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1332

第0390章
荀彧
  刘备心情很不好。他改变了主意,不再急着回兖州,反正兖州很快就不是他的了,随便黄巾怎么闹吧,把边让他们全杀了才好。
  “走,看看先生去。”刘备翻身上马。
  卢植病了,卧床不起,骨瘦如材。看到刘备,他很高兴,也很意外。“玄德,你怎么在这里?”
  刘备很惊讶。“先生,不是你向袁盟主推荐我出任豫州牧的吗?”
  卢植莫名其妙。他原本隐居在上谷山中养病,却被袁绍强请来做军师。他自己也清楚是被袁绍拉来做榜样的,袁绍麾下人才济济,根本不需要他出谋划策。袁绍请他是看中他的名望。他与郑玄同为马融弟子,又曾历任高官,在朝野的声望都很高。当初平定张角的叛乱时曾要冀州作战,有一定影响。马融的女儿马伦是袁隗的妻子,卢植和袁家也有深厚的交情,袁绍请他,他不能不来。但他来了之后基本不露面,闭门养病,刘备出任豫州牧的事他根本不知情。
  刘备很窘迫。他能说服自己心安的唯一理由就是卢植的推荐,师命难违嘛。没曾想卢植以此毫不知情。
  卢植一声轻叹。“玄德,你为什么不去长安,为天子效力?”
  “先生,我可以去吗?”
  “当然可以去。”卢植笑道,脸上充满疲惫,气喘如牛。“王司徒已经杀了董卓,诸贤主政,天子贤明,中兴并非一点可能也没有。你勇气过人,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勇士相助,一定能建功立业。你知道吗,曹操就在关中,现在已经是镇东将军,守司隶校尉了。他能如此,你为什么不能?”
  刘备怦然心动。“那……先生能推荐我吗?”
  “当然可以。”卢植支撑着坐了起来,命长子卢敏准备笔墨,亲笔写了一封推荐信,让刘备去长安找杨彪。他曾经和杨彪同在东观校书,相交莫逆,杨彪现任司空,有相当的话语权。有他引见,刘备入朝为官是很轻松的事,再不济也能在司空府谋一职位。
  刘备感激不尽,泣涕而去。
  ……
  回到驿馆,刘备将卢植的荐书拿了出来,请简雍、关羽等人过目,商量去留。
  简雍表示反对。他的意见是朝廷掌权的人大部分都和袁绍有关系,他们如果抛弃袁绍,偷偷地去长安,就算有卢植的荐书,刘备也很难得到重用。杨彪和卢植的关系是好,可是他们的关系再好还能好过袁杨两家的关系?杨彪的妻子就是袁绍的同父姊姊。
  至于刘备打算效仿的曹操,简雍也表示情况不同,不能效仿。曹操是被孙策打得丢盔弃甲,无奈之下才西行入长安。他没有背弃袁绍,他的儿子曹昂现在还在袁绍的麾下听命,还把袁术的儿子送到了邺城。况且曹操名声虽臭,却在洛阳混迹多年,他在朝中的根基又岂是刘备可以相提并论的。
  要去长安可以,但不能是现在,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总之一句话,不能轻易背叛袁绍,留下骂名,也断了自己后路。不管怎么说,就眼前的形势来看,袁绍是最后胜利者的可能性最大。公孙瓒那么强,不是转眼就被袁绍打败了?朝廷又能怎么样,那里名士更多,更没有刘备的立足之地。
  简雍的几句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刘备的希望。
  就在这时,有人来访。刘备接过名刺看了一眼,眉梢一挑,很惊讶。“颍川荀彧,你们听过吗?”
  简雍接过名刺一看,上面写着“颍川荀彧字文若问起居”几个字,想了想。“我好像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传言何颙说他是王佐之才。他是荀淑的孙子,荀爽的从子。”
  刘备大喜,连忙亲自出迎。他虽然没见过荀彧,但他知道颍川出名士,袁绍麾下的辛评、郭图都出自颍川,荀谌也是,很可能和这位荀彧是同族。但他没和荀谌见过面,不太敢肯定。
  张飞连忙跟了出来。关羽却抚着胡须,不屑一顾。
  刘备出了门,见一个与他年纪相当的儒生站在庭中,面如冠玉,气度不凡。虽然庭中人来人往,纷扰嘈杂,他却像一块温润的玉圭,静谧而安祥,不受任何干扰,自有朝堂之气。刘备一眼就看到了他。他加快脚步赶了上去,老远就躬身而拜。
  “涿郡刘备,见过先生。敢问先生与盟主麾下的名士荀君谌可是亲戚?”
  荀彧微微一笑,欠身还礼。“正是家兄。”
  刘备大喜,连忙将荀彧往里面让。荀氏是颍川名族,颍川四长——荀陈钟韩最近十几年声名雀起,以刘备的身份,想结交这样的名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不仅见到了,而且是荀彧主动来访,他有点受宠若惊,就和当初接到孔融的求援一样。
  刘备将荀彧请入室内,分宾主落座,简雍相陪,关羽、张飞则站在刘备身后。荀彧打量了他们一番,与简雍通报姓名,见礼完毕,又轻声笑道:“使君英武,这二位勇士也是一表人材。”
  刘备心中欢喜,让关羽、张飞上前拜见。关羽很不以为然,草草的拱了拱手,报了姓名。张飞却非常恭敬,再三致意。荀彧一一还礼,态度温和,丝毫没有名士的架子。
  寒喧几句,刘备主动问起荀彧来意。荀彧笑道:“彧离乡日久,思念家乡,闻说使君牧兖州,又曾与孙策交战,想打探一下孙策在豫州的所作所为,看看家乡是否安好。”
  刘备大感失落,却不好表现在脸上。好容易有个名士来访,却不是投靠他的,而是来问孙策在豫州的政绩。他想了想,决定如实相告,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为孙策说好话,他心里很不爽,但是他更清楚,如果说谎,迟早会被人拆穿,到时候更让人看不起。
  荀彧静静地听完,又问了一些刘备在兖州的状况。刘备叹了一口气,也如实说了,顺便向荀彧请教该如何与名士相处。荀彧想了想,顾左右而言他。
  “令师卢子干就在邺城,使君可曾见到?”
  “我刚刚拜访完卢师回来。他虽然体弱,气色尚好。”
  荀彧摇摇头。“我前些日刚刚去拜见过他。他为国操劳过度,心力已尽,急需静养。邺城太热闹,怕是不利他的身体。最好还是找一个安静凉爽之地,如果能回老家去静养,那就更好了。”
  刘备不知所云,含糊地应了一声。又说了几句闲话,荀彧告辞而去。刘备将他送到门口,见门前停着一辆四轮马车,极是新颖,不由得多看了一眼。等荀彧上了车,他才转身回屋,跨过门槛,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突然灵光一现。
  “宪和,荀文若这是劝我离开袁绍吗?”
第0391章
洛阳一见
  荀彧钻进马车,放下车帘。荀谌看看他,放下手里的卷轴,嘴角带着了然于心的浅笑。
  “如何?”
  荀彧却瞅了一眼他手中的卷轴,接过来扫了一眼,有些意外。“新文章?”
  “是啊,辛佐治刚送回来的,我请人抄了一份,闲来无事,权当消暑。”荀谌双手交叉,横置在腹前,靠在车壁上。“如今不仅是这四轮马车,就连南阳的考证文章都成了时物,人人欲得,孙策之名能止小儿啼,你还去问刘备孙策的为人,刘备不会说你是戏弄他吗?”
  “他反应比较慢。”荀彧淡淡地说道:“可惜了卢子干这么好的大儒,却教出公孙瓒和刘备这两个学生。希望他的儿子不是这般模样,能传他几分学问才好。”
  “这有什么奇怪的,也许他将来还要靠这两个学生留名青史呢,正如先祖荀卿是大儒,最有名的学生反倒是李斯、韩非两个法家一样。种瓜未必得瓜,种豆也未必得豆,有时候也会歪打正着。刘备且不说,公孙瓒能与盟主战成如此模样,将来武帝纪里能没有他一笔?”
  荀彧掀起窗帘,向外看了一眼。“兄长,莫逞一时口舌之快,惹无妄之灾。依我看,盟主虽然有心,一时半会却还不敢公诸于众。时机未到,妄言只会带来祸事。”
  荀谌笑而不语。
  荀彧把与刘备见面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荀谌摇摇头。“这么说,此人比公孙瓒还不成器。”
  “倒也未必,公孙瓒刚而易折,刘备虽然骁勇,却有公孙瓒没有的坚韧。只是此人不好读书,野心大,不肯久居人下,行事草率而不计后果,大概还有一段弯路要走。又无驭下之能,就算机缘凑巧,一时成事,也很难长久。”
  荀谌点头赞同。“三十而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他用卷轴轻轻击打着手心,过了一会儿,又说道:“文若,你还打算离开吗?”
  荀彧神色平静。“我打算去长安看看。”
  荀谌一声叹息。“好吧,既然你主意已定,我择机向盟主进言便是。长安诸君在等他的回复,他也正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去长安。可是长安身在西凉人的包围之中,大战一触即发,你要千万小心。”
  “多谢兄长。”荀彧也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靠在车壁上,目光透过车窗,打量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流,面色平静,眼神中却带着淡淡的哀伤。
  ……
  刘备终究没有听荀彧的建议,也没有听卢植的,他舍不得青州,更舍不得兖州。他开始频繁地与袁谭接触,很快就和袁谭相处融洽。
  数日后,兖州传来消息。在与黄巾军的交战中,济北相鲍信战殁,黄巾形势复盛。与此同时,黑山军也派出于毒、苦酋率领大军接应,已经深入东郡,前锋到达东武阳一带。
  兖州危急。
  袁绍不敢大意,立即召集文武议事,最后决定让袁谭立刻赶往兖州。与此同时,他表刘备为东郡太守,让他与驻扎在酸枣的朱灵一起阻击黑山军。刘备如释重负,虽然失去了兖州刺史,却也不用和田楷面对面了。这让他的心理负担大大减轻。
  出发之前,他收到一个消息:荀彧作为袁绍的使者,离开了邺城。
  荀彧去驿馆拜访之后,刘备曾借着回访的名义多次拜见荀彧,想再次当面请教,却都被荀谌挡了驾。荀谌说,荀彧身体不佳,不宜见客。那时候他还以为是荀彧名士派头,要多请几次才行,现在他知道了,荀彧已经萌生去意,当时是向他发出邀请。他没接受,荀彧自然不想和他多说什么了。
  和一个被称为王佐之才的名士失之交臂,刘备失落了很久,但他很快就将这些不快抛之脑后,热情高涨地与袁谭一起踏上征程,赶往东郡。
  ……
  荀彧一路西行,小心的避开黄巾军,尽管如此,他还是多次遇险。好在他没什么随身财物,态度也配合,黄巾军也没为难他,总算是有惊无险。
  半个月之后,他赶到了洛阳,求见太尉朱儁。在太尉府门外,他看到了一辆四轮马车。
  朱儁身材高大,须发花白,多年的征战生涯让他眉眼之间多了几分杀伐之气。听说荀彧是荀爽的从子,他很客气,命人将荀彧引上大堂。在这里,荀彧见到了张纮。
  张纮也是刚刚赶到洛阳。他奉孙策之命,赶来洛阳拜见朱儁,解说豫州的形势。不过他的任务很多,在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首先,他巡视了三关,与李通进行交流。然后,他又在颍川停留了十几天,在庞山民的陪同下查看了几个县,了解情况。李通、庞山民都清楚,别看张纮只是一个长史,但他深得孙策信任,不能掉以轻心。
  来到洛阳之后,朱儁对张纮依附孙策很是不解,但他无可奈何。即使他贵为太尉,他也不能勉强张纮的去留。不过,他倒是因此对孙策的印象有所改观,能让张纮倾心,至少说明孙策不是那么无赖。
  通报姓名,张纮和荀彧都很意外。荀彧早就知道张纮的名字,袁绍身边的主簿陈琳就是广陵射阳人,与张纮同郡,时常说起张纮。陈琳以文章著称,但他常常自谦自己的文章不如张纮,自承他只是小巫,张纮才是大巫,为此袁绍身边的人几乎都知道张纮的名字。袁绍本人也一清二楚。当初大将军何进辟除张纮不成,为此生气,还是他劝解的呢。他本人也派人去请过张纮,但没有任何回音。
  荀彧心中隐隐不安,如果让袁绍知道张纮依附了孙策,袁绍的心情会怎么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张纮选择了孙策,是不是意味着袁绍在他眼中并非命世之主?
  “张君从汝南来,可曾经过颍川?”荀彧躬身请教。
  张纮笑道:“荀君是担心家人吧?你不是已经将家属搬到邺城了吗,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颍川前两年是遭了兵灾,被西凉兵祸害得不浅,不过这两年有孙将军父子镇守,已经恢复了太平。你不用担心,随时可以回家安居。愿仕愿隐,悉从其便。”
  荀彧再拜。“多谢张君,虽然举家迁离,幸免于难,毕竟故土难离,且祖宗坟茔皆在,足行千里而心须臾难离。有孙将军父子守土安民,诚是鄙郡之福。彧资质丑陋,读书学文皆不足观,若能躬耕乡里,教一二儿童,传祖宗德业,心愿足矣。”
  张纮大笑,对朱儁说道:“朱公,你不是一直想要求才吗?眼前就有一位。这位荀文若被何颙称为王佐之才,孙讨逆提起他也是赞不绝口,朱公千万不要错过。”
  朱儁抚着胡须,慢吞吞地说道:“既是王佐之才,那自然应该送去朝廷,辅佐天子,岂是人臣可以驱使的。荀文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荀彧面带微笑,再拜。
第0392章
高手过招
  张纮和荀彧没见过面,但互相之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仰慕已久。但传言毕竟是传言,不如真实的人面对面的坐着。就和高手过招一样,两人互相试探了两句,立刻知道对方是境界相当的对手,难得一见,而坐在尊位的朱儁虽然久经仕宦,德高望重,在这方面却和他们不是一个层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