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1332

  这一方面得力于孙策治下丰富的特产,另一方面也得力于袁权的察言观色。她虽然不入席,但她总能从宾客的一个细微眼神中感受到他的喜好,下次就能有所针对的进行准备。这是贵族女子的必修课,要做好一个合格的主妇,这些都是必备的技能,只是很少有人能像袁权做得这么完美。
  除了照料孙策的起居外,袁权有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了丁夫人身上。丁夫人虽然成了阶下囚,但她却依然享受着安逸的生活,甚至比在陈留还要舒适。袁权每天都会去看她,陪她聊天解闷,说些家长里短,看看她还缺些什么。不管丁夫人有没有开口,只要她露出一点意思,袁权很快就能为她解决。
  丁夫人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感觉。在丁家做女儿,到曹家做主妇,她也见识过无数人,却还是第一次看到袁权这样知心体贴的女主人。她和袁权成了闺友,几乎无话不谈。
  当卫臻奉曹昂之命赶来谈判的时候,见丁夫人红光满面,心情愉悦,他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不禁充满诧异。了解了相关的情况后,卫臻对陈宫充满了崇拜之情。这人除了计缓和名士脾气比较大之外,几近完美,算无不中。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卫臻向丁夫人表达了曹昂的关心,又告诉丁夫人,曹昂已经是兖州刺史,东郡士林对他印象极好,朱灵、程昱等袁谭旧部都很支持他。他现在已经赶回昌邑,主持兖州事务。
  丁夫人很高兴。她让卫臻回复曹昂,让曹昂不要担心,她和曹英生活得很好,没有什么不便。希望曹昂自己保重身体,并请卫臻留意,看看有哪家的女子合适,先为曹昂纳个妾,免得身边没人照顾。娶妻不用太着急,现在兵荒马乱,胜负未分,万一选错了,会对他的前途产生重大影响。
  卫臻连声答应。
  辞别了丁夫人,卫臻又去看何颙。何颙和张邈、袁谭关在一起。他们的生活条件没有丁夫人那么优渥,却也不算差,除了不能随便见客外,他们并没有受太多的苦。见到卫臻,得知袁绍委任曹昂为兖州刺史,他自己却按兵不动,何颙非常失望,也非常后悔。他刺杀孙策未成,导致张邈、丁夫人被孙策囚禁,曹昂和张超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袁绍也只能选择等待了。
  见四周没人监视,卫臻压低了声音,对何颙说道:“何公,你稍安勿躁,安心将养身体。使君正在想办法营救你。”
  何颙打量了卫臻一眼。“怎么救?派刺客来劫囚吗?”
  卫臻嘴角抽了抽,不置可否。何颙见了,知道自己猜中了。他刺杀孙策,孙策不可能轻易放他走,曹昂只能用劫囚这种见不得光的办法。
  “你让子修放弃吧。孙伯符防备极严,不会给你们机会的,你们不管派多少人来都救不了我,反而会激怒孙策。”
  “何公,使君找的都是武功高强,身手过人的游侠儿,有些人还是洛阳会任之家的。”
  何颙撇了撇嘴,懒得理卫臻。袁谭清咳了一声。“你们别忙活了,浪费钱。天下有哪些高手,你们还能比何公清楚?子修从小规矩,根本不懂这些事。曹子孝倒是有经验,但他接触的都是淮泗健儿。淮泗之间的游侠儿还有比许褚、典韦更强的吗?敢来的人要么是无知,不知道许褚、典韦是何许人也。要么是无耻,根本没打算救人,就是想骗钱。”
  卫臻很尴尬,不好意思再说,喏喏而退。
  来到孙策的大船上,卫臻首先向孙策表示了感谢。孙策笑笑,领着卫臻出了舱,指指头顶。卫臻不明所以,抬头一看,见高大的桅杆上坐着两个身影,都穿着紧身窄袖的武者服饰,只是一个红衣似火,一个白衣胜雪。两人正说得开心,穿白衣的不时爆发出银铃似的笑声。
  卫臻听了片刻,突然明白过来。“曹英?”
  “嗯,我三弟和她很投缘。”孙策笑道:“那小子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连我父亲都治不住他,倒是对曹姑娘言听计从,这大概也是命吧。”
  卫臻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孙策。他仰起头,打量着坐在高高桅杆上,甩着双腿的曹英,哭笑不得。曹昂、曹英性格正好相反,曹昂安静、内敛,曹英却活泼、外向,只是一直被丁夫人管束得紧,难得有放肆的时候,现在遇到孙翊这么胆大包天的玩伴,算是投缘了。怪不得刚才在丁夫人那儿都没看到她。就现在这情况,只怕丁夫人愿意回去,曹英也未必愿意吧。
  “久闻孙将军对弟妹友爱,今天算是眼见为实了。”
  “在这一点上,我和曹子修差不多吧?”
  卫臻想了想,觉得有理,点头赞同。
  “说实话,我对曹子修印象不差,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并肩作战。不过,有一点我不太满意,还请卫君转达曹子修。”
  “请将军多多指教。”
  “听说曹子修高价聘请了一些游侠儿,要来劫人。”孙策依然在笑,但眼神却意味难明。“孝心可嘉,只是未免笨了些。你们要请也请一些真正的高手啊,那些臭鱼烂虾有什么意思,恶心我么?”
  “将军,你说的我不明白……”
  孙策歪了歪头,一旁的徐盛向前一步,取出一张纸,递到卫臻面前。卫臻一看,脸色顿时大变。
  纸上有一长串名单,至少有二三十人,全是他们请的游侠儿。
第1073章
杀人与诛心
  卫臻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有种被人一眼看穿的感觉。
  这些人有的知名,有的并不知名,却一样没能逃过孙策的眼睛,还没出发,孙策就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刚才何颙、袁谭说他们白费功夫,他还不怎么相信,现在看到这份名单,他知道何颙、袁谭没说错,派人劫囚的确没什么机会。
  “这个……”
  “你不要急着否认,否则就是侮辱我的心智。”孙策背着手,慢慢踱着步。“陈公台是不多见的智者,曹子孝、于文则等人都是难得的良将,足下也是忠义之人,有你们相佐,曹子修本来可以做一番事业,立功封侯,专镇一方,都不是难事,但他辅佐袁绍却着实是一大败笔。就这一点而言,曹孟德这个父亲做得很不地道,他脱身而去,却把儿子留在火坑里。”
  卫臻无言以对。他也觉得曹操这事做得很坑。曹昂虽然也算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可是和孙策为敌,他太吃力了。如愿以偿地做了兖州刺史不代表他能真正掌握兖州,发展自己的势力。以袁绍猜忌的性格,不会让曹昂安心坐大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家世到年龄,再到禀性,我和曹子修都可以算一类人。他不跟我联起手来,为寒门争一口气,偏要去抱袁绍的大腿,为豪门卖命,是不是太可惜了?陈公台那么聪明,难道不知道狡免死、走狗烹的道理?曹子修能成为兖州刺史,首先要感激的人是我,我如果被袁绍击败了,你们觉得他这个兖州刺史还能做多久?”
  卫臻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心里却在翻江倒海。孙策说得有理,曹家出身不好,袁绍从一开始就没把曹操当心腹,在他眼里,曹操就是个鹰犬。曹操如此,曹昂也不例外。现在袁谭败了,曹昂接任兖州刺史,袁绍更多的是无奈,因为东郡人支持曹昂,兖州人支持曹操,这形同胁迫。
  袁绍不是一个能忍受胁迫的人,等他准备好了,曹昂肯定会受到惩罚。如果孙策这个强敌败了,曹昂更不会有容身之地。陈宫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要求曹昂尽一切可能的壮大自己,抢在孙策灭亡之前建立起足够的实力,让袁绍不敢轻举妄动。
  可这显然是一个风险极高的决定。陈宫没有说,但卫臻猜测,陈宫绝不希望孙策灭亡得太快。孙策多活一天,曹昂就多一分机会。
  卫臻突然一惊。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陈宫花钱聘请游侠儿就只是做做样子,让人看到曹昂担心何颙和丁夫人,实际上他并不指望成功。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不禁暗自汗颜,又有几分愤怒。他是曹昂的使者,陈宫却不把实情告诉他,让他在孙策面前丢脸。
  “哦,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辛佐治去了荆州,在周公瑾幕下为客。”
  卫臻心中再次一紧。辛毗投降了孙策?那曹昂战胜孙策的可能性就更小了。陈宫虽然多智,可是比起辛毗并无优势。
  “多谢将军,我一定如实回禀曹兖州。将军,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你说。”
  “你打算如何处置何伯求?”卫臻说道:“具体的说,你会杀他吗?”
  孙策笑笑。“暂时还没杀他的计划。相比于杀人,我更愿意诛心。当然,他行刺我,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荆轲刺秦始皇,付出了樊於期和燕国的国祚,他行刺我,一条命哪里够支付。”
  卫臻心里咯噔一下。孙策说的是何颙,但他总觉得孙策的意思更多的指向曹昂。劫囚之事未行已经泄露,勉强而行除了激起孙策的怒火,葬送丁夫人和曹英的性命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必须立刻阻止这件事。
  ……
  琅琊,开阳。
  一辆外表朴实无华的四轮马车停在官道上。车夫站在车旁,正在调整驭马的缰辔。十名骑士牵着战马,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陶谦拉着蒋干的手,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最后还是化作一声轻叹。几个月的战事让他心力交瘁,脸上的皱纹多了不少,鬓边的头发也白了一大半,就像老了好几岁。岁月不饶人,平时感觉不到,几个月的战事让他意识到自己不复当年,已经不是西征时不把熬夜当回事的年纪了。哪怕只有半夜没睡好,他都会连续几天提不起精神。可是让他去睡,他又睡不着,经常躺在床上等天亮。
  蒋干与陶谦相处数月,对他的担心一清二楚。他反手握着陶谦的手。“陶公,你就放心吧。我不敢担保孙将军一定会满足你的要求,但我敢担保孙将军不会坐视不理。他一定会帮你收复下邳、广陵。”
  “只要有孙将军的协助,我一定能击败刘和,收复下邳、广陵。”陶谦恳切地说道:“我也不敢要求太多,只希望他能提供一些粮食和军械给我。我也知道,他虽然击退了袁谭,损失也不小,自己又受了伤,一时半会的很难再次出战。”
  蒋干笑笑。陶谦既想和孙策结盟,又担心被孙策蚕食,难怪他寝食不安。
  “我一定将陶公的心意转达孙将军。不过,陶公,我有一言相告,还望陶公不要嫌冒昧。”
  陶谦沉下了脸,有些不悦。“子翼,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何至于如此客套?”
  “当然,陶公慷慨,一定不会怪罪我的,是我多心了。”蒋干笑着拱拱手。“陶公,你一世英雄,世人景仰。不过你不能太溺爱儿子,该放手时当放手,该让他们吃苦就得让他们吃苦,如果不让他们经历战场,他们怎么才能成长?难道再过十年,你还要冲锋陷阵,却让他们安坐后方?”
  陶谦眼神微闪,明白了蒋干的意思。“你说得有理,这次犬子守武原,打得还是不错的。的确该让他们兄弟任事了,总不能什么事都让我这个老朽去做。”他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孙文台好福气,有孙伯符这样的佳儿,我那两个儿子和他一比实在是没脸见人。唉,是我这个做父亲的教子无方,让他们跟着孙伯符作战说不定还能有点出息。这天下终究是他们的逐鹿场,我老了,该含饴弄孙了。子翼,你经过郯县时,带上伯允,让他随你一起去汝南,开开眼界。”
  蒋干欣然允诺。
第1074章
打仗就是烧钱
  蒋干在郯县时与陶商见面,转达了陶谦的意见。
  陶商这段时间压力也很大,外有刘和步步紧逼,内有东海世家的纠缠不清,让他不敢有丝毫放松。在孙策的帮助下,他及时控制了东海世家豪强,但这不等于结束,几乎每天都有说客登门,鼓唇摇舌,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要求他释放那些家主。如果不是麋竺为他挡驾,他都被那些人烦死了。
  现在有机会摆脱那些人,去豫州开开眼界,他求之不得。将事务交给麋竺,他就愉快的出发了。
  由郯县西南行,很快进入武原县境,陶商兄弟见了面。得知陶商要去见孙策,陶应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却又不能摆在脸上。陶谦身体不好的消息他也知道,现在让陶商去见孙策,明显有扶持陶商继位的意思,他这个次子再能干,也无法成为陶谦的选择。
  陶应找了个机会与蒋干私聊,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如果孙策能帮他继位,他愿意将东海的铁官送给孙策管理,并从汝南采购所有的军械。至于在朐县设立水师基地的事更不在话下,只要是孙策的船,不管是战船还是商船,都可以在徐州境内畅通无阻。
  蒋干心领神会,答应向孙策转达。
  离开武原,陶商明显感觉到了蒋干的态度变化,立刻猜到陶应给了蒋干什么承诺,或者送了什么礼。他拐弯抹角的打听,蒋干却一点口风也不露,反过来劝陶商不要多想。有什么是徐州有,孙策没有的?陶应能给孙策什么好处?你这样想不好,你们是同胞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你们如果互相猜忌,谁还敢相信你们?孙将军最反对这种事,他和你一样是长子,但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弟弟。
  陶商将信将疑,但他从中听出了两点意思:一,孙策身为长子,从情感上会偏向他,这是他的优势;二,孙策实力很强,不是什么简单的条件就能让他动心的,要取得他的支持,就必须送他一份厚礼,最好是他急需却没有,而徐州有的。
  陶商暗自盘算起来,有什么是徐州有,孙策没有,但又是孙策非常需要的?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两点:
  一是山。泰山名义上属兖州,但离徐州更近。孙策要对付袁绍,占据泰山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就像在袁绍的咽喉处扎了一根刺。不拔掉这根刺,他就不能安心南下。孙策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派太史慈进驻泰山,协助攻击袁熙。现在太史慈驻守任城,暂时放弃了对泰山的控制,可是孙策迟早还会再次安排人进入泰山。
  一是海。孙策建有水师,水师需要良港,需要中途休息的地方,朐县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只有朐县是不够的,朐县的人口支撑不起水师的后勤补给,如果从豫州转运,又势力要横穿徐州。如果将朐县的境界扩大,让孙策能在朐县屯田,情况就好多了。有了屯田,就要驻兵,这是陶谦不能答应的,所以现在朐县除了水师,只有麋家的部曲,这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陶谦不答应,陶商可以答应。
  离开武原,陶商、蒋干很快就进入沛国境界。陶商很快就感受到了豫州与徐州的不同。虽然都刚刚经历过战争,路上不断能看到新坟和失去亲人而痛哭的妇嬬,偶尔还会遇到满载棺木的车队或者船队,可是沛国的百姓相对平静,哭声中有痛苦,却没什么绝望,当阵亡将士的棺木经过时,不少人会停下脚步,驻立观望,神情肃穆。
  陶商很奇怪,他问蒋干这其中的原因。蒋干说,孙将军对阵亡将士抚衅非常优厚,每人可以得到两万钱的丧葬费,减免一家人的赋役,未成年的孩子还可以享受免费进入郡县学校就读的待遇。大致折算一下,一人阵亡,孙将军要为此付出近十万钱的成本,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家的家产。因此,阵亡将士的家人生活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能得到一些以前没有优待。
  陶商非常吃惊。这次大战,孙策先后损失的将士近万人,仅此一项,孙策就要支付十亿钱。他哪来这么多钱?荆州、扬州、豫州三州加起来,一年的收入可能也就十亿钱左右,除去官员的俸禄、各种公用工程的支出,每个能节余三亿就算多了的。
  也就是说,孙策打了这一仗,占了任城等几个县,却要耗空所占三州近三年的积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