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1332

  “五鹿怎么说?”
  “将军,我们还真是小看袁绍了。”郭嘉笑着摇摇头,把他五鹿那儿打听来的事说了一遍。
  自从张纮入幕,孙策出于经济平衡和他的精力考虑,让他减少了细作的人数。现在他对河北的事以了解大事和监控一些关键人物为主,对一些内幕细节并不清楚。袁绍与公孙瓒交战之际,黑山军攻破邺城的事,他知道一点大概,却没有五鹿说得这么详细。现在回想起来,袁绍在那种情况下还能击败公孙瓒,这份坚毅也是难得。
  孙策也很意外,只有张纮不以为然。
  “黑山军又不是突然出现在那里,他们与公孙瓒勾结也不是意外,袁绍出征之前为什么不做好防备?若非有陶升,他就算击败公孙瓒也难以维持胜果。这只是侥幸。与其说是他的坚毅,不如说他有勾践之忍,这种人可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
  郭嘉点头说道:“先生说得有理。要说起来,袁绍的确和勾践有些相似。勾践事吴三年,身为奴,夫人为婢,卧薪尝胆。袁绍为党锢事守墓六年,都是刻忍之人。勾践灭吴之后,范蠡隐,文种亡。如今袁绍尚未成功,先杀桥瑁,再杀韩馥。他如果能成大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遭殃。”
  孙策很惊讶。“袁绍守墓六年,是为党锢事?”
  “当然,袁绍的发妻是李元礼之女,李元礼是党人领袖,袁绍今天能得到党人的拥护,大半人脉便来自李元礼。要不然以袁家的名声,怎么可能得到党人的支持。在袁绍之前,袁家与党人一向保持距离,反倒是与外戚、阉党更近一些。袁绍之父袁成便是大将军梁冀的亲信。袁绍与袁隗、袁基分道扬镳也是有脉可循。只不过当初袁隗、袁逢爱护袁绍之时,恐怕没想到袁绍会如此报答他们。”
  郭嘉摇摇头,眼中露出鄙视之意。“亲亲贤贤,人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如果让这等人成了天下之主,那可真是苍天无眼了。”
  张纮眼神欣慰,抚须而笑。
  孙策看在眼里,暗自松了一口气。郭嘉投曹操大概也是迫于无奈,只能求一个发挥才智的机会。张纮比他要求更高。他看不上曹操,即使曹操有意留他,他也弃之如敝履,一心要回江东。只可惜孙策死得早,孙权的性格却近似勾践,他们也一直若即若离,不像他与孙策那样亲密无间。
  孙策也残忍,杀起江东世族来毫不留情,但他对家人极好。孙坚死,他将孙坚的爵位乌程侯让给了四弟孙匡,自己再挣一个吴侯。相比之下,还算符合儒家亲亲的标准。
  你以为是你选择他?对真正的人才来说,是他选择你。
  “二位,你们说说,我们要不要去救黑山军?”
  张纮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张纮首先发言。“将军,黑山军虽说也是黄巾,但他们坐视公孙瓒灭青州黄巾而不顾,割据之心已经很明显,自与汝南黄巾不同,很难像汝南黄巾一样招降,甚至不如青州黄巾容易驱使。依我看,让他们吃点苦头也未尝不可。但是黑山军与袁绍仇怨已深,短期内难以化解。有黑山军在一旁牵制,袁绍两线作战,对我们非常有利,不宜坐视他们被袁绍剿灭。”
  孙策点点头,又看向郭嘉。郭嘉让五鹿去救龚都说情,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郭嘉说道:“子纲先生说得不错。救还是要救的,但怎么救,什么时候救,又救到什么程度,这个主动权要掌握在将军手中,不能由朱儁说了算,更不能由黑山军说了算。依我看,这也许是和袁谭做交易的大好时机。帮袁谭控制好兖州,让袁绍将注意力放在公孙瓒和张燕身上,对我们有利。朱灵这个人忠于袁绍还是袁谭,眼下情况不明,我们可以试探一下。如果他忠于袁绍,我们就帮袁谭一个忙,除掉此人。”
  孙策忍不住笑了,又看向庞统。“士元,你有什么建议,说说。”
  庞统正听得入迷,见孙策咨询他的意见,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道:“二位先生都说有道理,我非常赞同。”
  张纮说道:“士元,你尽管直言,不要有什么顾忌,既然是议事,就是要各抒已见,供将军参考。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不管是谁,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疏忽之处,因小而大也是有可能的。”
  庞统看着孙策,孙策鼓励地点点头。庞统跟随他的时间比较早,最开始是跟着他这个半吊子学习谋划,起点不高,现在有张纮和郭嘉两位大师级的同僚,他难免有些压力。不过这样成长起来的庞统,应该比历史上的凤雏更强吧?
  “士元,说说看,说错了也没关系,请子纲先生和奉孝指点指点,也是一件好事嘛。”
  庞统应了一声:“我觉得这是一个以战代练的机会。太尉麾下诸将都比较懒散,又以为兵多者强,恨不得将能走的人都招揽过来,滥竽充数的人不少。让他们精简人马,他们肯定不愿意。让他们上阵争功,为勤王做准备,他们无法拒绝。有他们冲锋在前,将军居中调度,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伤亡。”
  “有理。”庞统话音未落,张纮便点头赞道:“将军有识人之明,士元如此年轻便有这等见识,将来又是一个奉孝。”
第0446章
小人喻于利
  五鹿考虑了很久,尝试着再次求见朱儁,但孙策事先提醒过朱儁黑山军贼性难改,不能太轻易松口,所以坚决不答应,后来干脆扔下五鹿回洛阳去了。五鹿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求龚都。
  见五鹿开口相求,龚都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不知道五鹿怎么会求到自己面前。他虽然在孙坚麾下为将几个月,不久前还升了官,现在是偏将军,但这只是随例而已,并非积功升迁。在孙坚面前,他很少说话,没什么存在感。如今划归孙策指挥,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龚都婉言拒绝,你还是去找别人吧,我帮不了你。
  五鹿更急了,苦苦哀求,为当初的失礼表示歉意,并抬出了同为黄巾的身份。不提同属黄巾还好,一提龚都更生气,破口大骂。你们还知道你们是黄巾,我去和你们结盟,你们都不正眼看我一眼,让我灰头土脸的回来。青州黄巾准备和你们会师,被公孙瓒杀得血流成河,你们干什么了,你们和公孙瓒结盟。这时候跟我提黄巾之义了?
  龚都性格一向温和,此刻也是憋得太久了,突然发泄出来,着实威猛霸气。看着五鹿被自己骂得体无完肤却不敢吭声,心中别提都痛快了。他忽然明白了,这是孙将军给我报仇的机会啊。若非如此,五鹿怎么可能求我。
  骂完之后,龚都才有心情问起当时的情况,得知是郭嘉让五鹿来的,他心里有数了,却依然不肯答应五鹿,只是说,我帮你说说看,不一定有用,你别抱太大希望。
  五鹿感激涕零。
  龚都没敢直接找孙策,先去求见郭嘉。郭嘉一看到他就笑了。
  “出气了?”
  龚都大喜,连声道谢,又说道:“多谢先生,这口气我可是憋了很久了,今天总算出了。”
  “不要谢我,这是将军的安排。”郭嘉笑笑,幽幽地说道:“我们的将军就是喜欢护短。听说你被张燕冷落,气得要去找张燕麻烦,好不容易才劝住。”
  龚都感激不尽。他没想到孙策会这么在意他的感受,还特地找个机会让他找回面子。他再三致谢,又去见孙策。孙策早就知道郭嘉用意,顺水推舟的安慰了龚都几句。龚都出身黄巾,能力又一般,孙坚打心眼儿里看不上他,对他一直很冷漠。龚都已经习惯了,突然被孙策如此重视,大有得遇知音之感。
  回到大帐,他让人叫来五鹿,很牛气的说,行了,我向将军求过情了,你去吧。
  五鹿将信将疑,来见孙策。孙策果然换了态度,很客气的请五鹿入座,又问起战况。五鹿不敢怠慢,把这几个月的形势变化好好解说了一遍,最后恳请孙策向朱儁求情,派兵支援于毒、苦酋。
  孙策扯过地图看了好一会儿,很勉强地答应了。他告诉五鹿,眼下朱太尉正为勤王筹集兵力粮草,并不想节外生枝。用兵不仅会有伤亡,会有军械的损耗,钱粮更是问题。人要吃,马要嚼,这都是少不了的。战马平时可以放牧吃草,战时吃的可是半粮半刍,甚至全是粮食,消耗惊人。阵亡的将士要抚恤,立功的将士要赏赐,这些钱从哪儿来,现在朱太尉正头疼呢。你去求他,他未必肯答应你,你要有心理准备。
  五鹿被孙策说得六神无主,心里发慌,无法可想,只得唯唯喏喏的答应了。
  孙策带着五鹿去见朱儁,来到太尉府,让五鹿在外面等着,他进去见朱儁。
  朱儁也正在着急,看到孙策,顾不是行礼客套,直接问起了与五鹿交流的情况。孙策把了解到的信息大致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朱公,袁绍也就罢了,反正指望不上,张杨首鼠两端,依附袁绍,这却不是什么好现象,洛阳很危险。”
  朱儁同意孙策的看法。张杨原本是何进的部下,后来又流寇上党,又与袁绍联合,再后来又接受董卓的任命,现在又与袁绍眉头眼去,这人太不可靠了。本来还指望他一起去勤王,现在别说勤王,不被他偷袭洛阳已经不错了。
  “你有什么的建议?”
  “渡河攻击河内,敲打敲打张杨。如果他识相,愿意勤王,那就让他保留半个河内。如果他执迷不悟,干脆将他赶出河内,直接派人镇守。”
  朱儁沉吟良久。“那样的话,就和袁绍面对面了。”
  “公孙瓒还在冀州蠢蠢欲动,袁绍很难全力南进。只要我们不咄咄逼人,他应该不会急着和朝廷撕破脸。就算他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我们只要坚守诸津,也足以拱卫洛阳。到时候他西南、东北两线作战,再加上黑山军在他侧翼骚扰,他疲于奔命,非常不利。”
  朱儁考虑了一会儿,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勤王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洛阳不够安全,迎天子回洛阳就是置他于险地,这是万万不可的。
  朱儁接见了五鹿,狠狠的训斥了张燕一番之后,很“勉强”地答应了出兵河内,打通于毒、苦酋撤退的路线。五鹿欢喜不禁,连夜赶回河内,向张燕汇报。
  朱儁随即召集众将议事,一听要出征河内,诸将都有些畏难。一来行军作战是辛苦事,洛阳虽然物资贫瘠,没什么油水可捞,毕竟安逸啊,至少平时不用穿甲。秋老虎可厉害呢,穿着厚厚的甲胄、战袍作战,想想都冒汗;二来作战难免有伤亡,现在洛阳人烟稀少,征兵很难,死一个就少一个。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去河内很可能会碰到袁绍。袁绍刚刚击败公孙瓒,威镇河北,没人愿意和他碰面。
  朱儁大怒,指着诸将说,平时你们一个比一个能耐,现在真要上阵了,都往后缩。你们眼里还有我这个太尉吗?不管是谁,都必须出征,否则以军法从事。
  诸将苦着脸,谁也不说话,以沉默对抗。
  朱儁气得要杀人,孙策站了起来,拱拱手。“太尉,我能说几句吗?”
  “你说。”朱儁气得脸红脖子粗,越看这些将领越生气,恨不得立刻把他们拖出去砍了。
  “诸位,我说句不太好听的啊,你们除了统兵征战之外,还有什么机会加官晋爵?是通晓哪一部经书,还是能吟诗作赋?之所以坐在这里,无非是想像朱公一样用战刀砍出一点功劳,告诉那些看不起我们的读书人我们一样可以封侯拜将,光宗耀祖。现在机会来了,勤王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功劳,只要成功了,官升三级是妥妥的,增加几个封君也不意外,以后就可以告老还乡,解甲归田了,有的是时间享受。这样的好机会你们不抓住,你们还想什么样的机会,等你们家生个漂亮女儿,嫁进宫里做皇后吗?”
  诸将一听,怦然心动。对啊,打河内只是小试牛刀,勤王才是重头戏。这时候不能惹朱儁,要不然他就不带我们玩了,反正他已经是太尉,食邑五千户的钱唐侯,勤不勤王的关系不大,我们却不同,这次错过了,这辈子都别想遇到第二次。
  “愿听太尉调遣,踏平河内。”诸将起身,慷慨激昂。
第0447章
无颜见旧人
  朱儁麾下现有大军三万多人,大小将领数十位,实力最强的是孙策,有步骑一万,装备好,训练严格,是真正的精锐。其次就是曹豹、许眈率领的三千丹阳兵,再然后就是大大小小的偏将军、裨将军或者中郎将、校尉,手下多的一两千人,少的只有几百人,装备一般,训练也懒散,跟着壮壮声势还行,真要上阵交锋,能不能顶住对方一次冲锋都是个问题。
  朱儁心里也有数,这次出征能顶大用场的就是孙策和曹豹、许眈,其他人都是摆设。与其说是出征,不如说是拉练,要不然这些人能不能走到长安都不好说。长途行军是个苦差事,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卒,肯定都不如呆在家里舒服。即使是避开中午最热的时候,依然是对体力和毅力的一种考验。
  从一开始,抱怨就没有停止过,但朱儁发了狠,每天三十里,不到达指定的目的地不准休息,就算是爬也必须要爬到扎营地点。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三万大军逶迤前进,队伍前后相望,足足有二十里地,传令兵传达一个命令都要骑着马跑半天。
  孙策身为前锋,任务最重,不仅要探路,要铺路搭桥,还要安排营址。好在他有家传,又有统兵作战的实践经验,做得很完美,即使是朱儁这个老将见了也赞不绝口,越发倚重他。
  趁着朱儁高兴,孙策提了一个建议。于毒、苦酋在兖州,离洛阳有三四百里,军粮断绝,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不如派一些骑兵前去打探消息,放出大军即将到达的消息,既吸引朱灵的注意力,让他不能全力以赴,也让于毒、苦酋有个喘息的机会,鼓舞一下士气。
  朱儁同意了。孙策随即派秦牧和麋芳带着亲卫骑赶往兖州,侦察敌情,同时与张邈、袁谭取得联系。
  ……
  中牟,何颙拄着手杖,看着官道上急驰而过的骑兵,用手掩住了嘴巴。即使如此,不少灰尘还是冲进了他的口鼻,让他呼吸困难,咳嗽不已。
  “这是哪来的人马?”
  “从战旗来看,像是孙策的亲卫营。”荀攸眯着眼睛,若有所思。
  “孙策要攻兖州?”何颙吃了一惊,连灰尘都顾不上挡了。“公达,我们快一点走,抢在他们前面。”
  荀攸摇摇头。“先生,你不要紧张,这些骑兵只是疑兵,不会攻坚的。孙策骑兵很少,这些亲卫骑大概是他仅有的骑兵,每一个都是宝贝。再说了,佐治已经到了兖州,有他在,袁显思不会有危险的。”
  何颙松了一口气,又有些遗憾。“公达,虽说佐治也通晓兵事,但论行军作战,还是你比较擅长。若是你辅佐袁耀,绝不会出现佐治这样的失误。”
  “先生,如果是我,我就不会让袁耀回汝南。区区两百骑兵能顶什么用,曹孟德将袁耀送到邺城,原本就是要将他留在邺城,掣肘孙策,让他投鼠忌器。将他送回汝南就没用了。这不是佐治的错。”
  何颙又是一声长叹,转头看着荀攸,眼神闪了闪。荀攸低着头喂马,平静安祥。
  等骑兵过去,他们继续向前走了不久,在曲遇聚附近遇到了前来迎接的曹昂和辛毗。看到何颙,曹昂非常激动,行了大礼。何颙坦然受了,打量了曹昂很久,赞道:“孟德有佳儿,幸甚幸甚。”
  曹昂很不好意思,又向荀攸行礼,然后问起了曹操在长安的情况。荀攸简略的说了一些,曹昂且喜且忧,关切溢于言表。辛毗却不敢怠慢,请何颙立刻起程。他们刚才也遇到了那些骑兵,辛毗觉得他们很可疑,急着回报袁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