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1332

  浚仪城位于平原开阔地,附近没什么高地,水系却很发达。鸿沟水从西而来,由西北向南,在浚仪城南向东,又折向北,城墙与鸿沟水之间只有一百五六十步的空间,平时走的人不多,东南角通入城内的水门才是最繁忙的南门,南门外的牧泽就是用来停船的水域。袁谭的大军驻扎在城北,如果没有船,又想从南门入城,就要架起浮桥,宽达五十余丈的鸿沟水是个不小的挑战,用船却可以直接到达城内。
  这就是朱儁接受孙策的建议,从汝南调船来的原因。有了船,朱儁就可以直接用船搭起浮桥,或是入城,或是接应于毒等人出城。
  袁谭当然不能让他们如愿,得知有船到达,第一时间派朱灵越过鸿沟水,在南门外立阵。又用船在水面上搭起浮桥,沟通两岸,以便随时接应朱灵。孙策需要从汝南调船来,袁谭却早就有船,他从东郡、济阴、陈留等地运粮来用的全是船。大船、好船基本都掌握在世家豪强手中,他调集起来太容易了。
  要想打通城内城外的联系,必须先击败朱灵。要击败朱灵,必须先切断东西两个方向的增援。
  袁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逼朱儁对赌。
  这也是孙策最担心的问题。他不想陪朱儁疯,把这点家当都赔进去。朱儁手里就这么多兵力,打完就没了。袁谭却握有整个兖州,随时可以再征。就算他们父子愿意将全部家当押上去,陪朱儁拼命,也没什么胜算。有兖州世家的支持,袁谭赌得起,他们却赌不起。
  况且朱儁麾下那些乌合之众根本没什么战斗力,真要拼命,最后还得靠他。如果不是希望朱儁坐镇洛阳,为豫州、荆州当缓冲带,就算孙坚是朱儁的故吏,他也不愿意陪他玩。
  这一战明显不合算,却偏偏还要打。不仅要打,而且要打赢。这是个很伤脑筋的事,只能寄希望于发挥张纮、郭嘉两个大才的智慧,看看如何以弱胜强。毕竟官渡就在附近,曹操能击败袁绍,他也有机会击败袁谭。
  郭嘉抱着膝盖,前后摇晃着身体,笑嘻嘻地说道:“这袁谭有点本事,朱灵真被他制服了,背水立阵,这是要拼命啊。将军离他远一点,他想立功想疯了,逮谁都想咬一口。让朱太尉去试一试吧,也许能让他清醒一点。”
  张纮说道:“以战代练是好事,但尺度还是要掌握好,兵力损失太大的话,朱太尉很难稳定洛阳。”
  郭嘉点头附和。“子纲先生说得对,可不能玩脱了,被袁谭占了便宜。损失太大的话,还不如不救黑山军,得不偿失啊。依我之见,能拖几天就拖几天,朱灵挑了个死地,说不定一场雨就能将他毁了。”
  “什么意思?”孙策不解其意。
  “将军有所不知,浚仪地势低,容易遭水患,七到九月之间又是多雨季节,一年之中有八成的雨水都在这几个月之中。今年却是古怪,只下了几场小雨。通常来说,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要旱,一是有一场大雨蓄势待发。这两年一直在交战,河南一片废墟,河工也没人过问,河堤失修,如果来一场大暴雨,决堤的可能性很大。王贲攻大梁城的时候,就是利用河水淹城。”
  郭嘉摇着羽扇,慢条斯理,谈笑风生。孙策却听得毛骨悚然,背后直冒凉气。
  “黄河决口?”
  郭嘉哈哈大笑。“袁谭虽然不是本地人,但边让、辛毗却一清二楚。他们利用朱灵是个外地人,不熟悉这里的地理,又立功心切,占了这死地,阻击我军进攻。反正都是送死,被我们砍死和被水淹死又能有多少区别?到时候再派一些船接应他,于他还有救命之恩呢。”
  孙策哑口无言。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一方人,郭嘉是阳翟人,离此不远,当然清楚这里的气候特点。边让是浚仪人,辛毗也是阳翟人,他们同样清楚这个危险存在的可能性,却谁也不提醒朱灵,真够歹毒。
  文人杀人果然不用刀的。
  “那我们该如何准备?”
  “将军不用担心。就算有暴雨,大河决了口,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毕竟没有人围堰截水,水位不会太高,最多有人要在水里泡几天罢了。将军移营的时候在高处立营,做好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多准备一些粮食,真要大河决口,到中军取粮可不怎么方便。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控制一些船在手上,没有船的话,造一些木筏也行。”
  孙策连连点头。“依你之见,下暴雨的可能有多大?”
  郭嘉的眼神有些古怪。“你想通知朱太尉?”
  “当然,有备无患嘛。”
  郭嘉笑了两声,没再说什么,只是比了一个手势。“七成。”他顿了顿,又收起笑容,沉声道:“如果没下雨,那今年秋冬必定大旱,而明年春夏之间必有雨暴雷霆,可能比今年就下暴雨还要可怕。将军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尽快拿下四郡,要不然明年就没机会了。”
  孙策听完,更不敢有任何耽搁,立刻请张纮赶往中军,将这个重要情报通知朱儁,请他做好相应的准备,并调拨足够大军吃一个月的粮食。张纮离开之后,他又问郭嘉道:“我们的船如何渡过鸿沟,在城西立阵?”
  朱儁给他的任务在是城西立阵,阻击袁谭对朱灵的增援。从汝南来的船都在浪荡渠,没法越过朱灵的防区,没有船,他可没法渡过鸿沟,到城西立阵。
  郭嘉早有准备,取出一张地图,在上面点了点。“简单,师旷城向南十余里有一条东西向的小水,向西行七里,再向北有一条支流,尽头便是魏齐会盟之地,在那里上岸,抬行三百余步就能进入鸿沟。我已经亲自勘测过,绝对没有问题。”
  孙策看着地图,感慨不已。“奉孝,有你做军谋祭酒,我复何忧。”
第0487章
路线之争
  朱儁去年在中牟驻扎过一段时间,对这一带的气候特点倒是有点印象,只是没有郭嘉这么敏感。他征战多年,还有过在交州征战的经历,对雨季的危害有切身感受。张纮一提醒,他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连忙让文云派人通知各营做好准备,特别是大量伐竹伐木结筏。平地积水,难以行走,有竹筏、木筏就方便多了,又命令人准备大量的薪柴用来煮水,准备药材,应付洪水引发的肠胃疾病。
  孙策抓住机会移营。他原本在浪荡渠西岸,现在要移到浚仪城西去。郭嘉准备充足,地形勘察得很详细,朱儁拨的五十艘船顺利的转移到了鸿沟中。好在这些船不是楼船,否则还真抬不动。
  这些苦力活当然由龚都负责,他麾下的将士大多是农夫出身,干这些活很在行,甚至比孙策期望的还要好,根本没用孙策操心,龚都就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孙策站在一个土坡之上,看着龚都指挥部下运船,心情愉快。
  “将军,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郭嘉跺了跺脚,笑眯眯地问道。
  孙策摇摇头,看向张纮。“子纲先生,闲着也是闲着,讲讲古吧。”
  张纮笑了。“浚仪原本是郑国仓城启封,后来被魏国占领,魏惠王在此建大梁城,引河水入圃田泽,挖鸿沟,连引河淮,开创了一番事业,大梁也因此成为东方名邑。当时魏国强盛,使者往来,故事甚多。孟子见梁惠王便在此地,你孙家的先祖孙膑被师兄庞涓陷害,险些死在这里。不过我还真不知道哪个故事与这个土堆有关,还是请奉孝讲吧。”
  郭嘉笑而不语。孙策见他卖关子,用肩膀拱了拱他。“说吧,你就别在先生面前卖弄学问了。”
  郭嘉转身指指东南方。“先生没有到过大梁,未必知道得这么详细,可是逢泽发生过什么事,先生一定知道吧。”
  张纮哦了一声,也有些惊讶。“这里居然是魏惠王率诸侯朝周天子的地方?”
  郭嘉笑着点点头。“我也是听人说的。”
  孙策一脸茫然。什么意思,欺负文盲吗?
  张纮笑道:“将军,三家分晋之后最先称霸的就是魏国,但魏国锋芒太露,遭到秦齐两面夹击,又没能处理好韩赵两个盟国的关系,四面作战,国力有所下降。魏惠王即位后,不得不将都城由安邑移到大梁,并展开了一连串的结盟,最后在逢泽大会诸侯,又于此地朝天子,尊王称霸,因此伐齐,迫使齐王与魏在此盟誓。奉孝想必是希望将军能效仿魏惠王尊崇天子,称霸天下。奉孝,我说得对吗?”
  郭嘉笑道:“先生博古通今,所言自然在理。”
  “可是我听奉孝的话音,似乎还有未尽之意。”
  “是先生有未尽之意吧。”
  张纮轻叹一声,欲言又止。郭嘉斜睨着张纮,眼神促狭。庞统见状,笑道:“奉孝先生,我想你是误会子纲先生的意思了。”
  “哦,士元,你说说看。”
  “子纲先生和你殊途同归,并无二致,只是他更希望能顺应大势,不要急于求成。魏惠王虽然逼着齐国会盟于此,后来不还是败了吗?东败于齐,南辱于楚,西失于秦,一败于桂陵,二败于马陵,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他不是那么盲目的四面征战,耗尽了国力,何至于此?”
  郭嘉摸摸庞统的头。“士元最近进步很快啊。子纲先生,你说呢?”
  张纮笑着点点头。“士元最近进步的确很快。看到他,我就有老之将至的感觉。”
  郭嘉连忙摇头。“先生言重了,我可没有这个意思。”
  “无妨,你我同为谋士,意见不一致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求同存异嘛。将军明睿,他知道如何取舍的,我等尽管放言就是了。”
  两人相视而笑。
  孙策也笑,只是笑得有些苦涩。这些都是人精啊,要想驾驭好他们真是一时半刻也不能大意,说不定人家什么时候就不爽,拂袖而去。好在张纮与郭嘉真的只是缓急不同,并无原则上的分歧,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合作了,更不可能开这种玩笑。
  总的来说,在这种大战略上他还是倾向于听取张纮的意见,郭嘉明察秋毫,但是他太急于立功了,有冒进的可能。张纮有点保守,但他并非迂腐,只是不希望太急,锋芒太露,像魏国一样被各方围攻,疲于奔命,最后耗尽国力。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穷兵黩武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在他们借古喻今,讨论方略的时候,前面龚都已经将五十艘船全部运到鸿沟岸边,派人来通知孙策可以渡水了。考虑到这么大的动静,对面不可能看不到,渡河时肯定会发生交锋,必须派精干的人马抢占滩头阵地才成,孙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将这项任务交给龚都,他的部下离真正的精锐还有一段距离,贸然作战就是白白牺牲,不值得。
  很多将领都喜欢拿老弱士卒当炮灰,消耗对方的箭矢和士气,最后才用精锐决定胜负。这样当然有道理,战斗力弱的被淘汰掉,剩下的都是强的。可是孙策不喜欢,他宁愿直接把那些弱的淘汰掉,让他们去屯田,也不愿意将他们当炮灰。这也许就是妇人之仁,有违慈不掌兵的教训,但他就是做不到那么冷血。
  “去请陈王来。”孙策对陈到说道。
  陈到应了一声,翻身上马,带着十几个骑士奔驰而去。
  不出孙策所料,陈到刚离开不久,鸿沟对面就出现了骑士的身影,烟尘大起,越来越多的步卒出现在对岸。孙策策马来到岸边,发现对面是曹昂,与张超当初转告他的信息正相吻合。曹昂身边有三个人,一个穿儒衫的文士,两个披甲的将领,应该是陈宫、曹仁和卫臻。
  孙策扬声道:“曹子修,别来无恙?我们又见面了,你可别学你父亲,不战而走啊。”
  曹昂窘迫不已,回头看了看曹仁,曹仁鼓励地点点头。曹昂鼓足勇气,大声说道:“孙将军,这次一定奉陪到底,不分胜负,决不罢休!”
  孙策大笑道:“甚好,勇气可嘉,不枉我举你为茂才。隔着这么远,说话太费劲了,要不你我各乘一舟,于鸿沟中说些体己话,如何?”
第0488章
偷师的曹昂
  曹昂的任务是守西门,掩护朱灵右翼的同时阻止城内黑山军突围。考虑到实际地形,袁谭等人估计朱儁会安排孙策攻西门,特地安排曹昂驻守此地。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曹昂就在考虑如何应战。
  他们父子出道以来输得最惨的不是荥水之战,而是南阳与孙策的几次交手。荥阳之战面对的是以精锐著称的西凉兵,实力悬殊,兵力又严重不足,败也就败了。与孙策交手则不然,几次被孙策以少胜多,曹纯、曹昂甚至受了重伤,曹操最后被打得全军覆灭,无颜再见袁绍,远走关中,自信心严重受损。
  半年之后,孙策的实力更强了,曹昂却失去了父亲曹操的庇护,必须独自面对孙策,压力不可谓不大。他反复与陈宫、曹仁等人商议,准备了多种应对方案,其中就包括如何与孙策斗嘴。
  面对孙策的邀请,曹昂摇摇头,大声道:“孙将军有孟贲、夏育之勇,昂自惭不如,不敢与将军放对。愿竭浅智,与将军决胜疆场,万死不辞。”
  孙策赞了一声:“这曹昂很狡猾啊,明明不敢和我见面,却偏偏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还暗讽我是匹夫之勇。这肯定是陈宫教的,有股子书生的酸腐味。”
  张纮笑道:“我也有句酸腐的谏言,就算曹昂愿意,我也不赞成将军与他单独会面。”
  孙策大笑。“先生放心吧,我逗他玩呢。”他顿了顿,又道:“朱灵在南门,曹昂在西门,刘备情况不明,谁在东门,难道是袁谭亲自出战?”
  “应该不会。”郭嘉摇头道:“对我们来说,东门有黑山军居高临下的配合,最有利于防守,可是对袁谭来说,守住东门很难,他不会亲自上阵。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何况袁家亿万家财,又有着创立新朝的雄心壮志。”
  “派人去看看。”孙策拍拍肚子,有些幽怨。“我这是偏将的命,操的却是主将的心啊。”
  张纮忍俊不禁。“朱公若能守住洛阳,得益最多的就是将军,多付出一点也是应该的。”
  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笑出声来。郭嘉叫来徐晃,让他安排人去东门打探情况。曹昂已经在对岸设防,想偷偷摸摸过河已经不太现实,只剩下强攻一途,看这架势,恐怕也不是一天半天能解决的。孙策老老实实地备战,先让张纮负责立营,做好防范暴雨、洪水的措施,又在河边立下阵地,命辎重营准备设立指挥台,伐木打造射箭用的射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