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1332

  “你同意?”
  “我为什么不同意?”辛毗反问道。“我只想提醒使君一点:孙坚此刻已是釜底游鱼,伸手可擒。若孙策与他会合,就算携带的粮食有限,护着孙坚本人杀出去却一点也不难。我军虽然有近三万人,但骑兵有限,真正拿得出手的只是将军的亲卫骑,骑兵对决我们没什么胜算,只能尽可能的缩小包围圈,密集防守,不让孙策有机可乘,与此同时还要派人截断孙策的粮道,阻止更多的援兵。总之,这将是一场苦战,使君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辛毗用书卷轻轻拍打着手心,嘴角微挑。“使君,所谓权谋,算来算去不过利害二字,总希望得利最多,损害最小。有人求稳,有人求险,求稳的难立大功,求险的难免意外,没有绝对的对错,正反的事例都有,使君量力而行就是了。”
  袁谭听出了辛毗的不快,心里很无奈,只能装糊涂。辛毗也没有再说什么,起身出帐,自去休息。袁谭却不能休息,他否定了辛毗的方案,就不能指望辛毗再为他的方案出谋划策了,他只能靠自己。
  袁谭派人请毛玠、王彧等兖州掾属,又派人请来朱灵、程昱、李乾等将领,宣布新的作战方案,要求各部加强戒备,缩小相互之间的距离,不一定要强攻,但一定要守住防线,不要给孙坚、孙策突围的机会。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一看辛毗没有与会,知道这不是辛毗的建议。辛毗间接的害死了边让,让他们非常愤怒,如今辛毗受到冷落,他们自然乐见其成。为了证明没有辛毗一样能成功,他们都慷慨激昂,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务必击杀孙策这个宿敌。
  为了确保万一,王彧主动请缨,要去周边招揽豪强,收集粮食,足食足兵,做长期围困的准备。
  袁谭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辛毗再聪明,毕竟是单身一人,在兖州没什么根基。兖州世族却拥有强大的实力,能给他带来兵源和粮食,有了这些,他才能击败孙策,占据兖州。
  会议还没结束,镇守湖陆的吕虔派人送来消息:孙策出现了,正在向西急行。
第0950章
我来了
  孙策速度很快。当袁谭收到吕虔的消息时,他已经赶到曹昂的大营外。
  曹昂的大营在泗水、济水的交汇处,北侧是泗水,南侧便是大片沼泽区。从戚县赶到这里要过三次河,每一道河都可以成为防线,但孙策却没遇到什么阻截,顺利得让人不敢相信。除了几个斥候远远地看着,连几十人的部队都没看到。
  孙策清楚,这不是什么运气,这是一个陷阱。袁谭等的就是他。来很容易,走就难了。
  看着远处火光点点的大营,孙策暗自叹了一口气。明知道这是一个坑,他也要往里面跳。因为那里不仅有一万多疲惫的将士,还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不能坐视不理,只能硬着头皮上。
  “将军,走吧。”郭武策马赶了过来,提醒道。
  孙策回头叫过马超,让他押送着备马、驮马先赶往孙坚的大营。驮马背上装满了粮食和箭矢,都是孙坚急需的物资。马超也没想太多,带着人去了,孙策对郭武说道:“去通报一声。”
  郭武愣住了。“什么?”
  “去和曹昂打个招呼,告诉他我来了。”孙策笑道:“过门而不入,不礼貌。问问陈宫在不在,就说我久闻大名,想见他一面。”
  郭武哭笑不得,却也没多说什么,策马向曹营的大营走去。孙策一行举着火把,早就惊动了大营里的人,于禁收到消息,赶到营楼上张望。见郭武独自一人,于禁这才放松了一些,示意部下不要紧张,让郭武走到营堑前。郭武通报了姓名,说明来意。于禁沉思片刻,命人去中军报告。
  曹昂已经收到了消息。他与陈宫、曹仁等人商量了大半夜,刚刚和衣躺下就接到斥候报告,说有数量不明的骑兵出现在身后,估计是孙策来了,连忙披衣而起,传令各营戒备。孙策只有千余骑兵,不可能攻营,可是必要的警戒还是需要的。按照预定的计划,孙策一旦进入包围圈,就不能让他再离开了,曹昂的防线也要相应的调整。
  可是孙策要与他见面,他还是很意外。
  这时,曹仁快步走了进来。曹仁是中军大将,斥候营也由他指挥,孙策到达的消息,他比曹昂知道得还要早一点。得知孙策约曹昂见面,曹仁连连摇头,一口否定。
  “不能见。你别忘了文丑是怎么受的伤,孙策身边高手甚多,万一他又耍诈,那怎么办?”
  “要见。”陈宫走了进来,一边走路一边整理着衣襟。他两眼通红,长时间的思考让他看起来很憔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不能示弱,以免落人口实。”
  曹仁没好气地说道:“出了事怎么办?”
  “穿上重甲,金丝锦甲也穿上。不可过营堑一步,弓弩手戒备,只要孙策有任何举动就用弓弩射他。”
  曹仁翻了个白眼,没有再说什么,命人来取甲胄,亲自为曹昂披挂,又亲自提矛上马,护在曹昂左右。他们离开中军,来到于禁的大营。于禁一看曹昂这副模样,就知道他想干什么,立刻拦在马前。
  “府君,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是一军之主,不能以身犯险。”
  曹昂在马背上躬身施礼。“多谢文则提醒,我会留意的,还请文则为我掠阵。”
  于禁还要说话,陈宫喝道:“啰嗦什么,府君岂是不知轻重之人?开营门,加强戒备就是。”
  于禁沉下脸,刚要反驳,曹昂摆摆手,示意他不要争了。于禁无奈,只好喝令打开营门。曹昂在曹仁的陪同下出了营门,立马营堑前,冲着远处的火光举起手。
  “孙将军,别来无恙?曹昂在此。”
  孙策远远地看着曹昂一行出现,轻踢马腹,来到营前。营前火把通明,亮如白昼,营楼上人影绰绰,营栅后同样是黑压压的人群,不用看也知道有无数张强弩已经上好了弦,随时可以发射。他在一箭之地外停下,郭武、徐盛持盾护佑左右,不敢有丝毫大意。
  “曹府君,你隔得这么远,可不是待客之道啊。”
  曹仁大声说道:“深更半夜,不请自来,如此恶客,何必礼敬。”
  孙策听声音耳熟,又仔细看了看。“刚才说话的莫非是曹子孝?你这戾气很重啊。气大伤身,足下还需要多养性才好。”
  “我戾气再重,也未曾伤及无辜,不及将军万一。”
  孙策哈哈大笑。“曹子孝,我是依律办事,你应该知道你们曹家的产业是怎么来的。说实话,我只是罚没你家产业,可没滥杀无辜。”他顿了顿,又道:“比起派胡骑侵袭豫州的袁本初,我自认还算是讲道理的。你说呢?”
  曹仁一时无语。虽说两军交战,死伤在所难免,但袁绍派胡骑奔袭豫州这件事还是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好了,你若是记恨我,想杀我报仇,现在就可以放马过来,我给你报仇的机会,与你决一生死。如果不敢,那就站在一边,不要说话,徒惹人笑。”
  曹仁大怒,脸色一沉,刚要说话,曹昂伸手拉住了他。“叔父不必理他,激将法而已。”
  曹仁咬咬牙,恶狠狠地瞪了孙策一眼。不过他背着火光,又隔得这么远,孙策根本看不见他的眼神,看到了也不会在乎。曹昂大声说道:“将军不远千里而来,孝心可嘉,在下深表佩服。只是天色不早,将军想必也累了,若是有事,还请将军直言,若是无事,将军还是早点去见令尊为好,在下就不留你了。”
  “若是无事,我何必来见府君?”孙策笑道:“听说陈公台为府君谋主,我能和他说几句话吗?”
  曹昂回头看看陈宫,低声说道:“公台兄?”
  陈宫踢马上前,站在曹昂另一边,扬声道:“陈宫在此,不知将军有何指教。”
  孙策远远地打量了陈宫片刻,大声说道:“陈公台,我从戚县一路走来,如入无人之境,想必是此地已经安排好了陷阱,等我入彀。不知此计是出于足下之手,还是辛佐治为袁显思谋划?”
  “这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孙策冷笑一声:“如果出于足下之手,足下就是为人谋而不忠。如果是出于辛佐治之手,那足下就是为人欺而不智。岂不知请神容易送神难,你们费了这么大心思诱我来,如今我来了,你们又能奈我何?有人敢出营一战吗?”
第0951章
精打细算
  陈宫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孙策这句话。
  不管是他陈宫谋划还是辛毗设计,有一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针对孙策的陷阱,孙坚只是一个诱饵。就算之前还有些分歧,现在这些分歧也已经烟消云散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孙策知道他们想干什么,这一计还有多少意义?焉知是孙策中了计,还是孙策将计就计?孙策来了,他们就能如愿的击败孙策,杀死孙策吗?
  就像现在,孙策就在营外,身边只有两骑,有人敢出营一战吗?
  陈宫的目光投向远处,远处有数点火光,隐隐约约还有一些人,但有多少,在哪儿,没人清楚。文丑的亲卫说孙策有千骑,斥候说孙策的骑兵数量不明,但总的来说,千骑当是极限。按常理而言,既然孙策主动上门挑战,曹昂此刻应该派人出营,两翼包抄,予以还击。可是文丑大败的殷鉴不远,又有谁敢在这种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主动出战?
  见陈宫迟迟不作答,曹仁大怒,厉声喝道:“孙策,休得张狂,某与你决生死。”说着,喝令于禁放下吊桥。于禁却充耳不闻。曹仁气得大骂,曹昂连忙按住了,好言相劝。
  孙策哈哈大笑,扬扬手,拨转马头,带着郭武、徐盛消失在夜色之中。
  曹仁的骂声在身后响了很久。
  孙坚的大营和曹昂的大营相距不过四五里,曹昂大营的火光依稀可见,孙策已经到了孙坚大营的门前。马超等人已经进入大营,朱治正安排人卸下驮马背上的物资,孙坚本人披挂整齐,正准备出营接应,见孙策返回,他才放了心,迎了上来,用力拍拍孙策的肩膀,想说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说。
  孙策和孙坚、朱治见了礼,秦松又上前行礼,神情惭愧。“松智陋谋浅,致命君侯遇险,死罪死罪。”
  孙策安慰道:“胜负乃兵家常事,文表何必如此自责。再说了,眼下只是僵持,言败为之过早,文表不必急着请罪。”
  孙坚说道:“伯符,文表提醒过我,是我一时冲动,杀了边让,这才落得如此地步。”
  “你杀不杀边让都一样。我们经营豫州那么久,豫州世家不是一样说反就反了?阿翁,如果一定要说有错,你的错也不是杀边让,而是低估了昌邑世家的阴险,以为他们真能支持你,没有防备他们。”
  想起昌邑世家的翻脸无情,孙坚气得咬牙切齿。父子俩回到中军大帐,交流情况,听完孙策伏击文丑之战的经过,孙坚赞不绝口,连声对孙翊说道:“看看,这就是多算的好处,如果只知道猛打猛冲,能打出如此精妙的伏击战吗?”
  孙翊尴尬地憨笑着,嘀咕了两声。孙策不解,问了几句,孙坚就把孙翊对他的看法说了一遍,随即说道:“伯符,依我看,还是你会教,以后阿翊也跟着你吧,再跟着我就废了。”
  孙策笑了,把孙翊拉了过来。“怎么,觉得大兄像个商人,锱铢必较,不能一掷千金,不够痛快?”
  孙翊连连摇手。“没有,没有,我可没这么说。”
  “其实这么说也没错,我们孙家就是做生意出身的,没什么不好意思。我也喜欢一掷千金的豪气,如果有百万兵,我现在就打过黄河,用人海战术淹死袁绍。可是我们有吗?”
  孙翊嘿嘿地笑。
  “阿翊,你觉得九成与八成区别大不大?”
  “只差了一成而已,应该不大吧。”
  “如果两军对垒,各有万人,一方每次折损一成,一方每次折损两成,连战四合,双方还剩多少?”
  孙翊眨着眼睛,苦笑道:“大兄,我知道错了,你就别为难我了。一合两合,我还能算得出来,这四合也太多了吧?”
  “那好,你先算两合。”
  见孙策坚持,孙翊知道逃不过,只好掰着指头算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一方剩八千一百人,一方剩六千四百人。”
  孙策看着孙翊,笑而不语。孙翊不解,一脸无辜的表情。“怎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秦松苦笑道:“少将军,开战时,双方各有一万人,势均力敌,所以一方折损一成,一方折损两成。第一合过后,一方有九千人,另一方只有八千人,双方的伤亡差距会更大。再战时,占优势方的损失会小于一成,而劣势方的损失则会大于两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