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1332

  孙策笑笑。他知道许淳想对他不利,但不是现在。许淳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知道他家那几百部曲不是义从营的对手,不会轻举妄动。他邀他去参加两天后上元节的灯会,自然是需要时间调遣人马。他也想借此机会对许淳下手,但这些没必要和魏腾说。
  “魏君怎么不去赴宴?”
  魏腾轻笑一声,将手负在身后,仰起头,欣赏了一会儿将满的明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许家的故事我也略知一二,我虽不成器,也不屑与之为伍。”
  孙策笑嘻嘻地说道:“你是说许武发家的故事,还是后来许戫依附阉竖那些事?”
  魏腾转头瞅瞅孙策,哼了一声,转身就要回舱。孙策笑道:“魏君心虚了?”
  魏腾停住脚步,没好气地说道:“将军,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人到中年,疏懒成性,怕是改不了了。将军如果嫌恶,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何必这大半夜的跑来消遣我?有这时间,你不如早点休息,我不如再读两节书。”
  “你读的什么书?”孙策也不生气,慢吞吞地说道:“你是上虞人,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啊。听说上虞的虞与舜帝有关,有这回事吗?”
  魏腾神色稍缓,转了回来。“故老传说,舜避丹朱之乱于此,是否属实,不太好说。”他思索片刻,又说道:“不过豫章、丹阳等地也多有关于丹朱的传说,典籍中也偶有记载,只是众说纷纭,分歧甚多,难以采信。上古之事,连圣人都说不清楚,我见识浅薄,不敢误人,将军何不向杨德祖请教,这些事尚书中记载较多。”
  “他们家研究的是今文尚书,抱着那几篇不放,除此之外,一个字也不肯多认,更何况这些野老传说。”孙策想了想,又道:“魏君,你有没有想过尧舜禹之时没有文字,结绳而定,所有的故事都是口头传说?”
  魏腾摇摇头,不屑一顾,连反驳的兴趣都没有。
  孙策笑笑,接着说道:“魏君别忘了,文字一直是在变化的,秦以前,六国文字不同,你说哪个是仓颉所造?一个人造出来的文字,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依常理而论,这仓颉造字大概是不怎么靠谱的,还不如舜避丹朱来得可信。”
  魏腾沉吟片刻,转头打量着孙策。“将军此言虽然离经叛道,却着实有些道理。除此之外,还有证据吗?”
  “魏君相信我这个武夫的胡言乱语?”
  “我没有信,但是不妨一听。”
  “魏君认识圣字吗?”
  魏腾哼了一声,没理孙策,过了一会儿,他又若有所思。“圣者,左耳右口,倒是有点口耳相传的意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故老传说倒也未必就不可信,至少可以补经籍之不足。圣人有云,礼失求诸野,莫非就是这个道理?”
  他突然转身,打量着孙策,寒声道:“将军是要造作谶纬吗?”
  孙策一愣,莫名其妙。“什么谶纬?”
  “将军举舜避丹朱故事,难道不是想以古喻今?我虽然家传图谶,但研习不精,怕是帮不上将军的忙。”
  看着义愤填膺,一副随时准备慷慨就义的魏腾,孙策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魏腾说得没错,这听起来的确像是阴谋家在为自己的阴谋造舆论。舜避丹朱,他避朝廷,以古喻今,这不就是最常用的手法嘛。可惜魏腾没有这个兴趣,一口就拒绝了,虽然迂腐,倒有些骨气和勇气,换成那些软骨头的文人,此刻只怕已经心领神会,举一反三了。
  当然也可能是他的实力有限,魏腾不想跟他陪葬。
  孙策笑盈盈地打量着魏腾。“如果这就是造作谶纬,那袁绍那句‘瞻乌爰止,于谁之屋’算不算,还是说出于《诗经》,所以更可信一些?”
  魏腾欲言又止,纠结了好一会儿,恳切地说道:“将军,我父子虽然研习谶纬,但谶纬之说并不完全可信,王莽之乱已经证明借谶纬革命只会带来灾难。当年公孙述自以为承天命,与光武皇帝争雄,最后身死名灭,将军当以为鉴,莫作非份之想。愚为将军计,窦融可效,公孙述不可效。”
  孙策忍不住笑出声来。“前两天,陆公问了我一个类似的问题,你知道我是怎么回答他的吗?”
  魏腾摇摇头。他知道陆康来,与孙策有交流,但他不是孙策近臣,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陆康是老臣,是忠烈之士,但陆议就在孙策身边,他也不知道陆康会不会因为家族的前途改变心意。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数不胜数。
  孙策把他与陆康的话大致复述了一遍,最后看着魏腾说道:“这个答案你满意吗?”
  魏腾叹了一口气。“若将军能信守承诺,此诚天下之福。我魏腾虽然不能和陆公比肩,也愿意为将军效犬马之劳,为江东的安定尽绵薄之力。只是这舜避丹朱的故事以后还是不要说了吧。”
  孙策叹了一口气。“我只是想和你说几句闲话,没想到你想得这么多。好了,不说这些了,你了解山越吗,能不能为我介绍一下形势?”
  魏腾伸手相邀。“请将军随我来。”
第0746章
书生之见
  孙策随魏腾进了舱,发现案上放了一堆纸卷,床上还有一些,看来魏腾这两天看了不少书。魏腾翻捡了一通,从中找出一卷,在案上铺开,用两块长条形的石头压住。三国以前大部分书籍都是竹简和帛书,摊开时不会卷,纸则不同,卷起来收藏,摊开时就需要压住两端,阅读、书写都不太方便,这时候还没出现后世的镇纸,大多是随手取用,魏腾用的这两块石头也不规则,可能是顺手捡来的。
  孙策看在眼中,心里有了主意,却没说。
  这张纸是一副地图,画得比较简单,笔墨也比较新,大概是魏腾自己画的,上面标注着一些河流、山丘,能看出是以富春、钱唐为中心,包括丹阳、会稽和吴郡三个郡的形势图。
  “先生是有心人。”孙策含笑道。
  魏腾脸色微红,有些尴尬。他画这些图原本不是为了孙策,若不是刚才听孙策表明态度,他不会让孙策看到这些地图。他请孙策入座,又让侍者准备一些茶水。孙策喝了不少酒,需要喝点茶清醒一下。
  “将军明天需要早起吗?”
  “就算一夜不睡,我也一样能早起。”孙策摸摸头,苦笑道:“习惯了,天天要习武,不敢有一日放松。”
  “难怪将军武艺这么好。”魏腾赞了一声,坐在孙策对面,在地图上找到阳羡的位置。“将军请看,我们现在就在这里。阳羡向东便是太湖,又称具区泽,向北有一片大泽,过了大泽便是曲阿、丹徒,新任扬州刺史入吴郡,很可能会驻扎在那里,向西取湖熟、江乘,重夺石城。如果是这样,那将军大可安坐,从容应对。”
  侍者端来了茶水,孙策取过一杯,捧在手中,看着魏腾。扬州的形势,他已经大致有数,心里的地图比魏腾这个详细多了。相比于地图,他更关心魏腾的想法。他一直以为魏腾是党人,是袁绍的拥趸,现在却意识到未必如此。在魏腾的心里,朝廷的地位并不低,他与周氏三兄弟不同,属于可以争取的一类人。他赶到石城去支持周昕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乡土意识,而不是为了支持袁绍。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为他解说形势。
  “真正的麻烦在这里。”魏腾伸出一根手指,在地图中间画了一条线,东过乌程,中间经过故鄣、宛陵,西到陵阳,又一直延伸出去。“由此向南全是山丘,这里面大大小小的山贼水寇不下百余伙,大者数万人,小者千余人,各据险要,难以深入征讨。如果被人煽动,时时出山袭扰,将军就不能安睡了。”
  孙策表示同意。“先生有何妙计?”
  “没有好办法,只能预防为主,加强几个重要通道的检查,尽可能的切断南北联系,集中兵力稳住大江沿线,然后行德政,施教化,招抚流民出山定居。”
  孙策没吭声。魏腾的办法没什么建设性,只是不知道他有所保留,还是能力有限。见孙策没什么反应,魏腾想了想,反问道:“将军知道这些年会稽出了多少叛乱吗?”
  孙策摇摇头。“还请先生指教。”
  魏腾掰着手指头说了起来。“安帝永初三年,海贼张伯路等寇掠沿海诸郡。顺帝阳嘉元年,海贼曾旌等寇会稽,杀句章、鄞、郧三县长,攻会稽东部都尉,妖贼章河称将军,寇四十九具,至阳嘉三年才算平定。四年之后,九江贼蔡伯流寇郡界,吴郡丞羊珍反。永和六年,丹阳贼攻没郡县……熹平元年,会稽人许生自称越王,这场战事你应该知道一些,令尊孙将军力战有功……”
  魏腾一口气说了十几条,手指头翻来复去地至少用了两遍,听得孙策头皮一阵阵发麻。他知道江东山贼多,但没想到历史这么悠久,感觉这近百年来就没安生过啊。
  “将军有没有注意到,绝大部分的叛乱都是这几十年的事,光武明章三朝鲜有叛乱发生。”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那三朝政治清明,守令多循吏,百姓安居乐业。其后阉竖用权,令长多贪浊,赋敛日重,百姓不堪忍受,只能奋起反抗。为了平定反抗,朝廷用兵镇压。用兵就要支付更多的赋税,然后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反抗,贼越来越多,民越来越少。再这么继续下去,江南迟早会遍地皆贼。”
  孙策呷了一口茶,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明白了魏腾的意思。对付袁绍派来的扬州刺史,大可以用武力驱逐,对本地人则要行德政,施教化,最好别流血,要不然血越流越多,直到流干为止。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同样也不是魏腾愿意看到的结果。要世家支持他可以,但要给他们好处,不能来硬的。
  这大概就是他和魏腾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他们可以合作的基础。
  孙策放下茶杯,手指轻叩案面。“先生所言甚是,我也想行德政施教化,做个循吏,只是担心难以如愿。”
  “将军担心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嘴上仁义道德,背地里却侵地逃赋,欺压小民,又挟民意以自重。先生,我冒昧地问一句,你魏家有侵占百姓田地之类的事吗?”
  魏腾哼了一声:“将军上任后可以去查,若我魏家多占了一寸土地,我愿意十倍缴赔。”
  “先生高风亮节,我当然相信你。”孙策挑起大拇指,赞了一声,没等魏腾谦虚,他又问了一句。“可其他人家呢?”
  魏腾尴尬地闭上了嘴,避开了孙策的眼神。
  孙策重新捧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慢慢地品着,幽幽地说道:“先生,我不是杀人狂,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想杀人。你若不信,去荆州、豫州走一趟就知道了。可有些人实在不像话,不杀不行啊。比如这阳羡许家,你没去,不知道他家有多豪,我虽然还没有查他,但我看他那德性,就知道他不可能像先生一样清白。像这种害群之马,你说不整治能行吗?”
  魏腾缓缓收起地图。“将军说得有理,我只是担心烈火烹油,油不尽,火不灭啊。你想杀许淳,焉知许淳不想杀你?这铜官山里不仅有山贼,还有黄巾,大大小小有七八伙人,你杀得完吗?”
  孙策无声地笑了起来。“我会杀人,但我不是只会杀人。”他放下茶杯,站了起来,摊开双手。“我一手扬善,一手除恶。为善者,我扶之助之,不遗余力。为恶者,我屠之灭之,赶尽杀绝。”
  魏腾看着笑容满面的孙策,心脏怦怦乱跳,腿有些软,心头涌起强烈的不安。
第0747章
心虚
  正月十五,上元节。
  傍晚时分,孙策如约而至,四百义从营在典韦、许褚的率领下按刀而立,两百义从骑由阎行率领,分列两边。六百人马全副武装,神情严肃,在许家门前一站,连风都冷了三分,附近的百姓纷纷避让,百步之内再也看不到一个陌生人。
  许淳父子站在门口,看到这一幕,不约而同的心惊肉跳,相互之间看了一眼。许淳看着许旻,低声说道:“叔明,都准备好了?”
  许旻用力地点头。“阿翁,你就放心吧,都准备好了,万无一失。孙策再聪明也不会怀疑到我们身上。到时候把准备好的证据往现场一扔,让孙策找陈败、万秉算账去吧,没有几个月,他出不了山。”
  许淳也用力点头,给自己打气。为了不让孙策抓住把柄,他这次特意由陈败等人出手,而不是让与许家有关的人出手。陈败等人有造反的历史,后来又做了黄巾,见不得光,知道的人并不多。又和孙坚有生死之仇,偷袭孙策名正言顺,无需他人唆使。就算孙策怀疑他们,也找不到证据。
  这时,孙策穿过义从们的队伍,来到门前。许淳连忙提起衣摆,快步上前,抓住孙策的马缰,满脸堆笑。“将军别来无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淳率全家恭贺将军多时了。”
  孙策翻身下马,拱手施礼。“许公太客气了,小子如何承受得起。”
  许淳一边谦虚,一边示意几个儿子上前拜见。孙策上次来没看到许旻,这次不由得多看了两眼。许旻心中不安,笑容便有些勉强。许淳见状,连忙上前插话,将孙策引入大门。孙策摆摆手,示意许淳不要着急。许淳不解,却见孙策转身招了招手,数十辆牛车被引了过来,每辆车上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蒲包,大车吱吱作响,拉车的牛看起来都有些吃力。
  许淳不解。“将军,这是……”
  “上次承蒙许公盛情款待,今天又来打扰,实在过意不去。来而不往非礼也,略备薄礼,还请许公不要嫌菲。还有一些是准备转让给许公的货物,也不算多,大概两三千万吧。许公,你这么大的家业,两三千万应该没问题吧?”
  许淳暗自叫苦。王珍说了,孙策的货物总价在五千万左右,要转给他两三千万,再送他一些,这可就去了一大半了,还能留多少给陈败烧啊?这损失太小了,孙策会不会不在意,干脆就算了?可孙策已经把货带来了,他也不能让孙策再拉回去,要不然孙策一生气,掉头就走,今天的准备可就泡汤了。
  “老朽尽力而为,尽力而为。”许淳叫过长子许景,让他去接收货物。
  “多谢许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