忍不住大笑。这对双胞胎姐妹虽然长得一模一样,但性格却差异不小,一个外向,一个内向,仔细看,从眉眼间也能分得出来。他忍不住伸手捏捏桥华的脸。“你们姊妹有两个,我却只有一张嘴,总得一个个的来,对吧?这样吧,你是妹妹,我以后叫就你小桥,好不好?”
  “那……姊姊呢?她叫大桥吗?”
  “对啊。”
  桥华眨眨眼睛。“那将军你说,是大的桥好,还是小的桥好?”不等孙策说话,她又抓着孙策手臂。“不准说一样好,你们大人就喜欢骗人。”
  孙策仔细想了想。“大桥端庄,卧波如虹。小桥玲珑,曲水流觞。你说哪个好?”
  桥华眨着眼睛想了片刻,拍手道:“一样好,一样好。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小桥了。”
第0386章
另一个选择
  孙策四人原本说的是征战杀伐之事,情势艰难,气氛多少有些压抑,被这两个可爱的小姑娘一搅和,阴鸷之气立刻散了几分,心头也亮堂了很多。
  黄月英抓住机会,说袁权打算亲自下厨,为孙策接风。孙策心知肚明。袁权是个极聪明的女子,知道刚才让自己为难了,这是变相的道歉呢。想起上次装醉的事,孙策有些心动,不过一想到刚才那个剑拔弩张的场景,他又有些担心。按理说袁权应该会请吴夫人,但谁知道呢,女人争执起来可没道理可讲。
  “我现在还不能确定,还有好多事要处理,到时候有空我就过去。我如果没空,你们就帮我多吃点。”
  黄月英很失望,却也不敢多说什么,拉着大小桥到后院去了。听了回话,袁权却没有一点失望的意思。她亲自去请吴夫人,吴夫人也觉得孙策刚回来就让他为难不好,他以后是要娶袁衡的,亲戚之间不能闹僵,便一口允了,又让孙翊来通知孙策。
  孙策还是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复。公务太多,不敢保证,你们先吃就是了。
  桥蕤三人莫名其妙,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而已,为什么要两次三番的来说,难道是嫌我们太啰嗦了?他们一头雾水,孙策心里明白,却不好解释,只好拉着桥蕤继续谈事情。
  “对了,三关那边有没有消息来?”
  桥蕤并不知道孙策对三关的情况一清二楚。他一拍大腿,难得地兴奋起来。“将军,你上次招降的那个李通虽然年轻,却着实有点手段。短短一个多月就重新调整了三关防线,刘勋兴师动众的来攻,几乎连城墙都没碰着,就灰溜溜的回去了。依我看,他堪和徐庶相提并论……”
  ……
  许虔匆匆赶来,看到斜倚在榻上的许劭嘴边的血迹,跺足道:“子将,你这又是为了什么?”
  许劭无力地苦笑道:“兄长,这次我们是真遇到对手了。”
  许虔连忙坐在榻边,握着许劭的手,搭了搭他的脉门,见许劭虽然脉急了些,却不弱,这才放心了些。“你别着急,慢慢说,究竟怎么回事?”
  “广陵张纮投入孙策麾下了。”
  许虔眉头猛的一挑,眼睛瞪得老大,好半天才慢慢放松下来。“张纮张子纲?”
  “就是他。”许劭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许虔静静地听着,半晌没有说话。他松开了许劭的手,轻轻拍打着大腿,眼神闪烁了好久,几次有开口的意思,最后却又没说话,似乎有什么顾忌。许劭从小和兄长相亲,一看他这神情就知道他有为难之处,便主动说道:“兄长,我没事,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许虔又思索了片刻。“子将,你怎么看孙策这个人?”
  “兄长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你觉得他有可能击败袁绍吗?”
  许劭吃惊地看着许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听懂了许虔的意思,但正因为如此,他才如此震惊。孙策和袁绍相比?这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啊。可是他很清楚许虔是什么人,谢子微说他是干国之器,评价甚高,别人也许不相信,他是相信的。
  既然许虔这么说,他自然已经认真考虑过了,甚至已经做出了决定,现在只是顾忌着他的面子,所以才和他讨论。许劭坐了起来,也很认真的想了好一会。
  “如果就个人而言,不论是气度还是见识,孙策都足以和袁绍相提并论,甚至更胜一筹。但是逐鹿中原比的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还要看家族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孙策根本无法和袁绍相比。他连袁术的旧部都无法收服,投靠他的人也都是一些寒门子弟。这样的人冲锋陷阵也许可以,治理一方政务就不行了,绝不是建一个讲武堂就能解决的。”
  许虔轻轻点头。“坐镇一方呢,有没有可能?”
  “这个……倒也不能说一点可能也没有,只不过在豫州的可能性太小了。”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但眼下袁绍与公孙瓒决战河北,在短时间内,没人能和他争奔豫州。刘备不过是边鄙一匹夫,朝秦暮楚,不值一提。下邳陈家名声不小,但陈登只有一个庐江郡,也不是孙策对手,除非他能控制整个扬州。即使如此,他至少也要一年半载。在此之前,没人能影响孙策对汝南的控制。我们和他对抗,风险很大。”
  “那兄长的意思是,我们向他低头?”
  “低头倒也不必,但适当的做一些让步,以免无谓的牺牲,总比坐以待毙好。”许虔又考虑了一会儿。“你听说了吗,颍川的邯郸淳和胡昭在南阳搜罗古碑,研究古文字,准备重写南阳郡志。”
  许劭明白了。“我们也这么做?”
  “为什么不可以?汝南是陈国故地,袁家是陈国后裔,既然孙策也依托袁家,我们追溯袁家的历史,他总不会反对。至于古文字,放眼天下,谁能超过我们许家?仅是叔重公的《说文解字》,就是他们几辈子也赶不上的。”
  许劭沉吟道:“兄长,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叔重公将《说文解字》献与朝廷后,朝廷一直没有反应?”
  “怕古文经学坐大嘛。”许虔叹了一口气。“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就算古文经学不坐大,今文经学也支撑不下去了。子将,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为。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借势而为?”
  许劭想了想。“既然兄长已经做了决定,我自当依从。不过我与孙策多次发生冲突,突然改变态度,他也不会相信我。不如兄长……”
  许虔笑着摇摇头。“子将,你想多了。我与你是亲兄弟,岂能脱清。我想,也许是该让文休回来了。”
  许劭眼神微缩。“他在哪?”
  “听人说,在吴郡都尉许贡处。”
  许劭轻轻地吐出一口长气,点点头。“兄长,他那张嘴可不太好,万一和孙策吵起来,说不定会丢了性命。到时候我们就不是帮他,而是害了他了。”
  许虔很有把握地摇摇头。“不会。”
  许劭很想问问许虔哪来的信心,是孙策不会杀许靖,还是许靖不会顶撞孙策,在他看来,这两件事都极有可能。可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决定是兄长做的,他该提醒的已经提醒了,结果如何,不是他能控制的。许靖和他一直不合,对此外界颇有风评,他如果推荐许靖做官,倒可以洗脱这个罪名。
  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至于许靖愿不愿意接受,又能不能和孙策和睦相处,那就不用他关心了。
第0387章
一起跳舞
  预言这种事通常都是好的不准坏的准,孙策说公务忙本是一句推脱之词,没想到就应验了。
  别驾武周从青州赶了回来,与他同行的是青州刺史田楷的使者刘献。刘献也是别驾,与武周的身份倒是旗鼓相当。但除了职务之外,他没有一样能和武周相提并论。看到孙策,刘献就拜倒在地,请孙策出兵救援青州。
  “别急,别急,起来慢慢说。”孙策连忙将刘献扶起。“究竟怎么回事?”
  刘献已经乱了阵脚,一句囫囵话也说不出来,还是武周介绍了一下情况。
  武周奉孙策之命赶往青州有两个任务:一是劝田楷与孙策联合,招降黄巾屯田,安顿地方;一是想田楷联手围剿刘备,但这两个任务都失败了。田楷对黄巾一点好感也没有,至于刘备,田楷倒是想合作的,但他很快收到消息,刘备被孙策击退,已经退到兖州境内,而且发达了,现在拥兵三万,正与管亥、张饶等人在东平、济北一带作战,接连取胜。黄巾军进攻势头受阻,部分人马退回青州的平原、济南,田楷实力不足,连应付黄巾都捉襟见肘,根本不敢去找刘备的麻烦。
  “冀州战况可有进展?”
  “公孙瓒败了。”武周说道:“公孙瓒率领精锐骑兵突阵不成,战事进入胶着,乌桓兵临阵叛变,反戈一击,冀州刺史严纲被杀,公孙瓒一溃千里,现在已经退到河间国,整军再战。”
  武周说着,瞅了一眼刘献。刘献低着头不吭声。孙策明白,武周的消息来自于田楷,已经打了折扣,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更糟糕。严纲是公孙瓒所属的冀州刺史,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他临阵被杀,他所领的人马应该输得极惨,接近于全军覆没。
  冷兵器作战通常是击溃战,很少能全歼。他用四千亲卫营包围关羽、张飞率领一千杂胡骑,费了那么多心思,准备那么充分,还让关羽、张飞突围而去,在两军交战的战场上,严纲被杀,若非败得极惨,那就是运气差到极点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验证了郭嘉之前分析的结论:公孙瓒手下没什么能用的人,兵力越多,对他来说越不利。他能统领的兵力也就是一两万之间,超过这个数量,他就指挥不灵了。
  孙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却也不敢掉以轻心,送刘献去驿馆休息后,立刻和张纮、郭嘉商量。兖州正在大战,戒备森严,郭嘉安排的细作很难及时把消息传递回来,这中间的时间差也很大,对决策影响不大。
  张纮并不担心袁绍。公孙瓒虽然败了,但他还没死,他损失了一部分兵力也未必是坏事。对他这种性格来说,大败之后,信心受损,很可能会采取一个相对保守的战术,先稳住阵脚,再图反击。只要他不盲动,短期内败亡的可能性不大。就算他败了,只要他不死,还保有一定实力,退回幽州,甚至到草原上,他还有一战之力,持续对袁绍形成压力。
  袁绍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南下,尤其是孙策退回汝南,没有向北进军意图的情况下。如果孙策现在与刘备争夺兖州,那情况就难说了。邺城太靠南,为了保证后方安全,袁绍很可能会放弃公孙瓒,先挥师南下。但孙策也不能坐视袁绍攻击公孙瓒。一旦公孙瓒被袁绍击败,甚至被袁绍杀死,袁绍没有后顾之忧,就可以尽起幽州精骑南下,孙策将面临重大压力。
  如果能给公孙瓒一定的支援,让公孙瓒多支持一段时间,对孙策有利。
  当务之急,张纮认为应该和太尉朱儁联系。有朱儁这座大山拦着,孙策做什么都束手束脚。现在刘备领兖州刺史,袁绍也把公孙瓒赶出了冀州,他总不能一点态度也没有,那不成了尽欺负厚道人,以后孙策也没必要听他的。
  不做初一,可以做十五啊。
  孙策觉得有理,和张纮、郭嘉又商量了很久,决定让张纮亲自跑一趟洛阳,面见朱儁。他是朱儁曾经想请却没请到的名士,对朱儁的影响力超过在座的任何一个人。换成其他人都不行,哪怕是孙策去,朱儁都不用说话,仅辈份就足以压得孙策无话可说。这也是孙策一直不去洛阳见朱儁的原因。去了也没用,只有吃憋的份。道理?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如果什么事都能靠讲道理摆平,还打什么仗,天下早就太平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辈大一级也能压死人,何况朱儁比他大两辈。在这个以忠孝为标准的世界时,孙策很吃亏啊。
  说完了公事,孙策才想起来家宴的事。好在大小桥也在,桥蕤又是袁术的旧部,和袁权姊妹很熟,张纮刚刚又拜见了吴夫人,算是半个家里人,孙策干脆让人去将桥蕤的妻子王夫人请来,一起赴宴。
  他原本还担心袁权准备不足,到了西侧院才发现,袁权早就料到了这一点,留了位置。她请桥蕤和张纮坐了主席,由孙策和郭嘉坐了次席。桥蕤、张纮都连称不敢,袁权却说这是家宴,不谈官职,只谈年龄和辈份,桥蕤固然正中下怀,张纮也非常感激,看向袁权的眼神便多了几分赞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