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1332

  但他的运气不好,真实的历史上,他先跟袁绍,后跟袁谭,袁氏覆灭后,他才跟了曹操。身为降将,他的仕途不可能通畅,曹操在世时,他长期赋闲,直到建安末年曹丕、曹植争立,辛毗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支持曹丕并获得成功,才有机会重新参与军事,从此踏上坦途,又是升官,又是进爵,倍受曹丕、曹睿信任。
  现在么,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之前护送袁耀回汝南夺权,下车伊始就挨了袁权一闷棍,还没机会施展身手就成了丧家之犬。如今辅佐袁谭争兖州,袁谭大败,他还受了重伤。如果不能反败为胜,袁谭的嫡子之位不保,他辛毗的仕途大概也会中途夭折。
  等孙策消化得差不多,郭嘉接着说道:“可是现在,杜子绪、赵伯然成为将军倚重的干才,他辛毗却被将军击败,袁谭还怎么相信他?如果他不能证明自己,他立刻会被别人代替。”
  “不会吧,胜负乃兵家常事,袁谭对辛毗那么倚重,怎么可能因为一次战败就弃用他?”
  郭嘉笑得很开心。“正常来说,的确不至于此,袁谭还是有容人之量的。可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胜负,而是袁谭的前途。正如昌邑不是简单一座城,更是兖州州治。袁谭身为兖州刺史,如果连昌邑都守不住,他怎么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嗣子?他现在之所以能坐稳嗣子之位,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前年曾经击败将军。现在被将军重创,名声岌岌可危,如果再失昌邑,他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身败名裂。”
  孙策恍然大悟。袁谭和他不同。袁谭背后着站着一个名满天下的父亲,这个父亲还要想剥夺他的继承权,所以他不能走错一步,他输不起。如果辛毗不能帮他取得胜利,他就只能另选一个能帮他取胜的人。
  “谁能代替辛毗?陈群?”
  “不,陈宫。”
  “陈宫?”孙策笑了一声,觉得郭嘉这次看走眼了。陈宫是有计,但他是曹昂的人,怎么可能代替辛毗,成为袁谭的心腹。而且这个人……貌似和辛毗差得太远了吧。
  “袁谭麾下,论军政才能,能和辛毗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陈宫。将军以为,辛毗受伤,是谁为袁谭出谋划策,以退为进?”
  “你的意思是袁谭撤退的计划不是辛毗建议的,而是陈宫?”
  “没错。”
  “有证据吗?辛毗虽然受伤,未必连说话都不能。陈宫是曹昂的谋士,他怎么可能替袁谭出谋划策?”
  “证据很明显,只是将军没有留意。”郭嘉收起笑容,多了几分严厉,显然对孙策的轻忽很不满意。“这个计划对袁谭而言相对保守,并不是上佳选择,真正从中得利的只有曹昂。除了陈宫,没人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如果辛毗还能说话,他绝不会同意。”
  孙策仔细想了想,忍不住一拍额头。没错,这个计划的确对曹昂最有利。袁谭退守昌邑,等于将泗水以南的地盘拱手相让,无疑是受损的一方。可是曹昂转向高平,没有与袁谭同行,明显是另有任务,而这个任务绝不仅仅是高平,更可能是兖州与豫州、徐州接壤的要害之处,干系重大。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曹昂无疑是受益者。除了陈宫,谁会做这样的建议?
  “这么说,辛毗一旦伤愈,必然会反对这个计划?”
  “不管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袁谭,他都不会接受这个计划。他会尽全力说服袁谭反击,同时证明陈宫不能取代他。如果这时候将军露出破绽,他岂肯放过?将军知道自己的破绽,所以这就不是破绽。可是辛毗不知道这是他的破绽,反而会成为他的破绽。”
  孙策笑了起来,接着郭嘉的话往下说。“就算他知道这是他的破绽,他也会赌一赌,赌我不知道自己的破绽。”
  郭嘉放声大笑。“是的,因为他别无选择。”
第0969章
心病
  孙策承认郭嘉分析精到,对辛毗的心理把握得比他更准。可这毕竟是猜测,只能说有可能,即使可能性很大,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没有人能算无遗策,即使是传说中的诸葛亮也有失街亭的时候。郭嘉同样如此,他辅佐曹操的时候,曹操也没少打败仗,宛城一战也没见他识破贾诩的计策。
  辛毗也不是普通人,他的智商不亚于郭嘉。郭嘉能算他,他就不能算郭嘉?关键还是先立于不败之地,诱敌这种事要看运气,能成更好,不能成也不会有什么重大损失。
  对孙策来说,眼前最要紧的就是拿下湖陆,再夺取高平,把兖州进入徐州的孔道从曹昂手中夺过来,只有如此,沛国、彭城的安全才有保障。
  陶谦让出彭城和承县以西,就是因为这里太容易受攻击了,他分身乏术,不如把这里送给孙策,希望孙策接过这个负担,就像当初孙策把鲁国送给陶谦也是让陶谦去顶锅一样。
  湖陆是县城,城池并不大,但这里是交通要道,当泗水之滨,南水又在城南汇入泗水,是山阳和沛县的交界处,离鲁国、彭城都不算太远。地理优势好,户口过万,是个大县,豪富之家不少,财力雄厚,就有钱修城,比一般的县城要坚固得多。
  按照正常的攻城手段,自然是先围城,然后打造攻城器械,按部就班的攻击。现在情况不同,要进行战略欺骗,让袁谭、辛毗看到他的破绽,就要打破常规。他的破绽是什么?当然是恃勇好斗,好行险。攻打湖陆就是展现出这样的特征。
  强攻,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强攻可以速胜,但损失也会很大。孙策想给袁谭、辛毗留下他恃勇好斗的印象,却不想真的付出太大的代价,尤其是当得知守城的将领是吕虔的时候。吕虔青史留名,与文聘、李通等人同传,凭的就是战功,而且他起家之地就是这一带,他可不想成为吕虔第一笔军功。
  孙策一边查看湖陆的地形,一边派人去迎孙坚。吕虔夺取湖陆之前,朱治在湖陆驻守过一段时间,他对湖陆城里的布局比较清楚。十几天时间,就算吕虔加以改造,也很难改变太多。
  湖陆两面临水,只有西面和北面能摆开战场。孙策命人在这两面架起监视用的高台,要比城墙还高一倍,从台上可以直接观察城头的形势,还可以让弓弩手作为制高点。与此同时,他派人到四周联络诸家,筹集粮草,征召民伕。湖陆属山阳,不是他的势力范围,免不了用些强制手段,流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与此同时,孙策让顾徽写了一封劝降书,派人送进城里。
  ……
  吕虔二十出头,中等身材,壮实精悍。
  他话不多,看完孙策的劝降书,他沉默了很久。劝降书用很多笔墨描写了孙策不久前在戚县大破文丑、在方与大破袁谭主力的故事,然后又说,你不用担心家人,因为我很拿下湖陆之后,会继续进兵攻打任城。你现在投降,家人会受到优待。你不投降,等城破了再降,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文笔很好,气势很强,可是在自信的同时总让人有一种骄狂的感觉。
  吕虔很客气,他回复使者说,我奉袁使君之命镇守湖陆,不能轻易投降。孙将军还是攻城吧,我会尽力防守,如果你能攻破湖陆,到时候生死付于将军之死,我也对得起袁使君,无愧于心。
  送走使者后,吕虔将孙策的劝降书封了起来,派亲信出城,赶去面见袁谭,向袁谭求援。他之前就派人向袁谭求援过,但袁谭没有回应,不知道是袁谭觉得没有必要增兵湖陆,还是因为被孙策突袭,没顾得上安排。从时间上来看,两种可能性都有。
  ……
  亢父城南,邿亭。
  袁谭和衣靠在榻上,歪着头,鼾声大作。
  他原本只是想小寐一下,缓缓精神,可是这些天太累了,连续几天没能好好休息,又在最有希望成功的时候被孙策突击,形势陡然逆转,精神压力猛增,他筋疲力尽,眼睛一闭就睡着了。
  全军渡过泗水,到达亢父县,任城相徐璆亲自送来了粮草、补给,身为袁氏故吏的亢父令单宣同样不甘落后,不仅送来了大量的粮食、酒肉,还亲自披甲,愿为袁谭执戟侍卫。有了粮草,军心大定,袁谭的精神也放松了很多,睡得非常沉。
  直到被一个噩梦惊醒。
  袁谭梦见自己率领亲卫骑迎战孙策,与孙策正面相撞。孙策只有一骑,他有三百余骑,可是孙策非常快,明明还在几百步外,突然就到了眼前,而他的亲卫骑们却突然僵住了,行动像乌龟一样缓慢。他着急的大喊,却发现自己的手脚沉重如山,无法动弹,眼睁睁地看着孙策一刀砍下。他的首级掉在地上,却没有断气,看着孙策在他面前大笑。
  然后突然之间,孙策的脸变成了父亲袁绍的脸,笑容不变,只是多了几分说不出的意味,没有悲伤,却莫名的让袁谭更加绝望。
  袁谭用力挣扎着,猛然醒来,看到侍卫们惊愕的脸,而他正躺在地上。他连忙翻身坐起,衣袖却被身体压住,扯了好几下也没能扯出来。侍卫上前,将袁谭扶了起来,让他坐在榻边。袁谭心脏怦怦乱跳,浑身都是冷汗,好半天才慢慢回过神来。
  “什么事?”
  “湖陆有信使来,说有紧急事务,必须立刻面见使君。”
  “湖陆?”袁谭想了一下,突然惊醒过来。之前吕虔就送消息来,说郭嘉正率领主力赶来,湖陆危险,要求他派人增援。他已经和辛毗安排好了,只等天亮就出发,结果凌晨遇袭,计划全被打乱了。当时心慌意乱,只顾着撤退,把这件事给忘了。
  袁谭不敢怠慢,立刻让人把吕虔的信使叫了进来。信使奉上孙策的劝降书,袁谭看了一遍,心里很不舒服,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抽了一个耳光。数万大军被孙策两百骑踹了营,烧了辎重,简直是奇耻大辱。不过,除了耻辱之外,他更多的是不安。
  孙策还想夺任城?
第0970章
勾心斗角
  袁谭搓搓脸,坐在案前,趴在地图上,仔细权衡当前形势,盘算着得失。
  曹昂为袁谭献计时,袁谭初败,心情正是沮丧的时候,对能否守住任城、昌邑一线并无把握,所以他不仅同意了曹昂的计划,还主动做了更坏的打算,部署了第二条防线。
  时移境迁,如今形势好转,困境已解,再想起这个计划,他觉得自己未免过于怯懦了,几乎将整个山阳、任城拱手相让。虽然被孙策踹了营,烧了辎重,但他的兵力损失有限,完全可以守住泗水一线,没有必要再向后退。尤其是昌邑,那可是兖州州治。
  孙策要取任城,自然是觊觎泗水以北,有夺取整个山阳的打算,昌邑必然是其目标。这不仅是攻防线的一次移动,还涉及到他这个兖州刺史的尊严。胜负乃兵家常事,没人会指责他什么,可是身为兖州刺史被人从州治赶走,这就太丢脸了。
  守住昌邑,这是底线。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袁谭就觉得脸热。他想了想,起身来回踱了两步,走出房间,来到隔壁。
  辛毗坐在案前,面色苍白。案上放着两面铜镜。见袁谭走进来,辛毗用袖子遮住铜镜,脸皮抽了抽,想露出一点笑意以示轻松,却始终没能笑出来,反而让人觉得尴尬。袁谭看在眼中,轻叹一声:“佐治,战场之上,受伤是难免的事,你不必太介意。”
  辛毗嗯了一声,欠身欲起。袁谭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他走到辛毗对面坐下,靠着案几,摸着下巴,欲言又止。辛毗见状,淡淡地说道:“使君何事如此为难?”
  “吕虔派人来求援,我不知道该不该救,想请佐治参谋,又怕佐治受伤未愈,精力不济。”
  “湖陆的援兵没派出去?”
  “当时遇袭,佐治又累了伤,生死未卜,我方寸大乱,撤退匆忙,疏忽了。”袁谭低下头,用手轻轻搓着膝盖。“佐治,以你的才能,若能辅佐孙策,绝对在郭嘉之上。唉,荆玉蒙尘,与顽石无异,我的罪过比楚厉王、楚武王还要重啊。”
  辛毗眼神微闪。“使君不必自责,遇到孙策这样的对手,是我们的不幸,却不是我们的责任。”
  “是啊,天纵之才,人力难与争锋。”
  “不然,日月有时而亏,天才也并非不可战胜,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已。项籍当年战无不胜,垓下一战,不一样身首异处?”
  辛毗抬起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后脑勺,眼中闪过一丝凌厉,随即又恢复了从容。
  袁谭起身,走到辛毗身后,低下头看了看。“华佗不愧是神医,居然能有如斯妙术,再过几日收了口,戴上冠,应该就看不出来了。”
  “别人能否看得出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知道。”辛毗惨然一笑,又自我解嘲道:“不过比起郦食其来,我还是幸运的,至少保住命了。”
  袁谭眨了眨眼睛,没吭声。辛毗这句话明显另有所指。郦食其被齐王田广烹了是因为韩信嫉妒他的功劳,其中起了不好作用的就是韩信的谋士蒯通。不用说,陈宫就是蒯通,至于谁是韩信,那就不好说了。
  “佐治,你是幸免于难,我却是虽生犹死。孙策来势汹汹,正在围攻湖陆,若是被他得手,兖州门户大开,以后我可就没有安宁之日了。我想派人增援湖陆,你看谁比较合适?”
  辛毗缓缓地摇了摇头。“使君不必急在一时。新败之后,人心不安,仓促出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孙策骁勇,郭嘉多谋,此二人珠联璧合,不可小觑,再加上孙坚,非使君可敌。以我之见,还是依之前的计划向盟主请援稳妥。”他顿了顿,又道:“使君退守泗水,以守代攻,并无不当。”
  袁谭将信将疑。他总觉得辛毗话中有话,不能全信。辛毗说孙策和郭嘉君臣默契,有暗指他偏听陈宫的嫌疑。他心中不快,却不动声色,不紧不慢地说道:“当时情况紧急,佐治受伤,我慌乱无计,孙策又虎视眈眈,我只能避其锋锐。谈不上周全,只求稳妥。”
  辛毗不语,只是点头以示附和。
  袁谭心中不安。辛毗之前的确让他向袁绍求援,但当时他并未被孙策击破,还有信心主持兖州事务,就算袁绍派人增援,也不会影响他的地位。现在形势不同,他一败再败,再向袁绍请援,袁绍会不会认为他无能,直接将他调离兖州?
  离孙策远一点当然好,可是现在离开,他就没机会雪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