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1332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沈直虽然实战经验不多,离名将还有相当的距离,但他已经看出了双方的差距,也明白了孙策为什么敢在这里列阵。他不仅要击败郭异,他还要全歼郭异。
  沈直偷偷地看了孙策一眼。孙策脸色平静,眼神却更加冷峭,让人看一眼就寒到心里。沈直想了想,想起昨天全柔来劝降的经过,一下子全明白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对面的郡兵迅速接近,两百步,一百步,八十步。
  一名射士举起了手中的弓,射出一枝鸣镝。鸣镝发出尖厉的啸声,飞越百步,一箭射中正在举刀大叫的都伯,都伯应声倒地,消失在滚滚人潮中。
  战鼓声突然炸响,数百张弓弩开始射击,一蓬箭雨跃出。
第0818章
做文章
  冲天的箭雨看似一窝蜂,实则秩序井然。
  强弓射速快,数量多,最佳射程六十步到八十步,四百人集射,一息内可以射出四五百枝箭,二十步的山路上无死角全覆盖,弓力也够强,除非身着鱼鳞细甲,普通的札甲无法完全挡住,就算不死也会受伤。
  硬弩射速慢,数量也少,最佳射程一百二十步到一百六十步,百步以内命中率七成以上,专射什长、都伯、军侯等军官。第一拨冲下来的一曲人中,两名军侯、四名都伯是重点关照目标,第一时间被射倒四人,剩下的两人也被连续不断的箭矢射得抬不起头来,只能射在重重盾牌后面,不敢露头。什长、队长也在目标之内,不断有人中箭。
  冲下山来的郡兵虽然人数不少,斗志也很昂扬,可是这昂扬的斗志并非因为实力,而是因为愚蠢。在密集的箭雨面前,冲在最前面的人因为阵势不够严整,相互之间无法掩护,不少人中箭倒地,后面的人还搞不清状况,一个劲的往前挤,七嘴八舌的喊叫着,乱作一团。
  原本多少还有点冲锋的模样,现在连那点模样都没有了,成了活靶子。
  他们也在射箭,但射程没有对方远,精准度没有对方高,在奔跑中又无法精确瞄准,杀伤力相去甚远。几个强弩手得到了重点关照,很快被清除掉,弓箭手因为射程不够,彻底成了摆设。
  有几个刀盾手反应比较快,及时举起了盾牌,冲过了箭阵,冲过了妖皋溪上的木桥。可是面对刀盾手、长矛手组成的森严阵势,他们没有了冲击的勇气,本能的靠在一起,想逃回去。但退路断绝,他们无路可逃,只能龟缩在战场一角。
  仅仅是几句话的功夫,对面的山坡上就倒下了几十人,将山路堵得严严实实,剩下的人站在射程之外,挤在一起,却没人敢轻易上前。阵前的几个人犹豫着,争论着,有的人想逃回去,有的人想投降,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两什士卒出列,一左一右包抄过去,手起刀落,砍倒几人,剩下的魂飞魄散,扔了武器,跪地投降。
  山谷间恢复了平静,比战斗之前还要安静。这边的阵地一切如常,刀盾手用腰间带的绳子捆绑俘虏,弓弩手补充箭矢或者更换弓弦,有条不紊,对面的阵地却是一片死寂,之前的喧嚣已经被春风吹散。
  风不冷,心已寒。
  沈直吃惊不已。窥一斑而知全豹,孙策所部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对沈友代替孙策指挥大军击败许贡的真实性,他一直有所保留,可是看到这一幕,他知道那应该是真的。换成自己,指挥这样的精锐击败两倍于已的吴郡郡兵也不是什么问题。
  沈直看看盛宪。盛宪张着嘴巴,眼神发直,已经完全傻了。即使他对军事了解有限,毕竟做过太守,见过郡兵演练,与眼前这些精锐一比,那些人简直是和小儿游戏没什么分别。盛宪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偷偷地看了沈直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苦笑。
  夏架山上的战斗也很快结束。郭异根本没想到孙策会出现在这里,只安排了一些警戒,面对一心想立功的董袭,他们没有任何抵抗力,很快就弃械投降了。董袭很不过瘾,抱怨这些人太不经打,投降得太快,他热身还没结束呢。
  妖皋溪上的木桥被拆掉,将士们从两侧的山坡上砍来树木,立起营垒,前后三道,一头沿伸到谷水,一边沿伸到固陵湖,切断了固陵通往外界的唯一陆路。
  形势陡然逆转,坚不可破的固陵成了无处可逃的牢笼。
  孙策坐在大石上,保持着之前的姿势,一动不动,恍若未闻。
  ……
  夜幕降临,妖皋溪两岸火光点点,双方都保持高度警戒。山下的防止对方突围,山上的防止对方抢攻。双方靠得太近了,谁也不敢大意。
  远处的固陵城头也是火光摇曳,戒备森严,即使隔着几百步远也能感觉到城中的恐慌。
  盛宪伏在案上,一手拿着笔,一手揪着头发。他已经濡了几次墨,却一字没写。他做过很多文章,但今天这篇文章却是第一次写,不知道该如何落笔。
  沈直坐在帐中,目光透过帐门,看着远处的固陵城。他也知道盛宪这篇文章难做,不敢去打扰他,更不敢帮忙。这是盛宪自己的坎,只能由他自己去迈。他更关心战事。
  如果三天之内盛宪的文章能让孙策满意,他就要去乌程赴任。乌程附近就是石门山、白虎山,他的对手是严白虎等人。他本来很有信心,严白虎有几分本事,他清楚得很。就算严白虎不给他面子,他也能堂堂正正的打败严白虎。可是看过今天这场战事,他觉得自己想得太乐观了。
  打败严白虎不算成绩,能不能打得好才是问题。要想在孙策麾下出人头地,绝不是打败严白虎就行,那最多只能做个都尉,连校尉都混不上,更别说像沈友一样独当一面了。
  本来就错了一步,再不加倍努力,如何能赶上沈友。
  这场短暂交手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白天的战事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挨了一闷棍之后,郭异就没有再发起攻击,但透露出的信息却非常多,里面有太多值得他深思的技巧。唯一的问题是时间太短,就像高手对决一样,还没等旁观者看清楚,胜负已分。
  “这文章怎么做?”盛宪将笔拍在案上,焦躁不已。“我不会做!”
  沈直惊醒过来,看着盛宪,心中充满同情。他认识盛宪也有好几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盛宪这么狼狈,比他被许贡关起来的时候还要狼狈。不过他心里清楚,盛宪完全是迫于形势,心里其实并不服。如果是他一个人,他根本不会向孙策投降,会稽盛家和他们夫妻加在一起近百口人,这代价太重了,重得盛宪承受不起,只能向孙策低头。
  他一点也不怀疑孙策真会这么做。郭异等人阻击孙策入境的行为激怒了孙策,孙策要杀人立威。盛宪文章做好了还有机会活,郭异、王晟等人连做文章的机会都没有,必死无疑,尤其是王晟。
  他不明白王晟为什么会这么做。
  “阿翁,你说王伯明(王晟)和孙家关系那么好,他为什么要反对孙将军?”
  盛宪瞥了沈直一眼,对沈直的态度很不满意。他沉默了片刻。“鸟兽不同群。孙氏父子屠戳名士,欺凌世族,王睿、张咨无辜被杀,周氏三兄弟先后丧命,孙策所到一地,必夺人田产,王晟也是名士,也是世族,岂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助纣为虐?”
  “我听说,孙将军夺人田产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减少流民,而且他……”
  “世家的土地也不全是巧取豪夺来的,凭什么要给他?”盛宪没好气地说道:“你沈家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白白地交出来?”
  沈直瞅着盛宪,等了一会儿才轻声说道:“阿翁可能听错了,孙将军没有要我们白交,他只是在交换。”
  盛宪愕然。
第0819章
死结
  全柔捧着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毫无形象可言。将两大碗饭,一大盆肉全部倒进肚子里,这才一抹嘴,举起酒杯。“将军,我敬你一杯。”
  孙策举酒,示意了一下。全柔一仰脖子,一饮而尽。“痛快,痛快。”
  孙策忍不住笑起来。憋屈了一天,看到全柔这模样,他心情好了很多。营里没那么多规矩,全柔就在盆里洗了手,擦了脸,讲起劝降的事来。
  他昨天一早渡江,赶到固陵与郭异、王晟见面,转达了孙策的要求。郭异、王晟根本不予理睬,认定孙策无法攻破固陵,非常轻狂,全柔也没说几句话就被赶出来了。全柔自己心里有数,劝降本来就是走个过场,所以他也不着急,找各种理由在固陵住了一夜,又借着访友的名义查看了一番固陵的防务。回到钱唐,才知道孙策的主力已经赶往查渎,所以他又马不停蹄地赶来了。赶到这里时,孙策已经封住了固陵唯一的退路,形势彻底逆转。
  全柔很兴奋,也很失落,这样的奇袭居然没有他的份,实在遗憾。
  “你的功劳不亚于斩首,何必急在一时。”孙策笑道:“说说固陵是什么情况吧。”
  “嘿嘿,这些书生。”全柔未语先笑,连连摇头。“将军,你猜我看到了谁?”
  “谁?”
  “沈家的沈直。”
  孙策笑而不语。
  全柔恍然不知,讲起他在固陵遇到沈直的事。“沈直是盛宪的女婿,盛宪原本很得郭异器重,向郭异推荐沈直,说沈直通晓兵法,又有武艺,可以担当重任。没想到被郭异嘲笑了,搞得盛宪很没面子,只好自请出镇馀暨。你说这些人怎么会蠢到这种地步,大战之际还看不起武人,焉有不败之理。”
  “沈直就在我营中。盛宪也在。”
  全柔吃了一惊。“他们是来投降的吗?”
  “盛宪是被俘,沈直原本就不是来帮郭异的,他是来救盛宪的。”孙策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全柔抚掌而笑,连连摇头。“怪不得我劝沈直依附将军,沈直不置可否,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除了郭异、王晟之外,还有哪些人?”
  “还有山阴郑家的郑平、贺家的贺纯,谢家的谢煚,此外还有一些山贼,数量不等,实力最强的是黄龙罗和周勃,郡兵一万多人,山贼一万多人,总共有两万三千人左右。”全柔坏笑了一声:“不过都是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将军不必担心。”
  孙策不担心那些乌合之众,但这么多山阴世家反对他,他还是很不安。他不太熟悉郑家,但贺家、谢家他还有点印象的,名将贺齐似乎就出自贺家,谢承也出自谢家,历史上吴夫人曾为孙权聘谢家的女子为妃,这应该是吴夫人为稳定会稽做出的决定。
  现在这些人都在固陵。
  “你与他们熟悉吗?”
  “略知一二。山阴诸家之中,郑家算是发家比较早的,先祖是前朝西域都护郑吉,郑平的祖父叫郑弘,是孝章帝朝的太尉,在山阴颇有名声……”
  孙策一听就愣住了。这郑家来头不小啊,居然是郑吉之后,那可是他景仰已久的英雄,五夺车师,第一任西域都护,是汉朝在西域奠定统治地位的功臣之一。这样的人怎么也成了自己的敌人?
  “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我,阻止我入境?是为袁绍吗?”
  “是不是为袁绍,我不清楚。我估计真正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他们自恃门户,瞧不起武人;二是将军要均田,他们不愿意放弃产业。”
  “我不是白要他们的……”
  全柔笑了,笑得很神秘。“将军,你肯给他们的,袁绍都肯给,你不肯给他们的,袁绍还肯给。说实话,我若不是武人,我也未必愿意支持将军。”
  孙策立刻闭上了嘴巴。他知道自己不该解释,解释是没有意义的,那些人又不聋,不可能一点风声也听不到,更何况沈直不久前就在固陵城里。他最多是等价交换,袁绍却能给他们更多的好处,他们凭什么支持他,不支持袁绍?至于天下崩坏,谁关心那么多。嘴上说说还行,真要割自己的肉,没几个人愿意,少拿一点都不行。但凡变法,最大的阻碍就是这些既得利益者。想靠赎买来取得他们的支持,最后只会让变法中途而废,或者成为他们捞取更多利益的工具。
  全柔说得很实在,他和凌操、董袭等人一样,若不是受到排斥,仕途受阻,谁愿意支持他?
  不流血,哪能变法成功。该狠的时候还得狠,要不然什么事也做不成。
  ……
  固陵城头,郭异与王晟并肩而立,极目远眺,面容愁苦。远处溪口的大营火光点点,有若繁星,倒映在湖水中。微风徐来,繁星微微晃动,有一种眩晕感。
  两人都有些晕。
  早上刚刚盛气凌人的拒绝了全柔的劝降,下午就被孙策切断了退路。孙策就像一只喷着怒火的凤鸟,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他们身后。忽然之间,形势逆转。就算是再天真的人,也知道形势对他们非常不利。固陵存粮有限,后路断绝,就算盛宪赶到馀暨,收集到了粮食,也无法送到固陵来。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敢指望盛宪,馀暨没什么兵,盛宪也根本不是孙策的对手。
  郭异有些后悔,不该拒绝盛宪的推荐,应该让沈直留下,至少可以听听他的意见。
  “王公,事已至此,奈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