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1332

  得知关羽来意,徐晃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了关羽的请求。他还告诉关羽,袁绍派数千胡骑侵入汝南,四处袭扰,不久前还烧了葛陂旁的工坊,杀了不少人,眼下闹得汝南人心惶惶。孙策已经从柴桑撤兵,赶往汝南作战。
  关毅曾经在葛陂工坊住过几个月,对葛陂工坊很有感情。得知工坊被胡骑烧了,关毅很难过。关羽更加恼怒,将父亲托付给徐晃,带着周仓匆匆起程,赶往汝南。有徐晃开具的路传,关羽可以住驿舍、征用驿马,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到了冥阨关,听说了一个消息。
  有一千多胡骑正在附近劫掠,听说和大别山里的山贼有联络,为首的将领姓文,叫什么不太清楚。
  关羽当即出关,寻找目标去了。
  在宛城住了大半年,关羽难得的清闲,不愁吃,不愁穿,除了偶尔去郡学去听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读书习武。规律的生活,充足的营养,他现在的状态极佳。当初随刘备清查豫州世家的时候,他对汝南的地形也有一定的了解,重回故地,他很快就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他就在附近捕捉到了那些骑兵的踪迹。
  但情况与冥阨关守军所说的不同,不是一千多,而是三千多。
  关羽曾奉孙策之命助吴景击破周禺,对附近地形很熟悉,一看这些骑兵的行军路线,他就知道这些骑兵会有大的行动。在伏击了两个斥候之后,他打听到了一点眉目。孙策在庐江,这些骑兵集结起来,打算奔袭庐江,打孙策一个措手不及。
  在附近转了两天后,见对手兵力众多,自己很难找到突袭的机会,关羽转而进入庐江境内,去寻孙策。
  ……
  刘和挽着马缰,看着宽阔的淮水,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一旁的荀湛恍若未闻,脸比淮水还冷。他知道刘和为什么叹气。他的心情也不好,越想越觉得这次行动是个错误。正因为如此,他才极力建议将分头袭扰的骑兵集结起来,转战庐江。
  他奉命赶到豫州联系诸家的时候并不知道袁绍派来的会是乌桓骑兵,他以为是以汉人为主的幽州突骑,就算有胡人也只是一部分,没想到汉人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是乌桓人、匈奴人和鲜卑人。尤其是鲜卑人,与中原人相貌相差太大,即使戴上汉军的头盔,穿上汉军的战袍,还是无法掩饰他们的异族身份。
  引异族人入境,这触及了汝南世家的底线,尤其是袁权宣布袁绍是袁氏不孝子孙,张昭发布声讨袁绍的檄文之后,不少人纷纷改变了态度,客气的找个理由送荀谌出门,不客气的当面指责荀谌无耻,甘与胡虏为伍,愧对荀氏先人,搞得荀谌无地自容,狼狈不堪。
  转战庐江不仅意味着改变袁绍的成命,而且会带来意外风险。孤军深入,原本就有危险,现在汝南世家大多反目,不肯提供支持,这些骑兵很快就面临补给问题。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是撤退,回到兖州境内。进入庐江,一旦战事不利,他们很难全身而退。
  但利益也是明摆着的。孙策就在庐江,如果能击溃孙策率领的主力,他们就超额完成了任务。袁绍取胜,占领豫州,这件事就可以掩盖过去了,不会有人再提。
  “淳于将军,你是前辈,用兵经验丰富,给个意见吧。”
  见刘和迟迟不肯答应,荀湛转而向淳于琼求助。淳于琼不仅是颍川人,还是袁绍的同辈人,很久以前就跟着袁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如果不是考虑这些骑兵都是幽州来的,有刘虞从中配合的作用,淳于琼才是最有资格指挥这场战事。刘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对淳于琼非常客气,不敢以主将自居。
  淳于琼咳嗽一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一个好机会,不应该错过。”他看着刘和。“孙策只有一万余人,加上程普的人马也不足两万,骑兵不过千余,三千突骑有取胜的机会。就算不胜,我们也能从容撤退。”
  刘和用马鞭指指眼前的淮水。“淳于将军,这可不是大河,没有船,很难渡越。”
  淳于琼不以为然。“船不难找,只看你肯不肯找。这是最繁忙的水道,若不是战事,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船经过。现在他们只是藏起来了,派人沿岸搜寻一番,几十条船很轻松。”
  “那就请淳于将军派人找船吧。”刘和转头看着荀谌。“友若兄,这几天的粮草还要请你多费心。大战在即,人马体力要有保证,否则就算找到孙策也未必能取胜。”
  见刘和同意改变计划,进入庐江,荀谌暗自欣喜。“将军放心吧,我会想办法的。”
  刘和嗯了一声,拨转马头,向远处驰去。文丑见状,向淳于琼和荀谌打了个招呼,跟了过去。淳于琼和荀谌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一声。荀谌摇摇头,轻蔑地吐出两个字。
  “伧夫!”
  淳于琼轻踢马腹,与荀谌并肩而行。“友若,文若在长安可好?”
  荀谌皱起眉。“不好,内外交逼,举步维艰。”他顿了顿,又道:“一年地震两次,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啊,也不知道应在谁的身上。”
  淳于琼咧着嘴,无声地笑了起来,斜睨着荀谌道:“怎么,你觉得孙策还有这资格?”
  荀谌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说道:“将军,你说这一次会不会是个圈套?”
  “什么圈套?”
  “针对我们汝颍人的圈套。盟主明明无法取豫州,却派胡骑袭扰,岂不是自掘根基?如果豫州世族与盟主反目,盟主就只能倚重冀州人了。”
  淳于琼抚着胡须,眨眨眼睛,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也觉得这件事不那么简单。他偷偷地打量着荀谌,越想越觉得荀谌的分析有可能,尤其是对荀谌而言。荀彧去了长安,荀攸去了南阳,荀家三面下注的意图非常明显。因为韩馥的事,荀谌说过几句怨言,被袁绍冷落了好长时间,这次突然重新起荀谌,却又安排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任务,怎么看都像是冀州人的阴谋。
  “友若,你……不知道是谁的计策?”
  荀谌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将军又不是不知道,我不涉机密很久了。”
第0897章
关羽战马超
  文丑策马追上刘和。
  刘和听到身后的马蹄声,嘴角闪过一丝笑意。他勒住马缰,放慢速度,等文丑追上来。两人并肩而行。文丑回头看看身后,淳于琼和荀谌站在一起,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公衡,真要进入庐江吗?”文丑问道。
  刘和不置可否,反问道:“子俊有什么建议?”
  “恕我直言,我觉得不妥。这汝南没什么山,仅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水道就已经让我们头疼了。庐江不仅水多,而且两侧有山,适合骑兵奔驰的平地不多。一旦被截断后路,我们就很难安然退出了。再者,汝南是主公旧郡,原本说好提供我们粮草的,现在也变了卦。庐江谁能支持我们?没有粮草,用不了几天,战马就要掉骠,没有箭矢补充,我们无法进行大战,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刘和勒住坐骑,眉心紧蹙。“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淳于将军和荀友若没想到这些原因?”
  “这还用说么,要么是蠢,要么是狠。”文丑唾了一口唾沫,咒骂道:“这些南方人叵信无义,一个比一个奸诈。公衡,我们不能听他们的。过了淮水就回不来了,必败无疑。”
  刘和咳嗽一声,忍着笑提醒道:“子俊,言多必失。”
  文丑也反应过来,却不肯承认。“难道公衡会告发我?”
  刘和哈哈一笑,回头瞅瞅。“先让他们去找船吧。找不到船,什么也说不成。子俊,抓紧时间收集一些粮草,能借就借,不能借就抢,准备得差不多,我们就撤退。他们想去庐江就让他们去吧,各安天命。”他停顿了片刻,又道:“反正是各不统属,他们不听我们的,我们也没必要听他们的。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你说对吧?”
  文丑会意,嘿嘿一笑。
  刘和回到自己的营地,命人取出纸笔,写了两封信。
  一封给袁绍,在表述了当前的形势后,他提出汝南世家变卦,粮草难以筹措,扰民在所难免。孙策已撤豫章之围,预期的任务基本完成,骑兵当尽快撤出豫州,为避免影响恶化。他打算转战徐州,策应袁熙作战,希望袁绍能派人和青徐世家联络,为他们提供粮草,避免出现将士因生存而掳掠百姓。
  一封给刘虞。袁绍的部下内讧严重,尤其对北方人有歧视,以蛮夷视之,配合起来很困难。以后合作当有所警醒,不可自陷险地。
  刘和写完信,立刻派亲信送出。
  ……
  关羽和周仓渡过淮水,策马急行。
  宰了两个乌桓骑兵后,他们抢了乌桓骑兵的战马和弓箭。有备马轮流骑乘,他们的速度非常快,半天就赶到了六安附近。当初关羽曾在这里伏击周禺,这是他从军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每每想起都会很开心。旧地重游,他不由得停住匆匆脚步,看着陂边的芦苇荡,感慨良多。
  但他的感慨很快就变成了警惕,一抹不屑的冷笑浮现于嘴角之上。
  他伸手取下马鞍上的青龙偃月刀,环顾四周,同时示意周仓小心。
  蹄声特特,十余骑从四周的草丛中缓缓走出,马背上的骑士有的持矛,有的张弓,看起来没什么章法,却将关羽围得严严实实,不论关羽从哪个方向突围,他都会遇到至少两个持矛骑士的阻击,同时还要面对至少三张弓的远程打击。
  关羽仔细观察。这些骑士没打旗号,穿的是汉军制式甲胄,看不出是哪一方的。侵袭汝南的骑兵也是如此装扮,只是面容与汉人不同。这些骑士的相貌也有些异族的感觉,只是说不清究竟是哪里人。
  关羽也没心情问他们是哪里人,打量了一圈,便盯上了对面的一个少年。这少年大概二十上下,身披雪白的大氅,没有披甲,却穿着一身白色的锦袍。他骑着一匹雄骏的白马,手持长矛,矛上绑着一簇白色马尾制成的矛缨,配着白晳的俏脸,倒是一个俏郎君,只是眼神多了几分桀骜不驯,不是那么温良。从他的衣饰和战马来看,无疑是这些骑兵的首领。
  少年打量了关羽一番,尤其是盯着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看了一会,突然笑道:“关云长?”
  关羽冷笑一声,一手提刀,一手抚着,轻轻往外一推。“既知关某威名,还不让开?”
  少年正是马超。他在营里闲不住,带着庞德等人出来打猎,顺便侦察,见关羽一人三骑而来,骑的又是北方战马,本来以为关羽是对方的斥候,这才想伏击他。此刻看到关羽的相貌,又认出了关羽的刀,本来已经散了敌意,打个招呼,听了关羽这句话,顿时不高兴了。
  “威名?”马超哈哈大笑。“你逢战必败,有什么威名?长了这么大的个子,偏偏没长脑子,一对眯缝眼,只看到身前三尺,不知天下之大的井底之蛙。”他笑容一收,厉声喝道:“说,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可有公文路传?”
  见马超出言不逊,关羽也火了,懒得跟他解释。“关某来见孙将军,何必与你小儿纠缠。让开!否则休怪关某刀下无情。”
  “看你这贼眉鼠眼的模样,还想见孙将军?要见可以,弃刀下马,免得我麻烦……”
  关羽大怒:“胡奴放肆!吃我一刀。”猛踢战马,向马超冲了过去,挥起青龙偃月刀,迎头斩落。
  马超的祖母是羌女,相貌与汉人不同,在羌地也就罢了,回到关中却常被人骂作羌种,对此非常敏感,听到“胡奴”二字,顿时热血上头,俊脸憋得通红,猛踢战马,挺矛迎战。
  矛是刺兵,利于正面冲击,关羽用刀,不利于接敌,但他得刀之后,这几个月一直在琢磨,对破锋七杀的研究很深,武艺又进了一层。见马超跃马挺矛而来,不慌不忙,青龙偃月刀划出一道弧光,一刀砍在马超的矛头。青龙偃月刀比一般的长刀宽厚,份量更重,轻而易举的磕开了马超的长矛,余势未减,长刀顺势抹向马超的脖子。
  马矛相交,马超手心中一阵发麻。他天天在孙策身边,对破锋七杀很熟悉,一看关羽这刀势,知道形势不妙,连忙横转长矛,挡在脖子前。
  青龙偃月刀擦过矛柄,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擦出一连串的火星,照亮了马超的眼睛。马超的瞳孔下意识的紧缩,一瞥之下,在雪亮的刀身上看到了关羽轻蔑的眼神,顿时大怒,右臂用力,矛头竖起,挑开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一矛刺向关羽后背。
  “回龙杀!”
第0898章
临阵悟道
  两马对冲,一触即分,生死胜负都在一瞬之间,谁能先刺中对方谁就有更多的机会活下去,矛戟类刺兵在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所以骑战高手几乎都是用矛戟,后来渐变成槊和枪,而且随着马镫的出现,稳定性有了保证,武器越来越长。
  在骑战中用刀,这种情况很罕见。对马超来说更是闻所未闻,所以才吃了关羽的亏。如果不是他对破锋七杀很熟悉,几乎要被关羽一刀斩杀,恼羞成怒,情急之下,使出了他的绝技回龙杀。
  回龙杀就是在两马交错的瞬间突施杀手,回身击刺对方后背。这也是一个很少用、很难用的怪招,战马的速度很快,一般人都很难抓住这样的机会,可是正因为如此,一旦施出,往往能够取意外之功。
  关羽就没想到马超会使这一招。两马交错,他已经收刀,准备下一个回合的攻击。听到马超的喝声,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又被马超挑起,顿时知道大势不妙,后背露空,来不及挥刀格挡,只得紧急侧身,尽可能的将身体前倾,同时双腿用力,猛夹马腹,加速脱离。
  说时迟,那时快,马超的长矛破风而至,刺中了关羽的左肩。
  “当”的一声,关羽手臂一痛,心里也是一惊。他策马脱离接触,转头看看,见没有血流出,只是肩甲上多了一个坑,这才放了心。他打量着马超,心生警惕。他知道孙策身边有一些西凉骑士,还有马超、阎行两个年轻高手,虽然没见过,可是看马超这身打扮,已经猜到了他可能是谁,更添三分战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