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1332

  “将军来找我,应该是担心供应了朱太尉一百万石粮食之后,将军就无米下锅了吧?”
  孙坚点了点头,咧了咧嘴角,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朱太尉是老臣,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得失,固然令人敬佩,却也没什么意外。讨逆将军能有这样襟怀,却着实让我很意外。将军有这样的儿子,应该感到欣慰才对。”
  孙坚抚膝长叹。“府君所言甚是。朱太尉是我的故主,他有心勤王,迎天子回京,我自然是赞成的,伯符能够这么做,也是体谅我的一片苦心,我并无反对之意。只是这样一来,汝南便无余粮可用,寸步难行,恐怕还要府君多方筹措,以免断炊之困。”
  “这是我职责所在,不敢有所推辞。”张昭笑道:“不过,朱太尉只是说要支付一百万石,并没有说现在就要。他刚刚抢收了不少粮食,短期内不会缺粮。他现在最急需的应该是船,我们先把船送过去就行。等战事结束,再分批送粮不迟。就算迎回天子,百官俸禄加上大军开支,一个月也不过十余万石。一百万石至少可以分成五个月。有五个月时间,将军应该足以拿下九江、庐江了吧?”
  孙坚恍然,一拍额头,拱手笑道:“我真是急糊涂了,还是府君从容。”
  张昭笑道:“将军,令郎虽然年轻,却是个谨慎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答应的。”
  孙坚大笑,眉眼间全是得意。“府君过奖了,府君过奖了。”他放下了心思,又关心起了张昭的政务。“我看许劭言语间不甚恭敬,是不肯支持朱太尉勤王吗?”
  张昭笑得很从容。“将军可知令郎为何如此慷慨,一开口就是一百万石?”
第0482章
少年老成
  “唉,还不是为我撑面子。”孙坚一边拍着腿一边感慨道,既得意又心疼。孙家有多困难,孙策有多困难,他就算不全清楚也能理解大半,若非朱儁是他的故主,孙策肯定不会这么大方。说不定还要从朱儁那儿捞点好处。
  “令郎这么做,的确有为君父分忧的考虑,但如果仅止于此,他就不值得将军得意了。”张昭脸上挂着浅浅的笑。看向孙坚的眼神虽然温和,却多少有些一遗憾,还有一些说不出的忧虑。孙坚英勇善战,但是他对政务一窍不通,大局观更是一点也谈不上。相比之下,孙策更有城府,甚至有城府得让人心生不安。
  大汉有这么一个臣子,究竟是祸是福?
  孙坚不解其意。“哦,还请府君指教。”
  “将军刚才也看到了,许劭对太尉府的命令不是很赞同,将军想过为什么吗?”
  “那还用说,自然是因为他们不肯出钱出粮。”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文书不是太尉府所出,而是司徒府所出,我想他们不仅不会反对,而且会全力支持。”
  孙坚眼神凌厉起来,正要说话,张昭摆摆手,示意他不要着急。“由公而言,太尉府掌兵事,不管民事,的确不能直接给汝南郡下命令,由司徒府下文书才是名正言顺。这也是朱太尉将命令下达给你这个征东将军,由你转达的原因。由私而言,一百万石超出了汝南能够承受的范围,有所抵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孙坚拧着眉头,很是不高兴,却无法反驳。他沉默了好一会儿。“那府君能征收到了足够的粮食吗?”
  张昭胸有成竹。“将军大可放心。只要朱太尉稳定了洛阳形势,就算再难,我也能筹措好这一百万石粮食,保证不会耽误将军的行动。将军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秋后的战事,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拿下九江、庐江。这才是令郎全力支持朱太尉的原本。确保洛阳安全,袁绍的势力暂时无法直接影响汝南,我们才能在汝南大规模的度田,清查被世家豪强隐匿的户口。”
  孙坚很满意。虽然他不知道张昭会用什么办法,既然张昭这么说了,他就愿意相信他。其实他也不是相信张昭,而是相信孙策,相信孙策选择张昭做汝南太守是正确的。
  得到了张昭的保证,孙坚满意而去。
  张昭随即安排人征集船只,送往战场。
  ……
  孙坚回到大营,叫来了程普、黄盖等人,又派人请来黄忠,一起商量要不要派人增援孙策。朱儁的命令中只有征调陈王刘宠和他麾下三千强弩兵的命令,没有要求孙坚派人增援。孙坚在朱儁麾下大半年时间,知道除了孙策和曹豹的部下之外,其他各营的战斗力都不怎么样,面对袁谭和他所领的兖州兵,朱儁其实没什么优势可言。
  诸将意见不一,有的觉得应该支持,否则这可能是一场惨胜,特别是作为主力的孙策会损失很大。有的则觉得没有必要,既然孙策没有提要求,就说明他有把握,孙坚还是把精力集中在即将开始的战事上好。如果来回奔波,将士们的体力肯定会受影响。
  决定不下,孙坚难以决断,最后还是询问黄忠的意见。他虽说是孙策的父亲,但他和孙策一起作战的机会不多,相比之下,还是黄忠对孙策的实际战力更清楚。
  黄忠谦虚了几句,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看法。他说,孙策作战往往谋定而后动,不会轻易与对手决战。如果他觉得兵力不足,一定会主动要求增援。既然他没说,暂时就没有必要,增援只会增加辎重供应的负担。况且不仅仅是汝南有兵,颍川、陈国、梁国都有驻兵,许县还有屯田兵,随时可以策应孙策。
  孙坚觉得有理,这才打消了增援的计划。
  三日后,三百多只船赶到陈县,与陈王、袁敏会合,进入陈留郡。张邈早就收到孙策的知会,知道这些人都是去增援的,不是攻击他。收到消息后,他非常“震惊”,立刻率部阻击,双方发生战斗。在陈王刘宠神乎其技的射艺面前,率先出战的一千余人还没能赶到水边就被射倒了几个,吓得纷纷驻足,不敢进入射程之内。
  张邈派人敲锣打鼓的喊了一阵就放弃了进攻,一边率部尾随,一边派人通知袁谭。
  ……
  袁谭手一抖,琥珀色的酒液险些泼出来。他不动声色的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来,与辛毗交换了一个眼神,眼神中既有欣喜,又有不安。
  孙策来了援兵,是真是假?如果只是张邈不想参战的借口,那也就罢了,反正也没指望他出力。如果是真的,那可有些麻烦。眼下双方实力相当,他还有取胜的机会。如果孙策再增兵,主动权就不在他手里了,胜负要由孙策说了算。
  辛毗拿起张邈的书信,纸是上好的南阳纸,看来张邈是一点也不遮掩他和孙策的关系啊。这倒也是好事,可以证明他没必要说谎。他将张邈的信看了一遍,又问送信来的人。
  “敢问足下姓名乡里,在太守府任何职?”
  “小吏卫恂,无字,陈留人,出自行伍,在太守府任兵曹吏。”
  “兵曹吏?”辛毗很惊讶。通常来说,做使者的都是擅长辞令的读书人。“那你是怎么成为使者的?”
  卫恂犹豫了片刻。“是……高文惠向府君推荐的。”
  辛毗很茫然,他不认识这个人。袁谭想了想。“是陈留圉县高家的高柔吗?”
  “正是。”
  袁谭点点头,对辛毗解释了一下高柔和高干的关系,特地点明了他的法家学问。辛毗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眉宇间却有些鄙视的意思,张邈真是急了,居然让一个文法吏推荐的行伍贱人担任使者,可见没什么人才可用。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张邈藏拙,不想让真正的人才出现在袁谭面前。和袁谭相比,他的号召力不够,人才很容易被袁谭抢走。
  “既能为使,想必张府君对你很是信任。你可曾亲眼看到豫州来的援军?”
  “随张府君出征,亲眼所见。”
  “有多少船?”
  “三百五十一只,前后二十余里。”
  “如此长的队伍,又是沿水而行,如一字长蛇,防守必然首尾难以兼顾,张府君居然无法截住?”
  卫恂早有准备,拱手施礼。“请使君赐以纸笔。”
  袁谭不解,却还是让人拿来纸笔。卫恂拿起笔,画了一个示意图。袁谭和辛毗一看就明白了。袁谭苦笑一声:“久闻这位陈王刘宠善战,果然名不虚传。朱太尉调他参战,这是要占着浚仪不走吗?”
第0483章
慷慨
  辛毗没吭声,但眼中的忧虑却浓得化不开。
  浚仪四通八达,水陆纵横,水路尤其发达,沿阴沟水、鸿沟水可入大河,沿浪荡水南下经陈国、汝南可入淮,沿汳水东下经梁沛入徐州,直抵东海。陈留郡的重要地位有一大半落在浚仪,如果朱儁想控制东南,浚仪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战略要地。
  如果考虑到孙策在豫州的部署,结果已经呼之欲出。
  袁谭见辛毗脸色难看,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幸而言中,也吓出一身冷汗,觉得形势严峻。张邈和父亲袁绍离心离德,和自己恐怕也没什么信任可言,只是心照不宣罢了。围城这么久,他一直游离于战场之外,不听调遣,现在又看着陈王刘宠轻松进入陈留,自然是和孙策达成了什么协议。
  陈留已经不是兖州的,而是豫州的。
  袁谭强作镇静,让人带卫恂下去吃饭,他和辛毗四目相对,连讨论的兴趣都没有。根本没什么必要讨论啊,朱儁的意图太明显了。
  刘表突然闯了进来,急急说道:“使君,陶谦出兵攻取了费县、南武阳,南城可能也丢了。”
  袁谭腾的站了起来,愣了片刻,转身找出地图,铺在案上,找到费县、南武阳的位置,一拍案几,震得案上的笔砚跳了起来。
  “半个泰山丢了!这个老贼,下手真是狠啊。”
  泰山郡十二城,费县、南武阳和南城仅占四分之一,人口甚至还不足四分之一,但三城深入徐州境内,原本就是为了牵制徐州,现在被陶谦突然夺走,兖州再想攻击徐州就难了,中间还隔了个鲁国,而鲁国属豫州,孙策肯定不能让他越过鲁国去攻击陶谦,况且那里还是一处山地,很难通行。
  陶谦这个时机选得真好,让他有苦说不出。三个县是小事,让他挨了打还无法还手更难受。
  袁谭很沮丧。出镇兖州果然不是什么好差事,三面受敌,能自保就不错了,谈什么发展壮大。
  见袁谭脸色不好,甚至忘了请他入座,刘表讪讪地站在一旁。辛毗看在眼中,离席而起,请刘表入座,笑道:“景升兄,你曾经和孙策对阵过,依你之见,这会不会是孙策的主意?”
  刘表想了想,点头道:“的确有这个可能。他欲解浚仪之围而不得,让陶谦发起攻击,诱使君东进,他才有机可乘嘛。上次刘备欲取豫州时,他就曾和陶谦联手,再来一次也没什么奇怪的。”
  袁谭也慢慢恢复了平静,看看辛毗,又看看刘表。“依二位之见,我应该怎么办?”
  辛毗看向刘表,请他先说。刘表拱手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还是佐治你说吧。”
  辛毗谦虚了两句,说道:“不管陶谦攻取三城是不是策应朱儁,这其实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泰山深入徐州,费县南下二百余里就是徐州州治所在的郯县,若不拿下三城,陶谦如何能心安?以我看来,这其实正是陶谦心虚,担心使君对徐州不利,所以才会趁机出手。”
  袁谭勉强笑了笑。他知道辛毗在替他掩饰。不过辛毗说得有理,那三个县深入徐州,对徐州威胁极大,陶谦为自保计,也有足够的理由抢占三城。
  “陶谦得此三城,不过自保而已,却很难威胁兖州。只要成县、梁甫还在我们手中,他就很难前进一步,使君大可坐视不理,将计就计,在浚仪布一个陷阱,先击溃朱儁、孙策。”
  刘表连连点头。“佐治此计甚妙。”
  袁谭也高兴起来,连声催促道:“佐治兄,你仔细说说,我们怎么布这个陷阱。”
  辛毗凑了过来,拿起笔,饱蘸朱砂,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又画了一个血淋淋的叉。
  ……
  孙策担心陈王会遇到危险,率领亲卫营迎出三十里,才知道张邈真的够朋友,已经帮他完成了任务,一路护送陈王至此,看到他来了才率部离开。
  再次相见,陈王很感动。不用孙策说,他也知道这次有机会率部出征是孙策的建议。身为陈王,他这么做肯定不合制度,将来也难免会被人非议,可是有太尉府的命令,有勤王的大义,没人能把他怎么样。天下大乱,朝廷衰弱,正是需要他这个宗室襄助的时候,想必天子也不会太拘泥于成法。
  孙策与陈王畅谈一番,说明了请他来的用意。朱儁虽然没有明说,但他选择送粮食进浚仪而不是接应黑山军脱围,已经有据浚仪为已有的打算。可是要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浚仪的位置太重要了,就算袁谭答应,张邈也不可能答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