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8/1332

  “真的要打吗?”袁谭犹豫道。他并不想发动攻击,他甚至不想与任何人交战。
  “要打,孙策、周瑜正在行军,准备夹击豫章,为了策应豫章,盟主一定会发动对豫州的进攻。既然要打,这个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手中。青州的战事已经交给令弟,你在这里也没意义,不如回到昌邑部署战事,免得盟主安排其他人。”
  袁谭苦笑道:“孙策在梁沛之间安排了那么多人马,我能攻入豫州吗?一个鲁县都围了这么久,最后到手的只是一座空城,睢阳、萧县更难攻,我担心消耗了大量钱粮,不仅最后一无所得,还要蒙受无能之名,送了盟主一个换将的理由。”
  辛毗看着愁眉苦脸的袁谭,轻声笑了起来。“我有一计,或可解使君之忧,说不定还能有所斩获。”
  袁谭见状,心中一喜,催促道:“佐治,快说,究竟什么妙计?”
  “向盟主请一支骑兵,派骑兵突击,耀兵汝南。”
  袁谭眨眨眼睛,笑容渐渐从眼角绽放。他拱拱手,深施一礼。“多谢佐治。”
第0886章
谋事与谋人
  甘陵。
  袁绍站在庭中,端详着手中的长刀,一边的眉毛轻轻扬起,似笑非笑。
  郭图站在一旁,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抚着颌下短须,笑容满面。他没有看刀,他看着袁绍,他看到了袁绍眼中的得意,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回去。
  门外响起脚步声,田丰和沮授并肩走了进来。田丰走在前面,拄着竹杖。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行动不便,袁绍礼敬他,特地送他一根邛杖。曹操刚到益州就派人搜罗了一大批益州特产,不远千里的送到冀州,这根邛杖就是其中的一件。
  田丰很喜欢这根邛杖,须臾不离。
  袁绍目光一扫,郭图会意,躬身施礼,转身出去。与田丰、沮授错身而过的时候,他微笑着点头致意。沮授微微颌首回礼,田丰却装作没看见,径直走向袁绍。郭图脸色不变,出了门的那一刻,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冷若冰霜。
  田丰、沮授走到袁绍面前,正准备说话,袁绍笑道:“元皓,你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看看这口刀,能否为我品鉴一番?”
  田丰皱了皱眉,没有接袁绍递过来的刀,只是打量了一番。这口刀与普通的环刀差不多长,但刀鞘古朴,上面还镶着玉石,只是玉石的颜色偏黯,不像是新琢的,倒像是在地下埋了很多年后挖出来的古物,心中便有些不喜。他早就知道袁绍部下有人盗坟掘墓,这些古玉不知道是从哪座墓里盗来的。为此他多次进谏,沮授、崔琰等人也说过多次,但是效果不大。
  “此刀从何而来?”
  袁绍见田丰不接刀,便拔出一截刀身,倒持刀鞘,递到田丰面前。“元皓可认识这两个字?”
  田丰看了一眼,神情更加不悦。他看到了刀身上的两个古字:思召,但他更留意到这口刀是新刀,只是做旧。原因很简单,这口刀的材质是百炼清钢,明如秋水,光可鉴人,绝不会是什么古刀。
  田丰强忍着心中不快,淡淡地说道:“思召,是追思召公的意思吗?召公虽然也是贤臣,主公的志向却未免太小了些。主少国疑,天下大乱,主公当为周公,剪除群凶。”
  袁绍的笑容有些尴尬,讪讪地收回刀,假咳了两声。“元皓说得有理。请你们二位来,正是要商量大事。刘繇刚刚送来消息,孙策、周瑜正在向豫章进兵,我们该如何策应,以免豫章落入孙策之手?”
  田丰眉头皱得更紧。“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当然是进兵豫州。孙坚虽然善战,可他只有两万余人,不及主公父子一半。豫州又是主公本州,沦落孙氏父子之手,备受欺凌,人心思善,主公若进兵豫州,豫州世族必然箪食壶浆以迎主公,襁负而至。如此,孙策自然会解豫章之围,赴豫州之急。”
  袁绍连连点头。“元皓所言甚是,此孙膑之围魏而救赵也。不过公孙瓒未定,我若轻离冀州,公孙瓒南下,冀州扰动,又该如何?”
  田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臧洪镇渤海,审配守冀州,主公何必担心公孙瓒?”
  袁绍目光闪动,脸上的笑容有些淡,眼神有些不耐烦。
  田丰见了,不免有些后悔,但话已出口,泼水难收,而且他也不想收。袁绍最近的一些举动让他很不理解。原本他为袁绍拟定的战略是先收幽州、并州,稳定了北边再南下,现在刚刚击败公孙瓒,还没有彻底击垮他,甚至连冀州都没有完全征服,袁绍就急着南下争压豫州,他总怀疑这背后有汝颍人在推动。
  既然决定了攻豫州,那就是应该当机立断,兵贵神速,可是袁绍却迟疑不决,到现在还在考虑要不要攻豫州的事,让他无法理解。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今天来就是想让袁绍下决心的。要么就速战速决,迅速进入豫州,抢在春耕之前结束战事,要么就放弃,大军驻扎在这里,每天消耗大量的钱粮却徒劳无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袁绍沉默不语,为了打破尴尬,转身邀请田丰、沮授上堂,请他们喝茶。茶是蜀中特产,河北不多见,算是新鲜事物。三人入座,袁绍一边命人上茶,一边大赞这茶的好处,不仅能提神益思,还能润肠通顺,有养生之效。用餐之后喝上一杯,还能去腥腻,助消化。
  袁绍说得越热闹,田丰越沉默,他知道袁绍这是变相的否定了他的意见,只是没有在明面上反驳他而已。他看看沮授,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沮授的身上。
  袁绍喝着茶,看似兴致勃勃,乐在其中,其实也在等着沮授说话。他对田丰多少有些失望。田丰有智,但性格太过刚直,善谋事而拙于谋人。袁谭和曹昂交换战场,把曹昂调去鲁县,他自己驻在历城,这其中的意味非常值得寻味,田丰却视而不见,一个劲地劝他亲自进攻豫州。
  沮授有滋有味的品了两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才开口。“主公,元皓所言甚是,孙坚父子变乱旧制,欺凌世族,豫州民怨沸腾,主公吊民伐罪,解民于倒悬,豫州世族必然响应,孙策回军,豫章之围自解。不过臣以为主公不必亲出,劳师动众,由显思率兖州士马出征即可。”
  袁绍面色稍缓,沉吟道:“显思能击败孙坚吗?”
  “主公,孙坚只是匹夫之勇,不足为惧。显思去年曾击败孙策,今年也一样能击败孙坚。青州战事顺利,陶谦已经将重兵部署在琅琊一带,曹昂很快就能占领鲁国,挥师南下,彭城、萧县尽在其危险之下。如果主公再派人与张邈联络,让他出兵颍川,则西至洛阳,东至海,千里战场,处处烽烟,孙坚顾此失彼,首尾难顾,必然调孙策增援。”
  袁绍沉吟不语。沮授的这个计划不错,但如此一来,由袁谭承担所有的战事,将来攻克豫州,豫州就成了袁谭的势力范围,这绝不是他愿意接受的结果。
  沮授心知肚明,接着说道:“孙坚父子虽然不是显思对手,但孙策去年调兵遣将,用心经营睢水防线。今年兖州雨水多,大面积歉收,钱粮不足,显思若想突破睢水防线也非易事。因此,臣建议主公派精骑数千,由梁沛之间轮番出击,长途奔袭,耀兵于汝南,因食于世家,内外呼应,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袁绍很满意,刚准备说话,主簿耿苞走了进来,奉上一份书信。袁绍拆开信一看,不禁放声大笑。
  “公与,英雄所见略同。”
第0887章
受袭
  沮授看了信,才知道袁谭提出了和他几乎完全相同的建议。袁谭主动请缨攻击豫州,但他鉴于之前围攻鲁县的经历,觉得围城旷日持久,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所以他建议步卒围城,骑兵突袭,直取汝南腹地。汝南是袁氏本郡,门生故吏、新朋旧友很多,而且大多是有一定实力的世家,只要持袁绍手令,那些世家就会提供粮食,解决这些骑兵的后勤补给。
  孙坚、孙策善战,但他们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弱点:骑兵少。孙坚身边只有三百多骑,而且缺少战马来源,全靠并州、关中进行补充。平时看不出什么问题,一旦开战,战马损耗增加,这些骑兵无法及时补充战马,战斗力迅速衰减,很快就会沦为挨打的局面。
  因此,哪怕几百人的骑兵也能纵横汝南。汝南乱了,孙坚无能为力,孙策自然要放弃豫章,赶回汝南。即使如此,他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们凭武力控制汝南,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民心,如今汝南任人来去,外强中干的本质被人识破,他们的统治自然崩溃。
  这个计策符合袁绍的心意,不仅在于充分利用骑兵的优势,更在于这些优势是袁绍的。袁谭也有骑兵,但数量不多,也就是千人左右,不足以承担分批袭击汝南的任务,必须要得到袁绍的增援。奔袭的骑兵要在汝南境内通行无阻,也需要汝南世家的支援,汝南世家不会给袁谭面子,只会响应袁绍的号召。
  袁谭承担了围城的任务,可是他很难破城,基本上是有苦劳,没功劳,功劳全归派出骑兵增援的袁绍。袁谭提出这个建议,等于是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离不开袁绍的支持。
  这一点是袁绍不能宣之于口,却是最满意的一个理由,所以他立刻接受了这个方案。
  沮授的感觉不完全和袁绍一样,但他不反对这个方案。这的确是眼下最可行的计划。
  袁绍随即和沮授、田丰商议具体事宜,派谁领骑兵出战,又派多少骑兵出战。
  田丰推荐了一个人:刘和。刘和是幽州牧刘虞的儿子,正当壮年,年富力强。前几年曾随刘虞在幽州,与乌桓人、鲜卑人的关系都不错,也通晓骑兵作战。如果派他出征,刘虞肯定能支持,骑兵的来源又解决了。刘和率骑兵为袁绍而战,公孙瓒和刘虞的矛盾激化,会进一步逼迫刘虞和袁绍结盟,牵制公孙瓒,如此一来,公孙瓒的威胁会被降到最低。
  袁绍大喜,连声称赞田丰这个人推荐得好,随即派人请刘和来,让他写信给刘虞,请刘虞派骑兵增援。
  刘和从关中出逃后,先是被袁术扣留,现在又被袁绍强留,形如软禁,无法脱身,早就闷坏了,得知可以统兵出征,他非常兴奋。他的父亲刘虞原本就和袁绍很亲近,只是后来袁绍想推荐刘虞为帝,关系搞得有些僵。如果能趁此机会重归于好,一起对抗公孙瓒,对他们双方都有利,对他自己同样如此。天下大乱,他正当壮年,岂能看着别人建功立业,自己却虚度岁月。
  十余日后,刘虞就回复了消息,他和几个乌桓大人商量了一下,集结了三千乌桓精骑,已经在南下的路上,请袁绍做好接应的准备。
  数日后,三千乌桓骑兵到达甘陵。袁绍安排淳于琼、文丑随刘和出征,荀谌为军师。荀谌是荀彧之兄,汝颍名士,与汝南世家交往颇广,由他进入汝南,可以协助刘和、淳于琼等人联络汝南世家,提借军资粮草,引导骑兵奔袭各地。
  十二月中,天大寒,黄河冰封,刘和等人率领三千乌桓骑兵越过黄河,进入兖州。在此之前,袁谭已经集结了四万人马屯驻单父。得知刘和将至,他立刻率兵攻入梁国,派程昱取蒙县,朱灵取虞县,他亲率主力包围了睢阳。
  吕范早就收到了消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据城而守。但他只看到了袁谭率领的兖州军,没看到刘和等人率领的骑兵。等留在城外的斥候费尽艰辛,将大量骑兵入境的消息告诉他时,他大吃一惊,却无可奈何。袁谭就在城外,他守城有余,却无力出城阻击。
  数日后,三千乌桓骑兵穿过梁国,出现在汝南境内。刘和、淳于琼、文丑各率千人,由不同方向袭扰汝南全境。荀谌则分派使者奔赴各县,与他交好的世家进行联络,做好接应刘和等人的准备。
  汝南世家纷纷响应,有的只是暗中提供粮草,有的干脆扯起大旗,攻杀县令长,占据县城,宣布响应袁绍。一时间人心惶惶,汝南大乱。
  ……
  平舆,葛陂北岸。
  麋兰站在车上,看着远处的冲天的火光,银牙紧咬。
  大半个工坊已经陷入了火海,无数髡头乌桓骑兵纵马奔驰,疯狂的杀戮,工匠们的哭喊声,乌桓骑兵兴奋的叫喊声,杂乱的马蹄声,混杂在一起,刺激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数百乌桓骑兵奔袭而来,负责守护工坊的士卒根本没来得及反应,等他们从大营里冲出来的时候,乌桓骑兵已经冲入工坊杀人放火,苌奴见形势不妙,第一时间将麋兰保护起来。两千士卒以马车为中心,立成圆阵,严阵以待。不时有幸免于难的工匠或者家眷逃入阵中。他们围在马车旁,有的瑟瑟发抖,有的低声哭泣,还有不少孩子吓得哇哇大哭,随即又被父母掩住嘴。
  但更多的人是愤怒。工坊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园,是他们的心血,现在被一些髡头乌桓人放火烧了,他们岂能不恨。不少青壮拿起了武器,自动集结起来,准备参加战斗。
  乌桓骑兵看到了麋兰,试图发起攻击,但他们没能得手,被一阵箭雨射倒数十人。他们很不甘心,绕着圆阵来回奔驰,马蹄声震耳欲聋,战马不时突到阵前,射出一两枝箭又迅速离开。有人中箭,也有人被冲到眼前的战马吓得腿软,但苌奴率领亲卫四面增援,及时堵截,总算维持住阵势,没让乌桓骑兵找到破阵的机会。
  双方僵持了半夜,眼看着天色将亮,乌桓骑兵悻悻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清晨,徐琨率领两千丹阳兵赶来增援,却没看到一个乌桓骑兵,只有被烧成废墟的工坊和横七竖八的尸体,气得破口大骂。
第0888章
下策
  徐琨护送麋兰等人回到平舆城时已是正午。吴夫人和袁权正在等着,见麋兰无恙,总算松了一口气。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吴夫人拉着麋兰的手,看了又看,确认麋兰没有受伤,这才放了心。“阿权啊,这次可多亏了你,没有那些部曲,今天可真是危险了。”
  袁权抚着心口,也有点后怕。“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唉,阿母你就别这么说了,这桩祸事本来也是我们姓袁的惹出来的。袁氏家门不幸,居然出了引狼入室之人,蛮胡为祸本郡,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阿母,我想出去看看那些受难之人,稍表愧疚之意。”
  吴夫人眼前一亮,暗自称赞。这大户人家的就是见识不凡,当此人心惶惶之际,袁权依然冷静,不失时机和袁绍划清界限,还给袁绍安了一个引狼入室的罪名。
  “阿权,你刚刚生养,不宜劳累,这件事就由我来操办吧。到时候让阿衡出现就是了。”
  麋兰赞成吴夫人的意见,袁权刚刚生了孩子,还是安心休养为好。她会辅助吴夫人安顿好工坊里的善后事务。工坊毁了,她暂时也没什么事。
  袁权很感激,向吴夫人和麋兰致了谢,又自责了几句。孙策原本不同意在平舆建工坊,是她坚持要办,现在遭了祸,连累那么多工匠枉死。他们大多是将士们的家属,经此一难,只怕会影响士气。为了挽回损失,她要捐一部分私财,用来安葬遇难的工匠,解决幸存者的生活困难。
  吴夫人也是聪明人,举一反三,立刻部署相关事宜。除了袁权和尹姁之外,所有能行动的人,包括孙尚香在内,都忙碌起来,安葬死者,抚慰生者,安排住处,解决食宿,又与太守张昭联系,将小孩子安排到郡学里就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