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1332

  刘和的眼角抽了抽,嘴里有些发苦。这是一个意外,谁也没想到孙策会与主力脱身,居然赶去郯县,打乱了他的计划。如果东海在手,他就拥有大半个徐州,向北可以联合袁熙夹击陶谦,向西可以联合袁谭夹击孙坚,现在形势突变,他只有广陵、下邳在手,被困一隅。
  突围当然没问题,只是他占据徐州的计划就落空了。
  刘和的目光转向荀谌。“友若,可有妙计教我?”
  荀谌笑笑。“将军无计,何不请示盟主?”
  刘和眼珠转了转,心领神会。他叹了一口气。“孙策用兵,正不可攻,奇不可守,非我能敌,只能向盟主求援了。”
  两人会心而笑,又不约而同的摇摇头。荀谌退出大帐,时间不长,刘和的家人赶来了,向刘和汇报了郯县易手、家主被困的消息。刘和有了心理准备,表现得很镇定,表示自己会有办法。随后不久,文丑又送来了消息,孙策、陶应出现在下邳,在峄山立营,在固守之意。
  刘和随即请陈珪来商量。得知孙策出现在下邳,陈珪也很惊讶。不过他并不是很担心,下邳城也好,陈家也好,都不是孙策急切之间能攻得下的。只要刘和及时回援,下邳安全得很。
  “将军有何计划?”
  “移兵下邳,看看能不能攻破峄山大营,击走孙策。”刘和叹了一口气。“孙策的确是劲敌,非众志成城不可胜。陈公,还请你多多襄助才行啊。”
  陈珪一声长叹。“家仇国恨,即使将军不说,我也不能与孙策善罢甘休。将军,孙策有豫州、扬州为根基,又与陶谦结盟,实力非广陵、下邳两郡国可以抗衡。如无外援,将军很难坚持太久。”
  “陈公所言甚是,我想向袁盟主求援,需要一个能让袁盟主尊重的使者,不知陈公能否辛苦一趟。”
  陈珪慨然应诺。
  刘和大喜,随即召集诸将议事。他先通报了郯县、下邳的消息,宣布将移兵下邳。为了方便行事,他自领下邳相,并与广陵太守赵昱商量,将本属广陵的凌县暂时划归下邳,搜集赋税,征发民伕,争取早日击退孙策,以免影响农时。
  赵昱答应了。刘和兵强马壮,他已经决定支持刘和,刘和这么说是给他面子,他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刘和投桃报李,宣布赵昱为副将,请他负责大军的后勤补给,并派人控制中渎,以免江南的沈友部突入广陵郡。随后,他通知文丑殿后,率领大军向下邳进发。
  郭嘉也收到了孙策的消息,尾随刘和赶往下邳。不过他走得很小心,让鲁肃、董袭分别负责前后两军,随时准备战斗。文丑虽然一直在附近游弋,却始终没能找到机会。
  三日后,双方先后赶到下邳。孙策收到消息,派人来联络,引郭嘉到峄山大营。两人见面后,交流了相关的情况,郭嘉特别对鲁肃表示了认可。蒲姑陂是鲁肃第一次参战,但他有勇有谋,有独当一面的潜质。时间紧急,他建议孙策给鲁肃更多机会,让他尽快展现能力,为将来委以重任铺垫。
  孙策笑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郭嘉能见微知著,他一定能看到鲁肃的潜力,这个结果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不过他却不急于让鲁肃走到前台。
  “陶谦还不肯放手,徐州短时间内不会成为我们的地盘,鲁肃这样的人才也不宜提升太快,否则容易招人忌恨,对他反而不利。”
  郭嘉笑了。“将军说得没错,这鲁子敬骨子里是个骄傲的人。如果在将军身边,自然没什么问题,一旦镇守一方,能不能和同僚和睦相处,实在是一个问题。”
  “无妨,他是骄傲,却不是自以为是,对有真本事的人,他还是认可的。让他在亲卫营多留一段时间,也能让董袭、全柔他们不敢松懈。太一团和气,反而没有激情。”
  郭嘉抚掌而笑。
  正在这时,营外传来一阵喧闹,有人在大声争辩。片刻之后,有义从来报,外面来了一个人投军,却不肯按正常程序接受考试,声称要与孙策本人比武。
  孙策很好奇。“谁啊,这么自信?”
  “他自称琅琊人,姓徐名盛,字文向。”
第0929章
徐盛
  孙策心中一动,起身出帐,见帐外不远处站着一个年轻汉子,大约二十出头,身材高大,一手牵着一匹黑色战马,一手提着一杆黝黑的铁杆长矛,正与许褚理论,微黑的脸膛像生铁一般,浓眉竖起,两眼瞪得溜圆,怒气勃发。
  郭嘉跟了出来,站在孙策身后,轻笑一声:“久闻琅琊人性烈粗猛,果然算是见识了。”
  孙策表示同意。敢在许褚面前大喝小叫,还向他挑战,这的确不是一般人敢做的。这么说来,他应该就是那个徐盛。当着魏国使者的面,当所有人都忍气吞声,连张昭都敢怒不敢言的时候,只有徐盛敢强烈表示不满,声称要并许洛,吞巴蜀,折了魏国使者的锐气。
  “仲康,让他近前来。”
  许褚退在一旁,脸色始终平静如一潭秋水,看不出一点波动。孙策出帐的时候,徐盛就看到了他,很是用心打量了一番。听到孙策招呼,他也不客气,将长矛用力戳在地上,又将马缰系在矛柄上。孙策瞥了一眼,长矛矛鐏入土一尺有余,这徐盛手上有把力气,怪不得他这么自信。不过这样的实力在他的大营里不算什么,更别说向他挑战了。
  果然,还同等徐盛迈步,一旁的谢广隆走了过去,一伸手,轻轻松松地将长矛拔了出来,笑嘻嘻地说道:“这位壮士,将军帐前不能拴马,我替你牵一会儿。”
  徐盛微怔,着意打量了谢广隆一眼。他清楚自己这杆铁矛的份量,也知道要拔出这杆长矛需要多大的力气,谢广隆只是一个普通的亲卫,怎么也有这样的力气,看起来竟不在自己之下。
  “咦,铁的?”郭援也走过去,接过谢广隆手中的长矛,在手里掂了掂,又单手持矛尾耍了两下,连连摇头。“好沉,我肯定使不了这么沉的矛。谢兄,你呢?”
  谢广隆一本正经的摇摇头。“我也使不了,太沉了。我估摸着这个大营里能使这么沉的矛的人不多。”他掰着指头算了一下,又点点头。“嗯,应该不超过十个。”
  “那要算上其他营呢?我听说鲁校尉臂力过人,开得三石强弓。”
  “加上其他营,估计再多七八个吧。”
  孙策也不说话,看着谢广隆和郭援一唱一和,却留意徐盛的脸色。徐盛的脸色变了几变,脸上的傲气不知不觉已经淡了几分。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看看谢广隆和郭援将他的铁矛耍得风生水起,就知道这两人不是信口开河。尤其是郭援,单手持矛尾还能耍得那么轻松,说明他不仅腕力、臂力与他不相上下,而且矛法也不弱。
  孙策身边都是些什么人,哪来这么多高手?一个两个已经难得了,怎么会有十七八个?
  见火候差不多了,孙策咳嗽了一声,上前从郭援手中接过徐盛的铁矛,挥挥手。“都给我滚蛋,一天到晚就知道欺负新人,能不能有点出息?有本事去把关云长给我打服了。”
  “噫——”谢广隆和郭援异口同声的摇摇头,转身就走。“将军还是让许都尉、典都尉出手吧,要不你自己出手也行。关云长那种猛人可不是我们能对付的。”
  徐盛转头看看许褚。谢郭二人已经让他吃惊了,怎么还有一个能让谢郭都不敢惹的关云长,而不怎么说话的许褚却是能和那个关云长匹敌的顶尖高手?
  “徐盛?”孙策拱拱手,将长矛送了回去。“某便是江东孙策,字伯符,幸会,幸会。”
  徐盛连忙接过长矛,却没了傲气,拱手还礼。“琅琊徐盛,字文向,敢问将军起居。”
  两人客气了一番,孙策请徐盛入帐说话。徐盛将马匹、长矛交给义从,又准备解下战刀。孙策拦住了,笑道:“出门在外,还是有所戒备的好,刀就不用解了。观文向一脸正色,绝非行刺之人。”
  徐盛也没坚持,跟着孙策入帐,分宾主落座。孙策派人奉上酒食,又问起徐盛来意。徐盛也不客气,他就是来投军的,本来仗着自己一身武艺,不愿像普通士卒一样接受测试,想和孙策本人过过招,争取能得到孙策的赏识,留在身边。现在见到谢郭二人的实力,知道自己有些孟浪了,向孙策表示歉意。
  孙策哈哈一笑,让过了这个话题,问起琅琊的情况。陶谦正在琅琊作战,他需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徐盛叹了一口气。陶谦战事不利,现在已经退守阳都,半个琅琊都丢了,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谁也不清楚。莒县已经看到袁熙的前锋,估计很快就会成为战场。他就是因为家乡呆不下去这才南逃,想去江东避难,途经郯县,听说孙策就在附近,便将家人留在郯县,自己赶到下邳来投军。
  “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母和妻儿,一共四人。”
  孙策明白了。徐盛是单门,没有家族支持,没有部曲,所以才没有选择北上去投袁熙,就算去了,他也是一个低级军官,冲杀在第一线,没有部曲保护,能不能有命活着升职到中级军官,谁也说不清。与其如此,不如到吴会去避难,过个安生日子。之所以来投他,自然是因为他出身也低,世家看不上,人才有限,徐盛有更多的出头机会。
  这是很现实的取舍。徐盛名列江东虎臣,但他起点太低,即使在江东将领中也是如此,初投孙权时授兵才五百人,也就是一个都尉。他后来英年早逝,很可能和早年受伤太多有关。
  郭嘉忽然说道:“琅琊人对陶牧印象如何?”
  徐盛苦笑着摇摇头。“陶牧只相信丹阳人。丹阳人抱团,排斥徐州人,所以本地人都不愿意投军。琅琊战事不利,徐牧尚在阳都,各县已经纷纷逃难,不是南下,就是北上。我听说临沂大族颜良还为袁熙领军,颇得信任。陶牧之前受挫,与颜良投袁有很大关系。”
  孙策在地图上找到临沂的位置,心中不安。临沂已经在阳都身后,临沂大族颜良投奔袁熙,临沂自然不会支持陶谦,看来陶谦守住阳都的可能性很小。一旦阳都易手,他就只能退守国都开阳了。
  “形势很严峻啊。”孙策点着地图。“如果刘和派骑兵奔袭琅琊,策应袁熙,陶牧的麻烦可就大了。”
  “无妨。”郭嘉摇摇羽扇,胸有成竹地说道:“刘和有心占徐州,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他不会轻举妄动,我们还有机会。”
第0930章
身兼两职
  孙策赞同郭嘉的意见,但他更清楚,想让刘和安分守已,先得打疼他。同样道理,想让陶应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也要让他先吃点苦头。
  孙策和徐盛谈了半天,了解了他的情况,建议他先入白毦士。徐盛骑术上佳,矛法也出类拔萃,做个白毦士绰绰有余。等熟悉了情况再量才施用,将来可以到亲卫骑做个都尉、校尉。徐盛在江东并没有领骑兵,那是因为江东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他的优势发挥不出来。现在有这条件,当然还是发挥优势更好。
  徐盛非常满意。白毦士也好,亲卫骑也好,这都是孙策的嫡系,他一个外来户,能有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他随即主动去寻阎行试艺,经过阎行考核,徐盛的射艺一般,只能算中等成绩,但矛法相当不错,即使是在白毦士也算优异,名正言顺的加入白毦士。
  正式成为一名白毦士后,徐盛做了一件事:向郭援和谢广隆挑战。
  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包括孙策都按捺不住好奇心,赶到比武场去看。比武场就在两峰之间的山谷里,不仅孙策的部下能看到,驻扎在主峰上的陶应部下也能看到。将士们站在山坡上,看徐盛先后与郭援与谢广隆搏杀。
  郭援与谢广隆也是白毦士的一员,只是身份更特殊,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孙策身边随侍,形影不离。这两人都不是什么温润君子,仗着武艺和身份没少欺负人,特别是新人,连陈武这样由程普推荐来的勇士都不例外,其他没背景的更不用说了。只是他们的武艺的确不错,一般人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徐盛一个新来的敢向这两人挑战,自然需要一点勇气。
  郭援和谢广隆很恼火,商量着不仅要击败徐盛,还要狠狠的打击一下他的气焰,要不然以后谁还把他们当回事啊。
  两人披挂整齐,用牛皮包起矛头,谢广隆率先上阵,郭援则在一旁观战。
  看到这个阵势,白毦士们一阵轰笑。
  “老谢又耍流氓了。”有人说道。
  “不对。”立刻有人反驳。“这是两个老流氓合伙欺负新人呢。”
  “可不是么,真不要脸。”
  听得同伴们轰笑,谢广隆言笑自如,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也没有。郭援更是反唇相讥。“有什么要脸要不脸的,赢了才是英雄。真要脸,那得阵而后战,正大光明,宋襄公就是这么干的,可他挂了啊。兵不厌诈,活着才是重点。你看咱们将军打仗,什么时候要过脸,都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肥的给他拖瘦了,瘦的给他拖死了……”
  “闭嘴!”郭武看不下去了,高声喝道:“你现在是比武,又不是作战,要不要在箭头上涂点毒,偷偷摸摸来一下?自己不要脸就不要脸,扯上别人干什么?”
  郭援讪讪地摸摸脸,没敢再吭声。他知道自己大嘴巴失言了,这话要是传到孙策耳朵里可不好。他偷偷地看了一眼山坡上的孙策,没再说话。
  孙策耳力甚好,将郭援的话听得清清楚楚,但他什么也没说。这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郭援只是为自己的无耻找借口而已。谢广隆家传箭术,骑射占优,矛法略逊一筹。郭援的矛法更好,擅长短兵相接。谢广隆先出战,肯定是全力防守,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尽可能消耗徐盛的体力和马力。等徐盛累得半死,郭援上阵,可以速胜。
  这是他俩惯用的招数,孙策听说过无数次了。他也不打算提醒徐盛,想在军营里呆下去,就要靠自己的实力。说实话,这两人没一起上已经够收敛了。如果是郭援持矛贴身突击,谢广隆用弓箭远程打击,就算吕布来都要头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