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1332

  “谁在背后说人是非?”朱桓应声而入,手里提着血淋淋的战刀,看得路招一阵心惊肉跳。朱桓扫了路招一眼,见路招脸色苍白,额头全是冷汗,不禁撇了撇嘴,唾了一口唾沫,一脸不屑地说道:“原来是个书生。将军真是小题大作。”
第1005章
一击命中
  太史慈将路招交给朱桓,随即命人翻捡路招大帐中的公文、地图,连废纸篓都没放过。他首先看到了那几份废稿,饶有兴趣的铺在案上,仔细对比,最后挑出那份由荆州纸写的军报。
  “这份最好,书法也佳,文气贯通。”
  路招很无语。朱桓有些不耐烦。“这儿交给你,我去外面。”
  “行,你去忙。”太史慈说道:“我行军一昼夜,有点累了,偷个懒。”
  朱桓哈哈大笑,转身出帐。过了一会儿,徐岩走了进来,沉着脸,很不高兴。“校尉,我们一夜急行二百余里抢来的首功,就这么让给他了?”
  太史慈头也不抬。“一个校尉还不够?你还想要什么,兵器?甲胄?还是粮食、钱财?”
  徐岩低下头,嘟囔了两句。“至少要搞点粮食啊,都便宜了别人,就算纪灵不说,臧霸也会有意见。”
  “小家子气,朱休穆什么出身,他会不知道分寸?少不了你的。”
  太史慈哼了一声。有卫士递过地图,太史慈示意徐岩把灯拨亮一些,又让他安排人轮流休息,自己在案前坐了下来,仔细翻捡路招这些天收到的公文。徐岩摇了摇头,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太史慈,便亲手将路招绑了起来,这才出去安排部下轮流休息。接到孙策的命令后,他们一天一夜争行两百余里,赶到这里只休息了两个时辰,又立刻投入战斗,体力消耗非常大。
  这次作战是太史慈和朱桓的合作,太史慈直扑路招的中军大营,剩下的由朱桓处理。路招围城大半个月,部下已经有些懈怠了,注意力全在亢父城方向,城里没有动静,他们就很放松,谁也没料到太史慈会从背后杀出来,偏偏太史慈的这些部下又最擅长隐匿、偷袭,出手如电,一击命中。
  路招第一时间被擒,他的部下群龙无首,很快被朱桓控制。天亮时,大半将士被俘,只有不到三成的人突围而去,朱桓缴获了大量物资,非常满意,再次来到大帐,热情地请太史慈进城休息。
  “是应该抓紧时间休息,袁谭的援军随时会到。”太史慈将那份文稿推到朱桓面前,又翻出那份公文发送记录。“按照时间计算,袁谭现在应该收到了第一份消息。最迟今天晚上,他就会知道亢父出了事。”
  朱桓这时才有心情细看军报,不禁点了点头,重新打量了路招一眼。“有点小聪明啊。”
  路招又惊又累,没心情搭理朱桓的调侃。相比于朱桓,他更重视太史慈。别看朱桓忙了半天,真正高明的却是在他大帐里坐了半夜的太史慈。他有种不祥的预感,袁谭会在这人手里吃苦头,自己的这个疏忽很可能会成为整个战局的转折点。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兄弟的前途就算完了。
  ……
  袁谭收到路招军报的时候正在吃早餐。
  打开军报,看到那份工整而不失从容的书法,袁谭先赞了一声,读了一段,又被路招的文采所折服,暗自喝采。路招在文学上虽然不如他的弟弟路粹有天赋,在统兵将领中却是出类拔萃。看完路招的建议,袁谭忍不住露出会心一笑。路招的用意,他一眼就能看穿,却又不得不说路招做得很自然,而且这个建议的确不错。
  “路文举文武双全,将来可以独领一部。”
  辛毗一边喝着粥一边说道:“他已经独领一部了,希望他别辜负使君的期望。朱桓所领四千人皆是精锐,若是突然出面在我们身后,威胁不小。”
  袁谭知道辛毗对路氏兄弟印象不佳,让路招监视朱桓时辛毗就不是太满意。不过他没有反驳辛毗。辛毗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他的部下很多,但大多是没有经过战阵历练的乌合之众,这些人还不熟悉军营规矩,一旦遇到意外情况,特别突然发生慌乱,甚至进而引发更大的骚乱。朱桓所部四千人都是精锐,若是突然出现在附近,袭击了某个大营,很可能会像上次被孙策烧了辎重营一样,后果不堪设想。
  袁谭解释道:“让他战胜朱桓不太可能,但朱桓要一下子吃掉他也不容易,即使且战且退,僵持上一天两天,我们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辛毗没有再说什么,低头喝粥。要处理的事太多,他没心情为路招浪费精力。吃完早餐,他和袁谭交流了一下情况,部署了今天的攻击计划,便匆匆回营休息去了。这段时间他日夜颠倒,熬夜是常事,抽空补个觉已经成了他最大的幸福。
  袁谭吃完早饭,去阵前查看了一下形势,与前军大将朱灵交流了一下情况,得知进展顺利,非常满意。随着路招、冯楷、李乾等将领陆续入职,朱灵这样的老将自然而然的变得恭顺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拥兵自重。尤其是上次命李乾为前锋主将,对朱灵的刺激非常大,这次让他负责对孙坚阵地的进攻,他前所未有的尽心尽职。
  巡视完前军大营,袁谭又到各营走了一圈,有的亲自去看,有的则将各营将领叫来询问,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礼遇,对他这样的世家子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从小就开始训练的技能而已。
  忙了一圈,重新回到中军大帐时已经是正午。袁谭问了一下,军谋们还没收到路招的第二封军报。袁谭也没多想,估计是夜里无事,路招要到中午才会写第二封军报,晚上应该就会收到了,最迟半夜肯定会有消息。但出乎袁谭的意料,路招的军报一直没有来。袁谭渐渐不安起来,是路招疏忽了,还是他们理解有误差,又或者就是路招出了事?不会这么巧吧,昨天夜里还好好的,今天就出事?
  难道是孙策袭击了他?
  念头一起,袁谭更加不安,他匆匆来到辛毗的大帐。“佐治,知道孙策现在的位置吗?”
  辛毗抬起头,揉揉通红的眼睛。“具体位置不太清楚,大致方位可能在方与一带,至少今天中午以前如此,从方与来的一个车队刚刚被他抢了。”
  袁谭松了一口气,想了想,又问道:“那有没有人马向亢父方向移动?”
  辛毗眉梢轻轻挑起。“路招的消息还没来?”
  袁谭点了点头。辛毗愣了一下,迅速起身,在一堆竹简、纸卷中翻捡了一会儿,找出一份刚刚收到的消息。袁谭接过来看了一下,皱皱眉。消息上说,前天夜里,有一支队伍从樊县赶向亢父,人数不明,大概在一两百人之间。斥候没有亲眼看到,是根据对方短暂休息时留下的痕迹推测的。
  “一两百人能有什么用?又不是孙策的义从骑。”
  “孙策对部下的亲卫营控制极严,即使是太史慈那样的方面之将也只能拥有最多三百人的亲卫。”辛毗说道:“斥候打探到的数字是估算,可能是一两百,也可能是两三百,也就是说,这些人很可能是太史慈的亲卫营。如果情况属实,那路招可能会有危险。太史慈精于山地战,小股人马突袭是他的拿手好戏。”
  袁谭倒吸一口气,失声尖叫:“那还等什么,立刻派斥候去查。”
第1006章
春秋笔法受害者
  辛毗慢慢坐了回去,眉头紧皱,眼珠转来转去。
  袁谭下意识的闭上了嘴巴,生怕打断了辛毗思路。他是这支大军的主将,辛毗却是这支大军的智囊,能不能战胜孙氏父子,关键就在辛毗,在辛毗能不能看破孙策的诡计,想出破敌妙计。
  过了一会儿,辛毗说道:“使君,如果我们的猜测都是真的,那路招很可能已经遇到了麻烦。当务之急不是派斥候去亢父打探消息,而是加强戒备,防止朱桓、太史慈袭营。亢父到此三十余里,一天可到。使君,一个孙策已经够我们头疼了,如今朱桓这颗棋子又活了,我们……”
  辛毗没有再说下去,抬起头,看着袁谭,笑容苦涩。
  袁谭眨眨眼睛,喃喃说道:“孙策够狠啊,父子俩一正一奇也就罢了,还安排了这么一手。说起来是我们包围了孙坚,实际上是他、朱桓、太史慈包围了我们。”
  辛毗站了起来,背着手,低着头,大帐内来回走动,袁谭不敢打扰他,小心翼翼的让在一边。辛毗一边走,一边旁若无人的自言自语,不时还辅手势,或是握拳,或是戟指。
  “用兵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依,这并没有错,但正重而奇轻,也是兵家至理,孙策反其道而行之,轻正而重奇,可以说是出奇制胜,别出心裁,但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在担心什么?”
  辛毗猛地停住,充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的盯着袁谭,杀气腾腾,如欲择人而噬的猛兽。袁谭被他看得心里咯噔一下,仔细想了一会。“担心这是一个陷阱,所以他多安排几路,分散我们注意力,让我们防不胜防,好让他一击而中,必要时还能接应他脱困?”
  辛毗没说话,但他的嘴角挑了起来。看到辛毗的笑容,袁谭心里莫名的轻松了很多。如果真是这样,那说明孙策一直在等待机会,创造机会,而这正是他们期望的。孙策行踪不定,除非他主动进击,他们别想抓住他。但进击的危险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孙策不敢冒险,他们的计划再周密也没有意义。
  “派人去亢父接应路招,如果路招已经溃败,就迅速撤回。”辛毗用力一挥手,斩钉截铁。“集结诸部的亲卫骑,准备出击。”
  袁谭提醒道:“佐治,我们没有合格的骑将。”
  辛毗歪了歪嘴。“没关系,这些骑兵不是用来与孙策对攻的,而是用来追击泰山贼的,够快就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对付不了孙策,对付泰山贼却是绰绰有余。”
  袁谭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
  孙策赶到了亢父,与太史慈、朱桓见面。
  奔波了这么多天,孙策第一次进城休整。有城墙围着,有袍泽护着,骑士们终于能获得一刻安心,吃了一顿饱饭,洗一个热水澡,洗去一个多月来的疲惫和尘垢,安然入睡。
  孙策却没这么幸运,他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查看了丰厚的战利品后,孙策与太史慈、朱桓坐在一起交流情况。解决了路招,朱桓这颗棋子又活了,但他能做的事还是非常有限。除去伤亡,他还有三千出头,面对袁谭的数万大军,他必须小心谨慎,否则随时可能被袁谭吞掉。
  太史慈有更多的人马,但太史慈是无根浮萍,没有稳定的后勤补给,他们在靠劫掠来的物资生存,当程昱退守无盐,而附近的豪强又纷纷带着物资支持袁谭,聚集在任城附近后,太史慈等人面临着断粮的危险。如果不能解决后勤补给的短板,他们就只能退回山中。
  任城有粮,但任城有袁谭的大军。无盐也有粮,但无盐有城墙。
  太史慈说道:“泰山贼精悍,但训练不足,装备不精,指挥不相统属,各自为政,暂时还无法攻坚。一旦形势不利,他们很容易崩溃。”
  孙策点点头,表示理解。臧霸愿意支持他,不代表就愿意放弃手中的控制权,短时间内想整编他们是不可能的,只能偶尔利用一下,造造声势,敲敲边鼓。
  “将军,我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一旦袁谭知道我到了这里,很可能会派人进入东平。”
  太史慈随即把路招的文稿拿了出来,向孙策推荐路招。路招虽然有点书生气,但这人头脑灵活,适应能力很强,如果能收为己用,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欠缺的只是经验而已。
  第一次听到路招这个名字,孙策就有点印象,但不是很深,当时也没往心里去。此刻见太史慈如此郑重地向他推荐路招,并说他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忽然想起路招是谁了。
  路招在历史上是曹操部下的将领,他没有单独列传,也没有骄人的战绩,所以很多人并不熟悉他。他的确比不上张辽、徐晃等五子良将,但他也不是普通将领,他在曹营的地位大致与朱灵相当,几次出现都与朱灵并列,其中一次是曹操征荆州时,他是赵俨都护的七路主力之一。
  曹操麾下有很多大将,诸曹夏侯是宗室,毋庸置疑的重将,实际能力参差不齐,五子良将是凭本事出头的,朱灵、路招能和他们并列,水平不算差,至少可以和李典等人相当,按理说不会无传,但他们运气不太好。
  朱灵原本是袁绍的部下,奉袁绍之命增援曹操,史书上说他是主动投靠曹操,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后来朱灵曾因事触犯曹操,曹操使于禁夺其兵,将朱灵降为于禁的部下。能闹到这么严重,绝不是普通的矛盾。即使如此,他在五子良将后面附了一个简短的传记。
  但多次与朱灵并列的路招却是一句也没有。看似很古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他弟弟是路粹,而路粹是孔融被杀的元凶之一。曹操杀孔融时,给孔融罗致罪名的人就是路粹。陷害孔融,得罪了读书人,哪怕路粹是蔡邕的弟子、曹操的亲信、曹丕的好朋友,也无法避免被读书人刻意的无礼。路招身为统兵作战的将领,本来就不招读书人待见,又有这么一个弟弟,自然也被无视了。
  春秋笔法本来就是读书人的杀手锏,管不了你生前事,管得了你身后名,让你没世而无名,被人遗忘,就是对你最大的惩罚。多少英雄豪杰就这样淹没在历史大潮之中。
  “我见见此人。”孙策说道。
  “将军,路招是读书人,自尊心强,这次战败多少有些屈辱,将军若是有意招降,不妨主动去见他。”
  孙策很惊讶,看了太史慈两眼,笑着点点头。“好,就依子义。”
第1007章
本性难移
  路招缩在墙角里,满身污垢,但脸上还算干净。看到孙策进来,他下意识地坐了起来,用袖子擦了擦脸,顺手将散乱的头发挽好。大概是闻到了自己衣服上的臭味,他突然变得羞愧无比,眼神也变得退缩起来,躲闪了两下,随即又鼓起勇气,强作镇静的迎着孙策的目光。
  孙策笑笑。知道爱干净,看来路招还没有为袁谭尽忠的计划。
  “别不好意思,军营里就这样,我身上比你还脏。”孙策在路招面前蹲了下来,双手抱拳,撑着下巴,直视着路招的眼睛。“我是孙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