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1332

  “诸位贤达,我虽然读书少,却也知道父子为隐,子为父隐的道理,人间最令人不忍目睹的大概就是骨肉相残。我之所以不让许旻当众对质,就是不希望看到这一幕。许公,我先把许旻这两天的行程说一下,如果我说完之后,你还想与许旻当面对质,我也只好勉为其难,满足你的要求,你看如何?”
  许淳汗如雨下,站立不稳,慢慢地坐了回去,脸抽搐了两下,想挤出一丝笑容,却未能如愿,看起来比哭难看。听了孙策这句话,他越发相信许旻出卖了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应该是事实了。孙策只是不想撕破脸,要给他留条生路,这才没让许旻当众交待。
  这竖子,怎么这么没用?
  见许淳不反对,孙策不紧不慢地说起了许旻这两天的行程。许旻出城时,焦仲卿就派人跟上去了,虽然不能一直跟进山寨里,但他这几天去了哪些地方,先去的哪儿,后去的哪儿,大致什么时间,焦仲卿掌握得一清二楚。孙策把这时间脉络一说,不仅许淳心如死灰,就连堂下的众人都觉得许淳完了。
  他们都是本地人,一听这路线和时间就知道孙策没说谎,许旻肯定是招了,要不然孙策不可能掌握得这么清楚。怪不得他那么困,原来这两天没闲着啊,来回走了上百里山路。怪不得他这么容易就招了,人在精神不济的时候心理防线最弱,最容易说真话。
  许旻这么做,肯定不是他一个人的主意,他只是具体办事的,主谋必然是许淳。孙策不让许旻当面交待,要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自然是因为这件事涉及到了许淳。他们可被许淳害惨了,折腾了一夜没说,还损失了那么多钱粮,早就恨得牙痒痒,现在见许淳要倒霉,顿时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个赛一个的精神,揉眼睛,搓面庞,摩拳擦掌,等着看孙策如何揭穿许淳。
  许淳已经瘫在了地上,浑身的肥肉缩成一团。最后一层心理防线被击穿,他已经全无底气,现在能考虑的只有一点,怎么保住性命。许旻已经保不住了,他却还不想死,许家也不能就这么完了。
  孙策沉默了片刻,淡淡地说道:“许公,令郎的事已经说完了,你的事,是不是也该交待一下了?”
  “我……我有什么事?”许淳抬起头,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厚厚的嘴唇哆嗦着,原本打理得很整洁蓬松的胡须被汗水濡湿,粘在一起。眼神慌乱,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和气度。
  孙策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王珍。“王郡丞,发生这样的事,非我所愿。你与许公交情匪浅,还是劝劝他吧。到了这一步,何必再负隅顽抗,大家保留一丝体面不好吗,非要闹得血流五步,鸡犬不留?”
  王珍打了个激零。孙策这句话说得很婉转,但杀气却很明显。到了这一步,许淳再狡辩也没什么意义,只会激怒孙策,大开杀戒。孙策之所以没有这么做,还是不想和吴郡太守撕破脸。为了吴郡,只能牺牲阳羡。为了许贡,也只能牺牲许淳。
  王珍起身,走到许淳面前,低声说道:“许公,都这时候了,还瞒得住吗?还是暂时认了,先退一步再说,真要逼急了孙策,现在就杀了你,就算许太守能为你报仇,还能让你起死回生吗?”
  许淳拽着王珍的袖子。“王君,这件事……”
  王珍狠狠瞪了许淳一眼,杀气凛冽。“你想说什么?”
  许淳倒吸一口冷气,忽然明白了。王珍这是不认账了,要将他抛出去做牺牲。他瞪着王珍,脸庞扭曲。王珍却不着急,只是冷冷地看着他。许淳反复权衡,最后还是泄了气。他现在咬王珍也没用,一是没有证据,二是孙策不会急着和许贡翻脸。而他要想活下去,却只能依靠许贡,只有许贡才能救他一命。得罪王珍,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
  许淳不得不咽下涌到喉咙口的鲜血,换上一副笑脸,向王珍哀求。“王君救我。”
  王珍松了一口气。“先认了吧,就说是一时糊涂,保住性命再说。反正你们和山贼的关系也不是什么秘密,实力越强,孙策反而越不敢杀你。”
  许淳不得已,只好承认自己一时糊涂,因为受了孙策冷落,想要报复,这才与山贼们联络,引他们来烧孙策的船。
  堂下一片哗然。许淳和山贼有关系没什么好奇怪的,大家早就知道,只是心照不宣,嘴上不说而已。但许淳因为一点小事而引山贼袭击孙策,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太愚蠢了。这也难怪,阳羡第一世家嘛,可不是他们这些小豪强,心高气傲,目无余子,就连吴郡太守都要给三分薄面的,孙策一个会稽太守又怎么会放在眼里。可惜行事不密,被孙策抓个正着,人赃并获。
  这下有好戏看了。
  没有人再关注许淳,无数双目光落在孙策脸上。
第0753章
墙倒众人推
  孙策阴着脸,眉心紧蹙,似乎不敢相信许淳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堂上堂下一片寂静,几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着看孙策如何处置许淳。这可是阳羡第一世家,不仅有实力,而且人脉很广,姻亲故旧很多,还有不少门生故吏,牵一发而动全身。孙家本来就不受乡里待见,犯了众怒,以后更没人愿意搭理他们,会稽、吴郡原本是一体,孙策能不能在会稽站稳脚跟也成了问题。别的不说,杀了许淳,山里那些宗贼就不会放过孙策,肯定要为许淳报仇。
  孙策看向王珍。“王郡丞,像许家这种情况,按律该如何处置?”
  王珍拱手道:“按律,抄没家产,主事者收监,秋后问决。”
  许淳也松了一口气,腰杆挺直了几分。看来孙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敢杀他,要按律处置,这条命算是保住了。进了监狱,这件事就不归孙策管了。几个月后,孙策剿匪受挫,只能灰头土脸的离开阳羡,离开吴郡。尽管出了一些意外,引孙策入山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他是有功之人,许贡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放了他,阳羡许家还是阳羡许家,最多损失一些钱粮,土地、宅院还是他的。
  孙策思索片刻,点了点头。“那这样吧,葛县长,麻烦你将许淳收监,许家的家产就充当军资。来人,立刻清查许家的产业,如果够用的话,其他各家的捐献就暂时放一放。许家既然是阳羡第一世家,我想实力应该不弱的。”
  杨修领命,带着人去找许家的账簿,查验许家的粮仓。他对许家没什么好印象,办起这些事来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当初听许淳夸耀土地众多时,他就很不爽,等着收拾这个兼并土地的豪强,现在如愿以偿,他干劲十足。
  堂下众人也很高兴。抄没了许家,孙策荷包鼓了,就不要他们的捐献了,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许家自作自受,活该倒霉,没理由拉着阳羡父老一起破财啊。刚才他帮着孙策强捐的时候肯定没想到这一刻吧,哈哈,真是报应。
  孙策随即又向众人表示歉意,原本是一片祥和的上元节,结果闹成了这样,连累大家一夜没能休息,心中很是过意不去。他决定请大家吃朝食,朝食结束,估计统计结果也出来了,到时候就让大伙儿安安心心地回去。
  众人又冷又饿,自然不会有人反对,纷纷表示同意,还有人大赞孙策宅心仁厚,是非分明。许淳听了,气得差点昏厥过去。墙倒众人推,这些人昨天还是他请来的贵客,现在看许家要倒了,翻脸不认人,转身又去吹捧孙策,当真是墙头草,随风倒,一点原则也没有。平时怎么没看出这些人的真面目呢,居然把他们当成至交,还请他们来赏灯猜谜,我真是瞎了眼。将来如果有机会翻身,一定要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就在许家,由许家的厨妇庖丁,用许家的食材,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院子里摆开了案几、坐席,众人各自入席,大快朵颐,热腾腾的粥下肚,浑身的血脉都暖和起来,情绪也渐渐高涨,有说有笑,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人对许淳的做法表示不解,有人对孙策的克制表示赞赏,有人自承当初对孙策有些误会,以为孙策是个武夫,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完全不对。
  王珍也在场,听到这些看似私语,实则有意让孙策听到的议论,再香的粥吃到嘴里也没了味道,勉强吃了半碗就放下了。虽然他如愿以偿,但许淳却栽了,孙策罚没许家产业,实力更强,他不知道许贡知道这个结果会是什么态度,心中很是忐忑。
  许家已经放弃了抵抗,非常配合,将库房敞开,由杨修清点。杨修很快得出了初步结论,许家仅稻仓就有十个仓,有稻米五万石,库房里有钱四千多万,基本能满足孙策的近期需求。
  孙策当场宣布,之前各家认捐的钱粮全部取消。
  众人正中下怀,一片赞颂声不绝于耳。
  孙策随即又提出一个请求。他本来想和许家做生意的,结果许家勾结山贼想坑他,烧掉了他四千多万的货,这生意自然是没法做了,只好拿许家的家产赔偿。现在有一个问题,他昨天晚上送了三千多万货到许家来,现在没办法处理,想请阳羡诸贤帮忙,把这些货消化掉。为了表示诚意,他愿意减价出售,保证接收了这些货的人有利可图,不会吃亏。
  别说有利可图,就算是亏一点也没人敢反对。孙策刚刚免了他们那么多强捐,他们还不能帮孙策分忧?孙策话音刚落,便有人大声响应,你三百万,我一百万,片刻之间,就将孙策送到许家来的货抢购一空,并且派人立刻回家筹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不到,人不走。
  孙策感激不尽,满面笑容,连连拱手致意。
  孙策让杨修、向朗去处理这些事,他将王珍引到堂上,还没说话,先叹了一口气。
  “王郡丞,你看这件事,搞成这样,我都不知道怎么向许府君交待。对了,许府君不会和许淳都姓许,不会是同族吧?”
  王珍笑容满面,摇摇头。“将军不必自责,这是许淳自作自受,将军仁至义尽,许府君绝不会对将军有意见。他们都姓许,也许祖上有什么关系,但现在绝对没关系。许府君是汝南人,和许子将倒是同族,只是远了点。对将军与许子将的恩怨,他略知一二,时常赞赏将军仁义呢。”
  “是这样啊。”孙策如释重负,哈哈大笑。“那我就放心了。请王郡丞回报许府君,我明天就安排人进山打探情况,这次不把这些山贼连根拔起,还乡里太平,我决不罢休。兵凶战凶,山贼狡猾,将来免不了请许府君、王郡丞帮忙,还请王郡丞在许府君面前多多美言。我备了一些薄礼,还请郡丞不要推辞。”
  “不敢当,愿为将军效劳。计算时日,许府君应该快回来了,我马上就起程赶回吴县,向许府君转达将军的美意。”
  两人相视而笑。
  太阳出来了,金光灿烂,温暖的阳光照遍大地,阳羡城一片和谐。
第0754章
替天行道
  魏腾走进阳羡城,仰起头,看着城头随风飘摆的战旗,看着持矛扶刀而立,英气勃勃的将士,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看不起许家,所以没有来参加昨晚的宴会,留在船上,只看到了船上起火,却没能亲眼目睹许家的一场大戏。一觉醒来,阳羡已经被孙策控制,他随众人一起到城里,看到城墙上突然多出来的将士,总有一种没睡醒,还在做梦的感觉。
  他有一丝丝失落。这么大的行动,孙策没向他透露一个字。他只知道孙策要对许家下手,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准备如何做。他就是个局外人,与孙策身边的那些年轻人格格不入,若即若离。沈友刚到孙策身边几天已经成为孙策心腹,全程参与了整个行动。他到孙策身边一个多月了,还是一个看客。
  是我老了,还是这些少年太轻狂?细想起来,孙策身边年纪最大的都没超过三十岁,孙策本人连二十岁都没到,全是不知天高地厚、肆意妄为的年轻人。这些人心中没有忠义,功利心强,做事根本不计后果,只看到眼前这点利益。他们以为许家就是那座宅院里的人吗,他们以为打翻了许淳一家人就是掀翻了许家吗,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根本不知道惹了多大的祸,激怒了多少人。
  风雨欲来,我是不是该早点离开,免受池鱼之殃?反正我还没有会稽太守府任职,与孙策也没有任何君臣之义,这时候走,不算不义。
  魏腾一边想着,一边缓缓走过街道。阳羡是县城,没有内外城之分,县寺与普通民宅混在一起,魏腾一路走来,看到不少百姓,开始还没在意,越往城里走,街上的人越多,而且神色兴奋,一边走一边呼朋引伴,像是发生了什么好事。
  魏腾不解,拉住了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老丈,你们这是去哪儿?”
  老头跑得气喘吁吁,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一边将魏腾推到一旁,一边说道:“小子,别挡道,县廷出了告示,要分地了,小老儿要赶过去领地呢。”
  魏腾加快脚步,和老头并肩而行。他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头跑得一点也不慢,跌跌撞撞的,随时都可能摔倒在地,他不得不伸手扶着。不过这样也有好处,老头态度好了很多,多说了几句。魏腾这才知道,阳羡县长一大早就派人全城通告,要悬赏抓拿山贼,从通风报信到应募作战,从召回家人到斩杀贼首,都有不同的赏格,少的赏钱,多的还能分地,比如抓住铜官山贼首陈败的赏格就是三百亩地。
  江南地少,阳羡也不例外,号称三山二水五分田,比会稽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但阳羡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特殊的地理形势让阳羡土地的产量比其他地方高,良田的亩产高达六石,三百亩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不仅一家人衣食无忧,还能跻身小富之家。
  怪不得全城人都疯了,连这走路都成问题的老头都想去碰个运气。
  魏腾扶着老头来到县寺前,这才发现县寺前已经人山人海,到处是兴奋莫名的人,水泄不通,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响成一片,就像一群鸭子,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老头急得直跳脚,睁着一双老眼,到处寻找认识的人。魏腾没时间和他折腾,奋力挤开人群,来到县寺前。虽然只有几十步路,他却挤出一身臭汗,还被人踩了几脚,刚换的丝履都被踩脏了。
  魏腾表明身份,进了县寺,来到中廷,孙策正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和县长葛生说话,旁边站着杨修、庞统等人,还有几个阳羡县吏。见魏腾进来,孙策停住了话题,将魏腾介绍给葛生。葛生倒是知道魏朗,连忙和魏腾见礼,表达仰慕之情。魏腾却没时间和葛生说话,他把孙策拉到一旁。
  “将军要去铜官山平定山贼?”
  “对啊。你进来的时候,没看到告示。”
  “看到了,还有好多想立功领赏的人,我就想知道一点,你哪儿来的那么多赏钱和土地?”
  孙策笑了,笑得意味深长,还有一丝调侃。“先生知道我把许家放倒了吗?”
  “听说了。”
  “那你知道许家有多少钱,有多少土地吗?”
  魏腾看着孙策,心里升起一阵寒意。孙策说过要整治许家,他当时提醒孙策要小心许家背后的力量,尤其是山里的宗贼。现在孙策用许家的土地做悬赏,招募百姓征讨山贼,说明孙策早有计划,并非一时起意。宗贼在山里据险而守,但山里土地有限,他们需要靠山外的宗族豪强接济,否则就算不会立刻崩溃,也会遇到危机,生活水平会明显下降。孙策这么做,还真是直击要害,一下子抓住了宗贼的软肋。
  “不算物品,现钱就有八千余万,三百五十七顷有余,阳羡最好的田有一半是许家的。三十亩田就能供一家五口安居乐业,三百亩换一个贼帅的首级,你说这一带有几个贼帅以后睡觉会不会害怕?”
  魏腾的嘴角抽了抽,稀疏的胡须颤了颤。“将军睡觉会害怕吗?”
  孙策眨眨眼睛,笑了起来。“先生是说有人悬赏取我的首级?嘿嘿,我求之不得啊。许淳想要我的命,结果被我要了命。如果还有谁想我的命,我欢迎他们来取,来一个,我就多几千亩地,用不了多久,这阳羡的土地兼并问题就全解决了。至于那些普通百姓,别说他们没这本事,就算有这本事也不会来取我的命吧?我这是替天行道,老天都要帮我,更何况这些百姓。”
  魏腾一时无语,心里却又说不出的焦灼。他本能地反对孙策的做法,但他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儒家信奉重农抑商的政策,抑制土地兼并是一贯不变的理念,从西汉初年到现在,几百年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主张抑禁土地兼并,但都没能取得效果,反而惹出了不少麻烦,眼睁睁地看着土地一天天的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上,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流民,或者依附豪强,成为豪强的私人部曲,朝廷的税赋一天天减少。
  孙策也要解决土地兼并,用意是好的,但他的手段太暴戾了,和抢劫没什么区别,固然可以暂时解决一些问题,引发的矛盾却更大。他这是要和所有世家、豪强为敌,王莽就是这么干的,结果如何?他还是儒家支持的天子呢,一旦触及世家豪强的利益,立刻被弃如敝履,引发一场波及整个天下,持续十几年的大乱,白骨盈野,血流成河。
  “将军,兹体事大,轻忽不得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