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332

  “就是,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怕犯错。”韩当大大咧咧地说道:“天下哪有不败的将军,只有不敢打的将军。不敢打,自然永远不败。”
  孙策拱拱手。“谢谢二位前辈鼓励。刚才说了半天,其实分歧并不在襄阳,而是在南阳。我有一个想法,是在公瑾建议的基础上略作修改,既能起到试探、逼迫刘表的作用,又不影响主力必要时回援南阳。”
  “怎么改?”
  “由我和国仪组织试探性攻击,将军与诸位前辈观阵。如果襄阳守得坚固,一时难下,则从长计议,就当刘表、蒯越陪我们练练手。南阳有令来,将军可以随时率领主力离开,将荆州兵和黄巾军给我们就行。就算短时间内拿不下襄阳,我们也能让刘表出不了城。”
  “这些人留给你,我的兵力恐怕就不够了。”孙坚有些迟疑。他从长沙带来的人不到一万,剩下的人都是从王睿和张咨手里夺来的,跟着他征战了一年多,战斗力虽然不如他的嫡系,总比刚收降的荆州兵强。要与袁绍或者曹操战斗,兵力不足可不行。
  “父亲,你忘了还有三万黄巾军吗?”孙策笑道:“他们正在赶来的路上,如果现在派两位经验丰富的将军赶去协助龚将军,从中挑选一万精锐赶往南阳作战,剩下的人继续来襄阳屯田,岂不是两全其美?”
  孙坚眼珠一转,嘴角露出不动声色的笑容。
  众将一听,神情也为之一变。三万黄巾,虽然战绩一直不佳,但那不是黄巾战士不行——打了这么多年仗还能活下来,至少要比现在的荆州兵强——而是黄巾军的将领不行。刘辟、龚都等人都是地方豪强出身,用兵能力有限,如果派有作战经验的将领去训练指挥,从三万黄巾中挑出一万可用之兵是完全可能的。
  一万人,想想都让人眼热,不仅仅是兵力,更重要的是官职。一个校尉只能统领两千人,一万人至少要由两个中郎将指挥。孙坚现在是破虏将军,是完全有资格提拔中郎将的。
  “德谋,元明,你们看呢?”
  程普和吴景异口同声地说道:“少将军此策甚好,既不耽误攻城,又节省了时间。我觉得可行。”
  程普是外姓诸将中的魁首,吴景是孙坚的妻弟,孙策的亲娘舅,他们都说好,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听孙坚的意思,这两个中郎将应该就落在他们的头上了。不过也没关系,他们升了,留下的空缺自然会给其他人,至少他们留下的那些将士要分。
  果然,见众人没有异议,孙坚委任程普和吴景为中郎将,各领义从赶往汝南,与龚都会合。为了安抚刘辟、龚都,孙坚也任命他们为中郎将,比大部分将领都高,只不过实际指挥权要交出一大部分。刘辟心知肚明,但他已经看到了孙策为他准备的土地,权衡利害,让出一部分兵权也是值的,也没有异议。
  问题迎刃而解,孙坚随即将攻襄阳的任务交给了孙策,并给了他一个正式的官职:怀义校尉,由他统领刘辟、孙辅、张虎等人攻城,黄忠、陈生指挥的水师也一并交给了孙策,自己则率领主力坐镇大营,为孙策观阵,待机而动。
第0071章
欲速则不达
  月色清冷,山风轻柔。孙策和周瑜并肩而行,向岘山山顶走去。
  周瑜很平静,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只是话不多,一路上也没怎么说话。
  孙策什么也没说,示意林风等人警戒,百步以内不得有任何闲杂人等,就连小跟班庞统都被赶得远远的,视线之内只有他们两人。周瑜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只是眼神中多了几分感激。
  “公瑾,你我今年十七,实际上还不到十六周岁。”孙策一边说,一边摸了摸唇上的淡而软的胡须,感慨不已。这可是真正的青葱岁月啊,浑身充满了新鲜的荷尔蒙。“即使以花甲之年算,我们至少还能活四十多年,有足够的时间建功立业。”
  周瑜笑了。“我知道,我有点急了。”
  “是因为你的父亲只是一个洛阳令吗?”
  周瑜扬了扬眉,欲言又止。他沉默了片刻,点点头,一声叹息。“伯符,我有时候真怀疑你还是不是以前的那个你,被陆季宁气了一次,就像突然开了窍似的,前后不过几日就判若两人。”
  孙策心里一惊,本想掩饰,话到嘴边又咽了回来。周瑜再聪明,还能想到穿越么?他能看到的只是这个皮囊,充其量认为我胡言乱语罢了。
  “说你呢,扯我干什么。你从祖是太尉,你从叔也是太尉,而你祖父名声不显,你父亲人到中年只是个洛阳令,所以你一心想位至三公,争口气,是吧?”
  “是。”周瑜一摊手,苦笑道:“我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
  孙策没有说话。他一直怀疑周瑜有这样的心理,但他不想挑明。再好的朋友也有隐私,周瑜不主动提,他就当不知道。但今天他不得不说,周瑜争于求成,已经激起了孙坚旧部的反感,这对他不是好事。他将周瑜留在孙坚身边是为了辅佐孙坚,而不是制造矛盾。
  史书上,周瑜在赤壁大破曹操,一战扬名,连苏东坡都写下一阙《赤壁怀古》追想当年周郎,可实际上赤壁大战时周瑜是左都督,程普是右都督,而且两人相处并不愉快,险些耽误了大事。周瑜后来强攻江陵,很可能就有急于证明自己的动机。攻江陵没错,但是他太急了,亲临战阵,受了重伤,次年暴毙和这场战事有脱不清的关系。
  三十六岁英年早逝,不仅是他个人的重大损失,也是江东的重大损失。如果他多活几年,不可能坐视刘备攻取益州,天下可能是另外一个局面。
  “你从祖父十七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又是哪一年做太尉的?”
  周瑜咧了咧嘴,扭过头,避开了孙策的目光。“伯符,我知道我太急了,下次绝对不会。”
  “你看着我。”孙策突然厉声喝道:“你躲什么,心虚么?”
  周瑜愣了一下,慢慢转过头,涨红了脸,迎着孙策的目光。“我……我有什么好心虚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就改么。”
  “你这是认错的态度吗?”孙策更加严肃,声色俱厉。“嘴上认错,心里否认,又有什么意义?公瑾,我将你从周家带出来,是相信你的才能无人能及,将来不仅可以位列三公,更有能力指挥千军万马横行天下。可那需要时间,就算是长得快的竹子也需要在地下蛰伏几年,积蓄力量,更别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成材的参天大树。几年就能成材的树能做栋梁吗?你才十七岁,还没成家,急什么急?”
  “我……”周瑜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是不是憋得很了?如果是这样,我给你找几个女人泄泄火,冷静冷静。襄阳豪强虽然比不上你周家,选不出夫人,找几个模样端正的做妾却没问题……”
  周瑜见孙策又习惯性的跑偏,开始胡说八道,急得吼道:“伯符,你胡说什么,我是那样的人吗?”
  “不要不好意思,这是人之常情,我可以理解的,不会笑话你。”
  “那你找个小女孩做伴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呃……”孙策很无语,鄙视地看着周瑜。“公瑾,黄月英才十一岁,还没有初潮,我会这么下作吗?还是说你见我身边有黄月英,心生羡慕,也想找个没成年的小姑娘?”
  “你……”周瑜气得一甩袖子,抢先向前走去,不和孙策斗嘴了。论胡搅蛮缠说荤话,他肯定不是孙策的对手。不过被孙策喝斥了一通,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确有些着急了。才十七岁,有大把的时间,有孙坚这样的名将指点,有孙策这样的奇才做伴,名扬天下是迟早的事,有什么好着急的。
  一想通了这些,周瑜原本有些气闷的心情豁然开朗,连脚步都变得轻松起来。
  孙策迈开大步,跟了上来,不依不饶地说道:“行了,别生气了,你喜欢小姑娘,我就给你找个小姑娘吧,蔡家还有一个……”
  “我不要,你自己留着吧。”
  “不要小姑娘,难道你喜欢成熟的,或者像蔡珂那样的小寡妇?”孙策赶了上来,用力揽着周瑜的肩膀,哈哈大笑。“要不这样,到蒯越的家属里挑一挑,反正……”
  “你给我闭嘴!”周瑜猛地停住,甩开孙策的手臂。“不管是年轻的还是成熟的,我都不要。”
  “年轻的不要,成熟的也不要,你要什么?”孙策狐疑地看着周瑜。“难道你喜欢男人?”他摸着下巴,上下打量着周瑜,眼神诡异。“你是攻还是受?如果是受,我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是攻,那就算了,我……”
  周瑜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攻什么是受,但一看孙策这不正经的眼神也知道不是好话,气得大叫一声,伸手拔出半截长剑,怒目而视。“孙伯符,你再胡说八道,我就和你割袍断义,永不相见。”
  孙策拍了拍胸口。“只要不是断袖就好。”
  “岂有此理。”周瑜拔出长剑,一剑刺来。孙策一见不妙,撒腿就跑。周瑜紧追不舍,一边追一边大叫。“士可杀,不可辱!孙伯符,你给我站住!”
  孙策一边跑一边叫道:“公瑾,有话好好说,我会负责的,你先把剑收起来。”
  远处,庞统歪着小脑袋,一脸茫然。“校尉究竟对周公瑾做了什么,以至于拔剑相向?”
第0072章
兴亡百姓苦
  周瑜文采风流,武功也不差,但是论体能,和孙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孙策原本的身体就好,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小霸王,再加上他有意强化训练,每天早晚至少半个时辰的广场舞版太极拳,一有空就比划两下云手,现在的身体素质更上一层楼,不管是力量还是速度,爆发力还是耐力,他都远远超过周瑜。周瑜凭着一腔血气之勇冲出两百余步,已经有些气喘,他却气定神闲,一边跑一边还有余力调侃周瑜。
  爬山原本就累人,周瑜咬着牙又追了百余步,累得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连和孙策斗嘴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停下脚步,哈着腰,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大口的喘气。
  突然间,他心头一动。孙策说得对,这人就像走山路,真不能急于求成,要不然走不远。他这是变着法的点醒我啊,我气愤于他的轻佻和粗鄙,却不知道他用心良苦,居然还向他拔了剑。
  “唉——”周瑜看了看手中的长剑,长叹一声,一扬手,将长剑远远的抛了出去。长剑有月光下划出一道银光,消失在林莽之间。
  孙策走了回来,大惑不解。“好好的剑,干嘛扔了?”
  “我留着剑鞘就行,提醒自己要虚心。”周瑜看着长剑消失的地方,抚着剑鞘,幽幽地叹了一声。“伯符,谢谢你。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懂。你放心吧,我以后不会再着急了。”
  孙策松了口气。周瑜能自悟是最好不过了。对于他这样的聪明人而言,别人的话再有道理,他听不进去也没用。
  “你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孙策也收起笑容,指指远处的襄阳城。“你在我父亲身边学了那么久,想必收获不小。不用太勉强,就把这当成一个课业,实践一下你学到的东西,能发挥几成是几成。”
  “好。”周瑜用力点头。他想了想,又道:“伯符,你要上阵吗?”
  “我?”
  “对啊,我觉得,这是你体验战场的一个好机会。”一旦想通,周瑜迅速恢复了睿智。“令尊是行伍出身,身边的将领也都是用战刀砍出来的功劳,他们不喜欢坐而论道的人,更不喜欢怯懦的人。要想赢得他们的尊重,你我都必须能像他们一样临阵搏杀,短兵相接。你有一身好武艺,完全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好,只是缺少历练的机会。这一次攻襄阳,我们的对手是没经历过大战的荆州郡兵、豪强部曲,负责指挥的人也没有什么战斗经验,正好用来试手。”
  孙策思索片刻,觉得有理。孙坚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是可以坐享其成,做个将二代,但是这样却很难得到程普那些人的认同。历史上的孙策能得到程普等人拥护,应该和他的悍勇有一定的关系。孙权没有这样的能力,继位时危机四伏,连孙贲、孙辅都对他没信心。
  什么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上阵,面对刘表、蒯越率领的乌合之众总比面对高顺率领的陷阵营好。如果能攻下襄阳,不仅解决了孙坚的担忧,对他,对周瑜,也是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行,我也上阵。”孙策咬了咬牙。
  站在岘山山顶,襄阳城里灯火点点,城头更是人影绰绰,远处一水如带。孙策和周瑜并肩而立,想到明天就要披甲上阵,与人厮杀,莫名的想骂娘。看故事的都以为英雄猛将战天下,演故事的却只想才子佳人后花园,这他么都是什么事啊。
  “怎么了?”周瑜轻笑一声:“紧张?”
  “不是。”孙策的确有些紧张,却不想让周瑜看轻了,一本正经地说道:“明日一战,伤亡在所难免。我等为名为利,流血牺牲也就罢了,那些普通百姓却是为了什么?”
  周瑜笑容渐浅,一声轻叹。
  孙策本来只是想装一下,此刻却真的有些感慨起来,想起那首著名的词,不由得轻声吟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想起即将经历战火的襄阳,想起即将被董卓烧毁的洛阳,孙策伤感不已,一字一句都充满了哀伤,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是哀婉凄凉,催人泪下。周瑜惊讶不已,转头看着孙策。他愣了好一会儿,拍掌而叹。
  “伯符,好诗。有诗无曲怎么行,我谱曲一首,你且听来。”
  说完,他清了清嗓子,一边拍手打着节拍,一边吟唱起来。他的声音原本清亮,此刻唱来却声音低沉,宛如战鼓,每一声都唱到了人的心里。节奏并不复杂,但一咏三叹,自有一番动人处,孙策听了两遍,也不由得跟着唱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